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并購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

2016-12-16 00:53李平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跨國并購

李平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商業銀行也不斷加快國際化進程。從起初的探索到近兩年的穩步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跨國并購進程一波三折。本文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梳理出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的跨國并購案例,采用三階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的分析方法,測算這四家銀行在2006—2015期間的效率值及其變動率。結果表明,雖然需要一定的整合期,但跨國并購的確能夠提高銀行效率,且股份制銀行效率值的提升要高于國有銀行。

關鍵詞:跨國并購;銀行效率;三階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當前,經濟新常態、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等沖擊著銀行業傳統的發展模式,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為中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金融競爭、重塑世界金融格局提供了機遇。本文主要采用三階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分別測算銀行的靜態和動態效率,通過比較并購前后的效率變化來研究跨國并購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

二、跨國并購理論及銀行并購效率的分析方法

1.跨國并購的相關理論分析

商業銀行是一種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故本文認為企業并購的理論同樣適用于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研究,相關的理論有市場勢力理論、價值低估理論、效率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企業成長理論。

我國商業銀行的跨國并購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并購經驗較少,還無法通過提高市場規模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交易成本減少的優勢也無法體現。主要的并購動機是抓住并購時機,并購價值被低估的企業,并在后期的資源整合過程中發揮協同效應,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以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企業成長。

2.銀行并購效率的分析方法

如圖1所示,國內外學者在對商業銀行的跨國并購活動的績效進行分析時,主要采用的效率評價方法有:財務指標分析法、前沿效率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

圖1 銀行效率的分析方法

三、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現狀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發展歷程

本文將中國香港等地的海外并購也視作為跨國并購。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36起跨國并購案例,其中工商銀行并購頻率最高,共有16起,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有7起和9起,而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并購案例相對較少,均為2起。

2.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特征

圖2 我國商業銀行各年跨國并購交易金額

如圖2所示,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發展以2006年、2008年和2013年為界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起步探索階段、爆發式發展階段、放緩調整階段和穩步發展階段。

四、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1.模型設定

本文主要采用三階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分別測算商業銀行的靜態和動態效率。

(1)三階段DEA模型

本文采用三階段DEA來分析商業銀行跨國并購前后的效率。采用投入導向性且規模報酬可變的DEA模型。如圖3所示,三階段DEA與傳統DEA最大的差別在于第二階段剔除環境因素和隨機噪聲。

圖3 三階段DEA模型的具體操作流程

(2)Malmquist指數

Malmquist也叫全要素生產率變動,主要是測算商業銀行從t期到t+1期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Malmquist大于1時表明我國銀行效率整體處于上升狀態。

影響Malmquist指數的兩個因素是技術效率變動和技術進步,而技術效率變動又由純技術效率變動和規模效率變動所決定。即:tfpch=effch*techch且effch=pech*sech。 其中tfpch指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即Malmquist指數;effch指技術效率變動;techch指技術進步;pech純技術效率變動;sech指規模效率變動。

2.指標設定

本文將銀行視作為經營貨幣的企業,選取員工人數、固定資產、營業費用和利息支出作為投入指標,而貸款、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作為產出指標。

另外,本文綜合考慮我國商業銀行并購的實際情況和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實際GDP增長率、并購銀行資產規模增長率和銀行類別作為環境變量。

3.實證分析

綜合考慮我國商業銀行在2006-2015年間跨國并購的規模、并購前后兩年無并購案例等因素,本文選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作為樣本銀行,比較這四家銀行在并購前后的平均效率值。

三階段DEA 的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階段DEA結果分析。一階段DEA實證結果表明各銀行在發生跨國并購的1-2年內綜合技術效率會有所下降,但完成對目標銀行的整合后效率值會穩步提高。另外如表1所示,除了工商銀行的規模效率平均值在并購后略有下降外,四家商業銀行在跨國并購后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平均值都有所提高。

表1 第一階段DEA銀行并購前后平均效率

第二階段似SFA回歸結果分析。將原始投入值與投入目標值的差作為第二階段似SFA回歸的因變量,三個環境變量作為自變量代入方程,運用Frontier4.1可得如表2的回歸結果:

表2 第二階段似SFA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5%和0.2%的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的數值是系數的t值。

首先對模型進行單邊廣義似然比檢驗。四個投入松弛變量的LR值在自由度為3且0.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不存在無效率項的原假設,因此第二階段采用似SFA來剔除環境因素和隨機擾動項是有必要的。

其次三個環境變量系數分別在四個投入松弛回歸方程中都通過了t檢驗,因此,本文確定選擇實際GDP增長率、資產規模增長率和銀行類別這三個環境變量。

第三階段DEA結果分析。經過第二階段對環境變量和隨機擾動項的剔除,各銀行在并購前后的效率都有所變化。從表3可以看出,相比第一階段DEA并購前后的變動,第三階段四家商業銀行并購后的綜合技術效率增長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在考慮環境變量和隨機擾動項之后,兩家股份制銀行的效率變動也遠超國有銀行,幾乎是國有銀行的2倍。

表3 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DEA并購前后效率變動對比

4.Malmquist指數的實證結果分析

從總體上看,銀行的純技術效率變動基本為1,說明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主要受到技術進步變化的影響,即銀行在并購后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本文從橫向和縱向對比兩個角度來對銀行效率的變動率進行具體分析。

橫向比較各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從表4中數據可以看出,發生過跨國并購的四家商業銀行的平均Malmquist指數均大于1,說明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率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而未有并購活動的兩家銀行的Malmquist指數均小于1,說明這兩家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率處于下降的狀態。

同時,發生并購的兩家股份制銀行的平均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率高于兩家國有銀行,說明股份制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得要比國有銀行快。

表4 各銀行2006-2015年Malmquist指數的平均值

縱向比較各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

本文研究的四家商業銀行的跨國并購活動均集中在2008年和2009年,從圖4可以看出四家商業銀行在2008-2009年間Malmquist指數均有提升,說明跨國并購有助于商業銀行提高自身的技術進步變動,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率。而在2009年之后,四家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均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分析原因可能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銀行效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圖4 2006-2015年四家商業銀行Malmquist指數變動趨勢圖

五、 建議

商業銀行在加快國際化進程中可以衡量投資利弊,優選跨國并購途徑,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跨國并購戰略,審慎評估目標銀行,同時提高經營能力,加速資源整合進程。

猜你喜歡
跨國并購
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與防范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制造企業跨國并購財務決策
跨文化因素對企業并購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