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創新發展吉林省園藝特產業

2016-12-23 22:04呂子臣謝恩茂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對策及建議發展現狀

呂子臣+謝恩茂

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按照現代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發展園藝特產業已成為各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和主攻方向。本文擬通過對園藝特產業發展的現狀闡述,分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園藝特產業;發展現狀;對策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6.1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24.007

1 發展現狀

園藝特產業作為吉林生態資源大省的重要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效益明顯提升,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在帶動農民增加就業、助農民增收、助貧困人口脫貧、增加農業有效供給以及增加地方財力等方面的作用愈來愈明顯。

1.1 產業發展超出預期

各地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玉米價格下滑的有利時機,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大力發展園藝特產業。一是棚膜產業結構、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園藝品種更加豐富。棚室結構更加合理,吉林省蔬菜生產的短板是冬季供不應求,主要原因是溫室數量少,利用率不高。從近兩年的發展情況看,各地陸續加大了溫室的建設和改造力度,棚室結構更趨合理。據統計,2016年全省新建規模以上棚室面積為3811畝,其中,大棚2315畝,比2015年減少900畝;溫室1496畝,比2015年增加139畝,增長10.2%。從調查情況看,凡是新建、擴建、改建的,溫室占主要部分,溫室數量的增加有效緩解了吉林省冬季蔬菜供應壓力。區域布局更加集中,梨樹縣棚室3.2萬棟,面積3.7萬畝,僅環縣周邊的15個村棚室就達2.9萬棟,面積3.1萬畝。扶余、寧江、榆樹、雙陽、永吉等地的棚室也大多在縣域周邊或公路沿線。生產模式更加科學,前郭縣八郎鎮農業站根據當地耕地的壟寬設計出長9米、寬6.5米的可移動式大棚,棚膜蔬菜比大田菜早上市20多天,效益很好。2016年僅八郎鎮就有移動式大棚2000多棟。棚室生產產品更加豐富,由單一的北方蔬菜生產逐步擴大到引進栽種南方品種,由蔬菜生產擴大到水果、山野菜等生產;二是人參全產業鏈開發步伐加快。2016年全省園參留存面積為5700萬平方米,鮮參產量2.7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建設標準化人參生產示范基地15個,“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生產基地28個,合計面積300萬平方米。依托東部山區自然資源優勢,在省農委的組織推動下,成立了長白山人參種植聯盟,加強參農在規范種植、新技術推廣、產品溯源平臺等方面建設。圍繞做大人參加工業,各地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產業園區,建設人參全產業鏈加工生產線,產品涉及藥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等五大類千余個品種。通過“長白山人參”品牌授權的經營主體企業已達33戶,116種產品,產值過億的品牌企業15家,總產值55億元以上。全力打造國家級萬良人參大市場,分期建設會展貿易區、倉儲物流區、產業加工區、科技研發區和配套服務區。長白山人參區域公共品牌推介取得良好效果,各地不斷加大力度,積極爭取授權,區域品牌、經營主體品牌共存共贏,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三是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6年全省食用菌規模達到120萬噸。食用菌產業區域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吉林、延邊主導品種是黑木耳,通化、白山主導品種是香菇,中西部主要是以草腐菌為主的金針菇、平菇等。菌袋標準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涌現出德康、神怡、大山合、正旭等一批菌袋生產企業。企業統一制作菌種菌袋,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也從源頭上提升了產品質量。延邊標準化香菇菌袋供應達到了90%,汪清天橋嶺鎮的黑木耳菌袋100%由企業供應。通化香菇的菌袋工廠化生產占比達50%以上。種植方式不斷創新,由傳統的地栽發展到吊袋、普通溫室以及光伏大棚等。新成果、新技術應用面逐步擴大,依托吉林農業大學、延邊農科院等大專院校,積極開發新品種,進行玉米棒、稻草和果木替代山林木屑的科學實驗,通過農博園菌菜基地、種植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等示范推廣;四是林蛙柞蠶產業健康發展。2016年,全省共回捕商品林蛙5.1億只,產值達到25億元。林蛙產品加工企業由2010年的30家,增加到現在的50家,年加工林蛙油接近25噸,占當年林蛙油產量的20%。以林蛙皮提取物——抗菌肽、膠原蛋白肽為主要成分的產品開始逐步占領市場。隨著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全省林蛙養殖戶平均增收5%,養蛙林地的利用率從以前的不足20%上升至30%。蠶種生產經營監管工作不斷加強,核發了《蠶種生產許可證》和《蠶種經營許可證》,加強柞蠶生產技術指導,開展了柞蠶蠶種檢驗員培訓,對合格學員核發了結業證,為蠶種檢驗工作提供了技術人員;五是多種經營精彩紛呈。各地根據當地的資源和潛力,積極探索園藝特產項目,出現了一大批新興產業。梨樹的烏米、輝南的大榛子、延邊的紫蘇、黑果腺肋花楸、永吉的黎麥蘆筍等。各類特色產品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1.2 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發展園藝特產業的時機和條件越來越成熟,已成為新增投資的重要領域。一是政府財力重點傾斜。全省各地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推動園藝特產業發展,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與以往不同的是,2016年政府投入的針對性都很強,引導產業發展的目標明確。松原市制定了《全面落實吉林省西部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綠色產業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實施意見》,針對16個綠色農業生產基地進行扶持。長春市出臺了《農產品“三品一標”獎勵實施辦法》,對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經營主體獎勵。敦化市政府專門列支200萬元,對處理廢棄食用菌棒進行補貼。東豐縣拿出專項資金1300萬元,用于農戶購買菌棒、建大棚等發展食用菌產業補貼;二是社會資本持續涌入。生產經營單位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培育引導經營主體進駐園藝特產業是今后投入的生力軍。2016年工商資本投入園藝特產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出現了一些“大塊頭”的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主要投入在人參加工、設施蔬菜和食用菌生產經營上。2016年白山市投資億元以上的人參項目有4個。廣東太安堂投資10億元在撫松建設人參產業園區。省國資集團擬投資40億元打造人參產業集群。通榆縣經營工藝品的老板,投資5億元建設占地300公頃的高標準日光溫室,現已建成220棟。吉林省生態農業公司在和龍市新增投資8000萬元,建設年生產能力3000萬棒的黑木耳生產線,2016年已生產500萬棒。安發國際在延邊州投資20億元建設黑果特色產業園。這些“大塊頭”經營主體的建設,帶動了當地就業,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質量和規模,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亞泰集團在和龍市建設人參產業園區,2016年可實現利稅2000萬元。

1.3 發展模式不斷創新

在園藝特產業大發展的同時,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積極探索,創新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在設施蔬菜生產上,省農委大力推廣吉林金豐現代農業公司的冬季不加溫生產蔬菜新技術。年初以來,全省應用新技術新建改建冬季不加溫日光溫室265棟,266畝。長春市啟動了互聯網工程服務用戶活動,在手機上安裝APP軟件,開發了環境監測、病蟲害診治、氣象預報預警、市場營銷等功能。長春市優美信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銷售鮮切蔬菜,通過購置自動售貨機在地鐵站、高檔社區、寫字樓等繁華地段設立無人銷售專柜150臺。吉林市在設施果蔬銷售上總結出了多種新模式,包括休閑采摘、私人訂制、會員配送、菜園認領、社區直營、陽臺菜園等,這些模式實現了產銷對接,大大提高了經營主體的經濟效益。延邊州強化特產品互聯網市場建設,全州100多戶企業的產品實現了上線銷售。汪清縣天橋嶺鎮政府與成都花卉果蔬交易所聯合,依托電子屏幕實時更新購銷信息,黑木耳年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敦化市成立了電商協會,高標準建設敦化大德創客園,宣傳推廣地方特色產品。白山市重點建設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長白山館。松原市制定政策措施,為棚室生產大戶頒發經營證書,為申請銀信貸款創造條件。白城市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采取訂單式合作,由企業出保低價收購農產品、墊付生產費用、承建基地抗旱設施等措施,取信于民,確立了較為緊密穩固的合作模式。品牌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經營業戶,逐步把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到品牌上,不斷加大培訓力度,積極申請商標和“三品一標”認證。一些產業發展正在由求數量、鋪攤子向求質量、上臺階轉變,品種選擇上正在由重復、低端逐步轉向特色、中高端。

2 存在問題及原因

2.1 優質產品占比低

園藝特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總體發展無序、自發、小而散的問題還比較普遍,園藝特產品大路貨多,優品、精品占比十分有限,與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不相適應,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生產經營以散戶為主。據點調統計,散戶生產經營的產品占90%以上。散戶經營帶來了許多問題,生產成本高,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應用普及慢,產品檢測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缺失,政府監管難度大,產品質量提升困難;二是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難以做到優質、優價。由于園藝特產品種類繁多,又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外觀辨認、品質鑒定有一定的難度。例如馬鈴薯種薯與商品薯、普通產品與“三品一標”產品等很難區分,價格卻相差很大,優質高價往往面臨低質低價的不平等競爭,影響優質產品的銷路和效益。同時,對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監管乏力,懲治力度小,違法成本低,也造成一些經營者有恃無恐;三是產后儲藏保鮮和初加工能力不足也是影響園藝特產品品質的重要方面。采后處理產業化是保證新鮮度和營養性的重要條件。四川省蔬菜產后商品化處理率達40%,泡菜產量330萬噸,產值270億元。據吉林省點調統計,蔬菜產后商品化處理率不足10%,尤其是白菜、蘿卜等大宗蔬菜因未處理而造成的損失率達15%~25%。由于園藝特產品的自身屬性,要求有與之相配套的產品分類、分撿、凈化、包裝等環節,要求有相應的儲藏能力和冷鏈物流;四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后。一些地方的園藝特產產品品質差異很大,但由于缺少商標,“三品一標”認證占比又很低,造成有些園藝特產品真偽混淆,市場美譽度、知名度不高。

2.2 產業化經營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一是規?;降?。吉林省自然資源優勢明顯,應統籌規劃,聯動發展,但實際上部分縣的發展規劃與市制定的規劃、目標銜接不夠緊密,市與市之間的投資建設也存在類似問題,各地單打獨斗,重復建設造成產業散、小、弱的問題比較突出,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蹶不振,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的態勢沒有形成,資源優勢不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特色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難以形成產業集群;二是標準化水平低。園藝特產品種植與大田作物相比,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門類多,要求也更高。地址選擇、園區設計、水電路分布、生產標準、投入品標準、產品檢測、產品包裝、產品上市等都需要科學規劃,但因相關環節缺乏標準,或即使有標準也很難執行和監管,難以形成規格統一、周年供應、品質穩定的產品;三是組織化水平低??傮w來看,全省農民合作社數量發展迅猛,但積累偏少,成員聯系不緊密,發展也不太規范。要大力發展園藝特產業,仍然要依靠企業。全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21家,涉及園藝特產業的加工企業數量很少、規模偏小。吉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家大型的馬鈴薯加工企業。而且大多數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企業、農戶和市場之間銜接不夠,產、供、銷存在脫節,經常出現單方面違約的情況,影響企業貨源的供應質量、供應數量和加工能力。

2.3 發展的外部環境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相當一部分園藝特產業集中在山區、郊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不能滿足園藝特產品時令性強、儲藏要求高的特點。白城市特色經濟作物灌溉能力僅能滿足50%,干旱成為制約園藝特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產業發展的物質技術裝備還不適應。與大田作物相比,園藝特產業可選擇的耕作技術、機械品種和設備工藝少,勞動強度大,機械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低;三是信息服務跟不上。調查中了解到,在園藝特產項目選擇建筑材料、種什么、怎么種等方面,經營戶主要從親戚朋友、農資供應商和農村經紀人中了解,渠道狹窄,可信度有限。如溫室建設所需的棉被、薄膜等,質量、價格相差很大,農民選擇有一定的隨機性,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影響了生產能力和效益;四是現有政策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例如2014年前郭縣某合作社爭取到國家新菜田基金840萬元,用于設施農業建設,經招標,由某公司建設,由于不懂專業知識,設計的棚室后墻體基礎建設達1.7米,不僅沒有必要,也造成很大浪費,同時用水用電設計上也不合理,合作社不得不重新修建。白城市招投標建設的膜下滴灌也存在類似問題。

2.4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在玉米價格下調、大田作物生產技術趨于成熟的前提下,發展大園藝、大特產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現有的要素集聚狀況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與園藝特產業大發展的需要極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不大,加上項目資金分散,使用不盡合理,引導產業發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社會資本的投入還不足,有資金的不懂園藝特產業,懂園藝特產業的又缺少資金;三是政策扶持不夠,與產業發展配套的水電地、融資、保險、擔保等政策滯后,與大農業相比各類補貼少,扶持力度弱;四是科研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研發新品種數量少,成果轉化率不高,本應由科研部門進行的引種、試驗、示范卻由經營者自己引種試驗,加大了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五是技術推廣網絡覆蓋面低,技術人員數量少,指導服務跟不上。

2.5 勞動者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從調查中了解到,與大田作物相比,從事園藝特產業的農民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對于園藝特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除了學識水平、技術能力等需要提高外,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視野狹窄,產業發展盲目跟風;二是不會算賬。在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投入上,經常購買低價劣質產品,表面上看投入少了,實際上產出更少了,忽視投入產出比,忽視投資回報率,往往占小便宜吃大虧;三是小富即安。冬季溫室利用率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農民不愿意付辛苦,年吃年用夠花就行;四是僥幸心理。近些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凡是棚室都應當參加保險,但農民總是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投保,而一旦損失了又后悔莫及。據調查,全省絕大部分棚室沒有投保。通榆縣某合作社2012年、2014年因雪災、龍卷風毀壞大棚100棟、60棟,損失慘重;五是思想陳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產品銷售仍采用傳統方式,不會應用互聯網。與企業或合作社合作契約觀念淡薄,誠信缺失,常常違約。生產經營和管理越來越圖省事,很多合作社怕麻煩,寧可高息民間借貸,也不愿意在銀行貸款。

3 對策及建議

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一個時期貫穿農村經濟工作的主線。針對全省園藝特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以下措施及建議。

3.1 創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務水平

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明確職能定位,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作用。一是科學制定產業政策。鼓勵什么、限制什么、懲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確,通過政策這個指揮棒,引導產業發展,解決市場失靈方面的問題;二是優化發展環境。重點是出臺鼓勵土地流轉、開展保險服務、降低經營主體融資門檻、放寬設施用地政策、園藝特產農機具納入補貼、減輕經營主體負擔等政策;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產業發展的水、電、路等重大基礎設施應由政府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有計劃、按步驟建設;四是增加財政投入,對于經營主體無力經營或利益不大的產業及環節由公共財政承擔。例如區域公共品牌的宣傳、大型市場建設、食用菌廢棄菌袋的處理、馬鈴薯加工污水的處理等,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補助或項目支持;五是加強技術指導服務。逐步把大田作物的人財物等資源轉移到園藝特產業建設上來,健全網絡,配齊人員,保障經費;六是提供信息服務。依靠政府行政資源及時將產業發展規模、新品種、新技術、農資供應經營主體信用評級、產購銷等信息宣傳到千家萬戶,由生產經營者自行決策種什么、種多少、怎么種。

3.2 創新發展理念,補齊產業短板

園藝特產業門類多、品種雜,屬性各不相同,每個產業短板也不一樣,必須對癥下藥,因業施策,使園藝特產業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田和排頭兵,成為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的典范。在設施蔬菜產業上,要堅持周年供應、均衡上市、品種多樣、品質保障的發展要求。普通棚室要擴大規模,減少農藥化肥用量,提升產品品質。要大力發展采后處理和初加工,增加凈菜的供應量,減少損失。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日光溫室,保證冬季生產。新增投資應重點投向日光溫室建設,讓當地居民吃上本地應季菜。根據市場需求不同設計產業發展規模,白菜、辣椒、西紅柿等大宗蔬菜要集中連片,創建品牌,體現區域化、差異化,靠品質增效益。在蔬菜集中產區應加大育苗點建設力度,采用現代科技建設高標準、大規模的種苗供應基地,從源頭把控蔬菜品質。以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為主要經營方向的,可多品種、小規模,以提供豐富多樣可觀賞、可食用的產品。以年節為經營目標的經營主體,可生產盆菜、盆花、盆景,打造家庭菜園、陽臺菜園,在節假日品嘗到現摘現做的美食。人參產業應穩步發展園參,積極發展非林地栽參,大力發展林下參。通過政策扶持、病蟲害防治技術保障等措施,鼓勵參農種植5年以上的人參。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防止重金屬超標,嚴格按產業技術標準種植,讓百姓吃上放心參。大力宣傳“長白山人參”區域品牌,將更多的經營主體、基地、產品納入到區域公共品牌標準建設上來,擴大規模,提升產業的影響力,實現區域品牌和經營主體品牌雙贏。應充分挖掘長白山資源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靈芝產業。按照提升品質、打造高端、節約環保、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提升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要優化產業布局,在吉林、延邊地區重點建設黑木耳產業帶,在通化、白山重點建設香菇產業帶,在中西部重點建設草腐菌產業帶。加快標準化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建成一批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培育菌種菌包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促進分工分業。支持龍頭企業發展集菌種研發、菌棒制作、產品加工、市場建設、廢棄菌包處理一體化的生態循環經濟。鼓勵在長白山建設林蛙種蛙繁育基地。提升林蛙綜合利用水平。重點支持以林蛙為原料全產業鏈開發系列產品,積極申請長白山林蛙地理標志保護,打造知名區域品牌。

3.3 創新發展機制,助推產業發展

一是強化基地建設的引導機制。下大力氣建設一批高標準基地,采用標準化生產模式,大力提倡對園藝特產品進行分類、包裝,加大大型儲藏窖的建設力度,加大冷鏈物流的建設力度,集中打造園藝特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的全程保鮮示范點;二是發揮特產之鄉的引導機制。把特產之鄉建設與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與休閑采摘、民俗旅游相結合;三是完善企業利益引導機制。要探索科學實用的利益分配機制,完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變農戶分散種植為大規模集約經營。要科學分工,凡是科技含量高、工藝要求復雜的環節由企業來做,如食用菌生產采用企業集中制袋、農戶分散種植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調整財政投入的引導機制。調整現有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按照放大、扶中、控小的思路扶持園藝特產業發展,如市場競爭充分、產業鏈完整的大型加工企業,應通過幫助企業改善基礎設施、提供用地用水用電方便、負面清單管理等措施,創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軟環境,避免資金扶持不痛不癢的問題。對于小規模經營的散戶不要給予資金扶持,例如對散戶生產食用菌棒的應加以限制,避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并能實現有效管控。資金重點扶持中等規模的經營主體建基地、推標準、提品質。項目資金應重點投向“三品一標”認證、新品種試驗示范、新技術推廣應用、生態環保等領域。加大政府對本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產品的宣傳投入,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資開發特色產業的積極性。

3.4 創新營銷機制,實施品牌戰略

要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逐步提高園藝特產品在互聯網、大型超市、直營店等現代營銷中的比重,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規格、標準、包裝、商標、認證甚至文化等品牌要素,就必須在由簡到繁、由外至內、由淺入深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大力推廣使用產品標簽制度。凡是進入市場的園藝特產品都要標注生產企業、生產地點、保質期。有條件的經營主體還要標注產品檢測的主要成分、二維碼等信息,有些不為人的熟悉園藝特產品還應說明儲藏方式、功效、食用方法等;二是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快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信息體系建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三是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鼓勵有關單位提出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申請;四是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重點扶持發展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園藝特產品創名牌、擴規模,支持有條件的經營主體產品爭創國際知名品牌;五是樹立科學的品牌理念。要開闊視野,摒棄品牌多、雜、亂等小而散、壽命短的發展模式,把提高品牌產品在園藝特產業中的比重和份額作為首要任務;六是多渠道廣泛宣傳吉林特色產品。全力打造和宣傳區域公共品牌,為吉林產品走出去創造條件;七是挖掘產業文化。收集、整理產業文化資源,培植特色產業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不斷擴大特色產業的知名度。

作者簡介:呂子臣,碩士,吉林省園藝特產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謝恩茂,大專學歷,集安市農牧局農科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猜你喜歡
對策及建議發展現狀
淺談審計信息化建設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威海市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
簡論高職院校實施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