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國泰,工業荒原的靈魂捕手

2016-12-29 23:05唐安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47期
關鍵詞:國泰當代藝術沈陽

唐安

一馬平川就會有雄渾彪悍,地理基因賦予東北漢子崔國泰狂傲不羈的筆觸,而畫面的主題經常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看似無盡的壯年卻一夜倒塌的無常。冷戰后經濟轉型并非只發生于中國,歷史的翻篇在世界范圍里進行,曾經的“鋼鐵地帶”Steel Belt都成為“鐵銹地帶”Rust Belt?,F在一切都過去了,龐然大物們留在了代表死亡的荒原。崔國泰因鮮明的畫風和深刻的時代記憶讓他的作品成為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中國當代藝術表達,他的作品被海內外專業機構和私人藏家廣泛收藏,其中包括瑞士保時捷家族、美國“世界日報”、奧地利“埃舍爾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大都美術館。

初見崔國泰的畫,是在北京的地鐵里。龐然大物在手機屏幕上徐徐展開:一個骯臟的老式火車頭,細節模糊,筆觸粗放,大大的無效刷痕赫然留在畫面中部,線條的模糊和不固定,使它產生動感,像一個從廢墟中爬出的殘骸,帶著破損的皮肉帶著蒸汽的嘶叫蹣跚而來?;瑒悠聊?,斷裂的橋面、核潛艇,廢棄的工廠建筑,畫面墨汁飛濺帶來聲效,仿佛聽見迸裂和風的聲音,那些往日宏大的人造物處于荒涼當中……

而此時,呼家樓地鐵里人流涌動,交匯著十號線與六號線,這里日均客流百萬人次。歷史已翻過好幾篇。

一個月后,一個寬敞高挑的空間里,我見到了真實的畫作。漲墨形成的流淌或粗或細垂直奔向地面,黏稠的丙烯一層層添加覆蓋住以往的顏色和筆觸,有的大塊凝結交織扭曲在一起,烏黑與血紅沖撞,停滯在畫布上凸出于平面。崔國泰說畫畫就像打獵,要逮住獵物就不能管那么多。他需要他的畫面擊中獵物,他需要畫面帶著滾滾的氣浪。

沈陽在遼河平原中部,東部、北部為丘陵,往西、往南逐漸開闊平展,境內穿過遼河、渾河兩大水系,市區內最高海拔與最低海拔僅相差30米,一馬平川。

1964年崔國泰生于沈陽,家里六個孩子,他排行老幺,自由淘氣無管束,但畫畫能讓他入神專注。他回憶兒時的遼河,廣闊的地平線,日出日落,這些都是最初對力量和宏大審美的啟蒙。后來大哥參軍入伍,更讓他對軍事充滿崇拜,幼稚的畫筆下常常出現坦克、軍艦、戰斗機。

沈陽因獨特的戰略地理不僅集中了機械重工業,也孕育了新中國的航天和軍事工業,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的“共和國長子”。

早在洋務運動時期,盛京(沈陽)開始修建鐵路,開設工廠,形成早期工業萌芽 ,至1931年東北淪陷前民族資本發展出了大東工業區,1930年代日本定沈陽為偽滿洲國工業中心,將沈陽鐵路以西發展為工業區,即鐵西區,形成現代工業格局。

解放后,沈陽順理成章地成為新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一五”期間,大量資金投入沈陽,至80年代初鐵西區的工人達到100萬。但在90年代中期,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轉型,下崗潮席卷整個東北,鐵西扛到了最后,但自1999年至2001年工廠也逐漸全部倒閉。

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個共和國長子,家里的老大,吃苦受累,最后還是很窮。崔國泰將這些工業的龐然大物當作肖像來畫。

工業1.0的經典符號蒸汽機火車,帶著血和傷痛,它就是共和國長子,底部的紅色像裸露的傷口,又像燒著的烙鐵,它是早年亢奮的激情,也是死去的悲壯。老工業基地成為荒原,廢棄的工廠孑然站立,凋敝,丑陋,蒼老,殘淚斑斑。

2002年崔國泰回到鐵西區,正值冬天,聽工人們聊,怎么買斷,以后怎么謀生,“東北人在商業文明上比起南方差很多”,自謀出路讓他們迷茫,甚至恐慌。

此前一年,崔國泰在北京昌平的畫室被拆,他畫了一個系列的“我失去的畫室”來消化被剝奪的情緒,“畫室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做夢的地方沒了。停了一段時間,慢慢像反芻一樣消化它”。

而現在是一個更大的社會視角,“從小就看著那些東西,大工廠,大煙囪,蒸汽機火車,轟轟烈烈的大工業,一旦拆了,有一種憂傷,我感覺應該向這些龐然大物做最后的告別和哀悼,對他們行注目禮。這是我捕捉到的最好的視覺人質?!?/p>

“整個就是廢墟,東北的工業,尤其鐵西區。原來是中國工業的發動機,拆起來就像戰場一樣,很慘烈”。

一個個體在大時代變遷中常常無所適從。作為60年代生人,崔國泰經歷文革,趕上改革開放,看到經濟轉型,“經歷的東西很多,都有些不清楚,往往是以后通過閱讀回過頭去體察,心里五味雜陳。但我的畫就是一部忠實的東北老工業史,它記錄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從雄起到衰敗的慘烈演變過程,它記錄的是那些杵到那一代人心根的悲哀記憶?!?/p>

Q&A

Q:您的作品畫面有很多往下淌的顏料,像傷口,還在流血。

A:畫起畫來我是不管不顧的,畫畫的狀態比怎么畫重要。狀態好了,畫自然就出來了。就像你去打獵,教你用這個槍、這種子彈,怎么瞄準,在什么距離,但最后打不到獵物,那就是無效的。畫畫最重要的是擊中獵物,擊中你心里想要表達的。

Q:為什么保留創作過程的痕跡?

A:我們畫畫要畫形,輪廓反復在動,其實它在糾正過往。如果是寫實的,就不保留這種改動的痕跡,很光潔優雅,那是一種矯飾。其實不是真實。繪畫是意識的真實流動。內心的痕跡是什么樣就什么樣。

而且,天天穿西服、扎領帶,會讓人看不到真實的你。怎么說這個道理呢,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提出“間離”理論,為了避免觀眾入戲,他常把幕后的工作放到臺前,等于提醒觀眾這是假的,不要動情啊,保持你的理性。為什么我不愿意畫特別寫實的東西,它太真了,沒有這個間離,我布紋都保留下來,讓你看這不是真的,但這就是藝術。

Q:寫實反而更虛假、更不真實?

A:有時是這樣的。比如你看一個老人,他在咳嗽,眼角渾濁,嘴流口水,你把這些都擦了,給他穿上筆挺的衣服,他就不是那個老人。

創作也是如此。我喜歡畫里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浪,畫之前醞釀這個情緒和狀態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你看到一個非常大的獵物,你覺得遇到對手了,但很難拿下它,你會又緊張又激動,那個時候產生的作品會非常有意思。這個就是當代藝術。

Q:您這種畫風,好像不多見。

A:如果看歐洲或者德國,這種表現主義還是主流。西方批評家有個說法,說搞寫實的人不是搞藝術的,只適合畫插圖,或者開畫像館。畫得很寫實,很細,一下就進入技術層面,就容易流俗。創作要做的就是擺脫技術套路、色彩、造型的束縛,直接進入情感表達。

如果讓兒童畫父母,他可能就幾筆,但很像,他抓的東西很要害。景泰藍的工藝很細,但它只是件工藝品,它缺少真實的靈魂。

Q:書法對您的影響很大?

A:是的,懷素,張旭,王鐸都很喜歡。書法是很見功力的,它的運筆、方向都是空間的概念。草書的布局,從起頭到收尾,氣韻是貫通的,好比畫個老虎,頭和尾互相較著勁,形成呼應。我畫畫也在找這個東西。

Q:您的畫面感覺是動態的。

A:木匠做模型是死的,但活物有很多線條,因為能動。一根線會掐死物體,里希特畫得很虛幻,像魂似的,感覺在動,那是生命。有些寫實畫,眼球畫得和玻璃球一樣,一張畫畫一年、兩年,這是毫無意義的。藝術還是關于思想,關于情感。

Q:對細微的情感會關注嗎?

A:我喜歡放入柔弱的東西,比如廠區廢墟里長出蘆葦,它是一個對比,像小提琴一樣很凄涼。還有一幅畫叫《瓜蔓纏繞的高壓線架》,就是絲瓜長上了高壓線,我注重氣氛的渲染,一個是死物,一個是生命。如果有重金屬,也可以有輕波蕩漾,它們互相對話,互相闡釋。

Q:接下來還會繼續這個題材嗎?

A:這個(火車頭)和軍工行業都是我的興趣點。未來的方向,進入信息時代吧。接下來會畫航天和未來工業。

航天其實和互聯網是有關聯的,比如說北斗星數據。也包括太陽能,單硅晶,這些新技術涉及的領域。

如果還要畫工業,那就是現代工業2.0,3.0甚至4.0。過去畫銹跡工業,多以褐色、土黃色為主,將來會是銀色工業。你看美國隱形戰斗機F22、F35,已經是銀灰色,它們是太空的顏色,就像月球的光,直接暗面、亮面,少有灰面。

Q:這些題材會不會距離日常太遠?

A:畫喝茶、吃飯嗎?這種東西太瑣碎了。還是要關注問題,因為它重要。2016年國際攝影大獎都給了難民題材,因為這是現在很受世界關注的一個問題。當代藝術跟社會學的關系非常密切。當代藝術是關注問題,關注社會,關注那些行將消失和危機四伏的東西。其實藝術應當是和社會現實對抗的,就像戰爭。藝術的立場永遠比技法重要。

猜你喜歡
國泰當代藝術沈陽
當代藝術看得懂
2022年第一期“國泰杯”消防安全知識有獎競答
沈陽分店
沈陽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論故鄉·0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