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學習的碎片化與整體化

2017-01-05 20:31李慧娟傅海倫權奎
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整體化碎片化數學學習

李慧娟+傅海倫+權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碎片化學習越來越普遍,數學學習中的碎片化是不可缺少的,但一味追求內容、時間的分割,會帶來消極的影響.與此對應的整體化學習恰恰能實現與碎片化學習的互補,二者有機結合,能促進數學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數學學習;碎片化;整體化;數學認知結構

學生學習常出現以下現象,上課聽得懂,但課后不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1],經別人一點撥,卻又恍然大悟.歸根結底,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未建構相應的圖式.為了實現有效學習,拓展思維,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習,正確認識學習的碎片化與整體化的辯證關系是關鍵.

1碎片化學習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微視頻的出現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各種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微視頻導入、翻轉課堂等都是通過將某一知識點或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制作成簡短視頻,學生自主觀看,以達到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微視頻的自由化與自主化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地點進行自主學習,這就是碎片化學習,即通過對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進行分割,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碎片化的學習.[2]碎片化學習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數學學習的階梯.

1.1碎片化學習的優點

1.1.1有利于掌握數學基礎知識

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飽含了自古以來的眾多數學成就,而學校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數學學習往往是從最基本的概念、定理、規則、命題開始的,只有把每一個知識點弄懂,才會實現在此基礎上的綜合并靈活應用.若要體現數學教育在人的素質養成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從基本組成要素開始,扎實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即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碎片化學習的必要性.數學是一個包含不同專題的復雜體系,學生不可能一口吞下并消化,而必須將其分割為不同的小的專題或知識點,達到逐個消化的目的,真正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打好綜合學習的基礎.

1.1.2有利于簡單圖式的構建

所謂的簡單圖式,即課本上呈現的定理、原理、規則等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的知識結構或心理組織.碎片化學習針對的是某一個局部的知識點,針對性較強,學生學習的壓力相對較小,如對導數求導法則的學習,[f(x)g(x)]′=f′(x)g(x)+f(x)g′(x),這一法則相對比較簡單與獨立,學生可利用零碎的時間實現知識的學習與記憶,即時形成相應的規則圖式,并可將f(x)、g(x)替換成不同的基本初等函數,達到對這一規則的理解并熟練應用.

1.1.3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化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實現自主學習,而不是被教師牽引的木偶.碎片化學習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地點、不熟的知識點進行視頻學習,不用拘泥于課堂上的齊步走,避免了課堂上“吃不飽”或“營養過?!钡膯栴}.對于后進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不斷復習鞏固,直到理解與掌握.而對于優等生,課上的學習根本不能滿足其對知識的追求,可以利用余下的時間對于新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不斷豐富自我.

1.1.4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

碎片化學習將學習內容進行分割,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可集中精力攻破重難點,這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契機,而且學習的自主化避免了將學生的弱點赤裸裸地暴露于大庭廣眾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習時間的分割,可使學生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充分利用時間,彌補知識上的不足,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被動學習只會使處在成長關鍵期的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碎片化學習的自主性可使學生發揮個體主動性,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實現學習.

1.2碎片化學習的局限性

碎片化學習在數學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沈華偉在《“碎片化”學習的成因、影響及引導》中論述了數學中的碎片化學習的缺陷,導致學生思維變得狹隘、機械,難以進行復雜而獨立的思考.[1]譚學武[3]、徐海峰[4]、歐捷[5]也論述了政治學科中的碎片化學習的消極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碎片化學習的消極影響.如果一味追求知識的分割,而忽視整體化,學生往往會成為學習的機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每學習一個知識點,學生只會機械的模仿,而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意義,沒有目標的機械模仿,只會使學生越學越累,失去學習的興趣.知識是相互聯系,具有整體性的,況且數學學習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一個問題尤其是實際問題往往是多方面知識的綜合體,要解決一個問題,不是利用簡單圖式的線性組合.而是簡單圖式、復雜圖式的相互結合.碎片化學習對于簡單圖式的構建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不利于學生復雜圖式、認知圖式的構建.知識以零散的方式進行儲存,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調用相關知識并進行相應的組合,造成了聽得懂,但不會用,一講就懂的現象.

2整體化學習

與碎片化學習相對應的就是整體化學習.因PISA測評中的學生表現而受世界矚目的芬蘭,其“先見森林,后見樹木”的教學就是建立在學生整體化學習的基礎上的.“先見森林,后見樹木”及其整體化思想的核心是:學習是學習者身體及其心智共同參與的整體性活動,學習的結果是人們可感受的實實在在地解決一個個問題,或所做的一件件事情,以及它們的實質、意義與價值的感悟,而不僅僅是對考試分數或教師評判的反映.[6]

2.1整體化學習的必要性

2.1.1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門結構化的學科.無論是客觀上的內容方面還是認知上的思維層面,無不滲透著整體思想.數學教材作為數學的教育形態,是教學與學習的提綱,在編寫方面以其精煉清晰的脈絡分專題、章節呈現知識,在遵循數學知識結構的同時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可能將所有相關知識安排到一個專題中.比如高中階段函數、導數的學習,雖然出現在了不同的章節、不同冊的課本上,但卻是密切聯系的整體,都是對函數性質的研究,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對函數性質的描述.過分強調碎片化,支離破碎的知識,在減輕學生數學學習負擔的同時,也會失去數學整體化所體現的部分所不能體現的數學思想.

2.1.2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整體性思考的過程.從情境導入到知識的理解掌握,每一環節,每一問題都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比如導數概念的學習,高中生在沒有學習極限的前提下,只能通過實際生活情境,通過抽象概括,形成導數的概念.經歷不同情境下的平均變化率到瞬時變化率的過程,并進行比較觀察,得出導數就是瞬時變化率的結論,這是單個情境所達不到的效果.數學猜想、數學規律等,都是通過在整體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得出的.

2.1.3數學學習的目的是應用,是問題解決,不管是數學問題還是實際問題,都是零星知識的綜合體,需要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以尋求新的方法和策略,達到解決的目的.因此一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是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對學生思維、認知、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考察.每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從最初的題目感知,到解題計劃的制定,都貫穿著整體觀.倘若從某一條件開始,抓住局部,完全依賴傳統邏輯,滿足于逐次推理,直線式前進[7],抱著試誤的態度逐次嘗試,只會增大走彎路的可能性.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一個人必須與整體相關聯——一種不可分的格式塔.人類學習的關鍵是發展洞察力,而這一發展首先是通過問題解決得以發生.因此問題解決是學習結果的體現,問題解決的綜合性決定了學習的整體性.

2.1.4每個人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部分,但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知識被個體消化吸收后,經過重新整合、組織,形成穩定的具有聯系的認知結構,知識不再是孤立的.數學學習的過程,是身體及其心智等共同參與的整體活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會得到提高,三者不是割裂,獨立發展的.

2.2整體化學習的優點

2.2.1促進數學知識體系的形成

深刻理解每個知識點,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味割裂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將知識不斷地分到隔絕的空間里,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增加了處理綜合問題的負擔.在精確掌握的同時,通過整體性學習,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對某一主題,乃至整個學科的整體認識,形成知識體系,有利于對問題的全面把握,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在面對新的情境時,能即時回憶起相關知識,并進行重新組合產生新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函數、解析幾何、導數、不等式等雖然在不同的專題,但具有內在的聯系性,體現在綜合問題的解決上.

2.2.2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數學作為具有嚴密邏輯的學科,知識間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在關系中隱含著推理.在知識結構圖中,每兩個結點間的線代表了一種聯系,當這種知識結構圖轉化為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時,反映出的是一種推理過程,體現的是推理能力.這是單個知識點所不能體現的.整體性的思考過程使學生的邏輯演繹推理能力得以發展.知識結構越復雜,思維越活躍,這正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有人認為數學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走向社會毫無用處,也沒有幾個人會記得中學乃至大學學習的數學知識,數學學習對人最大的影響是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潛移默化的,不易被發現的.凡事有理有據,講求方法,這是數學思想方法對人的最大影響.

2.2.3促進遷移學習的實現

遷移學習是一種學習對另一學習的影響,只有建立起恰當的聯系,真正掌握其中的內涵,才能實現正遷移,達到學習的目的.數學具有統一性,不同的分支或專題有相似的協調性,擁有類似的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以知識點為基礎,但又是高于各個知識點之上的,體現在一個完整的過程中,比如導數的學習中,學生并未接觸極限的定義,需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使其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經歷無限逼近的過程來體會導數的定義,在這個完整的過程中體會逼近思想,并將其有效地遷移到積分的學習中,進而體會兩者的內在聯系.

2.2.4有利于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所有的學習都包括內容、動機、互動三個維度,其中動機維度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決定另兩個因素的關鍵.倘若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機,那么根本不可能深入到學習中去,更不會實現與他人的有效互動學習,學習內容也不是有意義的,即使被記住,也是機械的學習.數學學習的整體化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了解所學知識點的意義所在,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有目標的學習才有可能是有意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在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見森林,了解整個知識體系,為什么學習,有什么意義,在把握目標的基礎上再進行細致的碎片化的學習,對樹木進行分析認識,并根據目標適時調整學習計劃,向目標前進,在目標的統領下,不斷進行反思,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總之,碎片化學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整體化學習也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構成整體,但整體并不是部分的簡單組合,來源于部分,卻又高于部分.數學作為一門思維嚴密的學科,碎片化學習又是不可缺少的,必須了解每一步驟是什么,為什么,將重難點分解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對于數學學習,應實行整體性統籌下的碎片化學習.在每學習一個主題時,先呈現這一主題的知識結構圖,說明與其他知識的聯系性,在學生了解一片森林后,再深入內部,針對每一知識點進行碎片化學習,并隨時調整,補充知識結構圖,最后進行反思,將所有知識點內化為穩定的數學認知結構.

參考文獻

[1]沈華偉.“碎片化”學習的成因、影響及引導[J].教育評論,2015(12):162163.

[2]操明權.高三生物教學中基于單元整合的“碎片化”復習建議[J].生物學教學,2016,41(5):77.

[3]譚學武.克服“碎片化”教學,打造“主題式”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4):1618.

[4]徐海峰.碎片化現象分析及解決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2):4243.

[5]歐捷.先見森林,后見樹木——思想政治教學從“碎片化”向“整體化”的轉變[J].新課程導學,2014(11):8-9.

[6]何善亮.“先見森林、后見樹木”的教育學意蘊——基于芬蘭教育教學經驗的理論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3):54-58.

[7]李士锜.PME:數學教育心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9.

猜你喜歡
整體化碎片化數學學習
表演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整體化教學理念探索——以臺詞課為例
考慮整體化層作用的空心板梁橋橫向分布計算與承載能力分析
平行的個體與垂直的世界
微時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漢語授課對維吾爾族學生數學學習影響的案例分析
數學文化價值觀對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影響
在游戲中經歷,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轉優策略探析
微劇將成為視頻消費的主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