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流浪者眼里看到的是人類的宿命

2016-12-21 18:15費勇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6年36期
關鍵詞:流浪者流浪人類

費勇

許多被認為或自以為是“流浪者”的人,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流浪者。例如,那位寫了“為什么流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之類魅惑性句子的三毛,與流浪沒有任何關系。她把旅行當作了流浪。一位真正的流浪者,沒有家鄉,如果他(她)選擇自殺,只會死在路邊的樹上,或者路上的河畔。最為重要的是,真正的流浪者沒有身份,就像《詩經》中說的: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個在天地之間行走的人是誰呢?沒有人會知道,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新華字典》解釋“流浪”一詞:漂泊無定。也許說出了流浪者內在與外在最鮮明的特征。如果你真的想做一個流浪者,那么,首先你必須放棄你的固定居所和固定身份。換一種說法,流浪者所有的色彩都來源于他們的不確定性,他們今天在這里,明天就可能到了那里;他們今天做這個,明天就可能去做別的什么。他們總是在路上。前方是不可知的未來,而留在后面的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驛站。既沒有目標的召喚,也沒有故鄉的牽引。他們只是在浪游,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不為什么,為浪游而浪游。

大都會里到處充斥著成群結隊的流浪者,從市區的人行天橋、火車站,到城鄉交接處的許多角落,都遍布著流浪的身影。與城市的繁華并行地存在著一個流浪者的國度。但奇怪的是,大多數城市人對此視而不見。你每天要從豪華的寫字樓進進出出,你必經的立交橋上總是坐著二三個衣衫襤褸的人。你有沒有注視過他們10秒鐘以上?有沒有想過他們到底是職業的乞丐,還是真正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有沒有想過他們到底從何而來?這是城市有趣的景觀:那些邊緣性的、外來的、底層的個體或族群可以棲居在城市來來往往的喧嘩中心,而只是像靜默的不存在似的透明存在著,幾乎引不起人們任何的注意。這與鄉村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任何一個外來的人都會在鄉村引起騷動。城市是各種相異因素的大雜燴,人們在紛亂的音與色中已經變得麻木不仁。

流浪者常常讓我們驚覺生存中悲慘的一面。讀一讀狄更斯、雨果等人的小說,可以看到工業革命時代在倫敦、巴黎這樣的大都會流浪兒的凄楚生活。大多數流浪者都是被家庭拋棄了的孩子,或者是離家出走的孩子、殘疾人、精神病人、失業者,諸如此類。如果我們追尋街邊流浪者的淵源,也許,關于流浪的浪漫想象就會徹底破碎。其實,只要想一想在寒冷的深夜蜷縮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誰還會羨慕流浪者呢?

但是,流浪依然是極具蠱惑性的語詞。我們在網上或時尚雜志上,常??吹健半S風流浪的女孩”、“今年夏天我們一起去流浪”之類的句子。荷蘭的一家旅游公司推出了“像倫敦的流浪漢那樣生活”的旅游項目,不少人報名參加。在日常中常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真想去流浪。有人真的走了,走到很遠的地方,走了很多年;然而,一旦心中的創傷已經被歲月與異鄉的風撫平,他(她)最終仍然會回到自己的原鄉。許多人的流浪其實只不過是一種短暫的逃避,或者不過是從塵網中暫時的抽身而出。我把這些基于想象與逃遁的漂泊看作是模擬的流浪,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漫游”。

人們面對流浪者既有居高臨下的同情,又有羅曼蒂克的向往與羨慕。這反映出人類內心永恒的矛盾:一方面人們總是在尋求安定的家,但安定必然意味著束縛,于是,另一方面人們又想著要飛,要流浪,要自由自在。而無牽無掛的代價是不安與寂寞,于是,又要回家。就這樣周而復始。我們從自己家的窗外望著遠方,憧憬著漫游的愉快與激情;我們在黃昏的路上凝望著回家的路標,渴盼著家的溫暖與安寧。

我自己看著那些永遠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在同情或羨慕之外,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人類恒在的一種精神狀態與生存狀態。流浪者仿佛一尊時間的雕像,如同那些與我們同在的原始部落,是時間的殘余物。從流浪者的姿態里,你是否讀出了游牧時代的紋路,以及人類從開始到今天從來沒有消失過的內在激情?尤其繁華都市里的流浪者,似乎是烙在現代、時尚、進步這些語匯深處的洪荒記憶。

當流浪者在微明的晨曦里睜開惺忪的眼睛去看我們這個世界時,全世界從他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人類的宿命。

(編輯:彭宇)

猜你喜歡
流浪者流浪人類
流浪
人類第一殺手
流浪者成美國防疫“定時炸彈”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流浪的歌
巴士車上的“浴室”
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遇見一只流浪貓
流浪者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