?

從幼兒繪畫作品分析幼兒色彩情感

2016-12-06 13:13鈕華芳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6期
關鍵詞:情感表現色彩幼兒

鈕華芳

摘 要:“色彩的情感表現”是指幼兒憑“主觀感知覺來構成畫面色彩”,具體是指幼兒運用主觀化的色彩呈現內在的情感。本文將通過幼兒的繪畫作品從色彩本身來探討幼兒色彩情感的表現。從整體上來看,幼兒色彩的情感表現處于萌芽狀態,大部分幼兒處在色彩的偏愛階段。幼兒較少有意識地運用對色彩的選擇、對色彩數目的控制和對色塊的安排手段以達到表現的目的;在使用顏色過程中他們憑感覺多于憑理性;繪畫時注重畫面的美感超過表現情感;賦予色彩豐富的內容;幼兒運用色彩表現情感存在性別差異;抽象的和具象的繪畫表現方式對色彩的情感表現有影響。

關鍵詞:色彩 情感表現 幼兒 繪畫作品 色彩選擇

幼兒運用色彩進行情感的表現的過程,是在幼兒對情感背景進行體驗后,結合對色彩的審美態度進行“原始意象”的生成過程。色彩不僅僅起著生理的視覺效應,而且結合了幼兒對色彩的體驗和形成的經驗,在繪畫中表現出來。幼兒對色彩的選擇和涂色的方式有他們自己的“邏輯”和想法。幼兒運用色彩進行情感表現的特點,可用“矛盾”來描述和分析,因為它不是一種靜止不變的現象,而是沖突和平衡的過程。其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五對矛盾:體驗與表現、情感與美感、喜歡與不喜歡、 色彩與性別、畫里與畫外。

一、情感與美感

在繪畫中幼兒將感受相應情感并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按理說,幼兒應該是把表現感情放在第一位的,然而結果并不完全是這樣。在一些被調查的幼兒繪畫作品中,更多的是不帶情感色彩的,但卻是“非常漂亮”的圖畫。也就是說,他們更趨向于表現美感而忽略了表現情感。對于如何創造出有“張力的”表現性的效果,可以有多種辦法,比如“如果在一幅色彩構圖中使用了與和諧比例不同的色域,從而使一種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取得的效果就會是富于表現性的”[1]。也就是在藝術的創造過程中,“通過大膽選擇重要的或者具有特色的特征并抑制其余的一切,甚至更能成功地產生同樣的效果(說這些特征是重要的或者有特色的,僅僅意味著發現它們能夠獨立地喚起情感反應)”[2]。 但是這種成人式的、使得作品具有“具有表現力”的處理方式,在大部分幼兒看來,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常常具有一種引起反感的效果,總的說來不符合正統的美的概念” [3]。當這樣的色彩處理方式所帶來的視覺張力給幼兒不適的感覺時,幼兒通常都選擇回避。正如幼兒所說“畫上去不好看”,雖然他們知道哪種色彩表現哪種情感較為合適。所以幼兒選用色彩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顧慮,而是靠直覺選用自己認為是最合適的色彩,但是,有時候所選用的色彩在成人眼里是缺少“情感表現力”的。

二、色彩與性別

曾經聽到一位幼兒說“那是女孩子的顏色”,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雖然我知道成人的世界里色彩是帶有性別特征的(例如男性女性選擇衣服的顏色上有差異),但是對于幼兒他們也存在顏色的性別差異嗎?小朋友們的觀點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歡的顏色不一樣。男孩子喜歡深色:深藍、深綠。女孩子不喜歡的顏色,男孩子喜歡。女孩子喜歡淺顏色”?!芭⒆右话阆矚g粉紅色,熱色系。喜歡冷色系的女孩子不多。喜歡暖色系的男孩子不多”……

而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幼兒有自己的解釋。有位幼兒認為,“一般女孩子臉上是白色。男孩子臉上有點紅、有點黃。(所以)男孩子喜歡黑色的(暗色的),女孩子喜歡粉色的”,男孩子喜歡綠色、黑色、白色。黑色、綠色是厲害的顏色,因為很恐怖”,“男孩子生氣,火氣比較大。所以男孩子喜歡冷色。冷色感覺比較厲害。女孩子生氣火氣不大,所以女孩子喜歡暖色”(他說的“火氣”經過證實,意思是指“發脾氣”,“火氣大”是指男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比女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厲害些);“要是喜歡的是一樣,男孩子女孩子就沒有創意。他們對問題的回答證明了對于幼兒確實存在著色彩的性別差異,這種差異反映了幼兒對性別區分的認同,也反映了他們根據色彩給人的心理感覺,對色彩進行了自覺的歸類。這種歸類影響了幼兒的選色,而且也影響了男女孩子的色彩表現效果。

三、畫里與畫外

以前我只是被幼兒繪畫作品造型稚拙、色彩絢麗斑斕,但是經過研究觀察,發現在這充滿童趣的繪畫中竟有著另外一個讓人深深著迷的廣闊的天地。每次在跟小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們說的最多的不是他(她)怎樣畫的,而是他(她)畫了什么,一幅畫只要他(她)愿意,就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故事可以從畫面上的內容再往外說開,繼續下去。例如,一副畫里有一家人,他除了要介紹誰誰外,還要說這是什么時候去哪里的情景,還希望下次再去,還有誰要去等等。經驗,即“由觀察現象之間的客觀聯系而得出的教訓”3,在這里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在幼兒的作品中,一個造型、一種色彩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一整體,與其它的造型或色彩構成了整體的“故事”、構成了一個“世界”。當他(她)說“我喜歡黃顏色”,“把這個小朋友的衣服涂成黃色”的時候,他(她)想到的也許是家里那盞臺燈照耀出的溫馨黃色給他的溫暖感覺和那時在媽媽懷抱里聽到的有趣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這種能力—生活在一個想象的世界中,但有時刻保持著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對于幼兒來說,也許繪畫的意義正是在于對這種“時空”的創造,而表現形式僅僅只是他們關注的一部分。正像克蘭茂塞形容兒童的思維所說的,“兒童的思維就像一張有纏結的繩子結成的網,任何時候,如果有人想解開這些纏結,這張網都會破裂?!鄙示哂兄苯拥囊曈X吸引力與強烈的表情作用,不同的色彩不但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效應,能引起不同的情感聯想,而且色彩的運用也是與個人主觀上對色彩的體驗緊密相連的。

“幼兒正處于用繪畫有目的、有意識地再現周圍事物和表現自己經驗的時期”。如果說繪畫能夠表現幼兒的情感,那么,從色彩的角度分析,就可以明白幼兒是如何表現出情感的,幼兒運用色彩進行情感表現也有普遍的規律,以及幼兒的主觀意識又能影響色彩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瑞)伊頓著,杜定宇譯:《色彩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第75頁

[2]列維一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430頁

[3]孔起英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第65頁

猜你喜歡
情感表現色彩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神奇的色彩(上)
論聲樂作品演唱與情感的完美融合
芻議漢字設計的形態語義學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淺議琵琶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及音色變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現在聲樂藝術中的有效融合
春天的色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