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問題思考

2016-12-27 20:14戴天鳳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8期
關鍵詞:住房保障收入分配就業

戴天鳳

摘要:就業、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問題是民生改善的重難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清楚認識到當前就業、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的現實狀況,并理清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和國民經濟的互聯作用,對于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40

1 引言

全面小康,意味著是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全方位保障。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仍存在許多“短板”。因此清楚認識到當前就業、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的現實狀況,并理清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和國民經濟的互聯作用,對于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 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存在的問題

2.1 就業結構性矛盾

就業市場之所以出現“用工荒”和“就業難”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業市場供需之間的結構性不平衡,其主要表現為以大學生為的主的白領勞動力和以農民工為主的藍領勞動力在供給和需求方面的結構性矛盾。由于我國第二產業占主導,勞動力需求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因此以農民工為主的藍領勞動力需求旺盛。然而,隨著老一代農民工逐漸“老齡化”,新生代農民工“新潮化”,藍領勞動力逐漸短缺,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又由于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吸納勞動力不強以及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供過于求,年年遭遇就業難的困境。

2.2 收入分配不公嚴峻

目前,我國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大,其中壟斷行業與競爭性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尤為明顯,更糟糕的是從事這些行業的群體逐漸分化并固化,一部分人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是利益階層,而另一部分人則始終是收入下層。城鄉收入差距則表現得更為嚴峻,如圖可知:從1978年以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2012年城鄉收入比達到3.10。

2.3 住房保障有待完善

首先,保障性住房存在分配管理缺陷。第一,保障對象狹隘。一方面存在大量閑置住房,一方面大量的中低收入者難以申請入住。第二,缺乏有效退出機制。由于廉租房低于市場租價,出于利益考慮,很多人會將住房轉租他人,但是國家明文規定廉租房不得轉借、轉租或者改變用途。其次,保障房空間布局邊緣化。一方面,保障性住房通常是困難企業職工、退休和下崗職工等中低收入家庭積聚區域,本身相對缺乏完整的社會保障。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空間分布邊緣化,絕大部分保障房居住區距離醫療和商業中心較遠,造成低收入者生活成本增加、受教育和求職機會減少,甚至放棄保障住房申領資格,從而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社會兩極分化趨勢。

3 就業、收入分配與住房保障內在聯動與協同作用

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它們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這三者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圖來說明(如圖2):就業能影響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也能作用于就業,同時收入分配還影響住房保障情況,住房保障不僅可以調節收入分配,還可以促進就業;而就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協調與否直接影響整體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也會對就業、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產生影響。

3.1 就業影響收入分配的作用機理

就業是勞動者獲取收入的主要方式,是參與初次分配的前提。充分就業能有效地縮小收入差距,調整目前收入不公的格局,失業和就業的不穩定則會加劇收入差距。由于失業會造成勞動力供給的增加,勞動力市場就業競爭就會更加激烈,勞動要素的價格就會降低,最終形成雇與被雇方利潤與工資的畸形分配,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此外,就業不充分,勞動力要素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生產規模達不到最佳,就難以創造出最優的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這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其次,就業結構也會影響收入分配。據丁元(2014)等人實證研究表明,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的增加會加劇未來我國居民收入的差距,而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增加會有效縮小收入差距。因此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就業結構意義重大。

3.2 收入分配作用于就業與住房保障的機理

首先,收入分配會對就業產生影響。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會造成更多的失業。由于大部分窮人擁有少量財富,少量富人擁有大部分財富;窮人有惜購心理,不愿多加消費,富人物品齊全,無需額外消費,這樣最終會造成消費需求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效益不佳,必然會降低人力成本。因此較大的收入差距對促進就業顯然不利。另外,一定的收入差距卻能產生積極影響。合理的收入差距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取所得。因此,適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收入分配還影響住房保障?,F行的住房保障政策是依據不同的收入家庭實行不同的供房政策。高等收入家庭購買或租賃商品房,而中等收入以下的群體購買經適房或者租廉租房。此外,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會使住房保障工作遭遇“夾心層”問題,即一部分低收入群體超過申請廉租房條件卻達不到經適房申請條件的,一部分超過經適房申請條件卻買不起商品房或者經適房的,這部分人本應在保障范圍之內卻被排在政策之外了。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應該是橄欖型的,中等收入群體占多數,高、低收入者占少數,因此合理的住房體系也應該是絕大部分商品房和一定量的保障性住房格局。而作為保障的主體應該是低收入或者擴大到中低收入,和以一些特殊群體(比如老年人、殘疾人等)為補充。

3.3 住房保障調節收入分配與就業的作用機理

住房保障可以通過影響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調節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領域,住房保障是通過住房公積金方式來調節收入分配的。住房公積金是企業和員工共同承擔,并按照一定比例繳納的,具有強制性。所繳納的款項來自于初次分配,最終進入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歸個人所有,其實質是為職工提供住房消費的專用資金保障。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部分實質是提高了勞動者的工資,此外該部分費用無需納稅,所以說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初次分配中就將雇主利益部分轉移給了雇員。另外,住房公積金的存款收益還能在二次分配中給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提供補充資金,用于解決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保障性住房的資金還來源于財政支出、土地出讓金以及社會捐助,其中政府的財政支出是基礎。只有政府的財政投入才能吸引社會資金流入到住房保障體系中來,因此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通過減少財政收入和增加財政支出的方式調節收入分配。首先減少低收入者在住房方面的稅收如住房抵押貸款免息;其次通過增加住房保障財政投入,以補貼和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形式將社會資金轉移支付給低收入者。另一方面,住房保障還能促進就業。保障性住房好比“公共產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勢必會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此外,居者有其屋,保障性住房能消除掉低收入者居無定所的心理負擔,擺脫臟亂差的生活環境,為健康的身心保駕護航,同時還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支出,為低收入群體創造了更好地就業條件。

猜你喜歡
住房保障收入分配就業
不同住房保障方式下住戶居住滿意度研究
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對策建議
公租房保障檔案的管理探析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