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影片《贖罪》的藝術批評

2016-12-21 08:47陳銳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贖罪電影音樂結構主義

【摘要】英國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執導的影片《贖罪》(Atonement 2007)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突出地詮釋了特定社會背景下的人性的神志昏迷,怠惰無力,堅定不移,還有浪漫多情,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浪漫主義悲劇;這篇論文將從結構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角度對該電影所表現的主觀世界、傳遞的寓意思想,以及敘事所用的藝術手法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客觀的批評,以求深化對劇情細部的了解,并提供一個有價值的美學欣賞導向。

【關鍵詞】贖罪;藝術批評;結構主義;電影音樂;社會學

故事在一片令人歡欣愉悅的田園美景上展開,和平年代氣氛既寧靜又安詳。我們見到了Cecilia,一個敢愛敢恨,美麗輕佻,但卻心細如絲的貴族家庭的大女兒,還有Robbie,一個長相俊俏,心地善良,而且前途光明的園丁之子,兩人之間彼此的真誠和執著,艱難地維系著他們跨越社會等級愛情。

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家中的小女兒Briony無意中透過窗戶看到了Robbie與Cecilia二人在噴泉旁邊的一段爭執,并將Robbie誤解為了一個粗俗下流的人。影片隨后又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事件的完整經過以Cecilia和Robbie的近距離視角展現給了觀眾,讓觀眾看到了真實的情況。其中透露著兩人純粹而直率的愛情,并非像Briony所想的那樣,充斥著情色的成分。

在電影的后半部分里,場景不斷地在不同的角色和時空之間切換。從狼狽不堪的法國前線上的英軍士兵,到空襲中躲在地鐵站內的顫栗的倫敦市民,有炎炎夏日里游泳池中的小秘密,還有戰爭時期,Robbie與Cecilia互通書信,向對方承諾彼此的幸福時的蒼白和無力。

這些看似零散的鏡頭雖然在銜接處不做任何的修飾,然而由于符合邏輯的順序,因此并沒有打亂觀眾理解上的連貫,反而在保證了故事統一性的同時,表現出了超越劇本的細膩情感,使觀眾更多地了解到了角色的心路歷程。

實際上,片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有自己獨特的用意,一旦隨時與情節聯結起來,就會展現出一段鮮明的記憶。比如影片開頭時的那只被損毀的花瓶,象征著一對情人早已被封印在了噴泉旁邊的宿命。

直到在影片的最后,我們聽完年邁的Briony的自白,才意識到前面所有那些可能使故事的結局出現轉機的可能,不過都是美麗的謊言,是一個罪人無助而不惜代價的自我救贖;在現實中,Robbie在部隊撤離法國前的最后一天死于敗血癥,雙眼沒有閉上,手邊還放著一摞從英國寄來的明信片。Cecilia則在躲避一次對英國本土的空襲時,不幸死在了地鐵站里。

很少有故事片能夠讓情節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自由地游走,把背叛和贖罪的意義表現得如此真實和動人。電影《贖罪》極具特色的敘事手法,不僅為一個令人撕心裂肺的愛情故事織造了豐滿的血肉,而且完美地保護了劇情上的整體性和結構上的統一性。

除了演員對角色的精準把握之外,電影的畫面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看點。影片使用了迪奧牌絲襪作為濾鏡,為畫面帶來了柔和的暖色調,特別適合渲染和平年代的安逸和寧靜氛圍。在后半部分中,色彩主調則轉為陰冷的暗綠色,配合動蕩的戰爭年代布景,陪襯角色的心理活動。

不得不提到的是影片對演員服飾的考究。除了高度還原的上個世紀30年代的英國社會各個階層的衣裝之外,一個最吸引觀眾眼球的例子就是Cecilia驚艷的綠色連衣裙。

這套驚艷的服裝由著名服裝設計師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親手制作,意圖徹底改變人們對20世紀英國中上流社會女性死板和令人審美疲勞的著裝風格。濃艷的翠綠色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女主角活潑而無拘無束的人物性格,同時表現出了貴族般的大氣和高雅,處處透露著成熟的性感和美麗,與周圍淡雅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人嘆為觀止。

整部影片理論上的高潮,是一段對“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著名歷史事件的形象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的紀錄片式畫風,表現出了一幕幕令人絕望的敗景: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到處擠滿了疲憊不堪,垂頭喪氣,毫無斗志和歇斯底里的英法士兵,破損的武器裝備散落滿地,損毀的坦克和戰車雜亂無章地被拋棄在路邊,一個軍官正在槍決無法帶走的戰馬,不知所措的戰士們脫光了上衣,在覆滿塵土的廢墟中狂笑和叫喊。

最值得回味的旋律出現在Robbie到達敦刻爾克海灘的那一幕。這是一段令人肝腸寸斷的哀樂,也是之前相似樂句的和聲織體延續,其中混雜著一段歡快而無力的軍歌。在畫面由迷茫過度到絕望的歷程中,這段突兀而起旋律像是發自男主角心底的哭喊,貼切地表達出了Robbie和觀眾此時的共同心聲。

在影片的最后,也就是在表現Cecilia死亡的情景時,敦刻爾克挽歌的變奏又一次響起,這是同一旋律在影片中的最后擴展,突出的大提琴和雙簧管的樂音讓凄涼的感情基調瞬間上升到了頂峰,作為終曲打碎了觀眾僅存的美好幻想。

電影《贖罪》的悲情結局讓觀眾深刻地認識到,當我們的手中把握著他人選擇命運的機會時,一定要緊握并珍重,哪怕它對于自己來說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因為也許不久之后,愛和拯救的權利也許會永遠消失,造就一段無法抹去的永恒的人生陰影。

在電影的開頭,正當Briony得知她新編的小話劇演出無望時,卻發現窗外正發生著無比戲劇性的一幕。Robbie與Cecilia因為瑣事而發生爭吵,Robbie不小心弄壞了一個貴重的花瓶,Cecilia隨后脫下了大部分的衣物,潛入噴泉池中,撈起了花瓶的碎片。當她從水中站起時,輕薄的內衣由于沾水而緊貼著身體,讓這一切從遠處看來,就像一場為取悅Robbie而進行的低俗性游戲。

剛剛經歷了挫折的Briony正急需一個輕浮的幻想來發泄她心中的不快,窗外發生的事件讓年輕而充滿想象力的她產生了無盡的遐思。她聯系起了不久之前自己故意落水并招來Robbie營救的幼稚的青春韻事,直到她最終由愛生恨,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虛偽可憎的Robbie的形象。

影片過后,人們也許會不禁陷入思考,究竟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換回Robbie和Cecilia的生命,并讓墜入深淵的愛情死灰復燃?也許世間沒有那樣的完美的救贖。

每個人固然都會犯錯,然而重要的不是設法去蒙蔽和遺忘,而是要擁有改過的勇氣。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了掩飾過錯而不惜代價,又有多少人早已忘卻了他們曾經犯下的那些影響深遠的罪過,這些人又有什么權利去裁判一個用心贖罪的靈魂呢?這一點,也許是影片最為智慧的洞見。

【參考文獻】

[1] Roger, Ebert. Atonement 2007 Review[EB/OL]. 2007.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atonement-2007.

[2] 新浪娛樂. 《贖罪》喜獲最佳配樂獎 上映首周票房穩升[EB/OL]. 2008-02-28. http://ent.sina.com.cn/m/f/2008-02-28/14141929918.shtml.

【作者簡介】

陳銳(1991—),女,漢族,河北省衡水市人,河北大學研究生院音樂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贖罪電影音樂結構主義
以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悲劇理論分析《贖罪》
結構主義語言學視野下的電影“賦比興”問題綜議
《從街角數起的第二棵樹》的結構主義解讀
《贖罪》電影語言淺析
青春外衣下的生命思考
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淺談陳凱歌電影音樂中的民族特色
賞析電影中的音樂
意義理論對外語學習的啟示
《洛麗塔》與《贖罪》的救贖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