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 康 學 新 定 義

2016-12-30 22:54范振英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6年10期
關鍵詞:宏觀活力定義

范振英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健 康 學 新 定 義

范振英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說明了我國現在創立健康學已是刻不容緩。文章介紹了健康學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健康新定義,它是健康學的基礎和前提;狹義健康學是對增加身體活力的各種理論、方法、手段、措施等進行研究、解釋、創新、實施的科學;闡述了宏觀健康學中兩個參變量的特點、效益、關系和作用。我國現在開創健康學新時代,既很有必要、又是最有優勢的國家。

健康學 健康新定義 宏觀健康學 健康模式

1 創立健康學刻不容緩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在衛計委網站(www.nhfpc.gov.cn/)刊登的標題為“習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戰略地位”(關于8月19至20日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文章中,涉及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和劉延東講話的內容共3302字,“健康”兩字用了85次,共170字,占總字數的5%以上,可見健康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特別是很多中老年人更是把健康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

但令筆者感到奇怪的是,黨和政府,以及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都如此重視健康,但現在竟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學。同時,屬于健康學內容之一的健康定義也不恰當。

如果“健康”的定義不恰當、不合理,在落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戰略地位”的過程中,就會說不清什么是健康,造成方向不明確、思想難統一,甚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對我國實現“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很不利。所以提出正確的健康定義刻不容緩!

國家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習主席說“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首先就需要明確健康(或者說增進健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與治病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為了健康,政府要做什么事,民眾要做那些事,怎么做,根據什么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創新研究,找到理論根據,提出具體內容。否則就很難把握正確方向,做的事情效果不佳、甚至事與愿違。這些正是健康學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創立健康學也是刻不容緩。

筆者自2008年開始思考有關醫療和健康的問題,并寫出了“我對弘揚中醫的幾點想法”(發表于中國中醫藥報)。92歲高齡的中醫泰斗鄧鐵濤老教授用墨筆和宣紙給筆者寫了一封長信表示贊許。衛生部王國強副部長親自寫信表示對筆者的觀點“完全贊成”。

2009年,筆者撰寫了名為“一種醫療健康新模式的初步設想”的文章。文中寫到:“把關注‘健康’放在首位。與過去把疾?。ɑ蛑委煟┳鳛橹饕埸c不同,設想的新醫療模式重點關注的是健康”??梢姽P者當時就主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中國國學院編輯的“中國國學專家經典文論”收錄本文,并榮膺“國學十佳貢獻獎”, 頒發金鑲玉獎杯。并給單位發函稱:“該同志為你單位及貴地區贏得了殊榮”。

2010年筆者開始思考健康學方面的內容, 2014年撰寫“健康新定義的提出”[1],2016年撰寫“宏觀健康學”[2]和“健康學新論”[3]。以下是它們的主要內容。

2 健康新定義

2.1不恰當的健康定義

以前人們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就是沒有病?,F在公認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4]。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病、小病、連一點小的缺陷都沒有的人極少?,F在研究證明,人每天都會生產出少量有缺陷的細胞,所以生理上處于完好狀態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就更難做到了。

所以這樣定義的“健康”在現實中不存在。

歷史上由于生產力水平低,絕大多數人必須竭盡全力求生存,身體(宏觀上)出現明顯病變和傷害時能得到醫生的治療是爭取健康的基本手段,當時說“健康就是沒有病”可以說是對的。但是在今天,科學技術的空前發展,已經不僅能檢測到各種大病、小病,而且連許多組織的一些微小變化、細胞是否正常、基因有什么缺陷都能檢測出來。若不去用創新思維提出適合新條件下的健康定義,而是把“健康就是沒有病”簡單外推為健康就是從宏觀到微觀(如細胞、基因等)、以及心理等所有方面都處于完好狀態,就變成了現實中不存在、不能變化的一種理想狀態,顯然這樣的定義不恰當、不合適、不好用。至今沒有健康學也很可能與此有關。

2.2提出新概念

為了給出新的健康定義,提出了幾個新概念。

2.2.1身體活力和健康活力

身體活力主要是指身體的機能(體力、精力、思維的反應能力和判斷力、生命力、適應能力、精氣神等)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力)。它是由人體的各個細胞的活力、組織、器官、系統的能力,以及它們協同努力、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它與遺傳、所處和所經歷的環境、性格、年齡等諸多因素有關。

其中能抵御對軀體和心理的傷害,以及增強適應社會、適應自然等方面的能力稱為健康活力。

2.2.2傷害因素

與健康活力相對的是傷害因素。它是指能傷害人的生理、心理、適應社會、適應自然的因素。

傷害因素包含的種類非常多。有體內的,如遺傳缺陷、細胞變異、代謝產物、不良情緒、器官的衰老退化等。有自然界的:如缺乏可供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營養差),有害微生物的侵入,攝入或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外界的力、聲、光、電、輻射、高溫、寒冷等對人的損傷等。有社會的,如不良的文化、工作、人際、家庭環境等。

2.2.3健康活力和傷害因素的關系

基本上是兩者對立,互相斗爭;但又處在一個統一體(同一個人)中,互為依存條件。很像中華文化的陰陽關系。另外,還要注意人是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它們之間還有許多復雜的作用和關系。例如,有時一些傷害因素會促進健康活力增加,有些健康活力過強也可能對身體不利。像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入侵能使體內白血球的數量增加,在惡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適應能力較強,免疫力過強容易出現免疫性疾病等。

2.2.4健康狀態

在一定的健康活力和傷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必然呈現出一種狀態,稱為健康狀態。由于健康活力和傷害因素千差萬別且會變化,人呈現出的健康狀態必然是多種多樣。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健康狀態,并且還會變化。

對健康狀態的描述主要是看人的整體情況(立足宏觀),同時對現代技術檢測到的結果(包括身體還沒有明顯變化的微觀結果),若可能會對健康狀態產生明顯影響,也要充分重視(重視微觀)。

2.3健康新定義

健康的嚴格定義:

“健康”是“健康狀態”的統稱,它涵蓋了人們呈現出的各種健康狀態,是可以變化的。當健康活力占主導時,稱為健康好或健康水平高,當傷害因素占主導時,稱為健康差或健康水平低。它具有生理、心理、適應社會、適應自然等方面的內涵。在研究健康問題時,一般采用嚴格定義。

健康的通俗定義:

在某些特殊場合,“健康”的含義只是定性地表示健康狀態好或更好(表示更好時可以加“更”字)。它是褒義詞。這個通俗定義,就是人們在某些場合所說的“健康”的真實含義。例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狀態好或更好;健康長壽,就是既健康狀態好又長壽。

2.4健康新定義的意義和特點

新定義包含了各種健康狀態,所以它能涵蓋所有人,并且是可以變化的。因此它為討論宏觀健康學、狹義健康學、健康模式、健康管理、中醫治未病等,從邏輯上奠定了基礎。還可以把健康分成若干級,便于統計、評價、比較、分析、制定健康發展規劃等。而按原來的定義,這些都不可能。

對健康(或說健康狀態)的描述,是立足宏觀、重視微觀。健康新定義中還增加了適應自然,即增加了中醫的“天人合一”的內涵。

3 狹義健康學

3.1定義

人們總是想方設法來增加上節(2.2.1)中說的身體活力,簡稱增活力。除疾病治療以外,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方法能使身體的活力增加,提高健康水平。本文把它稱作狹義健康學。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狹義健康學(簡稱健康學)是除治病以外,對于能夠增加健康活力、減少傷害因素、提高健康水平、減少疾病發生、使身體活力增加的各種理論、方法、手段、措施等進行研究、創新、解釋、實施的科學。

3.2現在創立健康學的意義

在生產水平低時,創立健康學意義不大。但是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國黨和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戰略地位”。人民群眾的觀念從爭取溫飽逐漸轉向享受生活,有渴望提高身體活力的愿望和要求。若能及時創立和發展健康學,調動起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必將大大促進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盡快實現“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

有和沒有健康學,在對待健康上是兩個不同的理念和態度。沒有健康學,對健康的理解必然是“健康就是沒有病”。人們希望健康,就必然整天去考慮身體的各系統、器官、組織是否有病。即使有一點小病,也去大治特治,結果是對健康不利。治療疾病靠醫生,自己的健康主要是掌握在醫生手里。

按照健康學,通過科學的方法和主觀努力,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創造更多財富,增加幸福感。免疫力提高了,可以少得病,減少病痛折磨和子女的負擔。而且了解到人體組織有一定的生長、恢復和再生能力,得了病也能更正確地對待。于是人們平常主要想的和做的是利用健康模式,提高健康水平。真正做到健康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醫藥費的惡性膨脹是個世界難題。利用健康學,能夠減少費用投入,實現民康國強,緩解醫藥費的惡性膨脹。

3.3健康模式

健康模式是除治病和打預防針以外增加身體活力的具體方法,這是健康學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內容:

3.3.1生活習慣

在一定程度上,生活習慣決定了健康程度。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容易得病,病治好了還容易復發,甚至治好了這種病還容易得那種病。

克服不良生活習慣。除了克服現在常說的不良習慣以外,還要警惕社會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使人性上的一些弱點得到強化而產生的新的不良習慣。如現在多數人體力活動太少,眼睛盯在大小屏幕上的時間太多等。

從健康學的角度來看,主動有意識地養成增進健康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例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多進行體育鍛煉,安排一定的時間讀書、思考、娛樂,盡量做到合理膳食,按時睡眠、排便等。

3.3.2增活力方法

按照健康學定義,打預防針能增加免疫力,應屬于健康學。不過它是被動地增加免疫力,這里不對它多作討論。

這里主要強調的是主動、有意識進行的增加身體活力、提高健康水平的方法和做法。內容繁多,無法贅述具體內容,只談一些筆者的想法和做法。

說到做法,不能不說現在許多人都在說、在教、在學、在做的養生。筆者不否定它對增活力確有作用。但筆者認為,總的來說,它們有點太偏重于“?!?,就連稱作健康四大基石之一的適量運動,很多專家都說為了不損傷膝關節,要做它不受壓力的游泳,或受壓力小的散步、騎車。還說上樓、下蹲時膝關節受到7~9倍身重的力,但從力學角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另一個是保健品。不應夸大其作用,更不能治病。有些藥品也介入養生,宣傳“有病再吃不如吃了不病”。

這些做法可能減少一些疾病的誘因或傷害因素,減少疾病或意外傷害,但主要的作用不是增加身體活力。

在健康學中,最重要的是通過主觀努力來增加健康活力,提高身體的機能和免疫力,單純從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和少活動去“養”是養不出來的,靠吃保健品或藥品也“吃”不出來。

增強人體活力的關鍵,一是營養的種類要多,數量要夠,營養均衡。二是人的組織、器官一般是越用越強(當然也不能太過力),長期不用就萎縮退化。從健康學角度,應該讓身體適當經受一些冷熱等環境的刺激,生活中有一點點“不干不凈(在傳染病疫區除外)”,特別是多鍛煉、多活動、多用腦。在對抗這些刺激和活動的過程中,就會增強身體組織的能力、適應力、再生力、自我調節和修復能力,以及組織之間的協調能力。就是說,在健康學中更注重“生長”。即生長出需要的細胞和組織、生長出身體的機能和反應能力、生長出免疫力,使身體活力增加。同時也能減慢腦細胞死亡的速度,避免或延緩老年癡呆等病的發生。

還要注意身心并重。心態好身體才能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很重要。筆者的人生格言是: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奮斗到老。自己得到無限樂趣,世界也會更加美好!

3.3.3做好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個新理念,它是把人類的健康從被動處理(有病時進行治療)變為主動管理,是健康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能幫助人們科學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恢復健康。它的主要含義是對個體和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分析、健康風險評估,給出提高健康水平的意見、方法并予以實施[5]。

健康管理可分為3個層面。

第一個是在宏觀層面。健康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應該進行管理。根據健康新定義,健康能夠分級,再按分級標準進行評定、統計,制定健康發展規劃和措施。實現宏觀層面上對健康進行管理。

第二個是媒體上常見到的健康管理。主要特點是個人的健康由健康管理師或健康管理機構進行管理。由他們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

第三是自我健康管理,這是筆者要特別強調的。

對于大部分民眾,管不了宏觀上的健康管理。也付不起健康管理師的昂貴費用,最實際的是自己管理好本人和家人的健康。它的特點是大家都能參與,也包括兒童、病人等由家人幫助做的健康管理。它沒有早晚,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以開始。

自我健康管理的優勢是:自己最關心自己的健康,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比別人更舍得花時間和精力。

很多人可能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其實它是個新事物,大家基本上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用心,就不一定比別人差。大家心目中的那些專家,一般都是醫學工作者,很可能他們更容易陷入醫學的思維模式中不容易自拔。

自我健康管理因人而異,現在沒有成熟的經驗。但只要從健康學的角度去多思考、認真做,就一定能有收獲。

實際上,現在許多人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而進行的健身、養生、適量運動等,都是健康自我管理的內容。只是提出健康管理以后,能做得更主動、更深入、更全面、更細致、更有針對性,也就會有更大收獲。

4 宏觀健康學

能引起健康狀態變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可分為兩類,這里稱為兩個參變數。它們是增活力和治病。但是宏觀健康學主要不是研究參變量的具體內容,而是著重分析它們的特點、成本和效益,特別是研究它們的關系、規律和作用。

4.1參變量及其特點

增活力,即上面說的增加身體活力的簡稱。

其特點是:它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很重要,時效長,費用低,副作用少,由民眾主動去做,受益面廣,原則上適用于所有人。它的方法、方式非常之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缺點是顯效慢,針對性差(打預防針除外)。

治病。疾病是影響人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治病是減少疾病傷害的最主要方法,因此把它作為宏觀健康學的另一個參變量。

它的特點是:針對性強,見效快,對象是病人,方式是被動的。缺點是費用巨大、且增長迅速,受益面小,有副作用,造成大量醫源性疾病。

4.2成本和效益(投入產出比)

這里主要是從經濟角度分析,僅供參考。

增活力的成本,這里主要指特意為增加身體活力的費用。除直接用于準備條件、進行活動的費用以外,作為一個事業,還應包括政府的組織領導,相關的科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等方面的費用。

由于增活力的主要運作方式是給民眾講清道理、教給方法、準備必要的條件,調動起人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他們還會互教互學,甚至創造出更好的方法。使許多人長時間受益。

活力增加了,生病的人就少了,節省了治病的費用。而且人們的身體強壯了,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產生巨大的間接收益。因此增活力的總體效益可能極高

治病方面,我國2015年衛生總費用將約為3.9萬億元(實際為40,587.7億元)。人均醫療費約為1991年的50倍,2020年將達到100倍。若把1991年的“醫療機構不合理業務收入”設為0,則2015年達到約2,699億元,2020年將為6,909億元,可見治病的成本巨大,增長很快,浪費存在且日益嚴重[6]。即使不考慮治病的副作用,效益最多也只能與投入的費用成正比,效益不會很高。

4.3參變量之間的關系

在一個企業、在生物界、在解決兩地之間的運輸等事物中,都要處理好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關系。以兩地運輸為例,修路或拓寬道路可看作是固定成本。路修的寬,固定成本高,交通堵塞的可能性就小。

買車搞運輸,可以看作是可變成本。在運輸量大增的情況下若不去拓寬道路,都去買車跑運輸,必然造成車輛擁擠、車速緩慢、效率低下、浪費嚴重、事故頻發。再加上運費完全由車老板說了算,運費奇高并且增長很快就不可避免。因此,適當增加固定投資來拓寬道路和創新運輸方法,可以大大減少單位貨物的運輸費用,提高總體效益。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也是影響事物的壽命或期限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高固定成本的系統更穩定,不確定性少,壽命較長。

宏觀健康學中的增活力和治病之間,基本類似于上述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關系。兩者都不能偏廢。而現在的情況是由于沒有宏觀健康學,未重視增活力,使“治病”獨大。造成醫療費用數額巨大、惡性膨脹,即使最富有的美國,也成了“聯邦預算的定時炸彈”。

4.4 我國是開創宏觀健康新時代最有優勢的國家

涉及國家的宏觀問題,政府肯定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如理論研究、人才培養、資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等。政府還要注意不要被醫藥界的一些利益集團綁架。

我國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正在大力推進創新的黨和政府。在必要時可以進行頂層設計,從而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效果。

我們黨一貫堅持群眾路線,發動群眾、帶領人民去做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大事是我黨的特色和傳統。

中華文化中的養生、天人合一、整體觀、陰陽論等,都與增活力有內在聯系,并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因此,我國是開創宏觀健康新時代最有優勢的國家。

另外,我國現在是未富先老,確有必要在健康事業上彎道超車,既要保證人民健康、又要使健康費用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創立和發展健康學,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5 小結

總而言之,創立健康學對我國現在來說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文中提出的健康新定義是研究健康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狹義健康學主要是研究增進健康的內容和方法。宏觀健康學能使政府在宏觀層面更好地處理健康問題。我國是開創健康學新時代最有優勢的國家。希望本文對創立健康學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1]范振英,健康新定義的提出[J].醫學爭鳴,2014,5(3):9—12.

[2]范振英,宏觀健康學[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2):61—63.

[3]范振英,宏觀健康學[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7):137—139.

[4]世界衛生組織,阿拉木圖宣言〔E〕,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1978.

[5]陳君石,黃建始,第二章 健康管理概論,健康管理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6]周凱 王燁捷,我國人均醫療費用增長率遠超GDP,中國青年報,2015年04月09日06版

猜你喜歡
宏觀活力定義
活力
宏觀與政策
成功的定義
宏觀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編制 激發活力
宏觀
全公開激發新活力
宏觀資訊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