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精神引領下的角色游戲改革研究

2016-12-12 12:26鄭敏燕
成才之路 2016年35期
關鍵詞:游戲精神角色游戲課程游戲化

鄭敏燕

摘 要:從游戲的過往場景再現,準備好的游戲不是孩子的游戲;游戲的第一次改革,把游戲交還給孩子;游戲的第二次蛻變,孩子隨心所欲玩游戲三方面,探討游戲精神引領下角色游戲的改革,從而讓幼兒真正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氛圍中游戲。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游戲精神;角色游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67-02

在幼兒教育領域,游戲有著特殊的地位,可以說,有幼兒的地方,就有幼兒的游戲活動的開展。游戲以濃縮的形式包含了所有發展的趨勢,如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個性的形成、創造能力的發展、良好品質的形成等。用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再看曾經的游戲,教師的指導、幼兒的游戲狀態都存在著和游戲本意大相徑庭的差異。

一、游戲的過往場景再現,準備好的游戲不是孩子的游戲

1. 準備好的游戲,幼兒“為游戲”而游戲

場景一:小吃店里佩戴迎賓條的服務員手拿菜單,見到有客人,先鞠個躬,然后說歡迎光臨,請??腿俗叩臅r候說歡迎下次再來,再見。整個50分鐘的游戲孩子都在原地重復這樣的事。場景二:小舞臺的孩子們按照節目單的節目一個一個表演著,有個孩子將草裙戴在了頭上,教師說:不可以這樣的,這是裙子。孩子們在反復單調的表演中累了,教師說:怎么不跳了,跳??!看似在維持游戲的開展,實則打消了他們游戲的熱情。場景三:在客人游戲中,教師扮演客人,來到超市買東西說我沒帶錢、來到娃娃家嫌棄家里臟亂、得了急病一邊裝著很痛苦的樣子,一邊怪孩子沒有按照正常的流程操作,你怎么不給我掛號的,你怎么不收錢就給我看病的……這時,游戲中的孩子會怎樣看你?孩子們游戲的激情、興趣、熱情在教師準備好的規則、材料、介入中不斷地破壞、減弱,他們的游戲成了一種規范操作、重復勞動。

2. “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的落差

教師現存狀態:“游戲”與“學習”無本質區別,只是內容的變動,“學習”與“游戲”的規則一致,均由教師制定或形式上與幼兒商討,在教師的心中有一些規則成為了根深蒂固的準則。幼兒現存狀態:接受現有“游戲”的狀態,覺得應該是這樣,不再思考我可以怎么樣。幼兒在現有的游戲情境中并沒有自主的權力,角色間缺乏交流,無法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運用,談不上“游戲能力”。

二、游戲的第一次改革,把游戲交還給孩子

1. “清貨架、撕標簽”嘗試改變

(1)游戲主題生成權讓給幼兒。在開展游戲前,會讓幼兒說說想玩什么主題的游戲,然后制訂主題游戲計劃書。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教師以前給幼兒創設的鮮花店、大舞臺、寵物店、干洗店、農場,都不是幼兒的首選。幼兒開發的主題有:娃娃家、醫院、理發店、水果店、幼兒園……幼兒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規劃自己熟悉的游戲主題,會駕輕就熟、水到渠成。(2)游戲角色分配權歸還幼兒。在游戲前,幼兒自由結伴,共同商量產生主題,一個主題游戲產生后,由幼兒互相推選出主要負責人,再由主要負責人分配任務,同伴同意后再開展游戲活動。幼兒自主選擇的角色、樂于接受的游戲任務,會讓游戲的行進是一個舒展和流動的過程,規則成為內在的東西,不需要外部的強制和約束。(3)游戲區域開辟權交給幼兒。本來琳瑯滿目的游戲走廊被清理了,取下裝飾精美的游戲主題標牌、操作規范的游戲流程圖,收起小桌子、小椅子、桌布、帷幔,把“留白”的空間給幼兒。(4)游戲材料選擇權還給幼兒。游戲材料分為空間設置游戲材料和情境游戲材料,空間設置材料多為低結構材料,如管子、罐子、紙磚、地墊、盒子、箱子等,另外還提供了一些方便幼兒搬動的柜子、桌子。情境游戲材料一部分是創設本區域必需的,還有就是能通過幼兒想象成為替代品的低結構材料。

2. “自主性、創造性”得到發展

在中大班試行“清貨架、撕標簽、去裝飾、空場地、自選主題、自由結伴”的改革,游戲區域不再固定,游戲材料不再設置好。場景一:小x一組準備開一家醫院,三個人手拉手在過道里走來走去,最終確定在樓梯的拐角進行游戲。接著,三個人一起來到材料區,小x拖著箱子,其他兩個幼兒將需要的材料放進去,然后一起去布置醫院,來來回回搬運了4次,用時20分鐘。一塊泡沫板就是病床,沒有操作臺,沒有掛號區,沒有取藥區,一個“醫生”站在椅子上舉著鹽水瓶,另一個“醫生”在用針筒給“病人”戳針,把針固定好后,又是聽心跳又是打針,很認真地忙碌,“病人”也很配合,這個情節整整玩了10分鐘。場景二:小j一組三人在教室里規劃比較慢,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其他游戲區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了。今天他們三人想開娃娃家,可是等他們來到材料區,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材料,空間規劃材料的柜子桌子也被其他區域搬運走了,怎么辦?堅持游戲主題的小j說:“要不我們在地上開吧?!庇谑撬麄冋襾硪粡埛莱眽|,在墻角邊鋪開……沒有鍋碗瓢盆怎么辦?他們去向小吃店借:“給我們一個鍋吧,給我們兩個碗吧?!睕]有被子怎么辦?他們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身上……正當他們的“家”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游戲時間到。就這樣,幼兒們怏怏不樂,意猶未盡地把材料一件一件歸還到材料區。在這樣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雖然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得到了發展,但他們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思考、規劃。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幼兒只有專心致志從事一項自主游戲30分鐘以上,才會出現復雜游戲,一直這樣的話,教師擔心他們的游戲是否會一直停留在表面無法推進。因此,怎樣在“自主規劃、自由游戲”的基礎上兼顧其他,是教師的困惑。

三、游戲的第二次蛻變,孩子隨心所欲玩游戲

1. “深主題、高層次”再次改變

游戲主題:對于常見主題,如醫院、飯店、娃娃家,區域和部分高結構材料在幼兒第一次自主規劃后相對固定。隨著幼兒年齡的變化、課程實施進展中生成的新主題,幼兒需要再次自主規劃。角色選擇:將每天角色選擇改為2周~3周角色選擇,幼兒自由結伴,推選出主要負責人,在人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不斷深化主題。游戲時間:復雜游戲是要在游戲開展30分鐘以后才會產生的。為此,將本來連導入、講評、游戲規劃的總共加起來40分鐘的游戲調整為65分鐘,其中游戲規劃時間不占用游戲時間。材料投放:對于沒有替代價值的一些高結構材料,游戲結束時整理在一個收納盒里(小班按主題擺放區域,材料可按主題放進整理箱,方便幼兒取放)。而一些流動的、可替代的低結構材料按屬性分類擺放在材料區。游戲規劃:一個區一個游戲規劃本,由主要負責人帶領組員共同完成,在第一次游戲規劃后,并不是每次游戲前都要進行游戲規劃,而是根據游戲情節的深入,需要再次規劃的時候再進行。游戲經驗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追蹤幼兒游戲開展的進度、情節的發展、空間的設置,對游戲的深入提供適宜的幫助,并做好過程性資料的收集(游戲計劃書、過程性照片)。一個主題游戲結束后,將通過計劃書、過程性的照片展示,讓其他幼兒分享到游戲的經驗。

2. “真好玩、真開心”孩子的游戲

場景一:娃娃家里很忙碌……爸爸在砌墻:“沒有磚頭了?!卑职衷诓牧蠀^轉來轉去,尋找挑選替代材料,突然找到了兩大塊U型的紙板,一拿到家媽媽就說:“這可以做寶寶的床?!睂殞氄f:“這是沙發?!卑职謭猿肿约海骸斑@是磚頭?!卑职职汛u頭圍在門口,突然發現鞋子可以放進去,馬上說:“這是鞋柜,媽媽快把鞋子都放進來,以后客人來了也把鞋子放進來?!?/p>

場景二:小u和小y是一組,小u說:“我們開個水果店吧?!庇谑鞘掷忠黄鹑ふ也牧?,材料區沒有現成的水果模型、貨架,怎么辦呢?于是找來一疊報紙和水果外包裝網袋,并找來幾個盒子和空柜子,就坐在地上撕報紙、揉報紙、套網袋,做得很認真,不一會兒一箱蘋果做好了,一箱梨子做好了。有客人來買東西,他們會回答:“我們的水果店還沒有開業,你明天來吧?!碑斔麄儗⒁幌湎渌龊?,裝進籃子、盒子的時候,說:“太好了,明天水果店就要開業了?!眱蓚€人開心地憧憬著明天更好玩的游戲。

四、結束語

課程游戲化讓教師重新審視角色游戲,尋找游戲中的薄弱點,以游戲精神引領角色游戲,把游戲的各種權利還給幼兒。因此,教師要閉上嘴巴管住手——尊重孩子,睜大眼睛豎起耳——發現孩子,把握時機來介入——支持孩子,讓“幼兒為游戲”成為“幼兒真正游戲”。

參考文獻:

[1]楊俐.從傳統到現代:玩具的價值異化與游戲精神的缺失[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1).

[2]趙紅霞,賈艷紅.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法的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07).

[3]姜娟芳.幼兒園游戲精神的偏離與回歸路徑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猜你喜歡
游戲精神角色游戲課程游戲化
角色游戲在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培養中的應用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