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建立數字金融監管體系和市場準入體系

2017-01-07 18:34潘功勝
大眾理財顧問 2016年12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數字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活動,旨在規范互聯網金融業態,凈化市場競爭環境,優化互聯網金融業態偏離正確創新方向,并且通過總結經驗,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法律法規框架,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建立數字金融的行為監管體系和市場準入體系,對業務性質相同的產品采用相同的監管標準,而不受產品提供商的影響,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加強行業治理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編者按>>央行副行長潘功勝11月18日在出席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普惠金融”論壇時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創新加快,快速發展過程中有問題和風險,一些機構風險意識不強,甚至以弱勢群體為目標,從事非法集資、經營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偏離了正確的創新方向。本刊摘編其發言內容,以饗讀者。

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普惠金融在立足機會平等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通過發展普惠,將小微企業、偏遠地區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弱勢群體納入金融體系,不僅能夠極大促進全球實現消除貧困的發展目標,還能增強經濟增長的韌性。

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覆蓋面較廣、基礎設施逐步健全的良好勢頭。弱勢群體和薄弱環節的金融可獲得性不斷提升,賬戶普及率等部分指標也優于G20國家的平均值。

但是,普惠金融也是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2014年,全球仍有20億人無法享受基礎的金融服務。在傳統的金融模式和技術條件下,普惠金融難以擺脫成本高、效率低、商業可持續難度大的制約,其發展面臨明顯的瓶頸。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通信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互聯網和金融快速融合,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支撐,為其商業可持續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互聯網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和互聯、互通性,可以有效地改變物理空間的阻隔,提供金融交易效率,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大幅提高金融的普惠性和覆蓋面。

要發揮好“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潛力和優勢,關鍵是要把握好金融的普惠性,商業可持續性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要關注數字技術和普惠金融,融合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金融,唯有改變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突發性和較強的負外部性等特征。而且互聯網金融具有交叉性、跨市場、跨區域的主要特征,其風險的波及面更廣、擴散速度更快、溢出效益更強。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是弱勢群體,金融知識相對匱乏,對金融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弱,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同教育程度、年齡結構,不同地區居民間的數字鴻溝問題更加凸出。

隨著金融能力的進一步分化,一些弱勢群體缺乏數字技術和知識,在金融數字化時代與主流社會的差距反而會擴大。要形成鼓勵“互聯網+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體系,為普惠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構建適應“互聯網+普惠金融”的監管制度框架

運用新的信息科技手段,加快完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鼓勵金融服務與農村電商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相互促進,增強金融服務平臺的精準性。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創新加快,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和風險,一些機構風險意識不強,甚至以弱勢群體為目標,從事非法集資、經營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偏離了正確的創新方向。

為此,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國人民銀行正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活動,旨在規范互聯網金融業態,凈化市場競爭環境,優化互聯網金融業態偏離正確創新方向。通過總結經驗,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法律法規框架,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建立數字金融的行為監管體系和市場準入體系。對業務性質相同的產品采用相同的監管標準,而不受產品提供商的影響,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加強行業治理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普惠金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探索。2016年,中國作為G20主席國和其他成員國和國際組織一起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升級了普惠金融的指標體系,簽署了中小企業融資計劃,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愿與各方共同努力,繼續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所有人群,所有地區。

本文整理自潘功勝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普惠金融”論壇上的發言,文字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數字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數字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