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壓下的迷失

2016-12-23 17:17丁玉蓮
青年文學家 2016年32期
關鍵詞: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主體性

摘 要:在《城市與鄉村戀人們:故事一》中,作者納丁·戈迪默生動地展現了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下的南非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擬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種族隔離制度下黑人女性在這雙重壓迫下的身份與主體性的缺失。

關鍵詞:《城市與鄉村戀人們:故事一》;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身份;主體性

作者簡介:丁玉蓮(1990-),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2--01

《城市和鄉村戀人們:故事一》是納丁·戈迪默的一篇短篇小說,它講述了一段在南非被禁忌的白人與黑人女孩的愛情故事。事實上,這對戀人不僅是有著膚色的差距,更是有著懸殊的社會地位。馮·萊因斯多夫是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地質學家,而他的這位戀人是南非當地的出身貧寒的黑人女孩,他們最終被發現并帶上法庭。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來揭示了種族與性別歧視壓迫下的黑人女性的遭遇。

一、種族隔離下的身份缺失

在白人支配的種族隔離制度下,當地的有色人種受到了極大的壓迫,而最受壓迫的是黑人婦女。生活于各種壓迫以及貧寒下的女性,沒有錢和機會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也得不到好的工作。

在公寓里一般都會設置兩種電梯——一個是供白人乘坐,另一個供貨物以及黑人乘坐。小說里,有這樣一個細節,“她沒有等標有貨物的電梯,而是乘坐了白人電梯”[1],“看門人沒有告訴她不要用白人電梯”[1],這個細節反映了黑人在白人社會里受到的是貨物一般的待遇。

她所從事的工作為馮·萊因斯多夫所輕視,因為他認為她所做的那些工作不需要“任何實際的智力的反饋”,甚至幾乎不需要太多“腦力或者體力上的勞動”。[1]而事實上,有色人種在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工作機會是極其有限的,對于她們而言在一個超市當收銀員算得上是一件收入不錯的工作了。然而與黑人女性相比,黑人男性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在故事最后,發現他們并把他們帶到警察局去的三個警察中有一個黑人警察,而他手上戴著的鍍金戒指說明他們的生活條件并不差。由此可見,種族隔離最大受害者是黑人婦女,她們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二、男性壓迫下的身份缺失

盡管這是一篇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之間卻沒有愛。馮·萊因斯多夫并沒有真的愛這個女孩,她只是滿足他生理需要的存在,甚至連名字也從未被提及。因此盡管這個女孩“兩顆門牙之間有著一點鄉巴佬和農民所特有的缺口,笑的時候會露出來。他不喜歡這個缺口?!盵1],但是他還是和她發生了關系。之后,在描寫兩人相處時,作者多番提到她牙齒間的缺口,說明男主人公一直很在意這個缺口。這個缺口象征著他們之間身份、地位的差距。正如馮·萊因斯多夫在法庭上所坦白的“他接受人們之間的社會差距”,“在[他的]國家一個來自社會上層的人也是很難能與社會底層的人結婚的”。[1]由此可見,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和她結婚。

在他們同居時,女孩一直沒有身份。她既不是妻子也沒有被看作戀人。他出門前從來沒有吻過她,回家時也沒想過帶她去見他母親。另外,女孩在法庭上的口供說“[他]給[她]吃藥防止她懷孕”[1]也說明了他不想與其結婚。當警察來了之后,她藏身到他的衣櫥里,“當他看到她彎著背蜷縮在他的套裝和外套下,他受到了驚嚇,尷尬得惡心 ”[1] ,他讓她出來,根本不在意她去哪。這些細節都說明他并沒有把她當作妻子看,也根本不愛她。

三、主體性的缺失

男性中心意識無形中成為一種傳統,受到白人、黑人、男性、女性的廣泛接受。深受這種意識的影響,女孩所夢想的就是能成為一個男人的妻子,完全沒有想過要去為自己的主體性斗爭。因為深植于心的男性中心觀,她一直將自己置于從屬的地位屈服于他一開始,她主動提出給他從超市送他需要的東西而且拒絕小費。當她為他買來清單上的“灰色褲子紐扣”,出于對男性服從的本性,她很自然地為他縫起來。[1]她自愿為他做任何事,為了取悅他,她學習做他喜歡吃的飯菜,每一次當他工作想喝咖啡時為他研磨新鮮的咖啡豆。她想象著有一天能夠“幫他打字,按他喜歡的方式給他做咖啡,什么也不說地將他帶進自己的身體,像一個妻子一樣,在他的車子里坐在他旁邊(即使只是穿過安靜的星期天的無人的街道)?!盵1]向其他傳統女性一樣,婚姻是她們“存在的全部意義”。[2]

當警察來抓她時,她藏身于衣柜并把鑰匙交給他。原文中作者將鑰匙比作“刀柄”。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她將鑰匙遞給他就像是將自己的命運放在他手上。由此,她的主體性缺失。

四、結論

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揭露了遭受性別和種族隔離帶來的雙重壓迫的南非女性的困境。作為一位傳統的黑人女性,故事中的女孩幾乎沒有自我意識。她毫無怨言地接受了種族隔離分配給她的角色,從而喪失了自我和主體性。故事的最后,女孩的母親說“我不會讓我的女兒再為白人男性做仆人”,反映了黑人婦女在某種程度上的覺醒。[1]然而,這樣的覺醒還不夠,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去追尋她們的自我和主體性。

參考文獻:

[1]Sandra M. Gilbert and Susan Gubar,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W.W. Norton company, New York,London,1985.

[2]金莉等著:《20世紀美國女性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主體性
獨辟蹊徑,語文課堂要凸顯學生“主體性”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網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泰政客因批副總理“性別歧視”遭起訴
肯尼亞中餐館因“種族歧視”挨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