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兩種分配制度相結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2016-12-16 21:59甄琪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必然性合理性結合

甄琪

摘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存在的客觀合理性和必然性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所有制結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經營中各種要素的貢獻等特點決定的。

關鍵詞: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合理性;必然性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01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應運而生的分配模式。每種分配形式特點各有側重,既存在差異又相互共生。二者的結合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F試述如下:

一、兩種分配相結合的合理性

我國當前的經濟收入構成有兩種,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勞動者在各行各業通過按勞分配這種途徑獲得的收入,其次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諸如靠出租土地、房屋等以及對技術、信息等的占有、貢獻參與要素收益分配。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理結合方式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按勞分配重在原則,按生產要素分配重在實現形式。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及知識經濟時代下按勞分配的重要實現形式?!盵1]由于目前社會所需產品還沒有達到極大豐富的程度,各行各業之間、城鄉之間、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別,按勞分配既消除了壟斷占有,又否定了平均主義。反之,人類從事的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多種生產要素的共同作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則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原則的不斷完善。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結構及非公有制經濟中的私營與外資經濟形式的存在模式決定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合理分配制度成為必然。

2.實踐證明,企業的收益狀況不僅取決于工人勞動強度和熟練程度,還受決策者能力的影響。因此,企業的收益分配既有勞動者的按勞分配工資,也應包含管理者管理才能的貢獻及經營投入而參與的收益分配,即生產要素中的資本要素和管理要素理應參與分配。兩種分配有機合理的相結合。

3.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勞動創造價值凸現了新的創新特征,生產勞動不單單是物質生產,它于其他經濟范疇一樣是社會生產關系的集中體現,生產勞動的范疇既包含直接生產物質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也有文教體藝等提供精神食糧的社教部門以及服務生活的金融、電力、交通等服務生產部門,還有進行經濟宏觀調控與政策決策的政府部門,這些部門都存在著生產性勞動 。這樣按勞分配的新特點就將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4.在經濟活動中,收益的多少是由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等多元因素決定。相應地,價值分配按照各種要素對價值形成的貢獻進行分配這是無可非議的。這是優化配置資源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理體現。受市場經濟的制約,個別勞動不能直接轉化為社會勞動,再加上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人員多層次的狀況,要講求經濟效率,提高收益水平,必須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社會主義的目標——共同富裕。

二、兩種分配相結合的必然性

現代市場經濟實踐證明:

1.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滿足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生產領域中單一的要素已經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要求,必須把各種生產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作用于生產。諸如一家IT公司,它的運營需要資金、辦公樓,電腦設備等資本要素的參與,同時也需要程序設計等技術要素的參與,以及其他要素的參與來共同完成生產。即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共同主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既然他們都參與了財富的創造,就理所應當取得一份各自應得的合理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報酬。從這個意義上說,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二者原本就互為共生,合理存在,相互結合成為必然。法國的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曾提出了“三要素”論,他把商品的生產歸結于勞動、資本和土地這三者的作用和協力。他認為,既然“三要素”共同創造了價值,每個要素都應從生產出來的價值中得到相應的報酬[2]。

2.企業內部,只有兩種分配相結合,才能一方面對勞動要素創造價值多少及貢獻大小進行量化、質化的體現,諸如,某國有獨資企業工作人員的年收入構成為工資、獎金、個人專利收入、股票投資收入,那么工資、獎金屬于按勞分配收入,個人專利收入、股票投資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其次二者相結合的分配形式是對各要素在經濟活動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認可及肯定。諸如,居民投資證券獲得的收入就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獲得的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企業經營活動的現實所趨使兩種分配相結合成為必然。

3.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存在公有制經濟及私營和外資經濟形式兩種不同的所有制經濟結構,他們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相互依賴、補充、滲透共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由此應運而生的兩種分配方式也必然共生存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應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兩種分配方式相結合的必然性。按勞分配在公有制經濟中否定了任何個人和集團憑借壟斷生產資料進而占有社會產品的分配不均,它把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按生產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經濟中,肯定了生產要素私人所有制憑借對要素的占有及要素的貢獻得到應有的收益,市場經濟需要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作用。

5.在經濟建設實踐中以智力勞動為內容的高級管理人員的科技創新和經營理念是企業能否高效率營運、資產趨向保值增值的關鍵所在。這些人員靠挖掘自身創新潛力同時承受巨大冒險壓力來實現其職業生涯中個人資本價值的最大化,使企業存滿活力,健康有序的發展。他們創造的價值應該從企業財富中得到相應的體現。某企業2015年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管理人員3人,年薪共234萬元;技術人員8人,年薪共304萬元;一般職員和工人一年的工資津貼總計360萬元。由此可看出該企業分配明顯向技術和管理人員傾斜,依據要素的價值或貢獻進行分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現實必然性。

參考文獻:

[1]李榮山.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2]讓·巴蒂斯特·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M].

[3]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02,28-29.

猜你喜歡
必然性合理性結合
新形勢下新聞采訪行為的合理性探討
域外證據領事認證的合理性質疑
至善主義、合理性與尊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來的雙面性效果分析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