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波羅的海三國獨立看蘇聯民族分離主義

2016-12-23 20:42賀夢嫻
西伯利亞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蘇聯

賀夢嫻

摘要:民族主義作為當今世界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在蘇聯解體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顯著表現是民族分離主義的泛濫。由于特殊的歷史經歷,波羅的海三國成為蘇聯民族分離主義最活躍的地區。波羅的海三國獨立的原因,既有深刻的歷史根源,也有一定的現實因素,由此也折射出蘇聯民族分離主義發展的歷史軌跡。以及其在蘇聯解體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波羅的海三國;民族分離主義;蘇聯

中圖分類號:K512.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16)05—0083—03

蘇聯解體作為20世紀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從根本上說,是由蘇聯政治經濟上的積弊所致,而表面上則表現為民族分離主義的泛濫。民族主義是國際政治中的突出現象,通常來說民族主義既是一種意識形態,又是一種行為方式,在任何情況下,民族主義都是追求并維護本民族的利益,可以說,“民族主義在所有國家和整個歷史時期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歷史現象而且取決于它所根植的不同地區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結構”。在蘇聯,民族主義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嚴重的民族離心傾向,這也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其中表現最為典型的是最先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正是在三國獨立的帶動下,才有緊接其后的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和格魯吉亞的獨立,以及俄、烏、白三國宣告蘇聯解體的別洛韋日協定??梢哉f,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使俄、烏、白三國元首為蘇聯解體找到了民族主義的“根據”??疾烊龂拿褡逯髁x,有助于我們從一個側面認識蘇聯民族分離主義產生、發展的狀況,理解蘇聯解體的必然性。

一、三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淵源

波羅的海三國,即地處歐洲中部、扼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是蘇聯領土的西界。作為最后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它們從根本上說不同于其他加盟共和國,三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與獨立傾向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三國地處北歐,其語言文化及宗教長期同波蘭、德國與北歐諸國保持密切聯系,同俄羅斯占統治地位的斯拉夫文化互為異質,難以融合。18世紀被并入俄國后,俄統治者多是通過日耳曼貴族對其進行統治,因此這一期間波羅的海三國文化并沒有被斯拉夫化。19世紀俄統治者曾加強這一地區的俄羅斯化,但此時波羅的海各民族的發展程度已經相當高,不可能再被任何其他性質的文化所同化。綜上,擁有獨立的民族發展歷史、民族文化與宗教的波羅的海三國早已形成對自身民族的認同感,這是民族主義存在的深厚歷史根基。

其次,三國對俄羅斯的敵視程度最深、反抗情緒最強。有西方學者評述:“仇恨”這個字眼還不足以表述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人的全部仇恨。19世紀初,沙俄經過與瑞典兩次戰爭、三次參與瓜分波蘭和大勝拿破侖后,終于實現彼得大帝的“夙愿”,奪取了波羅的海出???。俄占領波羅的海三國后用“暴力”推行“俄羅斯化和殖民地化”,三國的民族主義運動此伏彼起,迄未間斷。

再次,一戰后作為獨立國家的發展歷史給三國人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是三國區別于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最顯著特點。1918—1919年,三國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國,1920年7月,三國的獨立得到蘇俄政府承認,三國進入為期20年的獨立發展時期。在此期間,三國在政治上先后確立了西方議會民主制度;在經濟上進行土地改革,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同英、德、法、美等西方國家建立了經貿關系;外交上,三國都加入了國際聯盟,同西方國家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系。1934年9月,三國在日內瓦簽訂協定,建立波羅的海聯盟。此外,三國加強本土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得到充分推廣。正是這一特殊歷史使三國對民族獨立與民族自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三國日后民族獨立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二戰期間蘇聯的入侵事實是波羅的海三國與蘇聯矛盾的導火索。1939年,蘇聯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后附帶有瓜分鄰近主權國家的秘密協議,成為蘇聯占領三國的“國際法律依據”。此后,蘇聯通過與三國簽訂軍事互助條約,取得在三國駐軍、建筑軍事基地的權力,隨即指責三國暗中破壞互助條約,加強在三國的軍事力量,并強迫其改組政府,最后由新政府提出加入蘇聯的“申請”。蘇聯借此實現對三國的公開占領。

盡管蘇聯為其侵略找到充分的借口,即三國有同法西斯德國勾結的意圖,但這并不能改變蘇聯強占三國的事實。這嚴重違背了列寧的民族自決原則,成為三國與蘇聯離心離德的根源之一。

二、蘇聯對三國民族政策的失誤

蘇聯作為多民族大國,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上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首先,從蘇俄成立的民族基礎來看,它是在俄羅斯帝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國家。歷史遺留的民族問題經歷300年積淀,變得更加復雜,而蘇俄政府本身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歷史經驗。其次,從蘇俄到蘇聯的歷任領導人,對民族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與統一的認識,導致蘇聯政府在民族工作中產生很多重大失誤。美國學者羅伯特·斯切雷爾認為,蘇聯的民族問題特別是大俄羅斯主義在聯盟成立伊始已露端倪。由列寧設計的各民族自愿聯合原則與民族地區自治原則,由于以黨國不分與黨內集權為條件,而成為空談,任何民族主義者都會被冠以“修正主義分子”遭到打擊。歷任蘇聯領導人顯然都沒有弄清有關民族和階級的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民族問題不等于階級問題。

在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蘇聯當局為加快民族融合的進程,強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在人們的心中播下了不滿,甚至仇恨的種子。許多旨在維護各民族統一性的民族政策,事實上卻促進了國內各民族意識的覺醒。一旦高壓解除,蓄之已久的憤怒情緒就會暴露出來,加快民族分裂的趨勢”。

在民族工作的實踐中,三國同蘇聯當局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由于三國加入聯盟并非自愿,大批民族主義者因反對加入蘇聯而遭到逮捕、槍殺、流放,嚴重影響到三國的發展并引起當地民族的不滿。其次,在經濟自主權問題上,三國受到蘇聯高度集權的中央管理體制的壓制。三國加入蘇聯時,其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同瑞典、芬蘭等國相仿,但是到80年代時,已與北歐諸國拉開距離,這種落差,使人們認為加入蘇聯是巨大的不幸。第三,為加強統治,蘇聯政府向三國大量輸入移民,加劇了民族矛盾。大量外族人特別是俄羅斯族人的遷入,引起當地人口民族占比的變化,從而引發當地民族對于喪失本民族特色的擔憂,為此產生強烈的民族保護意識,集中表現為排俄情緒以及爭取民族獨立運動。

總之,自三國并入蘇聯后,爭取民族獨立、反對蘇聯統治的運動從未停止過,這為三國在80年代末掀起更大規模的民族獨立運動奠定了基礎。

三、三國獨立的現實條件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像其前任一樣,他并未意識到民族矛盾已十分嚴重,也未預見到改革會進一步刺激民族主義運動。蘇聯的聯邦制結構以黨國不分和黨內集權為條件,一旦黨國體制有變,加盟共和國本來就合法的自由退盟權便由虛轉實,使聯盟的解體變得難以避免。戈爾巴喬夫正是打開這樣一個潘多拉魔盒的人,體制上的巨變不可避免地成為民族主義運動復興的現實條件。波羅的海三國正是利用戈爾巴喬夫倡導的公開性、民主化,率先發起民族獨立運動的。

1987年,三國開始要求民族自決權。1988年,三國分別成立了人民陣線組織,提出實行民主的政治制度、自由市場經濟以及承認民族語言為官方語言、限制外族人遷入等主張。這些組織成立之初,蘇聯領導人將其看作是支持改革的力量,給予支持和默許,致使其迅速壯大,并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1989年是蘇德秘密協議簽訂50周年,三國舉行百萬人游行,要求蘇聯公布當年的秘密協議的內容。迫于壓力,蘇聯公開了秘密協議,承認當初強占三國的事實,但又聲明盡管條約本身無法律效力,但三國納入蘇聯是合法的。這一言論引起三國人民強烈不滿,加速了三國獨立的進程。

1989年12月,蘇共立陶宛組織開始討論黨的獨立問題,并最終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脫離蘇共。1990年3月,立陶宛進一步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改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立陶宛共和國。面對三國的民族獨立風暴,蘇共中央也極力尋找對策。戈爾巴喬夫提出強大的加盟共和國要有強大的中心,呼吁三國留在已實現“民主化”的蘇聯內部,同時開始對三國實行經濟制裁。然而,已經發生大規模體制變動的蘇聯,失去了控制力,難以抵御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浪潮。隨著“八一九”事件的爆發,蘇聯政局陡變,蘇聯最高當局對三國獨立的態度開始緩和,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獨立也在當年8月實現。自此,三國脫離蘇聯,實現了民族獨立。

可以說,1987年后三國的民族獨立運動是由戈爾巴喬夫民主化、公開化改革直接引起的,沒有上層的體制改革,民族主義很難在政治層面有所表達,而會像之前一樣,在極權主義之下進行間接反抗。而當三國獨立運動已經形成規模,戈氏的一系列錯誤應對更助推三國獨立的最終實現。盡管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但戈氏改革失誤的現實條件才是民族獨立最終實現的關鍵因素。

綜上,可以看出,民族分離主義在蘇聯的形成、發展,既有深刻的歷史根源,也有偶然的現實條件激發。民族主義在世界各國的表達形式各異,并不都是追求政治獨立,但在蘇聯,這種分離傾向卻成為難以抗拒的力量,演化為蘇聯的解體。究其根源,主體民族對少數民族政治權力的剝奪,宗教、文化的強制同化,這些都構成民族分離主義產生的歷史因素。沙俄300年的統治為各種民族矛盾埋下了深深的禍根,而作為其繼承者的蘇聯,并未真正意識到民族問題的嚴重性,剝奪民族經濟自主權、強推民族同化以及統治政策失誤造成的民族矛盾使各民族難以融合,這都為民族分離主義的成長提供了環境。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恰恰成為矛盾爆發的合適時機,使積累了數百年的民族問題迅速激化,聯盟的崩潰在所難免。波羅的海三國的特殊歷史經歷使它們成為民族分離活動的先行者,而三國的獨立成功強烈刺激了蘇聯境內的其他民族分離主義勢力,給其他加盟共和國樹立了榜樣,由此開啟了蘇聯徹底解體的進程。

[責任編輯:白曉光]

猜你喜歡
蘇聯
戈爾巴喬夫承認:蘇聯解體違背全民意志
蘇聯解體30周年:多數俄羅斯受訪者懷念蘇聯
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地向蘇聯挑釁
武裝保護蘇聯
我錯失“蘇聯版5元券”
淺析蘇聯外交決策機制的特點
文化規制的悖反效應
戈爾巴喬夫惋惜“蘇聯不復存在”
霧在做迷藏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