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現狀與未來

2017-01-03 21:46郭艷辰
科技傳播 2016年16期
關鍵詞:歷程傳播發展

郭艷辰

摘要我國電視法制節目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了萌芽時期、快速發展時期和繁榮時期三個時期的發展。但仍需注意的是,節目存在信息傳播制約力度不夠,輿論引導作用不強,形式過于單一或娛樂性太強,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節目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提出未來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法制類電視節目;歷程;傳播;發展

1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電視法制節目作為一種新的節目類型出現在了電視熒屏上,而后,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向前推進和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電視法制節目經歷了萌芽時期、快速發展時期和繁榮時期3個階段。

1)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的萌芽時期(1980—1993)。在中國電視的發展初期,與法制相關的內容一般都在新聞節目中體現。1980年7月由中央電視臺設立的欄目《觀察與思考》是我國電視法制節目的源頭,這個欄目影視我國第一個有評論性質的欄目。該節目的內容包含的內容很多,部分涉及了法制內容,由于其部分涉及到了法制內容,便被國內的學界看作是我國電視法制節目的最早雛形。據查閱相關研究后發現,我國1994年前,開辦與法制相關的節目的電視臺達到50多家,當時影響比較大的有山東電視臺的《道德與法制》、湖南電視臺的《社會生活》、南京電視臺的《法制園地》等電視欄目。隨著電視行業的迅猛發展,電視法制節目經歷了從無到有,到漸成氣候的萌芽時期,加上我國對普法教育的不斷重視,這個時期的電視法制節目在全國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2)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的快速發展時期(1994—2003)。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立法和司法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普法教育工作。這個時期,中央電視臺已經開播了更多的法制節目,有《今日說法》《社會經緯》和《法律幫助熱線》等,從1994到1998年期間,我國開辦電視法制節目的電視臺有了長足的發展,由1994年的50多家發展到1998年的150多家。經過這個時期的發展,法制電視節目逐漸成為主流電視節目類型。該時期的電視法制節目,在數量增加的同時,節目的質量有了很大提升、節目類型也不斷地變的豐富起來。中央電視臺的法制欄目《今日說法》在1999年1月2日正式開播?!督袢照f法》采取了以案說法、專家點評以及觀眾參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創作方式,同時,由于該節目的創作貼近了百姓的生活、形式上自然輕松,在播出后就躋身到中央電視臺所有同期欄目收視的前十名,《今日說法》是我國法制節目快速發展期的典型代表。截止到2003年,全國開辦電視法制節目的電視臺有200多家,有近十家電視臺擁有兩個以上的電視法制節目。

3)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的繁榮時期(2004年一至今)?!?004年中國廣電集團大型活動辦公室和中央電視臺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推出的《中國電視欄目成長報告》專門強調,法制類節目是近幾年電視節目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边@個時期,我國電視法制節目有了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2004年12月28日,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取代了原有的“西部頻道”正式開播。該頻道主要的節目有《大家看法》《法律講堂》《天網》《心理訪談》等。我國電視法制節目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所謂的“繁榮”或許只是節目數量的增多或者是傳播手段的日趨多元化,但由于我國法制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在承擔法制啟蒙功能的同時,電視法制節目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2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

傳播學中的大眾傳播,指的是專業媒介組織采用先進的傳播手段,并以社會廣大的大眾為傳播對象進行的規模巨大的信息生產、傳播的活動。報刊、廣播、書籍、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的信息傳播以覆蓋到每個家庭的各個角落,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傳播、輿論監督、教育大眾、娛樂消遣功能,從這四大功能便能夠剖析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現存的問題。

1)傳播功能談制約。大眾傳媒是以報道事實、傳遞信息、關注社會上的重大事件為己任的,它們在日常的傳播中不可能做到有聞必錄。媒介要報道什么、什么時候報道、怎樣進行報道,這些都在影響著受眾對社會環境的認知。此功能也稱為‘視野制約效果作為傳播法律知識的工具,現在的有些法制類電視節目片面的追求高收視率,利用受眾的獵奇心理,加大含有血腥、暴力內容的案件報道,在視野制約效果上法制類電視節目還需要腳踏實地,牢記自己的節目定位。

2)輿論監督談責任。所謂輿論,就是社會公眾共同的強烈持久的意見,態度與信念的總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是將社會輿論引導到利于社會和人民的軌道上來。輿論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如果不加以適當的監督,輿論將成為一顆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作為新聞傳播媒介之一的電視,對于輿論的監督有著其他傳播媒介無法相提并論的效果。法制類電視節目應當承擔起輿論監督和導向的責任,但現在的法制類節目走效益化的道路,一定程度上,輿論已經不能發揮任何作用了。

3)教育大眾談內容。教育大眾的功能,就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科學技術、公德常識的傳播,推動社會化的進程。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教育功能在于宣傳和普及法律常識,讓人們通過直觀的節目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然而現在的很多法制類電視節目為了擴大受眾群體而只是宣傳那些淺顯易懂的法律知識,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且缺乏針對性。

4)娛樂消遣談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不斷碰撞,娛樂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娛樂消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就法制類電視節目而言,傳播的方式可以是讓人感覺輕松,易接受的,但傳播的內容要保有法律的客觀性和權威性。法制類電視節目收視群體一直無法擴大,在于節目本身很難做到娛樂性與威嚴性的高度融合,現存的法制類節目很難讓人們深入理解其中內涵,更別說調動觀眾積極性。

3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未來發展之路

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為謀出路就必須直面問題,針對上述所提及到的問題,法制類電視節目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1)擴充內容,準確定位。一方面,現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需要法律的保護,在節目內容上應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在節目受眾目標選取上應考慮到政客、商人、學者等,在節目定位上還需要注意要貼近生活,選取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作為節目內容;另一方面,抓住社會熱點是提高收視率的一大保障,但不會每天都有大案件發生,這個時候可以運用歷史上的大案件作為節目內容,對于歷史疑案,受眾的好奇心會驅使他關注,這樣在提高收視率的同時也能使節目帶上歷史感。從內容的層面能注意到的是,站在觀眾的角度考慮節目的內容,以真實生動的案例為依托,循序漸進的傳授公眾所需要的法律知識。

2)創新形式,分眾傳播。針對節目的形式單一,吸引力不夠的問題,首先要做的是細分受眾群,有針對性的進行傳播,這樣既能夠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創作出精品節目,又能夠帶來一批精英觀眾,提高收視率。其次,針對專業法律工作者,他們觀看節目的目的不在于學法而在于用法,所以可以加入互動,讓這些專業人士能夠實現自我的價值;針對非法律工作者,這些人觀看節目是為了學法、懂法,節目可以增加更多的娛樂元素,加入體驗實踐環節能夠調動觀眾參與的積極性,在娛樂的過程中普及法律。但在節目形式多元化的同時,伴隨的是泛娛樂化的出現。法制類電視節目不同于其他電視節目,許多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加入過多的娛樂化元素,使得法制類節目不倫不類,長久以來并不利于節目的持續發展。法制類電視節目應當牢記法律的神圣,不能片面追求收視率,迎合低俗趣味,在節目形式上要把握創新的尺度。

猜你喜歡
歷程傳播發展
百年大黨壯闊歷程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百年大黨壯闊歷程 《百色起義》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