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黃抗體的特性及在水禽疾病防治上的應用

2016-12-23 20:36于新友李天芝
水禽世界 2016年5期
關鍵詞:防治應用

于新友 李天芝

摘要:卵黃抗體是禽類經特異性抗原刺激由B淋巴細胞產生并移行至卵黃中的特異性抗體。卵黃抗體具有制作簡單方便、性質穩定、產量高,成本低等多種優點,在動物的疾病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就卵黃抗體的特性及在水禽疾病防治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綜述。

關鍵詞:卵黃抗體;水禽疾??;防治;應用

卵黃抗體(IgY)又稱卵黃免疫球蛋白,是禽類經特異性抗原刺激由B淋巴細胞產生并移行至卵黃中的特異性抗體。1893年,Klemperer首次報道了雞卵黃中富含抗體,1969年,Leslie和Clem將這種抗體命名為IgY,此后,各國學者就卵黃抗體不斷進行深入研究,卵黃中IgY的濃度很高,而其它免疫球蛋白在卵黃里的含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計。IgY具有強大的免疫功能。并具有穩定性強、耐酸性、耐高溫、特異性強、制備簡單、成本低、適宜規?;a等優點,目前卵黃抗體己被廣泛應用于畜禽疾病的防治中,符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的畜禽養殖條件與實際狀況,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綜述了卵黃抗體的特性及在水禽疾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情況。

1.卵黃抗體的特性

1.1卵黃抗體的結構特點 IgY分子量為180kD,其結構與IgE類似,同樣由兩條重鏈(H鏈)與兩條輕鏈(L鏈)組成,重鏈由1個可變區(V)與4個恒定區(Cul Cv4)組成,分子量為67-70kD,輕鏈分子量為22-30kD。IgY與IgG相比沒有鉸鏈結構,結構更為穩定,與IgG相比IgY疏水性更強,這與IgY存在于脂類含量較高卵黃內的環境中是相對應的。Igy等電點在pH值5.7-7.6之間。

1.2卵黃抗體的優勢

1.2.1產量高、成本低、便于規?;a 卵黃抗體是從雞蛋中提取的,一枚蛋可獲得50~100mg IgY,其中2%-10%為特異性抗體,平均1只雞每年可得到22500mg抗體,產量比較高。1只蛋雞每周的抗體產量相當于9~10只鴨子的抗體產量。而且飼養母雞也比較方便,其所產的蛋具有均一性好、收集方便快捷以及價格價格便宜等優點,卵黃中沒有其他的免疫球蛋白,純度相對較高,提取抗體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提純方便,并在制備卵黃抗體時,不需要采集動物血液,不會對動物造成任何損傷,符合動物保護原則的要求。

1.2.2理化性質穩定 穩定性好、耐酸堿,4℃條件下,甚至可保存5~10年,其抗體活性無顯著損失,在室溫條件下,可保持抗體活性半年不變,37℃條件下,也可保持活性1個月。65℃時可以保持24h以上;在70℃時,當加熱90min后,卵黃抗體的活性才會發生明顯的下降。IgY在pH值4~11時IgY能保持穩定,活性幾乎不變,低于pH3.0時活性迅速下降。IgY耐高滲、耐高壓,60%濃度的蔗糖溶液中仍有活性,4000kg/cm2高壓下,仍可保持活性。IgY還有耐反復凍融的特性。卵黃抗體對胃蛋白酶抵抗力較強,能抵抗幼齡動物腸道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消化。這些特性使IgY的生產、加工、貯存、攝取及消化過程中維持其結構的穩定和發揮生物學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1.2.3治療效果好,無副作用 用卵黃抗體治療畜禽疾病時起作用快,效果好,對病原的特異性強,病原不會產生耐藥性,不會產生繼發感染的現象,有可能替代抗生素用于畜禽疾病的治療,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當IgY與病原發生作用后,殘留部分會被機體視為營養物質分解掉。

IgY作為一種優質蛋白源,對畜禽還有一定的促生長作用。

1.3卵黃抗體的作用機理 IgY抗菌的機理主要是IgY能粘附于細菌的細胞壁,破壞細菌的完整性,從而抑制菌的生長繁殖,也可以直接粘附于菌毛上和鞭毛上,使其不能粘附于腸上皮細胞,阻礙細菌擴散、運動。Igy還能與細菌毒素發生中和反應,減輕細菌毒素對動物機體的損傷。IgY抗病毒的機理主要是IgY與病毒顆粒表面多個受體結合時會破壞病毒的結構,影響病毒膜與細胞表面的融合,抑制病毒核酸在細胞內的復制。lgY也可以粘附于病毒衣殼上,抑制病毒的生長繁殖。此外,部分IgY在腸道消化酶作用下,降解為容易被腸道吸收的可變小劇,這些小肽都含有抗體末端,易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后能與特定的病原粘附因子結合,使病原失去致病性,保護易感細胞免受病原的粘附和破壞。

2.卵黃抗體在水禽疾病防治上的應用

2.1卵黃抗體在小鵝瘟防治上的應用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要危害3-20日齡小鵝,特別是10日齡之內的雛鵝,傳播速度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下痢、腿癱瘓、精神萎靡、食欲廢絕,給世界養鵝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由于小鵝瘟主要危害雛鴨,而雛鵝的免疫功能未完全發育成熟,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種鵝接種疫苗后會產生應激,產蛋下降,且因個體差異、飼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母源抗體參差不齊。因此,利用卵黃抗體進行被動免疫來防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藏玉婷等將實驗室試制的3批小鵝瘟卵黃抗體,瓊擴效價為1:16,分別稀釋成瓊擴效價為1.4、1:8,分別按每只0.5ml接種3日齡易感雛鵝,24h后,試驗組與對照組攻擊小鵝瘟病毒。結果顯示:雛鵝注射相同劑量不鬧瓊擴效價的卵黃抗體,隨著卵黃抗體瓊擴效價的升高,對雛鵝的保護率也隨之升高,當抗體效價為抗體效價為1:4時,攻毒保護率為56.67%;抗體效價為1:8時,攻毒保護率為83.33%,抗體效價為1:16時,攻毒保護率為96.67%;對照組90%死亡,確定抗體效價1:16時為小鵝瘟卵黃抗體血清學效檢標準。閆妍等為探討小鵝瘟卵黃抗體對不同日齡雛鵝在小鵝瘟病毒攻擊后的治療試驗,將小鵝瘟強毒(H株)病毒液接種1、4、7日齡健康易感雛鵝,攻毒后將鵝按患病程度劃分為輕度患病及重度患病組,分別皮下注射瓊擴效價為1:16的三批小鵝瘟卵黃抗體實驗室產品,雛鵝注射劑量為1.0ml/只,注射后觀察10日,記錄雛鵝發病情況。結果表明,在觀察期內,輕度患病雛鵝1日齡治愈率為97.44%,4日齡治愈率為94.87%,7日齡治愈率為90.48%,未注射抗體對照組1日齡92.31%死亡,4日齡91.67%死亡,7日齡85.71%死亡,重度患病雛鵝1日齡治愈率為6.06%,4日齡治愈率為10.00%,7日齡治愈率為9.52%,未注射抗體對照組1日齡100%死亡,4日齡100%死亡,7日齡90.00%死亡。

2.2卵黃抗體在防治鴨病毒性肝炎上的應用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雛鴨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主要危害1~3周齡雛鴨,死亡率高達90%-95%,臨床上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病死雛鴨主要表現為角弓反張,剖檢病變為肝臟水腫,有針頭大至黃豆粒大出血點,給養鴨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鴨病毒性肝炎同小鵝瘟一樣,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采用卵黃抗體防治該病效果最好。馬秀麗等應用雛鴨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疫苗和油乳劑滅活苗多次免疫產蛋雞,制備雞抗鴨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黃抗體,自制鴨病毒性肝炎病毒高免卵黃抗體的療效取決于卵黃抗體的中和效價及治療的時間。實驗室試驗及臨床應用結果表明,卵黃抗體的中和效價應達28以上,并且在感染DHV 24h以內對雛鴨進行肌肉注射,治療結果顯示,抗體中和效價達28以上者治療效果較好,總治愈率在80%以上。張占龍等將鴨甲肝病毒基因A型(DHAV-A)和基因c型(DHAV-C)制備二聯油乳劑滅活苗多次免疫高產蛋雞制備基因A型和基因c型鴨甲肝病毒雙價卵黃抗體,取得了良好的試驗結果。制備的雙價卵黃抗體對DHAV-A和DHAV-C的抗體中和效價分別達到29.7和29.3,對DHAV-A和DHAV-C的攻毒保護率均達到100%,對人工感染DHAV-A的治療率達到100%人工感染DHAV-C的治療率達到90%。宋揚等取3批實驗室試制的卵黃抗體,按0.5ml/只接種3日齡SPF雛鴨,1.0ml/只接種6日齡SPF雛鴨,分別在注射抗體后1、3、5和7d攻毒,觀察攻毒保護情況。結果顯示,3和6日齡雛鴨接種抗體后1-5d注射1型和3型鴨甲型肝炎強毒,攻毒保護率均在90%以上.雛鴨接種抗體后7d注射鴨甲型肝炎強毒的攻毒保護率僅在70%-76.7%之間,攻毒對照組90%-100%死亡,健康對照組100%健活。

2.3卵黃抗體在防治鴨坦布蘇毒病病上的應用鴨坦布蘇病毒病對蛋鴨危害嚴重,鴨群的發病率高達100%,死亡率在5%~15%,臨床表現主要為高熱、蛋鴨產蛋率嚴重下降、部分感染鴨拉綠色稀便并出現神經癥狀,病理變化為為卵巢充血、出血、萎縮、壞死,卵泡破裂,心內膜出血,脾臟腫大。鄒曉娟斤等將鴨坦布蘇病毒濃縮后制備滅活苗,免疫試驗雞制備卵黃抗體,雞胚中和試驗表明,第3次免疫后15d,卵黃抗體中和效價為1:103.5,雛鴨攻毒保護試驗結果表明,預防組和治療組的保護率分別達到90%和78%。胡紫霞等以鴨坦布蘇病毒AH-F10株制備的滅活免疫制劑免疫健康高產蛋雞,應用瓊擴方法檢測卵黃抗體效價,收集高效價卵黃,采用氯仿抽提和硫酸銨鹽析法純化卵黃抗體,測得抗坦布蘇病毒卵黃抗體瓊擴效價達1:32以上,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其對鴨坦布蘇病毒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對雛鴨的保護力檢驗,結果顯示,試驗組鴨先注射卵黃抗體0.5ml/只,24h后,腿部肌注AH-F10毒株0.5ml/只,并設對照組,結果顯示,試驗組鴨全部健活,1周后,剖檢無病變,對照組鴨死亡80%,且有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人工感染鴨坦布蘇病毒病后3d,用制備純化的抗鴨坦布蘇病毒抗體緊急治療,注射后第2天采食量略有回升,精神狀態略有好轉。治療第4天,1周后鴨群的采食基本恢復正常,部分鴨開始產蛋。王領兄等用鴨坦布蘇病毒滅活疫苗免疫高產蛋雞,三次強化免疫后收集所產的高免雞蛋,制備抗鴨坦布蘇病毒卵黃抗體。瓊脂擴散試驗測定該卵黃抗體的效價達1:64,對鴨坦布蘇病毒強毒的攻毒保護率達100%。

2.4卵黃抗體在防治番鴨細小病毒病上的應用番鴨細小病毒病由細小病毒引起雛番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3周齡內的雛番鴨多發,最早是3日齡發病,病鴨臨床表現為精神沉郁、厭食、怕冷、軟腳、張口呼吸,喙發紺,顯著消瘦,病理變化主要為纖維素性腸炎,十二指腸內容物呈松散栓子狀,表層有脫落的粘膜附著,胰臟呈點狀壞死。趙瑞宏等用番鴨細小病毒連續免疫產蛋母雞3次,收集雞蛋,并制備出高免卵黃抗體。通過瓊脂擴散試驗對制備的卵黃抗體進行效價測定,用雛番鴨進行中和與治療試驗。結果顯示,制備的卵黃抗體瓊擴效價達到1:32,能有效中和番鴨細小病毒對雛番鴨的致病性,對發病的雛番鴨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小結與展望

卵黃抗體在防治動物疾病方面有很多優點,如價廉、速效、生產工藝簡便、污染、無抗藥性、無殘留、安全等。將來在防治某些畜禽疾病方面很可能替代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同時還具有促生長作用。在畜禽疾病防治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在卵黃抗體的開發和臨床應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卵黃抗體是高蛋白物質、營養豐富、生產制備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其次,卵黃抗體對疾病初期、臨床表現輕微時治療效果較好,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效果不佳。再次,半衰期短,不能持久發揮作用,一般用于疾病的預防和緊急治療,今后需要開發成一些長效制劑,以達到最佳效果。最后,卵黃抗體還含有大量磷蛋白和脂肪,注入肌肉難以吸收而造成局部腫脹、壞死和過敏反應。

目前,小鵝瘟、鴨肝炎的卵黃抗體研究較為成熟,市場上有商品化的卵黃抗體,在水禽這兩種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這兩種毒株的選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選取與當前流行毒株有交叉保護性的毒株制備卵黃抗體。在免疫抗原的制備和免疫程序上進一優化,以獲取最高的抗體滴度。深入研究卵黃抗體的制備和純化工藝,制備多價和多聯卵黃抗體,開發一些更加方面臨床免疫操作如飲水免疫的劑型。加快其他水禽卵黃抗體尤其是細菌病卵黃抗體的研發力度,今后卵黃抗體在水禽疾病防治方面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防治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