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對提升學生適應企業文化能力的研究

2016-12-23 16:10吳大成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3期
關鍵詞:適應能力企業

吳大成

摘 要:探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園體育對提升學生適應企業文化能力的影響。前瞻性研究,在2014屆中選取110例符合入組標準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55名學生在畢業前一年時間里定期參加“足球、籃球、乒乓球”三項體育項目的訓練活動,并參加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友誼比賽;55名未參與體育活動的畢業生作為對照組。分別在入職1個月及6個月時,選取工作滿意度和工作適應性測評量表對這兩組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得分進行統計學分析,以評價兩組畢業生在入職后適應能力的差別。在入職1個月和6個月時,實驗組學生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適應性測評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4.4±26.0比30.1±18.2;41.7±22.6比39.4±7.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體育活動,可以讓學生以更生動的方式接受企業文化,提高學生入職后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校園體育 企業 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b)-01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110 students of 2014 s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5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d in 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ed in a variety of friendly competition organized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hile 55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ny sports activities. The scale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adaptability was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ability about adapt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pectively in 1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after the entry.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34.4±26.0 vs.30.1±18.2;41.7±22.6 vs.39.4±7.2,P<0.05),. Conclusion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with corporate culture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about adapt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job.

Key Words: Campus sports; Enterprise; Adaptability

高職院校畢業生在進入新的工作崗位后,如何能夠快速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快速地融入企業,并能夠接受、認同企業文化一直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點,而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媒介和平臺有著無與倫比的凝結力和積極的影響力,該研究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通過對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定期體育訓練,同時參加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友誼比賽,旨在探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園體育對提升學生適應企業文化能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組標準

(1)所選學生均為2014屆學生。(2)具有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能夠完成一年的體育訓練計劃。(3)所選學生無智力障礙、肢體殘疾等問題。(4)排除有心臟疾病,肺部疾病的學生。

1.2 資料收集

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一般情況的收集,包括性別,年齡,體測平均成績。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

1.3 數據收集

在兩組實驗對象入職1個月和3個月時,選取工作滿意度和工作適應性測評量表分別對這兩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數據見表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來描述;計數資料比較選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兩組學生年齡,男女比例及基礎體質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提示兩組學生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2)實驗組學生在入職后1個月和6個月時其“工作滿意度和工作適應性測評量表”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實驗組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企業環境,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更和諧地和同事及領導相處。如表2所示。

3 討論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學生畢業進入新的工作崗位都要有一個職業適應的過程,如果不能快速融入企業,不能和同事融洽相處,往往會降低工作效率,對工作產生抵觸的心理。而融入企業的關鍵在于充分理解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發展過程中,在管理思想、方式、理念、群體意識等方面形成的共同價值觀[1],對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發揮著重要功能和作用。

對企業文化的詮釋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員工交流的方式等,但研究組認為,以校園體育結合企業文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畢業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首先,以體育的方式來詮釋企業文化更生動[2],更和諧;其次,以體育活動為平臺,在活動中充分融入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的內涵以運動的形式予以體現,讓學生能夠對企業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再者,體育可以增加集體合作的能力,加強學生入職后的團結溝通合作的能力[3]。

由于足球、籃球、乒乓球三項體育運動較為大眾化,高校學生大多具備參與的基礎能力,因此選取此三項體育項目的訓練活動為干預因素,同時要求實驗組學生定期參與學校與企業共同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友誼比賽,可以在運動中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增進感情,促進團結,增強了凝聚力,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4]。

4 建議

4.1 利用校園體育資源為企業文化在校園內的推廣提供服務

作為高職院校,擁有著如運動場地、體育設施、專業體育人員等得天獨厚的體育資源,這些體育資源是企業所不具備的,充分利用這些體育資源,打造基于校企合作機制下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體育活動,為企業文化在校園內的推廣提供服務。

4.2 將企業文化通過體育平臺引入校園

企業文化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如何將企業文化通過某種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認知,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校園體育對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被人們所熟知的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就是一種體育文化,它激勵著運動員要繼續不斷地參加運動、努力追求進步與自我的突破,這種文化通過各種體育項目的特點加以體現。企業文化也可以通過校園體育的形式來實現。例如,有的企業文化注重員工的團結協作;有的企業文化側重于員工的拼搏進取等,我們可以通過校園體育這個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可以體現企業文化的體育活動,讓學生通過校園體育的形式對企業文化從認知到認同并最終接受融入到企業文化中。

5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擁有著大量的體育資源,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將其充分應用,形式多樣的體育訓練和友誼比賽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工作適應性,讓他們更快地理解企業文化,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更和諧地和新老同事相處,企業文化可以通過校園體育的形式在高職院校的教育形式中體現,是一種新的教育思路和模式,值得進一步的探討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焦曄霞.淺析文化體育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5(7).

[2] 呂建海.職工體育在塑造企業文化中的地位及功能[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28-30.

[3] 黃欣加.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體育與科學,2004(6):67-71.

[4] 陽家鵬,向春玉,徐佶.促進青少年有氧體適能和體育鍛煉行為的路徑:動機理論的觀點[J].體育與科學,2015(4): 115-120.

猜你喜歡
適應能力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差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初中生拖延行為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