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增長的影響研究

2016-12-23 13:31崔湞鎬張永安
商業經濟 2016年3期
關鍵詞:韓國影響

崔湞鎬 張永安

[摘要]通過指標分值法,對2007年到2014年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中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方面進行分析,揭示了各年度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軟件出口額在以類似的幅度增長,這意味著政府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帶來正面影響,二者成正比例關系。而積累效應并行增長來自于長期政策扶持快速增長。

[關鍵詞]韓國;軟件出口;扶持政策;軟件出口額增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一、緒論

軟件在促進手機、汽車等產品升級以及金融、醫療等服務創新行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軟件行業在促進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方面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據IDC(2014年2月)資料顯示,2014年韓國的軟件市場規模為105億美元,僅占全球市場規模10,877億美元的1%。市場規模如此之小,軟件產業的持續增長必然受限,為謀求突破,軟件產業必然要向海外市場進軍??紤]到高附加值軟件產業的波及效應,以及它在國家經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政府培育軟件產業和積極扶持開拓海外市場是很有必要的。

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增長的影響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政策效應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即放棄了宏觀的政策研究,轉向微觀的層面,細化每項政策,探尋政策的有效性,為政府制定新政策時選擇要素和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參考,掌握市場現狀等體現緊貼現場的政策有所幫助。

本研究通過指標分值法進行了分析,統計使用了信息通信產業振興會、韓國信息技術協會、軟件工程學中心、韓國著作權委員會、IT支援中心、韓國進出口銀行等政府下屬機關發表的資料。本研究對2007年到2014年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中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方面進行分析,揭示了政策扶持形成三個階段:政策扶持快速增長、政策與出口并行增長、政策扶持波動式增長,而積累效應并行增長來自于長期政策扶持快速增長。

二、文獻綜述

對于軟件出口扶持政策這一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已經逐漸引起了學者的注意。韓國有關軟件行業海外進駐扶持方案的代表性研究有南榮浩,金南奎,樸泰榮,李哲,鄭富蓮,李基植,金俊研,李漢英,李浩健。這些研究主要內容針對韓國軟件行業進軍海外時的問題點和政府方面的扶持方案。南榮浩指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新興市場由多個單一國家的市場組成,而單一市場又分別基于各國不同的文化、語言、政治、經濟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結構與運營方式。由此提出,相比于將著重點放在中心位置,更應該建立自行車車輪結構的海外支援中心。金南奎對于韓國軟件包在海外出口領域,分析并按照各因素導出了其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加強韓國軟件包海外出口戰略。樸泰榮分析了中國軟件市場由硬件73%、IT服務17%、嵌入式軟件10%構成,是以硬件為主的市場結構。隨著機械、建設、機電、航空、航天等現有工程服務產業領域接入軟件技術而實現數字化,嵌入式軟件出現于新的市場。李哲分析了韓國軟件產業海外進軍現況及國際競爭力,進而導出了成功的海外進軍戰略。政府層面應該發揮的作用有:支援海外營銷、派遣海外市場開拓團隊、對參加海外博覽會提供支援、對出口戰略領域重點扶持、提高國家品牌形象、加強政府間的合作。鄭富蓮提出了培養支援專家、擴大當地營銷支援政策、與國際領頭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等內容。李基植揭示了韓國軟件產業之所以迎來危機,其核心原因在于該生態系各組成要素之間缺乏相互作用和共存合作。金俊研提出了海外進軍的不利因素,以及相應改善方案。經研究,提出的內容如下:進軍不利因素包括韓國軟件企業依賴內需市場、缺乏國際意識、國家之間語言/文化等壁壘、缺乏技術力及互換性。海外出口戰略方面提出:IT服務/軟件包的差別化、多個企業共同進軍海外、進軍策略轉換為基于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進軍策略。李浩健導出了對軟件產業環境的分析,以及海外市場進軍方案。經研究,提出的進軍方案包括:組建基金、培養專業人力、參加博覽會、軟件認證制度、形成以協會為中心的共同品牌、構建海外營銷集散中心、達成戰略性合作關系。

這些問題就成為了中國管理層和學術界關注的重要議題。馮祥英參考了海外軟件出口發展的成功經驗,介紹了中國軟件出口支持政策的重點為建立基地,政策細化,鼓勵跨國公司開發,企業資助,重視人脈關系及完善軟件出口統計體系等。徐瑾針對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加強軟件出口基地建設、調整外包服務結構和加強人才培養等建議。姜昱汐基于鉆石模型構建了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評價值最小差距最大化組合賦權方法計算組合權重,并對我國典型的18個城市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核心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

其他,Kelly,S分析了澳大利亞與巴基斯坦的信息企業采納的市場進入戰略,驗證了本土軟件經濟的成熟度會影響市場進入戰略的選擇。

綜上所述,目前對軟件出口扶持政策的研究停留在定性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對政策分類后,可依據的量化標準難以確定,使得政策很難量化。由此,利用定量分析研究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的影響很有必要。

三、現狀分析

(一)各年度趨勢分析

據IDC資料(2014年2月)顯示,2014年全球軟件市場規模達10,877億美元,同比增長4.6%,預計2016年將達到11,972億美元。手機、云服務、大數據、社交相關事業需求的增加正在引導著軟件市場的成長。說到軟件產業,美國是以內需(世界市場40.3%)為基礎主導著世界;中國和印度是年平均增長12%,保持著較高的增長趨勢;韓國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是個位數增長。

據信息通信產業振興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韓國的軟件出口規模(預計)是54.7億美元,同比增長30%,如圖1。軟件產業伴隨企業努力進軍海外市場的戰略,通過安全、醫療等特殊解決方案及電子政府的強勁出口勢頭,創下了較高增長記錄。尤其是2013年的出口額(41.9億美元)同比劇增69%,而其最大原因是政府推行限制大企業參與軟件公共事業的政策,隨后IT大企業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二)韓國的軟件出口國家分析

2013年亞洲、北美、歐洲、中南美地區的出口規模分別是25億、8億、5億和3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78%、159%、29%和128%。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安全軟件的企業擴張了出口地區:二是工廠自動化、生產管理等IT解決方案相關的IT服務企業大幅擴大進軍了中國、日本、東南亞地區的步伐,并在北美和中南美地區正式開展了商業。

2013年的各國出口額分別是:中國11.5億美元、美國7.8億美元、越南4.0億美元、巴西1.5億美元、日本1.5億美元,分別占27%、18%、10%、3%和3%。

在中國和越南,應用軟件等軟件包的出口額各為同比增長了196%、456%;在美國,軟件包和IT服務出口額各為同比增長了240%和103%。在巴西,軟件包的出口額下降了100%,而IT服務的出口額增長了174%:在日本由于日元貶值,軟件包與IT服務的出口額都各為同比下降了19%和32%。

四、扶持政策的測度分析

(一)分析方法

本文分析了2007年到2014年的政府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的影響。分析類型則運用了中國彭紀生(政策力度、政策目標、政策措施)的政策分類方法和Vedung(Carrot,Stick and Sermons)的政策工具類型的相關方法。

政府政策的扶持手段(以下稱“政策工具”)包括資金支援、稅收減免、公共采購、提供咨詢、設備構建、提供信息等多種形態,筆者將其中軟件企業的需求較高的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的政策工具設為一級分析指標。再而,將和一級分析指標有直間接關聯并對軟件出口額有影響的因素設置為二級分析指標,如表1。

分析指標的分數計算是通過先計算各分析指標的平均值,再計算各分析指標值和平均值的增減率(A),按照表2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二)技術開發分析

政府為軟件的技術開發提供財政扶持,軟件企業由此開發軟件、并申請著作權確保利用保障,進而被認證為優秀軟件(GoodSW),由此提升軟件出口的競爭力。政府支援培養全球化軟件專門企業的“GlobalCreative Soft ware Proiect”。軟件領域需要長期而大規模的投資,技術門檻也高,因此民間投資的風險較大。鑒于此,政府也為“Sotfware Grand Challenge Proiect”等軟件融合技術開發進行大量投資。軟件技術開發支出額為2007年122億韓元、2010年1,039億韓元、2014年2,002億韓元,年平均為1,043億韓元。韓國著作權委員會規定,由企業通過國家性研究開發事業而開發的軟件研究成果進行登記和管理,因此在軟件利用保障和著作權保護之下,企業活躍地進行開發活動。軟件著作權登記數為2007年10,659件、2010年12,483件、2014年12,411件,年平均12,531件。韓國信息通信技術協會對嵌入式軟件、套裝型軟件、訂購型軟件、手機軟件等各領域進行測試后賦予優秀軟件商品認證。由此,企業可通過第三方的認證測試,在短期內完成質量改善、節約費用和時間,并通過認證產品獲得顧客的信賴。獲得“CoodSW”認證的新開發的軟件數為2007年203件、2010年248件、2014年342件,年平均259件。

各年度的技術開發分析指標(技術開發支出額、新軟件著作權登記數、新軟件商品登記數)綜合得分為2007年10分、2010年20分、2014年28分,呈逐年增加趨勢,可見政府的技術開發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加大。該扶持政策將通過軟件專門企業的培養及先導型技術開發創造附加價值及崗位,并開發套裝戰略性的產品,為出口的多樣化作出貢獻。

(三)人力培養分析

政府為軟件業的人力培養提供財政扶持,設立“創造經濟城網絡平臺”、“未來全球創業支援中心”和“全球Accelerator”等顧問機構以支援風險投資企業的成長以及專業人力的培養,由此為增加軟件出口作出了貢獻。政府致力于海外本地化軟件專業人力、碩博士級的實戰型高級人力、現場實務專業人力的培養,并支持專業顧問事業。政府投入的軟件業人力培養支出額為2007年40億韓元、2010年64億韓元、2014年196億韓元,年平均99億韓元。政府針對全球創業所面臨困難提供專業咨詢,并與海外投資機構聯合、對潛在創業人才進行發掘/投資/扶持海外進軍的項目,以此提高初期創業者取得成功的速度。由此,軟件風險企業數增加為2007年2078個、2010年3293個、2014年4906個,年平均3434個企業。政府加強實戰性的經驗與教育,以使各種領域的專業構思得以通過軟件手段實現,以此為產業現場提供與業界水準相符的人力。由此,軟件業從業人員數逐年增長,2007年124千人、2010年141千人、2014年160千人,年平均145千人。

各年度的人力培養分析指標(人力培養支出額、軟件風險企業數、軟件業從業人員數)綜合得分為2007年9分、2010年15分、2014年31分,呈逐年增加趨勢,可見政府的人力培養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加大,如表4。該扶持政策將通過匯集創意構思、對初期創業者提供顧問,為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創業基礎的構建作出貢獻。

(四)質量管理分析

政府為軟件的質量管理提供財政扶持,致力于改善軟件開發能力及軟件質量。軟件認證機構通過提供軟件質量評價、軟件質量信息等,推動高質量軟件的開發,以此提升軟件出口的競爭力。隨著軟件應用范圍的擴展,政府意識到軟件的質量更重要,因此大力支持軟件質量認證、基準測試(Bench Mark Test)、軟件資產管理等各種項目。軟件質量管理支出額為2007年13億韓元、2010年45億韓元、2014年50億韓元,年平均45億韓元。軟件工學中心以軟件企業為對象,評審其軟件的進程水平、并賦予等級認證。認證企業在公共及國防領域會提高公信力,并在海外進軍中實現品牌化。軟件進程質量認證的項目始于2009年,新認證件數為2010年12件、2013年9件、2014年16件,年平均11件。韓國信息通信技術協會提供基準測試,在同一環境下對同種軟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此評價其質量。測試對象為公共機構的需求較多的軟件,通過提供客觀的質量信息,達到推進軟件的國內流通及海外進軍的目的。新軟件基準測試件數為2007年42件、2010年46件、2014年110件,年平均61件。

各年度的質量管理分析指標(質量管理支出額、新軟件質量認證數、新軟件基準測試數)綜合得分為2007年5分、2010年18分、2014年30分,呈逐年增加趨勢,可見政府的質量管理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加大,如表5。該扶持政策將有助于普及對軟件質量管理之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加強對優秀軟件的質量評價及認證,為其在海外市場上的可信度提升及品牌化等作出貢獻。

(五)營銷強化分析

政府為軟件業的營銷強化提供財政扶持。軟件企業通過參加各種軟件博覽會、設立海外當地法人等方式加強出口軟件的本地化。為擴大軟件企業擴展海外市場的機會,政府支持國際軟件博覽會、軟件出口營銷、軟件海外進軍協會、出口軟件本土化等各種項目。軟件營銷支出額為2007年40億韓元、2010年71億韓元、2014年64億韓元,年平均65億韓元。在設立于海外當地的“海外IT支持中心(北京、東京、硅谷、新加坡)”的推進下,舉辦了韓國政府主管的軟件業展覽會“K-Tech”、中國政府主管的“中國軟件展覽會”以及軟件企業商談會“IT Inside China”等活動。中小企業廳推進了“軟件出口聯盟”事業,由優秀中小企業構成出口聯盟、共同進軍海外市場。參與了上述軟件業活動的企業為2007年31所、2010年95所、2014年218所,年平均104所。位于韓國內的“IT/軟件出口扶持中心”向軟件企業提供海外進軍市場信息,以及設立當地法人相關顧問等。通過這些服務在海外當地設立起來的海外投資法人(電腦系統綜合領域)數為2007年7所、2010年10所、2014年16所,年平均11所。

各年度的營銷強化分析指標(營銷強化支出額、參加展覽會的企業數、新海外投資法人數)綜合得分為2007年7分、2010年18分、2014年29分,呈逐年增加趨勢,可見政府的營銷強化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加大。該支援政策將通過舉辦軟件業博覽會、組織出口聯盟、實現本土化等,為擴大軟件產業進軍海外市場的關口、以及在當地市場構建橋頭堡作出貢獻。

五、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對軟件出口額影響的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政府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之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方面的分析指標,各年度的政策扶持力度最終得分為2007年31分、2010年70分、2014年118分,呈逐年增加趨勢。結果顯示,政府以財政扶持等方式、持續性地加強對軟件出口的扶持,這對軟件市場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另外,韓國軟件出口額規模為2007年7.8億美元、2010年13.4億美元、2014年(預計)54.7億美元,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將各年度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軟件出口額的變化加以比較,可以發現其增長趨勢大致相同,這顯示出政府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與軟件出口額的變化呈正比例的關系,如圖2。

六、結論

(一)政策扶持形成三個階段:政策扶持快速增長、政策與出口并行增長、政策扶持波動式增長

圖2中A階段(2007年-2011年)政策扶持力度與軟件出口額年平均增長率各為28.7%、18.1%。政策扶持力度快速增長,但軟件出口額卻緩慢增長。B階段(2011年-2012年1政策扶持力度與軟件出口額增長率各為11.7%、62.5%。軟件出口額與政策扶持力度共同增長。特別是軟件出口額開始出現快速增長趨勢。C階段(2012年-2014年)政策扶持力度與軟件出口額年平均增加率各為11.4%、48.8%,政策扶持力度以2013年為基準點出現下降后反彈,但軟件出口額卻持續快速增長。

(二)積累效應并行增長來自于長期政策扶持快速增長

為創造軟件需求,受到長期積累下來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的影響,例如扶持技術開發項目(WBS:World Best SW)、培養軟件出口專業人才、強化軟件質量競爭力、引導軟件出口、扶持軟件專業展會等,軟件出口額自2011年起快速增長。

(三)政策波動的原因

政府集中于通過限制大企業的公共部門參與,將市場秩序從原先的以大企業為中心轉換為以中小、中堅企業為中心。因為政府重點改善制度,所以政策扶持力度下降。但是,2013年以后為了使創意和軟件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政府致力于形成從創意開發到海外進軍的全周期性扶持(Born Global)體系,進一步加大支援項目,因此,政策扶持力度再次上升。

(四)四個因素中質量扶持力度影響較大

分析指標中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方面的年平均增長率各為15.8%、19.3%、29.2%、22.5%,其中除質量管理,其他增長率雖無太大差異,但質量管理扶持力度增長率為29.2%,明顯高于其他增長率。

(五)建議

政府的軟件出口扶持政策在技術開發、人力培養、質量管理、營銷強化方面對軟件出口額帶來正面影響,呈正比例關系。資金并不充裕的軟件企業對政府的扶持政策非常敏感。因此政府有必要根據企業需求以市場為中心提供穩定的扶持政策,提高可預測性與靈活性,把焦點放在扶持力度較大的軟件質量管理上,強化軟件品牌、提高可信賴度。政府應致力于擴大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機會,企業應致力于加強軟件產品及服務并強化其本土化,努力構建本土市場。

猜你喜歡
韓國影響
韓國進入共享出行時代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小頑兒系列
揭秘韓國流
韓國的K1A1主戰坦克
揭秘韓國流
揭秘韓國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