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火漫天巾幗志——專題片《我的抗戰歲月》拍攝回憶

2016-12-12 05:11張鋒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黨教剪報紀念章

◎張鋒

戰火漫天巾幗志——專題片《我的抗戰歲月》拍攝回憶

◎張鋒

作為一名黨教制片人,我曾一次次扛著攝像機去零距離接觸優秀黨員,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可歌可泣的一幕幕。這一幕幕影像,都定格成為永久的印象,渲染著我的精神底色,讓我不斷成長。因此說,每一次拍攝,固然是任務,但也是機緣,更是財富——回首過去,盤點所獲,拍攝《我的抗戰歲月》時與矯立卿老人的緊密接觸,無疑就是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起因“偶然”

說起拍攝矯立卿,起因純屬一次“偶然”。去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我跟拍部領導為區里幾位參加過抗戰的老黨員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當來到矯立卿家里時,一看到老人,我就提起了興致:93歲的她白發蒼蒼,面帶微笑地和我們細語交流,慈祥的面孔顯得很是“上鏡”。此時的我便有了拍攝的想法——畢竟戰爭似乎是和女人無緣的,那么她是如何在硝煙戰火中勇展巾幗風采的呢?這里面一定有“不一樣”的故事!平常我們拍攝的黨教片很容易千篇一律,而如果能講個“不一樣”的故事,相信一定能吸引基層黨員群眾的目光!

正當我琢磨呢,部領導雙手舉起紀念章,莊嚴地遞給了老人。本是平靜從容的老人,接過紀念章的一瞬間,忽然淚流滿面,手也顫個不停。具有職業敏感的我,馬上用攝像機對準了老人的手和那枚紀念章,拍起了長特寫。只見鏡頭中老人不斷撫摸著紀念章,流淚的眼中充滿了回憶,這讓我更堅定了拍攝意圖:老人的內心一定懷有對那段歲月的深刻記憶,并且這記憶一定都是滿滿的正能量。黨教制片工作者不去報道正能量,無疑就是失職。更何況,正值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這樣的選題稱得上“應時”,黨教片不就應該配合形勢進行宣教么。

回到部里,我馬上把想法向領導進行了匯報,不出所料,部里大為贊同,對矯立卿老人的拍攝計劃順利上馬了。事后我想,如果沒有我的心血來潮,可能不會有這部片子。所謂心血來潮,其實就是敏銳的職業嗅覺;沒有了它,就會錯過很多選題。

“深挖”剪報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扛著攝像機成為了矯立卿老人家中的???。但最初的采訪是不夠理想的。畢竟老人年紀大了,耳朵也不靈光了,交流起來很困難;再加上老人性格謙虛,對過去的光榮經歷也不大“積極”談。采訪似乎陷入了僵局。

我一邊打量著老人的家,一邊琢磨如何打開局面。忽然,我看到了墻上的一幅鏡框,里面裝的是一張上世紀80年代的《大眾日報》剪報,這不禁讓我眼睛一亮??催@鏡框的位置,說明老人很在意這份剪報,讀讀上面的內容,原來是對老人的報道,大致內容是:那時的矯立卿是赫赫有名的地雷戰女民兵英雄,曾被多家報紙報道過,還接受過三位美國記者的采訪,可說是國內外知名。我決定,拿這張剪報當突破口,來引導老人好好談談那段戰爭歲月。

果然,當我把話題引向剪報,老人有些激動了,話匣子也打開了,將更多的故事娓娓道來:看到日本鬼子燒殺淫掠,不滿14歲的她就參加了抗日;為了保護好被日寇追捕的三名八路軍傷員,她站在地窖入口的上邊鎮定自若,面對刺刀堅持說:“沒有!就是沒有!”她苦練殺敵本領,獲得全聯防技術考核第一名;她將戰斗中受重傷的八路軍戰士藏在山洞,每天喂水、喂飯又喂藥……一個個鮮活的素材讓我如獲至寶,有的甚至是第一手資料,讓我感覺像挖到了金礦,采訪局面也順利打開了。這些素材后來我用各種適合的手法都“用上了”,如此帶著露珠的素材自然讓片子增色不少。由此也給了我一個啟發:在采訪難以展開時,巧妙地利用主人公比較重視或難以忘懷的資料或道具作為切入點,并深挖下去,一定就會有滿意的收獲——我正是利用一張剪報,打開了老人的心扉,挖出了富足的素材。

《地雷戰》里有故事

隨著拍攝的不斷深入,我又有些“不知足”了,總感覺片子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有些不夠。也許有人會說:反映這么沉重的歷史,要什么生動趣味?但我卻不這么認為:黨教片要講好故事,生動性、趣味性不可缺少;生動趣味的只是形式,并不會影響主題的嚴肅性,相反更有助于主題的表達及升華,從而更吸引基層黨員群眾來接受教育。那么,關于矯立卿老人的故事,該怎么體現生動趣味呢?

本文作者正在編輯《我的抗戰歲月》

矯立卿

我把資料翻了又翻,忽然發現一段有趣的記錄:電影《地雷戰》家喻戶曉,而其中的女主人公玉蘭開始曾設想讓矯立卿來扮演。這個資料可是太有意思了!我越想越興奮,馬上就這個話題采訪起老人來;當然,畢竟老人年紀大了,有些資料只能由老人的家人補述,但這樣一來采訪角度也更全面了。

那是1959年4月,八一廠準備拍《地雷戰》,專門找到片中“玉蘭”的原型矯立卿,準備讓她本色出演。后來劇組決定改用專業演員,故而矯立卿未能飾演自己。記得片中最經典的細節,就是玉蘭為了做“頭發絲雷”,特意貢獻出自己的長發。如今一提到這個細節,矯立卿老人還津津樂道:“當時我多么喜歡自己那頭長發啊,但為了對付越來越狡猾的日本鬼子,還是剪下來做了‘頭發絲雷’……”老人一邊談著片里玉蘭的故事,一邊回憶自己當年的經歷,時不時就發出笑聲,整個采訪的氣氛十分輕松。最終“矯立卿談‘頭發絲雷’”這段故事,成為了全片最有趣的橋段,成片播出后每當觀眾看到這里,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而且也不影響對主題的理解,反而從這故事中體會到了戰爭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有高度”的同期聲

拍攝即將結束,我整理著樣片,雖說基本滿意,但總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覺??赡苁巧碓诖松街?、難識真面目吧。等把樣片給領導一看,領導一針見血指出了不足:“片子的主題是不是應該再拔高一些,以體現出矯立卿事跡的精神高度?!蔽一腥淮笪颍涸瓉硎菍κ论E缺乏高度的總結。

但如何來體現這高度呢?我嘗試了用幾種制片手法,如用字幕來集中歸納老人的事跡,或用老照片集錦的方式來突出展現,但都感覺“不夠勁”。最終一件物品真正喚醒了我,那就是老人一直揣在身上的一本黨章。這本黨章印于六十年前,紙頁早已泛黃,在黨章最后的空白頁上寫著老人的入黨時間和介紹人;老人始終視若珍寶、隨身攜帶。我不由產生一個想法,干脆讓老人手握黨章,談談自己對黨的感受,用這段同期聲來表達她的精神境界和片子主題。再說老人的臉是那么專注而慈祥,看上去就帶有神圣的光芒,我覺得這也可以為畫面效果加分不少。

聽到我讓她談談對黨的認識,老人的神情一下認真起來:“入黨非常神圣,從那以后我就覺得自己責任重大?!薄跋M恳幻h員,要學會知足?!薄拔覀冞@代人都是這么過來的,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你也去拍拍其他的人,等我們走了放給娃娃們看,革命傳統不能忘?!薄f來奇怪,一般同期聲采訪總是容易顯得枯燥,但老人的這段同期聲,卻讓人感覺很親近,仿佛一位老媽媽正在談心里話,真實而熨帖,毫不生硬,也不虛假,尤如一股春泉不知不覺中就浸滿了心窩……片子的高度,終于出來了!

《我的抗戰歲月》終于殺青了,在這次拍攝中我最重要的收獲就是認識到了:要在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思考,并根據拍攝實際隨拍隨調,這樣才能保證拍出來的片子得到基層黨員群眾的認可?!段业目箲饸q月》對于我來說,不僅是一次寶貴的靈魂洗禮,更是一次可貴的事業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委組織部)

猜你喜歡
黨教剪報紀念章
在黨五十年 初心永不變
——省審計廳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
《黨課開講啦》節目為講黨課“打了樣”
“在黨50周年”紀念章
我為父母做剪報本
中國剪報
我為父母做剪報本
黨教微動漫的發展趨勢
黨教微電影須接地氣
何為黨教微電影
中國剪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