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拉美陷阱: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2016-12-16 20:57朱欣然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需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念,需要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拉美陷阱”;“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F17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02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新常態是黨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狀況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如何認識新常態的科學內涵?如何應對經濟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新問題、新挑戰?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科學把握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新常態深刻揭示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新常態是黨中央基于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做出的正確分析和準確研判。

(一)經濟新常態的提出背景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第一,2009年我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GDP,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第二,2015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7880美元,根據國際最新劃分標準,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在8000美元左右,屬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第三,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增速持續下滑,經濟增長速度從2012年開始出現持續下降,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換檔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經濟增速為7.8%;2013年增速為7.7%;2014年為7.4%;2015年為6.9%;2016年預計6.7%。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逐步凸顯。

國內經濟形勢深刻變化,國際經濟格局也在深刻調整,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經濟新常態概念,在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文章和講話中,“新常態”就被提及160余次。

(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

目前,中國經濟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征: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從長期保持10%的增長速度到目前的7%左右;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質量型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更加注重質量,經濟發展的過程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三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由要素、資本、人才驅動等傳統增長點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代表的新增長點,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由此,可以看出,“經濟新常態”不是一種中短周期波動的經濟表現,也不是任何已存在的經濟長周期現象,而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階段。

二、科學應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新問題、新挑戰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面臨著很多新問題和新矛盾。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需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念,需要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五大發展理念統領經濟新常態

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鞍l展理念的轉變,有利于引領發展新思路、發展新方向、發展新方式?!雹倌壳?,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引領經濟新發展的重要思想和先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統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先進理念和先導,是引領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鑰匙。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目前最大挑戰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這一難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實施創新驅動,來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為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在協調發展中,要塑造要素在市場中有序自由流動,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還要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推動綠色發展,就是要加強生態保護,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開放發展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借助“一帶一路”、“亞投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共享發展,就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優秀成果,共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

因此,“實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應對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挑戰的戰略指引和基本途徑,是實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雹?/p>

(二)供給側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

堅決推進供給側改革即結構性改革,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后選擇的治理藥方,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

我國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質量型轉變,由簡單分工向高級分工演變,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規律不能違背,在經濟新常態下,要充分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發揮我國經濟發展潛存的強大優勢,通過供給側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一大批新型產業,推動經濟持續發展。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世界普遍中等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經階段。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由政府直接調節和控制,而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從全能型、經營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規定政府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干到什么樣的效果,才能滿足民意。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要從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向法律法規的監督者轉變,從直接決策者向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轉變,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出來,為經濟新常態提供發展動力。

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改革,是黨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狀況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改革,“要實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雹弁七M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體現了黨中央對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狀況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以及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方針。推進供給側改革,成功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開啟經濟增長新動能,是跨越拉美陷阱的關鍵。

注釋:

①《引領中國發展全局的五大發展理念》,新華網,2015年11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6/c_128433822.htm(訪問時間:2016年9月12日)。

②胡鞍鋼等:《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五大發展理念視角》,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③《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怎么看怎么干》,載《人民日報》2016年1月4日二版。

作者簡介:朱欣然(1999-),女,漢族,安徽滁州人,安徽省滁州中學高三(16)班學生。

猜你喜歡
五大發展理念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