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游戲說”與“生態口譯學”的關聯性研究

2017-01-07 03:40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口譯員維特根斯坦口譯

馮 娟

(河南工程學院 外語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91)

“語言游戲說”與“生態口譯學”的關聯性研究

馮 娟

(河南工程學院 外語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91)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強調的是語言的實踐性。生態翻譯學則強調翻譯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性。翻譯生態環境是涵蓋了文化、交際 社會、心理等因素構成的語言環境及翻譯活動主體——譯者的統一體。換言之,生態翻譯學的內核,即譯者適應生態環境而使用語言的實踐活動,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不謀而合。而作為翻譯重要形式的口譯,自然也適用于這兩種雖然獨立卻有相似性的語言理論。本文擬用“語言游戲說”與“生態口譯學”的雙重視角解讀口譯研究,探討二者之間在口譯實踐方面的關聯性。

語言游戲說;語言實踐;生態翻譯學;生態環境;口譯;關聯性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口譯研究一直發展迅速,從最初階段的單一語言學研究轉向為語言學、交際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各個學科交叉的復合研究,研究體系越來越系統。巴黎釋意學派口譯理論是口譯界第一種系統的口譯理論。它將應用語言學、篇章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納入口譯研究的視野,從跨學科的角度不斷豐富和完善口譯研究[1]。在釋意學派的理論創始人D.塞萊斯科維奇看來,“口譯是一個對源語語篇的釋意過程?!边@一理論從根本上指出了口譯的本質,為口譯研究指出了一條可行然而卻布滿荊棘的道路[2]。與釋意學派理論更多偏重口譯心理活動過程不同,另一種國際通用的口譯訓練模式——吉爾模式則更加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吉爾模式,即多任務處理模式或精力分配模式,它更注重信息之間的傳遞,特別強調聽取信息的關鍵。在這兩種口譯模式理論的影響下,中國口譯界提出了廈大口譯模式和廣外口譯模式。廈大口譯模式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豐富完善了吉爾的口譯模式。它同樣重視語言技能訓練,同時特別輔以跨文化交際適應能力和二語習得能力的培養。2001年,我國學者胡庚申教授第一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出了“生態翻譯學”的概念,他將達爾文的生物論引用到翻譯學研究中,明確了譯者作為翻譯主體的中心地位,強調譯者對內外翻譯環境的適應維度。此后,生態口譯學的研究借勢而生。然而,到目前為止,鮮少有學者將“語言游戲說”應用到口譯研究中。本文在對“語言游戲說”和“生態口譯學”的詳加研究后發現,二者之間有很多相似性,因此,本文大膽提出兩種理論在口譯實踐方面的關聯性,希望拋磚引玉為口譯研究注入新的視角。

一、“語言游戲說”的產生及闡釋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提出了“哲學的任務應該是對日常語言的語法規則,即,我們現存語言的使用進行研究?!盵3]鑒于此,他提出了“語言游戲說”。維特根斯坦并未對“語言游戲”做明確的定義闡釋。因為,“語言游戲”不可定義,只可描說。但是,我們在他的舉例中,如“孩子們學習母語時的某種表現”可以窺探一二。語言游戲,實質上就是語言和構成語言行為的日常生活的整體或結合。語言活動是所有置于社會群體中的個體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構成要素。

很明顯,維特根斯坦清晰地意識到,言語的意義指向性問題,并不是能夠脫離言語者的日常生活,也即言語活動的語境不是用語法學和語義學單純解釋的,必須通過言語活動本身,即“語言游戲”來加以解決。語詞的功能和意義取決于它所處的語言環境,而非一成不變。任何語詞,即便是相同的,也會因為不同的語境而產生不同的意義所指。這樣,維特根斯坦就從簡單的邏輯原子論方法,轉向到了系統論方法。同時,他也擯棄了早期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語言、研究語言而上升到了將語言納入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的整體性研究。概括來說,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理論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語境依賴性

在維特根斯坦看來,語詞本身是不具備意義的。你無法判定“blue”是指“藍色”,還是“郁悶的”,抑或是“猥瑣的,色情的”。你也無法判斷它是形容詞還是名詞。這種認知上的混淆并不是因為它本身的意義繁多而造成的,而恰恰是由于沒有具體的語境使然。比如兩個人在交談,談到今天是陰天時,說“I’m feeling blue today. I don’t like rain.”那么,我們很容易知道這里的“blue”表示的是“郁悶的”意思,而絕不可能是“藍色的”或“色情的”這樣的含義??梢?,語言是動態的人類活動過程,而非孤立靜止的描述符號。語言之所以產生意義,恰恰在于它的使用。語詞的意義,在于它在言語活動或語言游戲中的用法。

2.家族相似性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說,“你將看到,對于任何游戲來說,它們之間沒有什么共同的東西,有的只是類似聯系以及它們系列的排列?!盵3]任何游戲之間,并不存在一個絕對相同或共有的本質,而是“一個復雜的、重疊交錯的相似性的網絡”。[4]他認為,范疇的成員不必具有該范疇的所有屬性,正如,“一個家族的所有成員之間并不會共享同一特性,但卻存在各種相似之處,比如體型、相貌、性格等,這些特性以同樣的方式相互重疊或交叉著?!盵4]因此,他認為,同一范疇的成員是靠家族相似性來歸屬的。語言符號及語言規則之間也具有這種家族相似性。比如,語言的語法結構、語詞的關聯性、語音的相似性等等。

3.遵循規則性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一定的語言規則。語言雖然是語言使用主體主觀能動的活動過程,但卻離不開語言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即文化的、社會的、習俗的等約定俗成的傳統。共同體的規則模式是處于同一社會的人類活動的基礎,而語言正是人類活動的重要部分。正如克里普克在《維特根斯坦論規則和私人語言》中指出的那樣,“我們的生活形式就是我們所達成一致意見的反應的集合及其與我們的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方式?!盵5]正是處于同一社會歷史中的人們所共有的共通的理解力才使得所有社會規約和受規則支配的種種制度得以保存。因此,規則遵循與語言共同體以及社會約定密切相關,即語言游戲規則具有社會性。

二、生態翻譯學的提出及生態口譯詮釋

2001年,胡庚申教授在國際譯聯第三屆亞洲翻譯家論壇上,發表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初探”的論文。此后,又于2006年在“翻譯全球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再次宣讀了以 “生態翻譯學詮釋”(Understanding Eco-Translatology) 為題的論文。這是中國學者在世界口譯研究界內第一次提出的正式的生態翻譯學理論。

生態翻譯學是建立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生態學途徑的全新的翻譯研究。翻譯適應選擇論以“達爾文的‘適應/選擇’學說”為原理指導,以“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主題為概念,以“譯員為中心”的翻譯理念為核心,是一種對翻譯本體做出新解的全新的翻譯理論范式[6]。從生態翻譯學的觀點來看,翻譯被視為“譯員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 “翻譯生態環境”指代由源語和譯入語構成的二元世界,是一個融合了語言、跨文化交際、社會,以及作者、讀者等互聯互動的有機整體,是譯者和譯文生存的整體環境。生態翻譯相對于傳統的口譯理論,更加偏重對翻譯過程、翻譯方法、翻譯原則以及譯評標準等翻譯本題的研究[7]。

生態翻譯強調了譯者要適應生態環境,否則就會遭遇“優勝劣汰”。這里的“譯者適應”,有內外兩個維度的解釋?!皟取边m應指的是譯員對個人實現自身價值的“內需要”的適應以及譯員對“翻譯能力”的適應。因此,“內適應”體現的是譯者的個體“主動”和 “能力支配”。譯者的“外”適應則是指譯者對其置身的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選擇,體現的是 “被動”和“約束”。這種適應/選擇過程如下圖1所示。

圖1 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

如圖1所示,譯者需要承擔起平衡翻譯環境生態的重任,在此過程中,譯者必然遵循的是“弱汰強留”、“適者生存”的生態適應原則,同時強調譯者對翻譯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調節甚至適應一定程度上對翻譯環境的改變。

正是在生態翻譯研究的大背景下,口譯作為翻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口譯研究順勢發展起來。將口譯的活動機制納入生態翻譯學的視角加以研究,無疑將極大地促進口譯教學模式的發展。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來看,口譯是譯者為適應口譯生態環境而進行的不同維度的適應/選擇過程??谧g活動將源語、譯入語二者對接,承接源語環境與譯語環境,構成獨特的口譯生態環境[6],如下圖2所示??谧g者首先接收并解構源語語言、文化、語境等多元信息來分析源語信息從而脫離源語外殼,將其轉化成為譯入語,完成口譯活動過程。在源語/譯語的信息認知解構過程中,口譯者除了要考慮源語方和譯語方外,還需考慮口譯活動的級別、目的、內容、現場環境甚至突發狀況等,這些要素構成了口譯的生態環境。因此,口譯員只有達到了口譯生態環境的選擇要求,才能實施口譯活動。

圖2 口譯活動

三、“語言游戲說”與“生態口譯”的關聯性

維特根斯坦明確指出:“一個詞的意義就體現在它在語言中的實際使用中”[3]想象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想象一種生活方式[3]。因而,語言不是靜態的符號,而是活動的。正是基于這種哲學認識,才創造出“語言游戲說”理論。

回顧“語言游戲說”,我們不難看出其實質是言語者在具體語境中對語言實施的操縱。正是由于語境的不同,才使得語言能夠用“有限的手段進行無限的使用”??梢?,語言研究必須置于動態的使用下加以觀察分析。換言之,語言符號本身是僵死的,只有在“游戲”中才有生命力。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表征離不開語言符號的使用。這種表征又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則,是同一社會范疇內人類的思想觀念的外化。沒有共通的認知,語言的表征功能便無從談起。而認知能力恰恰是口譯員必要的對口譯生態環境的適應要求。

口譯活動過程中,口譯員首先是接收并認知解構源語信息。缺乏對源語信息的認知能力,便無法進行后續的口譯任務??梢哉f,對源語信息認知的失敗,實際上是口譯員適應/選擇源語環境的失敗??谧g員只有將語言符號和其頭腦中的表征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對源語語言信息的意義認知。認知先于語言,是語言的基礎。想要達到對源語語言的準確認知,其源語語言能力,包括文化的、社會的、歷史的等等語言生成背景因素就不可或缺??谧g員對源語語言的認知能力實際上與他語言習得的成果呈正比。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越是注重影響語言的文化、社會等背景,而不是關注語詞等語言符號,他頭腦中的表征越是與源語說話者相符合,從而不導致認知偏差。同樣的,當口譯員將源語信息解碼轉換成目標語時,他的心智表征過程同樣需要建立在目標語生產的語境中加以衡量,才能達成目標語語言意義的共享??梢哉f,口譯員雙語語言能力的表征過程就是他雙語語言能力的習得過程。而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過程恰恰就是語言符號表征的過程。

在語言實際使用過程中,口譯員對相關語言特征的選擇,實際上是對語言背后的文化、社會、價值觀念等背景的選擇。這種選擇功能,必須也只能通過語境的作用才能得以實現。而語境本身是隨著語言交流而動態變化的。正是語境的這種動態特性提示譯員必須隨時審視關注信息認知解碼過程中的特定語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語言信息背后的真實意義,才能真正獲得源語和目標語兩種語言的語言能力。換言之,口譯員只有這樣適應由源語語言環境和目標語(譯語)語言環境構成的口譯生態環境,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口譯員。達不到當下口譯生態語言環境所要求的口譯員實際上是不具備語言操縱能力的不合格的譯員。當口譯員的語言能力達到當下口譯生態環境的需求時,便具備了主動選擇譯文、可以對譯語進行操縱的主動權,即進入了口譯活動的第二階段。進入第二階段,口譯員作為口譯活動的主體,通過具體的語境在譯出語和譯入語之間形成生態鏈接,同時輻射社會、文化、交際等諸多因素,構成獨特的、自成體系的口譯生態環境。在這種口譯生態環境中,語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張地說,語境制約著語言意義。排除語境的語言操縱勢必是徒勞沒有實際意義的嘗試,也是譯員“適應性選擇”的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抑或是生態口譯學說,除了對語境的重視外,還特別強調語言操縱者的核心地位。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說,語言游戲是個體社會生活形式的基本單位。語言符號所顯現的意義是社會群體對生活實踐中的語言信息處理并加工的結果,其本質是一個心理表征的建構體。而表征是基于個體體驗的,因此,語言的意義必須和具體的語言使用者的認知聯系起來??梢哉f,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將語言同人類的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突出強調了“語言游戲”中“語言使用者”即“言說者”的主體地位。正是基于個人生活體驗的認知過程,認知的主體和客體才能相融,進而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動態的語境。在口譯活動中,口譯員恰恰是這樣的存在??谧g員承接了源語、目標語,將兩種語言在當下語境中實施轉換??谧g員本身就是口譯生態環境中的一員,可以對譯文實施選擇與操縱。這種兼顧語言背景的譯文選擇過程實質上是口譯者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接近和再現源語語意的一種過程?!敖咏被蛘摺霸佻F”的程度高低,取決于口譯員對源語和目標語掌握能力的高低。而這種語言的掌控能力只有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否則便會事倍功半。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厘清了傳統語言觀中過分重視“語言符號”而忽略或弱化語境的作用,將語言符號置于使用/游戲中加以考察,得出了“使用即意義”的語言哲學觀。而語言意義的生產,離不開語言操縱者基于個體生活經驗的認知和符合語言規則的社會性認知的共同作用。本質上說,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就是語言使用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語言符號進行意義表征的活動過程。 “生態口譯”研究中強調的是,作為口譯活動主體的口譯員要“適應性選擇”和“選擇性適應”當下的口譯生態環境??谧g員只有具備基本的二語語言能力才能不被淘汰,進而實施后續的口譯活動??梢?,對言語活動主體的強調以及語言環境的重視,使得“語言游戲說”與“生態口譯學”達成了一種共識:口譯員是口譯活動的主體,處于中心地位??谧g員適應能力的保證是其扎實的語言功底。而這種雙語語言能力的習得,必須置于語言游戲中才能獲得,否則,習得的語言僅僅是符號,而非語言真實的意義。

[1] 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M].北京:北京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38.

[2] 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北京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206.

[3]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韓林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8-93.

[4] 陸春光.語言中的相似性[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29(1):4-7.

[5] 克里普克.維特根斯坦規則和私人語言[M].紐約:哈佛大學出版社,1982:102-126.

[6] 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29(6):11-15.

[7] 仲偉合.譯員的知識結構與口譯課程設置[J].中國翻譯, 2003,24(4):63-65..

[責任編輯 宋占業]

Association Study on Language Game Theory and Eco-Interpretation

FENG Juan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 China)

Wittgenstein’s language-game theory emphasizes the “practice of the language”. While Eco-Translation underlines the whole coordination of ecosystem in translation activity. The ecosystem of translation involves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which contains culture, society,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y, etc. and the translator who is the core in translation. It is to say that eco-translation interprets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namely: translation, in fact, is an activity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adapt to the ecosystem of translation. It coincides with the essence of language-game theory. Interpret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 undoubtedly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two separate but in fact conceptually similar theories.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on interpretation study.

language-game theory; language practice; eco-translation; ecosystem; interpretation; association

2016-07-28

河南省教育廳2016度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口譯人才培養研究”(2016-zc-055);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需求理論視域下河南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142400411238)

馮娟(1982-),女,山西省孝義市人,碩士,河南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1.022

H059

A

1671-7864(2017)01-0069-04

猜你喜歡
口譯員維特根斯坦口譯
基于談話“參與框架”的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美國法庭口譯制度研究及啟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譯為例
淺談口譯譯員的知識基礎
論口譯員必備的素質
待在“箱子”里的口譯員
99分的答辯論文
99分的答辯論文
維特根斯坦式綜合
略論筆譯與口譯的區別
論維特根斯坦前后思想的內在一致性——基于“綜觀”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