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在印度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問題及對策

2016-12-23 17:29郭菲
商情 2016年42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漢語印度

郭菲

【摘要】在印度教授漢語及中國文化科目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自然的、人文的原因造成的與國內教學不同的環境,對工作帶來影響。本文通過筆者在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兩年的實踐,對如何在印度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作出了思考,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印度 漢語 中國文化

在國外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是黨中央“文化強國夢”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能有效地通過傳播軟實力讓外國學生了解中國、喜歡中國。2014年9月到2016年7月,筆者通過參加“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外派教學項目,在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從事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學工作。兩年來,在收獲成果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和國內教學環境不一樣的風俗文化,對教學工作的開展形成了困擾,本文希望通過分析這些困擾形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為將來在印度及其他南亞國家傳播中國文化的教師們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印度風俗文化概述

印度是一個民族紛呈、宗教色彩濃厚、和中國文化迥然不同的文明古國,充滿異域風情,同時又由于英國長期的殖民夾雜著較深的西方文化,再加上其仍然處在發展初期而使得許多軟硬件和思維方式較為落后,因此這要求教師們首先要適應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印度生活的挑戰眾多,比如酷熱的天氣、素食主義、衛生條件糟糕、語言問題等。國民素質差異較大,但普遍存在言而無信、拖延癥、敲詐外國人等誠信問題,因此,在印度生活工作必須習慣他們的表達方式,懂得如何與他們相處。例如印度人說“明天我們再做某事”,并不意味著第二天會兌現,而是表示他們用委婉的方式拒絕了你。這些自然的、人文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習慣,對課堂教學也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主要問題及對策

1.隨意的生活習慣

由于天氣炎熱,要印度學生講究得體的穿著是不現實的,他們普遍穿著涼鞋、拖鞋來上課,不管男女上課時習慣性地脫掉鞋子赤腳,這在中國看起來很不文雅的情況,在印度卻非常正常,自然不能干涉。印度學生容易曠課,不管主課選修課,總是在一學期開始時教室里滿滿當當,越到期末人就越少。通過咨詢其他南亞國家的老師得知,隨意的生活習慣似乎是南亞學校的通病,學院對學生的出勤并不做強行要求,在他們看來,與其說授課的方式叫做“課堂”,不如說是老師和學生的“見面”,老師指導、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但是如果學生認為自己能考試過關,則不必來“見老師”。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老師也都表示,每學期后期學生流失率都很高,更不必說漢語課這樣的文科選修課。這不符合我們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初衷。

解決對策:在每學期第一節課就跟學生約法三章稱:中國教育體制對出勤率要求很嚴,因此把出勤率算入了總成績中,并嚴格檢查請假的憑據。當然,教師們也應當在某種程度上尊重他們的文化,考勤分數占10%左右即可??梢詧猿置抗澱n都讓他們簽到,并且時刻檢查郵件內請假學生的憑據,這樣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期末還能把學生流失率控制在一半以內,也算小有成效。

此外,必須要承認,無論校方如何強調文科的重要性,印度學生始終對文科普遍抱有混學分的態度,這么一來,一旦教師給學生布置了較多的作業,有些學生就不愿意完成,甚至抱怨。筆者嘗試在2015年上半年基本不給他們布置作業,又引起了一些要求進步的學生的不滿,他們希望用作業來鞏固學得的知識。此外,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的一名主任明確表示校方對待理工科和文科的態度完全一樣,希望教師給學生多留作業,并且明確表示要學生作大量的獨立思考。介于校方的關切和學生的心態,筆者嘗試通過中文流行歌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作業,每周給學生郵件發送與課程相關的歌曲,請他們找出其中學會的字詞句,學生興趣普遍提高,并且有學生明確表示有些歌對他們的一生都有了影響,比如《時間都去哪兒了》。

2.印地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在漢語教學中,難點往往集中在漢字書寫和聲調上面,受印地語的影響,印度學生的“四聲”都發成“二聲”。最開始筆者沒堅決糾正,導致他們形成了錯誤定勢,這對于他們的聽力和口語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2015年開始,筆者在糾正他們發“四聲”的問題上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反復強調口試中四聲的錯誤會使他們大量丟分,最終有一些悟性高的學生能夠發出漂亮的四聲。漢字方面,第一節課就從象形漢字開始著手,不但要求理解,而且要求動筆,結果學生興趣大增。于是,在他們最感興趣的頭幾次課中,筆者集中把漢字中常見的偏旁部首講解完畢,為后來寫較難的漢字打下了基礎,也使得他們明白漢語的本質不是拼音而是“圖畫”,明白了漢語的獨特魅力正是漢字,因此2015年的學生明顯對拼音沒有了太多依賴。

3.充分利用文化資源

在國外從事漢語教學,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要想僅僅通過課堂時間形成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是不現實的,為了營造出真實的漢語環境,就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文化資源進行拓展練習。

印度是一個電影大國,對中國電影也有一定的好感,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可謂無人不知。因此,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電影周”開設中國電影課,各種題材皆備,可以吸引大量師生前來觀摩。在和院方達成一致的前提下,筆者還針對所有師生開設了《品嘗中國》講座三次,含語音、漢字和中國文化,也取得了預期效果。印度人不使用QQ,但是普遍使用微信(WeChat),可以創建一個微信群,把中印兩國的學生拉到群眾,讓他們成為網友,通過聊一些具體的話題拉進彼此的距離,并練習漢語。筆者的微信群中,部分印度精英學生長期用中文發言,并且表達出一定要來中國觀光旅游的意愿。

三、結論

“文化強國夢”是和諧、快樂、友誼的夢想,針對不同國度的學生教學需要尊重他們不同的風俗習慣。印度頂級大學的學生聰明、努力且有抱負,但依然存在著隨意、偏科等情況,教師不能用行政的辦法強行指責、干預,那樣只會讓對方討厭漢語和中國文化,適得其反。要想在這些國家推廣中國文化,就一定要沉下心來和他們交換意見,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并且以學生為中心來調整教學策略、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漢語和中國文化類課程才能從死板的書本知識變成真實的跨文化交流,才能真正達到學生了解、喜歡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漢語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學漢語
追劇宅女教漢語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漢語與拼音
最高警察
淺談漢語學習中的“聽”與“說”
印度數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