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6-12-23 22:01呂子臣蘇曉勇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產業發展制約因素馬鈴薯

呂子臣+蘇曉勇

摘要:本文對全國馬鈴署產業發展進行概述,重點分析吉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促進吉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馬鈴薯;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6.11;F426.8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24.001

2015年1月,農業部正式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將馬鈴薯與水稻、小麥、玉米并列為中國四大主糧。2016年是《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的啟動之年,按照全省農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要求,為了充分利用好我省的資源優勢,提高馬鈴薯在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年初以來,省農委組織人員對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馬鈴薯主產區是西南、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2016年北京、河北、內蒙古、黑龍江、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廣東、四川、貴州、陜西、甘肅、寧夏14個省列入農業部馬鈴薯產業推進試點省。據中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提供數據:2014年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9000萬畝,總產量1840萬噸(折原糧)。按照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10點次試驗示范縣測產估算數據,2015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236.3萬畝,鮮薯總產量602萬噸(折原糧120萬噸),分別占全國規模的2.7%和5.9%。如果按照統計部門數據,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100.2萬畝,總產量278.5萬噸(折原糧55.7萬噸),分別占全國規模的1.1%和3.1%。我省馬鈴薯單產水平較高,位居全國第三位左右,鮮重畝均產量2200~2300公斤,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畝均2800公斤以上。

全國馬鈴薯種薯品種390多個,包括鮮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全粉加工型和特色型等品種類型。我省具有繁種能力的企事業單位13家,其中骨干力量3家。審定的馬鈴薯種薯品種21個,絕大多數是鮮薯食用和淀粉品種,主要有鮮食延薯4號,尤金、富金、夏波蒂、大西洋等引進的加工專用型品種也有少量種植。沒有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型品種。目前我國也只有少數馬鈴薯品種能用于加工全粉。

從2009年起,國家開始實施馬鈴薯原種補貼試點政策, 2010~2013年吉林省有兩家單位納入國家馬鈴薯微型薯生產補貼試點單位,即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和延邊農科院,補貼金額540萬元。2011~2015年我省積極抓好農業部馬鈴薯良種擴繁試點項目實施工作,每年爭取補貼資金500萬元,落實試點面積5萬畝。全省有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能力的企業主要有:敦化富農種業、延邊原種場、吉農高新、雁鳴湖種業、吉林吉科生物等。隨著專業化生產企業的出現,種薯生產正從主產區分散農戶轉變為以企業為主體的生產方式。

東部山區的延邊、白山、通化等地氣候冷涼,適合種薯繁育,是天然的優良種薯繁育基地。重點大縣包括:磐石(2.8萬畝)、敦化(2.5萬畝)、舒蘭(2.1萬畝)、安圖(1.9萬畝)、柳河(1.7萬畝)、汪清(0.85萬畝)等縣(市、區)。主要基地有敦化市沙河沿鎮、和龍市南坪鎮、汪清縣汪清鎮及百草溝鎮、柳河縣孤家子鎮及姜家店鄉、長白縣馬鹿溝鎮等。

我省的中西部具有適于馬鈴薯商品薯生產的砂壤土和氣候條件,生產的馬鈴薯表皮光滑、淀粉含量相對較高,薯塊腐爛率和蟲食率低,是得天獨厚的馬鈴薯生產基地。重點大縣包括:長嶺(15萬畝)、公主嶺(10.5萬畝)、農安(8.5萬畝)、扶余(7.7萬畝)、德惠(5.6萬畝)、九臺(4.9萬畝)、洮北(4.6萬畝)等縣(市、區)。主要基地有榆樹市五棵樹鎮、九臺市紀家鎮、公主嶺市懷德鎮、梨樹縣萬發鎮、長嶺縣三青山鎮、扶余市肖家鎮、洮南市萬寶鎮等,種植品種為春薯3、4、5號,延薯4、6號。

我省馬鈴薯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原有的育種目標已經不適應主糧化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馬鈴薯育種以高產、抗病、鮮食為主要目標,適合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的專用型品種嚴重缺乏。適應馬鈴薯主糧化的新要求,亟需對原有品種進行更新換代,培育市場需要的專用型、特色型品種,馬鈴薯育種需要從頭開始。二是種植品種結構不合理。早熟品種供不應求,中晚熟品種供過于求。由于品種結構不合理,集中上市,主產區常常出現“賣難”,種植戶效益不高。三是脫毒種薯的推廣面積小。全省脫毒馬鈴薯種薯普及率接近30%,而且三分之二用省外品種。全省脫毒種薯年生產量2萬噸左右,推廣面積只占馬鈴薯種植面積的10%左右,很大一部分農戶仍沿用自留種薯的習慣,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單產水平(使用種薯能增產60%以上)和質量。山東省脫毒種薯普及率近100%。四是種薯市場監管難度大。馬鈴薯行業標準和法規不健全。即使有標準也沒有專門的法定質量監督和控制部門來執行相應的標準,監管缺失。由于馬鈴薯商品薯與脫毒種薯外形沒有太大的區別,農民對脫毒種薯真假難辨,一些商販將商品薯或劣質種薯代替脫毒種薯來銷售,導致馬鈴薯種薯市場非?;靵y。五是農機農藝融合不夠。近年來我省馬鈴薯機械化種植面積不斷加大,但距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黑龍江及內蒙等地區仍有很大差距。種植者缺乏技術培訓,種植技術參差不齊,生產上缺乏農機農藝融合的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栽培管理粗放,嚴重制約了馬鈴薯生產規?;?、產業化和標準化。六是商品薯市場處于無序自發的狀態。雖然種植馬鈴薯平均收益較高,但因缺少規劃,發展以中小散戶居多,生產與市場不接軌,年際間市場價格波動很大。七是加工企業大多是中、小型或家庭作坊式企業。全省現有馬鈴薯加工企業320家左右,主要加工產品為粉條(絲、皮)。一般加工型馬鈴薯淀粉含量17%~18%、約5~6斤薯出1斤粉,而普通馬鈴薯淀粉含量為12%~15%、約7~8斤薯出1斤粉。由于原料基地建設滯后,一些加工企業只能從市場上收購非加工品種、鮮食淘汰品種,這些品種淀粉率低、質量差,經常出現面包比面粉便宜的怪現象,企業加工利潤微薄。

2 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與鄰近省份相比,我省馬鈴薯產業的優勢明顯:一是技術優勢??蒲杏N能力強。全省有脫毒種薯繁育科研院校和企業13家,先后培育出具有不同熟期和用途的馬鈴薯品種21個,其中延薯4號和春薯3、4號通過國家級審定。技術體系建設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和延邊農科院承擔著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春綜合試驗站和吉林省馬鈴薯技術產業技術體系的科研工作,擁有高水平的科研隊伍、一流的硬件設施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二是自然環境優勢。吉林省發展馬鈴薯產業的地域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東部山區夏季低溫冷涼,不易發生病蟲害,山高水清,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十分有利于種薯生產。廣袤的松遼大平原,土壤疏松,土質肥沃,早春溫度回升快,六、七月份雨量充足, 晝夜溫差大,氣候、土壤特點非常適合商品薯的生長。與黑龍江相比,我省無霜期長,有利于馬鈴薯干物質積累,品質較好。與內蒙古相比,地勢平坦,易于機械化操作。與遼寧相比,氣候適宜。氣溫超過25℃馬鈴薯不再生長。黑龍江水災嚴重,內蒙古較為干旱,遼寧溫度偏高,都需要較大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需要多次噴灑農藥,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三是有一些工作基礎。雖然這一優勢并不明顯,卻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和先決條件。我省原有馬鈴薯貯藏能力110萬噸,實施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新建標準化儲藏窖527座,增加貯藏能力1.91萬噸。同時,馬鈴薯種植品種較為成熟穩定,脫毒種薯繁育、商品薯生產基地建設有一定的基礎。

與其他主糧相比,馬鈴薯具有全價營養、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等特點。為什么馬鈴薯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我省又具備馬鈴薯生長的天然優勢,而馬鈴薯產業化經營卻遠遠落后于其他相鄰省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難點:

2.1缺少龍頭企業帶動

從馬鈴薯加工產品上看,主要產品為精淀粉、低聚糖、膳食纖維、植物蛋白粉和各類粉條。油炸食品薯片和薯條以及全粉加工等尚屬空白。我省只有一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吉林省三青山銀河粉業有限公司”。原來全省建了4個較大的淀粉廠,因受原料薯來源時間、貯藏能力、環保等限制已陸續停產。馬鈴薯沒有大型加工企業的原因:一是當地政府重視不夠。重視工業及服務業項目招商,忽視甚至就沒有意識發展馬鈴薯產業。二是產業發展和工商資本不對接。懂產業的沒有融資能力,擁有資本的不懂產業。三是沒有專用型品種。馬鈴薯以鮮食為主,加工原料種植很少,我省至今也沒有適合油炸食品薯片、薯條和全粉的品種,自然也不會有相應的加工企業。四是加工原料薯保障能力差。由于我省土地流轉困難,價格又高,企業出于成本壓力,大多采取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的方式購買馬鈴薯,但是,因企業無法制約農戶,當市場行情好時,企業收不到,當市場走低時,企業又不得不高價回收,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系約束乏力,訂單不穩,嚴重影響企業經營及效益。五是貯藏能力不足。馬鈴薯收獲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份,由于企業本身沒有貯藏能力,開工時間也集中在這三個月,其他季節不得不停產,加工企業常年都處于吃不飽的狀態。

2.2 缺少產業鏈條的相互配套

馬鈴薯生產是一個多環節組成的系統工程,包括種薯病毒脫除、組織培養、原原種生產、原種生產、田間繁殖、質量檢測和控制、商品薯生產、儲藏、加工等環節。目前缺少權威部門的組織規劃、管理、協調和系統的質量監控,各環節間缺乏縱向聯系和銜接,現有投資大多在組織培養和原原種生產環節,對田間種薯、商品薯生產、基地建設、冷鏈物流等環節的缺乏足夠的重視,結果是導致微型薯產能較大,而真正用于商品薯生產的種薯生產能力不足,整個體系不配套,限制了最終效應的發揮。馬鈴薯科研、種植、加工、營銷一體化格局尚未形成。

2.3 缺少政府的引導扶持

雖然確立了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但在政策扶持上與其他主糧還有很大差距。沒有原種生產扶持和良種推廣補貼,沒有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農機具沒有納入補貼范圍,生產所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項目少、額度低。

2.4 缺少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是馬鈴薯產業發展沒有列入政府議事日程,各地缺乏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處于無序狀態。二是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機制尚未開始建立。三是馬鈴薯產業管理機構不明確。四是管理部門服務不到位。馬鈴薯產業涉及多個部門,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對馬鈴薯產業不熟悉,監管得多,疏導得少,主動服務就更談不上。五是底數不清。全省馬鈴薯產業實際情況不完全清楚,統計數據不全面,播種面積、產量等常規指標也不在統計科目之列。多套統計數據之間差距較大。六是環保要求高,缺乏相應的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基礎設施。

3 下步發展對策

《農業部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16〕1號)對東北地區馬鈴薯的發展定位是:“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種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全程機械化生產,加強晚疫病防控,提高脫毒種薯生產能力,建設貯藏設施?!?/p>

根據農業部的區域規劃、市場需求和我省自然資源優勢,確立我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種薯走出去、品種引進來、加工儲藏跟上來。具體講就是,加強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基地建設,鼓勵加工專用型、早熟品種引進、選育和示范推廣。在東部山區重點縣(市)建設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在滿足省內種薯供應的前提下,為中原二季作區和南方冬作區供應優質種薯。在中西部平原區重點縣(市、區)建設商品薯生產基地,滿足食品消費和加工企業原料需求。

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200萬畝,鮮薯總產量達到450萬噸以上。優質脫毒種薯普及率達到50%,加工專用型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加工龍頭企業至少發展到5家。

按照上述思路,下一步重點任務是:

(一)加快專用型品種研發繁育、重點是引進新品種和改良原有品種。推動馬鈴薯主糧化,良種研發要先行。要進一步支持省蔬菜花卉研究院和延邊農科院脫毒種薯生產體系建設,形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以品種選育、莖尖剝離組織培養、病毒檢測、種苗快繁、原原種生產、原種擴繁基地相配套的馬鈴薯種薯生產繁育體系。充分利用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和延邊農科院承擔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春綜合試驗站任務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技術支持,加快推進馬鈴薯脫毒種薯快繁研究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全面推廣脫毒馬鈴薯商品化生產,大幅度提高馬鈴薯單產和效益。根據市場和加工需求情況,重點依托省農科院、省蔬菜花卉研究院、延邊農科院等科研單位,抓緊開展適宜制作薯條、薯片、淀粉等不同用途的主食加工及精深加工的專用型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加快選育一批優質、高產、抗逆、綜合性狀優良適宜主食加工的專用型品種。馬鈴薯是同源四倍體無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和品種選育周期漫長,育成1個新品種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在加快專用型品種研發繁育的同時,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引進新品種和改良原有品種上,爭取用2~3年的時間,培育出適合我省種植,性狀比較穩定、品質比較優良的專用型品種。

(二)加強良種和商品薯基地建設。引導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進行規?;?、標準化和專業化種植。一是規?;N植。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主要途徑,統一種植品種。二是標準化生產。建立馬鈴薯投入、田間管理、加工及銷售等標準體系,實施行規管理。三是產業化經營。只有產品檔次提升、產業做大做強,才能形成有市場、有競爭的自主品牌。繼續鞏固東部山區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成果,擴大種薯種植面積。大力支持商品薯專業化生產基地建設。在中西部平原地區,按照輪作和便于大型機械化耕作的要求,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力度,以300公頃為基數實行規模經營,建設馬鈴薯商品薯生產基地。

(三)加大新技術推廣力度。一是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包括鮮食品種、早熟品種和加工品種。二是研發、推廣新型種植技術,重點是推廣寬壟、覆膜、噴灌和汁水還田等新技術。三是推廣農技農藝相結合新技術,實施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和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建設高標準馬鈴薯種薯綜合配套增產增效技術示范工程。四是大力推廣環保新技術。鼓勵引導企業充分利用馬鈴薯加工后的廢液、廢渣等副產品進行再加工,生產多種化工原料、高蛋白飼料、高效液體肥料等。尤其是加工淀粉后的分離液成分富含氮、磷、鉀及各種有機物,極適合農田灌溉、改良土壤、增強地力,是一種典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技術措施。這項新技術可以徹底解決污水處理問題,達到零排放,可解決土地板結、腐植酸降低等問題,已經被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普遍采用,內蒙古、甘肅、寧夏乃至黑龍江等地部分企業也采取了這樣的工藝。五是定期舉辦科技培訓活動,幫助農民學習科技知識,引導農民科學種植。

(四)培育引進龍頭企業。一是鼓勵原有停產的企業重新開業。我省原有的一些馬鈴薯加工企業,生產線和加工設備比較齊全,比如:吉林省天豐集團(梨樹縣)具備年生產8萬噸高功能淀粉、2萬噸功能性低聚糖、1萬噸膳食纖維、500噸蛋白活性肽等生產能力;吉林省三高淀粉公司(原長春金源集團)具備年產1萬噸馬鈴薯淀粉(全粉)的加工能力。各級政府特別是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破解難題,搞好銀企對接、企業與農戶對接等。充分利用好我省新組建的農業發展基金、農業信用擔保公司等,積極做好項目推薦工作,盡快推進這些企業恢復生產。下一步重點支持吉林省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年加工馬鈴薯15萬噸產業化綜合利用項目”建設,該項目經省發改委備案,整套加工技術由中國科學院提供,今年重點完成馬鈴薯全粉生產線、蛋白粉生產線和果膠生產線建設;積極支持長春學龍淀粉公司進行精制淀粉、變性淀粉、手拍粉、方便粉絲等生產項目擴建和設備工藝改造升級;支持長白永旭保健食品公司(光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1000噸以各類粉條為重點的薯產品加工擴建項目;進一步支持長嶺縣三青山鎮馬鈴薯加工園區完善設施,吸引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增強帶戶能力,促進馬鈴薯產業化經營和加工企業集群化發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宣傳我省在馬鈴薯產業方面的技術和生產優勢,大力宣傳馬鈴薯產業的效益優勢,吸引工商資本投資那廠。

(五)積極推進多元化產品開發。抓住馬鈴薯主糧化和國家即將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的機遇,以主食化為切入點,豐富馬鈴薯的產品應用范圍,促進馬鈴薯加工多樣化,由原字號農產品向加工食品轉變。以馬鈴薯加工企業為主體,依托省內科研單位,抓緊開展馬鈴薯面粉等主食產品配方研究,加快馬鈴薯食品和精深加工產品研發,重點推進馬鈴薯全粉、變性淀粉、油炸薯條、薯片及膨化食品等主食產品多元開發,同時推進薯泥、薯餅、速凍薯條等休閑食品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六)集中財力建設大型馬鈴薯貯藏。由于馬鈴薯含水量高、不耐儲藏,上市時間又較集中,亟須加快馬鈴薯貯藏設施建設,延長供應周期,實現貯藏增值。一般情況下,馬鈴薯貯藏后能增值1~3倍。從2012年開始,我省利用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共建成馬鈴薯及果蔬貯藏窖(庫)4217座,增加馬鈴薯及果蔬貯藏保鮮能力17.8萬噸。但這些貯藏窖(庫)規模偏小,發揮的作用有限。今后馬鈴薯窖藏建設項目補助應主要針對馬鈴薯加工企業和種薯生產企業,向標準化基地傾斜。力爭經過幾年努力,建設5~10個大型或超大型貯藏窖(庫)建設,實現馬鈴薯均衡上市、價格穩定、促進增收的目標。

4 建議

4.1 加強組織領導

盡管馬鈴薯產業發展應當是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在產業發展不成熟、不具規模的初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強有力的支持,破解產業發展的一些關鍵難題還必須依靠政府。一是明確主管機關,適應國家實施馬鈴薯主糧化的發展戰略。增設管理部門,確定馬鈴薯為主糧的產業定位,二是各級科研單位增設馬鈴薯研究部門,各級農業推廣部門增加馬鈴薯推廣工作職能,各級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增加龍頭企業指數,科技廳增設馬鈴薯研究項目,統計部門重設科目統計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建立產業發展的信息化平臺。

4.2 出臺馬鈴薯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積極爭取國家對馬鈴薯主產區的政策支持。農機補貼、高產創建、農民合作社等項目扶持政策向馬鈴薯重點大縣傾斜,省內出臺支持馬鈴薯發展政策。一是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品種研發引育、基地建設、主糧化開發、貯藏窖建設、龍頭企業。二是在省級龍頭企業評定時把馬鈴薯加工企業視同特色企業對待,降低門檻,重點扶持。三是把馬鈴薯生產機械納入農機補貼范圍。

作者簡介:呂子臣,碩士,吉林省園藝特產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產業發展制約因素馬鈴薯
馬鈴薯有功勞
定邊馬鈴薯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胖胖的馬鈴薯
秋馬鈴薯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