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穩定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2016-12-16 00:45劉天和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影子銀行實證研究穩定性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影子銀行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中國影子銀行雖然有利于增加金融利潤,提高資本流動性,但其結構復雜,缺乏監管力度,極易對我國銀行體系穩定性造成消極影響,帶來一定的金融風險。本文截取2004--2014年的年度數據,對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進行測算,對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進行分析,采用平穩性檢驗與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模型估計等方法實證研究影子銀行對中國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提出改革國家貨幣政策、加強立法監管、構建銀行預警機制等建議,旨在提高我國銀行體系的風險應對能力,促進國家銀行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影子銀行;銀行體系;穩定性;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gradually expanded. The shadow banking Chinese may help to increase financial profit, improve the liquidity of capital, but its structure is complex,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extremely easy to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bring certain financial risks. This thesis takes 2004--2014 years of annual data, estimates of the shadow banking Chinese scale, analyzes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China, the influence of Stationary test and co 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of shadow banking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of China, proposed reform of 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strengthen legislative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ban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so on, to improve Chinas banking systems ability to cope with risk,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Key words: shadow banking; banking system; stability; empirical study

引言

世界范圍內對資金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國際金融市場體系隨之變化,中國的影子銀行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在金融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影子銀行是指一定程度上脫離金融機構的監管,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但從事類似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金融信用中介機構。其分為內部影子銀行和外部影子銀行,其中內部影子銀行體系扮演“中間人”及“交易對手”的角色,主要包括委托貸款、銀信合作、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機構;外部影子銀行體系包括由經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由政府部門批準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準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組織。中國影子銀行與國家的銀行體系有著密切聯系,我國影子銀行體系在信用轉換、流動性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隨著影子銀行規模逐漸擴大,其對中國的銀行體系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政府及相關部門為規避風險,對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進行測算,分析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提出通過宏觀調控監管市場,建立全面的影子銀行監管體系等建議,保證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一、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測算

由于對影子銀行測算方法的差異性和款項的流動變化性,國際上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測算存在爭議。根據我國的測算標準來看,截止2014年底,中國影子銀行未償還貸款的數目巨大,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接近一半。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發展速度過快,并且存在不透明業務,嚴重影響了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诜€健特征指數,測算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由于統計方法的差異性,該指數結果與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測算結果不同,但可以理解。以銀行的信托貸款、未貼現承兌匯票的余額總值作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測算指標,并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對中國影子銀行的運作模式展開研究,影子銀行系統中的信托、貸款等理財產品和表外業務與國家傳統銀行體系聯系緊密,產生資金規模較大,信用創造能力強,對國家銀行體系的穩定性產生最大的影響。中國外部影子銀行體系中的由政府部門批準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準金融機構,由于國家銀行資金投入少,并受到較強的監督管控,因此對國家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影響較小。中國外部影子銀行體系中的有企業內部信用合作機制下成立的民間金融組織,雖存在資金斷裂、違約現象,但由于國家銀行參與度小,結構落后,對國家銀行體系的影響最小。筆者基于多項研究數據,在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測算的過程中,主要考慮其銀行系統存量,并根據銀行的信托貸款、未貼現承兌匯票的余額總值進行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測量。

二、中國銀行體系穩定性測度和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進行測算,根據2004--2014年的年度數據,提取因子,分析數據是否存在線性關系,并測算數據變量的相關矩陣,采用巴特利球體檢驗和KMO檢驗方法,得出巴特利球體檢驗統計值為119.897,相應概率為0,表明存在線性關系,適合進行因子分析;KMO檢驗值大于0.5,也說明該組數據適合因子分析。根據測算數據的矩陣系數,選擇兩個公因子,計算出其方差累計率高達92.10%,可充分反映測算數據提供的信息。由于因子載荷的指標與因子具有相關性,求解因子載荷矩陣,得出的相關系數越接近1,表明其對指標的影響力越大。為保證因子分析的準確性,在測算過程中通過最大方差法確定空間坐標軸,為更好的解釋因子,將極化因子載荷矩陣中的變量。選擇的兩個公因子有效的反映了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其中一個公因子對銀行體系中的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指標進行測算,得出高于0.79的因子載荷量。銀行體系中的不良貸款率體現了銀行業的資本質量,資本充足率是銀行體系中資本的最佳體現,存貸比則體現了銀行體系的盈利性。另一個公因子對銀行中的存款增長率、信貸增長率指標 進行測算,得出位于0.70--0.79中的因子載荷量,體現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也表現了中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確定因子后,對中國銀行穩定性進行測算分析,將因子方差貢獻率進行數據整合,由公式結果得出相應的綜合指數,根據測算2004--2014年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指數,得出我國的銀行業整體呈穩定發展的趨勢結果,但其中存在階段性的波動,主要出現于如下時間段:第一階段是2004--2005年,受國家財政政策影響,投資規模日益加大,部分行業出現產能過?,F象,過量的信貸需求直接對中國銀行體系的信貸風險產生消極影響,銀行體系中的資本流動性及資本質量呈現下降趨勢,導致銀行體系穩定指數出現下降。第二階段出現在2005--2008年,國家經濟增長總值提高,進出口貿易繁榮發展,國家銀行體系中的資本充足率提高,銀行體系安全性增加,流動性因子平穩發展,促使銀行體系穩定指數得到較大的提高。第三階段是2008--2012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外向型企業發展遇到困難,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此類消極影響導致銀行體系中的資產質量下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雖緩解了銀行體系的經營風險,但經濟危機造成的極大影響,導致銀行體系的穩定指數逐漸下降。

三、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穩定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平穩性檢驗與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模型估計等方法,通過量化關系實證研究影子銀行對中國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

(一)平穩性檢驗與協整檢驗

以2004--2014年的年度數據為測算對象,銀行體系穩定性的綜合指數由銀行業穩定性、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表示,將固定資產投資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使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得出變量為一階單整。為檢驗變量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的關系,建立模型和檢驗模型,將行業穩定性作為因變量,將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作為自變量,對各類變量采用協整檢驗法,研究得出因變量與自變量中存在三個以上的協整向量,充分證明了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與中國影子銀行的總規模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二)格蘭杰因果檢驗

采用平穩性檢驗與協整檢驗方法雖然證明了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與中國影子銀行的總規模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但無法確定兩者間的因果關系。本文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法,對銀行業穩定性、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展開實證研究。根據檢驗因果檢驗結果得出: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在顯著性水平下拒絕零假設,說明其與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固定資產投資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是影響銀行體系穩定性的主要原因。

(三)模型估計與結果分析

首先對中國影子銀行的總規模變量和銀行體系穩定性變量進行關系模擬,得出二者之間存在二次函數關系,并且呈現倒“U”型,說明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適宜總規模的閾值。當中國影子銀行總規模達到閾值前,銀行體系的穩定性上升;超過閾值則出現下降,結果表明中國影子銀行的總規模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也表示了中國影子銀行總規模對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影響具有雙重效應。

(四)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

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逐漸擴大,其影響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中介職能,也干擾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由于影子銀行具備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信用中介職能,其規模和應用范圍的日益增加,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職能。由于影子銀行的金融監管能力較弱,其限制了企業獲取外部資金的來源。中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加大了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影響了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發展,由于影子銀行具有高杠桿操作、金融監管規避等特點,在經濟繁榮時期,其能吸收流動資金,推動貨幣價格,導致經濟過熱的現象頻發,極大了造成了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風險。由于影子銀行的內部體系復雜,其應用面積廣泛,包含了大量的社會民眾,當貸款資金鏈斷裂時,后果難以想象,嚴重威脅了社會整體的平穩發展。

四、政策與建議

針對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研究,我國政府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努力營造和諧健康的金融市場環境。實現金融創新,改革傳統的貨幣政策,針對影子銀行具有的信用職能,政府結合當前的國家經濟實力,不斷了拓寬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和種類,采用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有效調控貨幣的傳導機制,推動價格型的國家貨幣政策工具。通過立法手段強化國家監管職能,促使中國影子銀行朝秩序化方向發展,加大對影子銀行工作過程中的監管力度,實現有效的約束管理,運用完善的法律體系規避民間金融機構造成的銀行體系風險。建立健全的監測機制,實施全面且具體的傳導機制監測。在中國銀行體系中建立穩定性的預警機制,及時控制中國影子銀行即將爆發的風險,通過有效的預警機制進行實時性的監管和控制,出現問題時,有效的解決,降低影子銀行發展中的弊端對中國銀行體系的沖擊,全面提高中國銀行體系的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課題組,羅玉冰.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及其對銀行業穩定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學術研究.2015(01).

[2]劉太琳,董中印.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穩定性影響的實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4(2):14-20.

[3]陳麗英,余志鴻.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實證分析——基于影子銀行業務視角[J].福州大學學報,2015(3):27-35.

[4]李春紅,徐 奎.影子銀行規模與銀行體系穩定性[J].商業研究,2014(3):40-46.

作者簡介:劉天和(1979-),男,漢族,貴州都勻人,經濟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影子銀行實證研究穩定性
非線性中立型變延遲微分方程的長時間穩定性
半動力系統中閉集的穩定性和極限集映射的連續性
玉雕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模糊微分方程的一致穩定性
一類離散非線性切換系統的穩定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