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栽培技術

2016-12-26 11:17黃家榮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西瓜

摘要:西瓜是孟連縣種植的主要水果品種之一。近年來,孟連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本文根據作者的生產實踐并通過對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生產的調查了解,分析了孟連縣大棚西瓜的生產現狀、發展前景及有利條件,并介紹了孟連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的栽培技術措施。

關鍵詞:孟連;西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51;S6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24.066

西瓜是孟連縣種植的主要水果品種之一。由于西瓜營養豐富,有治療和保健等藥用價值,而且汁多、味甜、爽口,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水果市場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日光溫室種植西瓜不受季節限制,生產周期短,種植效益高,已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增效的一種方式。孟連縣利用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西瓜,最初是從農業局試驗場開始起步的,一開始面積不足10畝,由于缺乏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產量每畝在1000~1500公斤之間。自2004年起引進浙江籍種植大戶后,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500畝左右,產量也提升較快。到2014年底,累計種植面積達2500余畝,平均畝產商品瓜2500~3000公斤。在銷售方面,從最初的以滿足本地市場逐步發展成為供應昆明、重慶、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由于日光溫室種植西瓜不同于露地栽培,日光溫室大棚是較為完善的保護設施,其容積大、溫度比較穩定,光照條件好,西瓜的整個生育期都處于覆蓋條件下。因此研究、探索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對發展孟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孟連發展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的有利條件

西瓜是強光照作物,最適宜在砂壤土上生長,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32℃,耐高溫,但不耐低溫。孟連縣位于普洱市西南部,地處東經99°09′至99°46′,北緯22°05′至22°32′之間,處于低緯度南亞熱帶地區。光照條件較好,年平均日照達2086.9小時,全年基本無霜,年平均氣溫19.6℃。孟連縣境內河流縱橫,通過水流的搬移作用,把上游攜帶的泥沙在平緩或凹地上沉積下來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平壩(如孟連壩、勐馬壩等),其土壤質地較砂,是種植西瓜較為理想的土壤。其次,近幾年來隨著昆明至普洱高速公路的貫通和思茅至瀾滄至孟連公路路面等級的提高,從孟連到昆明的物流行車時間大大縮短,從而為孟連西瓜銷往內地中大城市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由于運程時間縮短,西瓜從采摘到消費者口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鮮度,同時在定一程度上也提高了孟連西瓜的市場競爭能力。

2 孟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栽培管理技術

2.1 選種

西瓜的商品性很強,為了能把生產出來的商品瓜及時銷售出去,并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應根據市場的需求及品種的栽培適應性來選擇西瓜品種。孟連生產出來的日光溫室大棚西瓜,主要是以外銷為主,因此要選擇果形中等(單瓜重4公斤左右),瓤質致密較硬,耐高溫的中熟品種,如金鐘冠龍(臺灣省育)、西農8號、聚寶3號、“早佳8424”等。

2.2 整地、施肥

西瓜是深根作物,為了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瓜地要進行深翻,深約30厘米。土地深耕后,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三元素復合肥4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10公斤,硫酸鋅2公斤,生石灰40公斤,將地耙細平整后開廂、做畦,開廂、做畦時視大棚寬度而定,一般大棚寬度為6米,棚內可分為3畦,畦寬1.6米,溝寬0.4米,溝深0.2米。畦做好后,用50%多菌靈可溫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并施入呋喃丹殺線蟲,再用60%丁草胺乳油500倍液噴霧除草,之后用2米幅寬的地膜覆蓋。覆蓋地膜之前要看土壤墑情,如土壤墑性不好,應補充水分。覆膜時要做到畦面平整、壓膜緊平,并于定植前2天完成。

2.3 育苗

西瓜栽培可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直播根系發達、入土深,抗旱力強,但生育期晚,出苗不夠整齊,管理困難;育苗移植可提前在保溫條件下培育壯苗,當氣溫適宜時定植于田間,達到一次齊苗,方便管理,是孟連縣目前日光溫室大棚西瓜栽培采用的主要方式。具體的操作規程是:

2.3.1 苗床的設置 苗床應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近3~5年內未種過瓜類作物,接近大棚的地塊進行育苗,平整好后備用。

2.3.2 營養土的配制及裝營養缽 營養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及無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營養土要用未種過瓜類5年以上的無病干燥園土,或用3~5年未種過瓜類的水稻土,粉碎。在播種前一個月,取粉碎好的園土或水稻土7份+腐熟豬糞3份充分拌勻,每立方米加入過磷酸鈣1公斤,復合肥2公斤,多菌靈40克,敵克松40克,敵百蟲60克,充分混均后堆制,并蓋上地膜悶好滅菌、殺蟲,堆制好后過篩備用。將營養土裝入直徑10厘米的塑料營養缽中,并擺放到苗床上。裝土時要調好營養土的濕度,以手捏成團,齊腰高落地即散為宜。缽底的營養土應壓實,以免松動破碎、上部的則須輕輕鎮壓,做到上松下緊,以利幼苗出土。擺放時呈“品”字形緊密排列,擺放好后四周空隙用細土填好。營養缽的擺放寬度以1~1.2米為宜。

2.3.3 種子處理與播種 種子處理包括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目的是防治病害和促進種子發芽。播種前2天把種子放在太陽光下曬種;曬種后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浸種30分鐘,邊浸種邊攪動,自然冷卻后再浸種5小時。然后將浸種處理的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2%~4%的漂白粉溶液浸種半個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洗凈晾干,最后用濕毛巾包好后放在28℃~30℃恒溫下進行催芽。沒有恒溫箱的,催芽時可自制簡易恒溫箱,具體做法是:拿一只20升左右的塑料桶,在底部放入2升水,然后用竹片在桶中上部搭一個平臺,在平臺下掛接一只40W的白熾燈,然后把用濕毛巾包好的種子放在平臺上面,塑料桶口用薄膜進行覆蓋,催芽24小時露白即可播種;播種時每個營養缽播一粒白露的種子,芽尖向下放入穴內,然后用營養土覆蓋1厘米左右,播好后用噴霧器把苗床面浸濕,然后用竹片搭上小拱棚,并用2米寬的薄膜覆蓋。搭拱架時要牢固,高度要一致,拱架間距為1米,高度為80厘米。

2.3.4 苗床管理 播種至出苗 需較高溫度,苗床要密閉,棚內白天溫度保持28℃~30℃,夜晚18℃~20℃,種子破土出苗至第一真葉出現期,要適當降溫,以防止出現高腳苗,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15℃~18℃,降溫時,白天將苗床兩端的薄膜掀起,到傍晚時又放下并壓緊即可。苗床應嚴格控制水分、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后若發現苗床土表干裂應補水。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并控制澆水量,水溫20℃,切不可澆涼水,澆水時可加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苗期瘁倒病、立枯病。定植前3天停止澆水、控制幼苗生長、提高幼苗適應性,同時有利于移栽時營養缽與營養土的分離,且營養土不易碎,便于搬運。

2.4 移栽定植

當瓜苗長到二葉一心時定植,定植每畦定植一行,定植于畦中央。株距0.4米,每畝定植950~1000株。定植時按以上株距用制缽器打好植穴,其深度與營養缽高度一致;選擇上午10時以前或下行5時以后定植,定植時用細土將營養土與植穴間的縫隙填滿,并將地膜壓緊壓實,定植好用500倍敵克松液澆適宜的定根水。

2.5 定植后管理

日光溫室大棚西瓜定植后的管理主要包括棚溫、整枝、肥水、人工授粉及翻瓜等幾個主要方面,其操作技術如下:

2.5.1 棚溫管理 西瓜適宜的生長溫度白天是25℃~28℃,夜間18℃~20℃,最高溫度40℃,最低溫度10℃,在此范圍內,溫度越高,其生長越快。孟連縣日照時間長、氣溫較高,中午大棚內溫度一般高于40℃,因此需要開棚通風降溫。具體做法是上午太陽出后半小時開棚,下午太陽落山時關棚;當果實坐穩有雞蛋大小時,要延遲開棚時間和提前關棚的時間,可適當提高棚溫,增加肥水,以利果實迅速膨大;當果實接近成熟時,又要提前開棚時間和延遲關棚時間,適當降低棚內溫濕度。如遇陰雨低溫天氣,日間最高棚溫不超過30℃時,可以不開棚。

2.5.2 整枝管理 西瓜的腋牙萌發力很強,很容易發杈。如果放任不管,因枝杈過多,耗費大量養分。若肥力不足,必然會引起瓜小、產量低,品質差的不良結果,因此必須進行整枝管理。孟連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一般采取雙蔓整枝的方式,即除主蔓外在基部選留一健壯側蔓或是定植后長出5片真葉時摘心并在基部選留長勢一致的兩根子蔓作主蔓,其余摘除。在第十個節位以后留果,待第一個果坐住后打尖,打尖時須距離果實4個節位以上;留果時最好選留第2、3朵雌花座果。每根瓜蔓留1個。為了防止植株腐爛,每次整枝結束都要噴1000倍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液。

2.5.3 肥水管理 西瓜在定植緩苗后至成熟期的水肥管理采取“二水二控”的方法。即在緩苗后至伸蔓前和開花期控制澆水,以利于蹲苗和坐瓜;在伸蔓至開花前和果實膨大期要適時補充水分和養分,以滿足植株生長發育和果實膨大的需求;在果實成熟前10天停止澆灌,以提高品質。具體操作方法是:定植后根據土壤墑情澆足定根水,次日上午觀察幼苗成活情況,如水分不足應在上午時補水,到太陽出前半小時停止補水。連續觀察2~3天,到第7天后,用噴施寶或植物動力2003或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隔5天再追一次。到12~15天后,培養的子蔓基本確定后,可追莖蔓生長肥,用0.3%尿素+0.5%三元進口復合肥液結合二水中的第一水灌下(注:澆水時切不能將肥水直接澆于根莖部位,應在距離根莖7厘米以外,10厘米以內處打穴灌入)。此后15~20天就可授粉了,授粉期間停止澆水,此時為第一控水。授粉結束后,當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需進行第二次灌水追肥,每畝隨水打穴施入復合肥15公斤,生物磷鉀肥1公斤,此后視土壤墑情和植株長勢,隔10天再澆一次水或噴施寶一至二次。到成熟前10天停止施用。

2.5.4 人工授粉及翻瓜 西瓜是異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條件下靠昆蟲傳播花粉。由于日光溫室大棚內溫度較高,昆蟲活動較少,影響授粉結實。為提高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的結果率,必須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授粉的方法是在晴天上午8點~10點期間,當理想坐果部位雌花開放時,采摘當天自然開放的雄花,剝去花冠,將花藥均勻涂抹于雌花的柱頭上,授粉時應注意不要碰傷子房,以免影響結果。每朵雄花可授粉2~3朵雌花。為促進果實的正常發育,提高果實的商品性,當幼瓜坐穩后,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要進行順瓜管理,即把幼果的方向位置理順擺好,使之能順利發育膨大;為保持商品瓜果皮的色澤均勻、消除黃白陰面的產生,在采收前10~15天要墊瓜翻瓜,即在西瓜接觸地面的一側墊上一個草圈或塑料圈,以防地面過濕而產生爛瓜。翻瓜通常每隔2~3天翻一次,每次翻轉90°左右,并順一個方向翻,一般翻瓜3~4次后,瓜面色澤即可均勻。

2.5.5 病蟲害管理 為害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蟲害主要有潛葉蠅、蚜蟲、黃守瓜、白粉虱和瓜絹螟。在防治方法上首先是選用抗病品種,其次是選用高效、低毒的藥劑進行適時防治。具體措施是:育苗期間重點防治猝倒、立枯和疫病,藥劑可選用25%嘧菌酯(阿米西達)1500倍液或70%惡霉靈(山推)3000倍液+翠健果力800倍液,出苗一周后噴霧防治2~3次;移栽時用600倍多菌靈澆施防枯萎病;伸蔓期重點防治蔓枯病,通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多菌靈1000倍液噴施,每隔7天用一次,噴施3~4次;開花坐果后主要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藥劑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霜霉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炭疽病;在蟲害防治上,藥劑可選用8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防治潛葉蠅、黃守瓜。25%速滅殺丁3000倍液防治蚜蟲,2.5%敵殺死乳油1000倍液防治白粉虱、5%氟蟲腈(銳勁特)1500倍液噴霧防治瓜絹螟。

2.6 采收及包裝

西瓜因坐果節位、坐果期的不同,果實間成熟度不一,采收時應分批采收。西瓜的成熟度可根據多種方法來判斷,如通過計算開花后的天數、觀察果實性狀及果柄卷須的形態等。孟連縣日光溫室大棚西瓜成熟度的判斷通常采用計算雌花開花后天數的方法。因為每個品種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從雌花開放至成熟的天數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小果型早熟品種25~28天,中熟品種30~35天,晚熟品種在40天以上。孟連縣溫室大棚西瓜以外銷為主,因此在采收時,達到八成熟就可采摘,采摘時要保證果柄完好,同時為延長果實的保鮮期,果柄上左右兩側各帶一個節位的莖蔓。采摘好后選出果型圓正、大小均勻一致的西瓜,套上泡沫網袋后裝入專用紙箱,并用紙板或報紙相互隔開,以免在運輸途中晃動擦傷外皮,影響外觀及品質,然后打上封條即可裝車運輸。果形較大或較小、或畸形果等,待完全成熟后及時在當地銷售。

3 結語

孟連縣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西瓜全生育期85~90天。建一畝簡易日光溫室大棚需投入成本2200元人民幣(含農藥、種子、建棚費用和地租等)。若進行反季節生產按每公斤商品瓜2元人民幣,目標產量2500公斤計算,每畝可凈收入2800元。日光溫室大棚西瓜生產周期短、不受季節限制,可進行反季節生產,效益明顯。因此,只要加大技術指導和扶持力度,幫助提供適銷對路的市場信息,對我縣進一步調整農業產生結構,充分利用熱區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堅,蔣有條.西瓜栽培技術(修訂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虞軼俊.西瓜、甜瓜無公害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蘇小俊.西瓜、甜無公害高產栽培重點難點與實例[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

[4]夏聲廣.西瓜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5]孟連縣志編委會.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黃家榮,大專學歷,孟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西瓜
我愛西瓜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巧切西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