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出口貿易與碳排放分析

2016-12-16 22:29程靜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消費結構排放量出口

程靜

摘要:由于碳排放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中國一度被貼上“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嚴重的污染者”的標簽,在國際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重構背景下,碳排放對一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影響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本文從我國的貿易、地區和消費結構來分析目前我國碳排放的現狀,并提出如何進行低碳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出口貿易;碳排放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一、研究意義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所導致的,為了防止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各國都在想盡辦法減少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如何保持國內經濟增長、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平衡,成為當前的熱點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速經濟增長都是依賴于出口,反觀出口產品的結構,不難發現都是以能源或初級產品為主,呈現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少等特征。雖然這幾年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給我國帶來了豐厚的美金收入,讓大家都富了起來,但是這樣“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低產出”的粗放型貿易增長方式卻使我國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很多城市自然資源過度開發,面臨嚴峻的資源耗竭問題;土地荒漠化嚴重,水土流失及水資源污染程度更是驚人;碳排放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霧霾天氣增多,空氣污染嚴重,許多城市和地區空氣質量嚴重不達標。這樣殘酷的現實大家每天都在面對,由此可見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需要思考的,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規劃需要被提上日程。

低碳革命的號角已經吹響,已成為當前各國尋求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發達國家已經走在前列,紛紛對二氧化碳長期大量排放的態勢積極采取行動,明確自己的減排目標和責任。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最大的碳排放國,本著對環境事務負責任的態度,也及時做出了減排承諾:到2020年,我國的碳排放強度與2005年相比降低40%~45%。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必須首先來分析下我國碳排放的現狀,以及問題。

二、我國出口貿易碳排放現狀

從貿易結構來看,我國各行業出口貿易隱含碳量整體上是不斷增加的,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都會直接或間接,或多或少地產生碳排放。一個產品在整個生產鏈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稱為隱含碳。而整個生產鏈中的污染程度與隱含碳的關系是成高度正比的。很不幸的是我國出口比重較大的紡織服裝業,金屬加工業和制造業都屬于高污染的行業,造成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碳排放隨著我國總體貿易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從2002年2012年的10年間,這些行業的碳排放總量比重從10%左右增長到了30%以上,血汗工廠讓國外客商賺的盆滿缽滿,帶給我們本國的卻是一點點的血汗錢和大量的碳排放。

從地區結構來看,中國各地區間的經濟機構與發展程度差異,必然帶來碳排放的地區間差異,總體而言經濟發展程度與碳排放量成正比關系,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出口量巨大,其碳排放量也比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高很多。不過近幾年我國大力扶持中部和西部地區發展,其經濟增速迅猛,而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經濟增速減緩。呈現在碳排放量上,雖然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碳排放總量低于東部,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碳排放增速卻要高于東部沿海地區。

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還是主要依靠煤炭,使用量超過70%,但是我國的煤炭開采利用率遠遠低于世界先進水平,這種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是不合理的,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大了碳排放量,對環境造成了難以逆轉的污染。能源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更是決定了一個國家是否可以可持續發展下去的重要因素。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非常不合理,潛在的減排空間很大。

三、我國出口貿易低碳發展的對策

出口是把“雙刃劍”,雖然為我國快速地創造了外匯收入,但也增加國內的碳排放量與環境惡化。國外客商享受了我國出口的優質而價格低廉的商品或服務,我們卻承受了血汗,污染和碳排放。因此國家和企業有必要盡快采取對策,實現出口貿易的低碳發展。

首先,關稅結構要以我國對外貿易的低碳化發展為戰略目標。對高碳產品出口企業與低碳產品出口企業實行有差別的出口退稅政策措施,積極發揮出口退稅政策的杠桿調節作用。對于高碳產品的出口,要根據其對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程度提高出口退稅,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稅;而對于低碳產品的出口,應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稅。

其次,我國政府應根據東、中、西部地區的不同發展情況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分區域分階段地制定更科學合理的、針對性強的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低碳發展路線。例如,為環保產業、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的企業以及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的企業提供優惠,為這些企業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潔能源生產設備的設備投資提供補貼,逐步引導企業向低碳轉化。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加世界低碳技術創新機制的構建,力求在高效和潔凈能源技術領域有所突破,提高在國際節能減排市場中的競爭力。

最后,我國應加大對低碳環保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高科技環保與清潔能源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并且將這些技術推廣到我們出口比重大的紡織服裝和出口加工業。早日完成我國在《京都議定書》中的承諾,為我們的地球低碳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詩一.節能減排、結構調整與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強,莊幸,姜克雋,韓文科.中國出口貿易中的載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8).

[3]王天鳳.出口貿易對我國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2(6).

[4]謝晶瑩.低碳經濟:世界各國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J].國際資料信息,2010(1).

[5]白宏麗.出口貿易對我國碳排放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3).

猜你喜歡
消費結構排放量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天然氣輸配系統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龍江省碳排放量影響因素研究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我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互動機制的理論探討
杭州市首次開展旅游消費結構調查
全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第Ⅱ部分)
江蘇省火力發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漸進式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