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語中“手”和“腳”的隱喻與轉喻

2016-12-19 08:56王用源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隱喻

吳 鵬,王用源

(1.2.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天津,300350)

語言·文學

湘語中“手”和“腳”的隱喻與轉喻

吳 鵬1,王用源2

(1.2.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天津,300350)

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看,湘語中“手”“腳”的隱喻和轉喻類型既有共性又存在差異。從“手”和“腳”到其他認知域的映射都是基于人類對“手”“腳”基本特征與功能的身體經驗積累。由于人們對其認知經驗不同造成湘語中“手”的轉喻類型比“腳”的轉喻類型豐富,而“腳”的隱喻類型則比“手”的隱喻類型豐富??疾旆窖灾械碾[喻和轉喻現象,有利于我們直接了解語言(方言)之間的異同。

湘語;手;腳;隱喻;轉喻

隱喻和轉喻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熱點問題。隱喻基于相似性,是始源域和目標域兩個概念域之間的映射關系,是借一個概念領域結構理解另一概念領域結構的過程,具體可分為實體隱喻、方位隱喻和結構隱喻。轉喻則基于鄰近性,其實質是在認知兩種事物過程中建立一種相關聯的關系,使一事物轉化為另一事物。認知語言學的創立者萊考夫和約翰遜(Lakoff & Johnson)(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揭示了隱喻和轉喻的認知模式[1],為我們提供了理論基礎。隱喻和轉喻是重要的思維認知方式,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缯Z言的事實表明,不同語言中的身體詞匯具有普遍的隱喻與轉喻類型,而普遍的隱喻與轉喻類型中又存在個性差異。因湘語中與“手”和“腳”相關的隱喻類型和轉喻類型較有特色,本文對湘語中“手”“腳”的隱喻與轉喻類型及其認知機制進行考察,并探討其共性與差異。本文的語料來源:《衡陽方言》(李永明,1986)、《漣源方言研究》(陳暉,1999)、《邵陽方言研究》(儲澤祥,1998)、《新華方言研究》(羅新如,1998)四本著作的詞匯部分以及《長沙方言詞典》(李榮,1998)、《婁底方言詞典》(李榮,1994)、《漢語方言大辭典》(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2)四部工具書。

一、湘語中“手”和“腳”的隱喻

(一)“手”和“腳”隱喻實體事物

“手”是生產勞動中最基本的“工具”。人們經常使用的生產工具或經常與手接觸的事物常以“手”作為語素來命名,這部分詞在湘語中大多與農具或日用品有關。譬如,“車手子”和“杠手”指的是獨輪車的手柄,“亂把手”指的是石磨的手柄,“內手子”指的是推礱用的手柄,“铇手子”指铇子后面的手柄,“犁把手”指的是犁杖的手柄,“扯手”指門窗抽屜的拉手。

束定芳認為,相似性有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之分,物理相似性可以是在形狀或外表、功能上的一種相似。[2]168我們以長沙話中“車手子”為例說明隱喻的形成機制?!败囀肿印钡摹败嚒敝傅氖恰蔼気嗆嚒?,“車手子”體現了一個隱喻過程。作為始源域的“人”有著豐富的內在結構,就其外形而言,人體的組成部分大體包括頭、軀干、四肢等?!蔼気嗆囀侨恕边@一概念隱喻激活了一組對應關系:車前部對應頭、車的中間部位對應軀干、車的下部與地支撐的位置對應腿、車把對應手?!笆帧睘槭荚从?,“獨輪車”為目標域,通過“手”和“獨輪車”之間的跨域映射,建立“手”和“獨輪車”之間的相似點。盧小群指出:“子”尾是湘語中使用頻率最高,分布范圍最廣的名詞后綴。湘語中一般事物可表示小的常常加“子”綴。常出現于星辰閃電、氣候、風雨冰雪、農田事物、植物、房舍等事物名稱中。[3]19-21因而,湘語中在“車手”的基礎上產生了“車手子”一詞。

按形成原因劃分,湘語中“腳”隱喻實體事物的詞語分為因相似性構成的實體隱喻和因“腳”的地位差別構成的實體隱喻兩種。其中“腳”因相似性構成的實體隱喻同樣包括位置相似、形狀相似和功能相似三種?!澳_”位于人體的最下部、最底部,這種認知經驗已經扎根于人類的思維之中,人們通常會從自己熟知的身體結構來認識生活中的其他新事物。如長沙話中的“堤腳”,是人們通過自己身體結構中底部的“腳”來認知大堤的底部,從而產生“堤腳”一詞?!盎_”是蓋房子時打的地基,打地基時鋪在最下面的一層磚稱作“腳磚”,靠近煙葉底部的部分稱為“腳葉子”。這都是基于位置相似而發生的實體隱喻。在日常生活中形狀類似于人體“腳”或動物“腳”的物品都可以因形狀相似產生實體隱喻。如湘語中“腳板薯”,即薯蕷,通稱山藥,因形狀很像腳板得名,“雞腳麻花”是一種油炸糕點,因扭曲的形狀酷似雞腳而得名。人們在站立行走的時候直接與地面接觸、主要起支撐作用的就是“腳”,“圓規”在使用過程中也是其中一“腳”起支撐定位作用,另一只“腳”起行進作用,正是由于兩者功能相似性的激活,邵陽話和婁底話稱圓規為“兩腳規”。

因“腳”的地位差別構成的隱喻詞主要是由于“腳”在空間上處于末端而形成的隱喻。因“腳”的地位差別而形成的隱喻詞比較有特點:第一,一部分詞中“腳”具有“次要的、輔助性”的含義,如“腳門子”指的是圍墻的旁門。第二,一部分詞含有“落下的、剩下的”語義特征,如“茶腳子”“腳子”指落下的沉淀物。另外,通過人類的身體經驗,人們在選擇過程中大多有“優勝劣汰”的思想,“剩下的”進一步衍生出“品質差的”意思。如湘語中“落腳子(貨)”指剩下的不好的東西。第三,一部分詞含有“小型”的語義特征,如長沙話中“腳伐子”表示大型木船后面所帶的小型木船。

(二)“手”和“腳”組成的詞或短語隱喻動作行為

基于“手”做出的抓、撓、掰、指、拉等基本動作,“手”常??梢詮娜梭w域映射到其他認知域之中,產生非字面的意義,即引申義。在湘語中,“手”隱喻動作行為意義比較特殊的有以下幾個:“蚩腳動手”可以用來表示一些輕佻的動作行為,“試手腳”表示嘗試,“打阻手”“扳手欛子”指阻撓別人做事情或從中作梗,“插背手”“送背手”用來表示行賄,“喫掉手飯”指一些人吃閑飯,“打里手講”用于指雙方事先商量好,互相配合,說一些使人上當的話。

“腳”是人類行走時的肢體器官,人們可以通過腳做出邁、走、跳、踢、踏等動作,這些動詞同樣可以通過隱喻產生不同的引申義。如長沙話中“做蹻腳”本義是戲劇中做旦角的要在腳尖上套一對假的小腳,現在指的是造假,“虛腳”指走路的時候,腳沒有踩在實地,踩空了這一動作,也可以指犯錯誤的行為,“扶腳”本指加固房屋等建筑物的地基,也可以指在事業上予以支持,“聽壁腳子”指偷聽別人說話,“走腳”指串門兒,“彈腳舞跖”指舉止輕佻,“伏腳”本指在給木頭釘釘子時,將穿過木頭的尖端斜著錘平,使之不易松脫,后指辦事牢靠,使之不易產生變故,“扳腳欛子”和“打 腳”指利用各種手段牽制別人或暗中設計陷害別人,“走 腳”是下象棋術語,“踩痛腳趾腦”指揭短。這些都是基于“腳”所發出實際的動作而隱喻產生的新意義。

(三)“手”隱喻方法技能

人們做事情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某種策略方法,尤其在強調一個人特別善于找到方法或具有一定謀略的時候,會將“手”映射到抽象域之中,從而產生“手藝”“上手”等一系列與“手”相關的隱喻詞語。人體與抽象事物之間的隱喻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的共同作用來完成的。人們在認知抽象域時,會將與手部的基本動作或工具等相關的認知模式借鑒到抽象域之中。如衡陽話中“拉手”隱喻人們做事的方法或拉攏人的手段,邵陽話“手面好”形容一個工匠手藝高超,婁底話“打一手麻將”和漣源話“一手好字”中的“手”可隱喻方法技能。類似地,普通話中“高手”“臭手”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隱喻方法技能。

(四)“腳”隱喻狀態征兆、時間、距離、痕跡

湘語中“腳”隱喻狀態通常是事物或自然等非人體域的狀態,如“虛腳”a與上文出現的“虛腳”是多義詞。指墻基出現輕微崩裂的樣子,“下雨腳”指下雨的征兆。湘語中“腳”隱喻時間一般指“立即、馬上”,這類詞大都是從動作類的詞里隱喻形成的,如“黏腳”本義是指“腳”剛一落地,后表示立即馬上。湘語中“腳”隱喻距離包括縱向深度和橫向距離兩方面,如“泥腳”指泥的深度,“針腳”指衣物上針線的痕跡或縫紉時前后兩針之間的距離?!澳_印”是行走時產生的結果,隱喻到手工縫紉中,“線腳”可以表示針線縫物的痕跡。

二、湘語中“手”和“腳”的轉喻

(一)含“手”和“腳”語素的詞轉喻人

“手”和“腳”轉喻人屬于“部分代替整體”。趙艷芳認為:“一個物體、一件事情、一個概念有很多屬性,而人的認知往往更多的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記憶和理解的屬性,即突顯屬性?!盵4]115-116一個認知域中某一部分的突顯性越強,人們對其關注度越高,替代整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湘語中“手”轉喻人的例子比較多,其中一部分表示職業,從事這種職業的人需要大量運用雙手來完成工作。如“伙手”在漣源話中指炊事員。一部分詞由“謂詞性語素+人”構成,突出表示這類人非常善于做某事。如“做手”表示很能干的人,“吃手”表示胃口很好、能吃的人,“睏手”表示能睡覺的人,“講手”指能說會道、善于雄辯的人,“熟手”指手藝嫻熟的人。還有一部分詞屬于人品類,如“扒子手b湘語中,只有一部分老派還使用“扒子手”,新派中幾乎不用“扒子手”而用“扒手”,這是受普通話影響的結果。、拐子手、騙子手”分別代指小偷、拐賣者和騙子。更特殊的是新化話“頭手”表示“頭胎”,即第一胎嬰兒。普通話中也存在“手”轉喻“人”的情況,但“謂詞性語素+人”類型的轉喻詞不包含“善于做”這一語義特征。比如“幫手”指幫助工作的人,“吹鼓手”指舊式婚禮或喪禮中吹奏樂器的人或為某人某事進行吹噓捧場的人,“炒手”指專門從事炒作的人,“打手”指受主子豢養,替主子欺壓、毆打別人的人。

“腳”在湘語中轉喻人也大多與職業或人品相關。從事某類職業需要大量腳部運動的人,如 “挑腳”和“擔腳咕”指替人挑運行李或貨物的人,其工作不免有長途挑運。同樣,指代農民的“泥腳欛子”和“紅腳欛子”也需要靠雙手雙腳在田地里勞作,“細腳色”是小伙子或者小人物,“?腳瞎眼”泛指各種有殘疾的人,“趴腳子”用來指代走路時兩腳向外張得很開的人?!澳_”在湘語中轉喻人的時候很容易帶入濃厚的褒貶色彩,比如夸獎一個很強壯、能力很強的人稱其為“熬腳”,稱熟知內情的人為“熟腳”,將各個方面都很差的人稱為“落腳(子)貨”,稱有權勢的人為“大腳欛子”。

(二)由“腳”組成詞或短語轉喻基本動作

我們將跟手部或腳部動作相關但未產生引申義或其本義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詞語歸為轉喻類型。我們在收集語料過程中未發現典型的“手”組成詞或短語轉喻基本動作的情況。相比之下,湘語中“腳”一般組成動賓短語再轉喻動作,大致包括站立、走、跑和停等,含義比較特殊的有“帶一腳”“踩一腳”指停車,“擔腳”指替人長途挑運,“打飛腳”指快步走,“收腳”是說小孩子到處亂跑,“收腳枷”指到處亂跑(罵人用),“彈腳舞跖”指蹦蹦跳跳地走路,“解腳”指小孩子追大人,“跟腳”指孩子離不開大人,“發腳”指雇人挑擔子運送貨物,“踩高腳”和“行高腳”都是踩高蹺之意。

(三)“手”和“腳”轉喻空間方位

空間域是人類語言中最基本的認知域之一。王寅認為我們的身體首先體驗的是空間,包括地點、方向、運動等。[5]“手”和“腳”轉喻空間方位是語言的共性。人類雙手分別位于人身體的兩側,其轉喻是基于“左右”這一空間方位概念而形成的。衡陽話“靠左手”“靠右手”和邵陽話“左手邊”“右手邊”是用“左手”和“右手”來轉喻“左”和“右”空間方位。

上文提到,“腳”基于人身體結構而言位于底部,因此“腳”轉喻的空間方位主要是“下”或“底”,“腳下”指底下。湘語中有“樓腳(底)下”“床腳(底)下”以及“山腳(底)下”等說法。

(四)“手”和“腳”組成的詞或短語轉喻人物狀態

湘語中“手”可與“腳”組成四字格詞語轉喻人物狀態,即通過“手”和“腳”兩個局部位置的狀態轉喻一個人整體的狀態。譬如“扎腳捋手”指一個人準備干活兒或打架前,挽起衣袖、卷起褲管的樣子,“瘸手瘸腳”意思是手腳由于麻木或其他原因而不方便活動的樣子,“腳癆手軟”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勞累到極點、四肢無力的樣子,“搞手腳不贏”“慌手慌腳”“爬手爬腳”都是形容人們因事情緊急或繁多忙碌的狀態,“絆手絆腳”指人在走路時磕磕絆絆的狀態。另外也有一些詞語是“腳”單獨組成的詞或短語轉喻人物狀態。比如“走蹩腳”指倒霉的樣子,“走腳”指拉肚子的狀態,“眼光腳健”指身體健康的狀態。

湘語中“手”除了轉喻人和人物狀態外,還有兩種特殊的轉喻類型。一是“手”轉喻人的能力,如長沙話“上手”指做事情變得熟練,婁底話“有一手”指一個人做事情有一定的能力;二是“手”轉喻情感態度,表示希望對方稍加擔待或遷就,如婁底話中“帶手介過”指別人高抬貴手或將就一下。

三、湘語中“手”和“腳”隱喻轉喻的共性與個性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湘語中“手”“腳”隱喻和轉喻的共性及個性。湘語中“腳”的隱喻范圍大于“手”的隱喻范圍(見表1),具體表現在“腳”可隱喻“狀態征兆”“時間”“距離”和“痕跡”幾個方面?!笆帧钡霓D喻范圍比“腳”的轉喻范圍大,涉及范圍更廣(見表2),主要表現在“手”還可轉喻情感態度和能力。

表1 湘語中“手”與“腳”隱喻類型對比c表1和表2不包括“手”“腳”共同組合成的隱喻詞或轉喻詞。

表2 湘語中“手”與“腳”轉喻類型對比

另外,湘語中“手”和“腳”隱喻轉喻的普遍性中又包含特殊性。雖然“手”和“腳”都可以隱喻實體事物,但與“手”相關的實體事物多數與農具和日用品相關,而“腳”隱喻的實體事物又不僅只基于始源域與目標域的相似性,還與“腳”的地位差別相關?!笆帧薄澳_”雖然都能轉喻“人”整體,但前者產生的轉喻詞包含“善于做某事”的特征,后者更易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手”和“腳”到其他認知域的映射都是基于人類對“手”“腳”基本特征與功能的身體經驗積累?!笆帧薄澳_”隱喻轉喻表現出的差異,正是由于人們對其認知經驗不同所造成的。

四、結語

本文基于認知語言學中隱喻和轉喻的相關理論分別討論了湘語中“手”和“腳”的隱喻類型和轉喻類型及其認知機制,并比較了湘語內部“手”“腳”的隱喻轉喻的共性與個性??傮w來看,湘語中“手”的轉喻類型比“腳”的轉喻類型豐富,而“腳”隱喻類型則比“手”的隱喻類型豐富?!笆帧钡霓D喻范圍比“腳”的轉喻范圍大,而“腳”的隱喻范圍大于“手”的隱喻范圍?!笆帧薄澳_”的隱喻轉喻表現出的差異是由于人們對其認知經驗不同所造成的??疾旆窖灾械碾[喻和轉喻現象,有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語言(方言)之間的異同。

參考文獻:

[1] Lakoff G.&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168.

[3] 盧小群.湘語語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19-21.

[4]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5-116.

[5] 王寅.語言的體驗性——從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看語言體驗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37-43.

(責任編輯 吳璐晗)

A Study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 "shǒu" and "jiǎo" in Xiang Dialect

WU Peng1, WANG Yong-yuan2
(1.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350,China)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paper observ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and then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On this basis,it concludes that in the Xiang dialect,metonymy for"shǒu"is more common than that for"jiǎo",while it goes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for metaphor.Such discrepancy is attributed to man's different cognitive experience of"shǒu"and"jiǎo".

Xiang dialect;shǒu;jiǎo;metaphor;metonymy

H174;H136.4

A

2095-2082(2016)05-0088-06

2016-10-11

1.吳 鵬(1992—),男,黑龍江大慶人,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

2.王用源(1980—),男,四川資陽人,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比較語言學博士。

猜你喜歡
隱喻
習近平新年賀詞中的隱喻探析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漢韓“風/??”的隱喻對比研究
《活的隱喻》
描寫·對照·隱喻——阿來《瞻對》藝術談
隱喻手法幫你理解詞義
一滴水里的隱喻
“足”的隱喻認知對比研究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