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山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2016-12-20 09:09趙忠武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

趙忠武

摘要 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會東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介紹了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供廣大農技人員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四川涼山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101-01

涼山州馬鈴薯種植80%以上都集中在海拔1 800~2 600 m的高寒生態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生長期4—8月,空氣濕度為70%~85%,年降雨量為800~1 200 mm,是馬鈴薯一季作的最佳生態區[1]。

會東縣是涼山州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地區,也是涼山州馬鈴薯生產面積最大的地區,近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產量也隨之增加,但是相應的馬鈴薯病蟲害也漸趨蔓延[2]。會東縣的農業科技人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使會東縣馬鈴薯病蟲害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1 農業防治

涼山州馬鈴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環腐病、青枯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地下害蟲、二十八星瓢蟲等。

1.1 選用抗病品種

選擇優質抗病脫毒的品種并且適合當地天氣、土壤條件,從而有利于減少病害的發生,涼山州以大春馬鈴薯種植為主,馬鈴薯晚疫病早發,品種普遍對晚疫病的抗病性不強,且集中連片種植,有利于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如米拉、涼薯14、涼薯97、合作88、抗青9-1、克疫、涼薯17、內蒙古、青薯9號,因此選擇抗病脫毒品種相當重要。

1.2 種薯準備

選擇無病種薯,剔除有病的種薯,可以用小整薯播種。對于大塊種薯需要切塊播種,切刀要在5%高錳酸鉀溶液或70%~75%酒精中進行浸泡消毒,切種應該在播種前1~2 d進行,每切1個種薯就要更換1把切刀。為了防止病菌互相感染,對于爛薯、病薯應該立即剔除。

1.3 精細整地,合理輪作

選擇肥力中等、土壤疏松、耕作層較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塊種植。播種前將田間雜草去除,并將田土耙平整碎。對于土壤干旱的田塊,在播種前2~3 d用水澆灌透。在清除田間雜草的同時,與玉米、豆類實行2~3年輪作或與高桿作物間作[3],既解決了馬鈴薯需要輪作的問題,也可以減少早疫病、晚疫病的發生。

1.4 適時早播

會東縣雨季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干旱。播種期適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條件允許盡量提早播種。但是播種過早,馬鈴薯苗期極易受到倒春寒的襲擊,對馬鈴薯的前期生長產生影響;播種過晚,馬鈴薯生長后期遇到高溫、高濕天氣,地面漬水,病害極易發生,遭成產量、品質的下降。

正常年份涼山州5月上中旬氣象要素不能滿足晚疫病發生所需條件,發生幾率小,若出現低溫、寡照、連陰雨天氣5 d以上,濕度大于75%,晚疫病極易暴發流行。

1.5 雙行壟作,合理密植

為了避免或減少田間積水,降低田間各種病害的發生率,可以采用雙行規范化種植,從而保證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種植規格:窄行距33.3 cm,寬行距66.7 cm,株距26~33 cm,種植密度5.25萬~6.00萬株/hm2。

1.6 中耕培土

第1次中耕在幼苗長到5~10 cm時結合除草進行,深度為10 cm左右;第2次中耕比第1次要淺,大概在第1次中耕后10~15 d后進行;第3次中耕應該更淺,還要遠離根系,以免對結薯產生影響。為了擴大根系吸收面,減少病菌侵染薯塊的機會,后2次中耕結合培土一并進行;另外,可以適當擴大行距,縮小株距或在花蕾期噴施多效唑,對地上部分生長進行一定的控制,降低田間濕度,從而可以減輕病情。

1.7 平衡施肥,增施磷肥、鉀肥

根據馬鈴薯生長特性和田塊土壤需肥特性進行施肥,從施肥種類上,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肥、鉀肥。底肥施鉀肥150 kg/hm2、磷肥375 kg/hm2、廄肥15~30 t/hm2。追肥看苗生長情況,第1次追肥在齊苗前后,追施芽肥、苗肥,肥料種類以化肥和清糞水為好;第2次追肥在現蕾期,株高為最大高度的2/3;如果苗下部出現黃葉或葉色褪淡,這種情況下以鉀肥為主,施鉀肥75 kg/hm2,再配合適量的氮肥。

2 物理防治

2.1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

對于二十八星瓢蟲和地下害蟲的成蟲,可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每2~4 hm2設置1盞。

2.2 黃板誘殺

利用黃板可以減少病毒病的傳染幾率,還可以誘殺蚜蟲,黃板設置密度450~600塊/hm2,黃板必須要比作物高出60 cm左右。

3 化學防治

當病蟲害暴發時,應該進行化學統一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確保馬鈴薯的安全生產。為了有效地預防早疫病、晚疫病的發生,在雨季到來時,可用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預防2次;另外,可用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150 g/hm2+68.5%銀法利懸浮劑225 mL/hm2加水75 L/hm2噴灑在種薯上,注意噴透噴濕,噴灑后晾2 h以后才進行播種;在馬鈴薯晚疫病發病初期,可用銀法利或18.7%凱特水分散粒劑防治1~2次。在青枯病發病初期可用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發生蚜蟲時可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4]。

4 參考文獻

[1] 徐成勇.涼山州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四川農業科技,2004(1):17-18.

[2] 鄧興祥,穰菁.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3(8):37-38.

[3] 李學敏.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J].安徽農學通報,2011(16):172-173.

[4] 吳斌,王建富,孫瑞林,等.泰興市馬鈴薯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學,2011(14):179-180.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
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術研究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及防治技術
梨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及應用研究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