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TA表現特點

2017-01-11 05:28
關鍵詞:硬化性心臟病硬化

譚 雷

(黑龍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伴有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TA表現特點

譚 雷

(黑龍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 探究伴有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TA表現特點。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合并心肌橋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為研究組,并將同期接收的另外30例無心肌橋冠心病患者設為對照組,比較組間CTA表現特征。結果 組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部位、單純硬斑、單純軟斑、混合斑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從年齡相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伴有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發病年齡偏輕,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部位及斑塊性質、分布狀況與無心肌橋冠心病相比較無明顯差異。

心肌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CTA特點

心肌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與無心肌橋冠心病相比較,其發病率與發病年齡等均具有一定的差異[1]。本文主要研究伴有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TA表現特點,并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合并心肌橋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合并心肌橋冠心病患者30例為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45.2±3.26)歲;無心肌橋冠心病患者30例為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1~82歲,平均年齡(65.7±3.27)歲。所有患者的CTA資料均完整,且無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碘過敏反應史等。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第二代炫速雙源CT予以檢查,掃描范圍主要從氣管分叉下的1 cm位置,到心底部。對心律不齊予以適當控制,心率不計,在實施呼吸訓練之后,運用雙簡高壓注射器于前臂靜脈留置針,并注射65~75 ml的碘海醇造影劑,速率控制在4.0~5.0 ml/s左右,對心臟全周期的容積予以采集。

所有CTA圖像重建均由2名具有多年臨床診斷經驗的醫師在專用工作站進行,依據原始數據清晰度,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積重建等,對兩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部位、斑塊成分差異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組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部位比較

研究組左前降支23例(76.67%),右冠狀動脈3例(10.0%),左回旋支4例(13.33%);而對照組左前降支22例(73.33%),右冠狀動脈4例(13.33%),左回旋支4例(13.3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組間斑塊成分、患者年齡比較

研究組單純硬斑7例(23.33%),單純軟斑8例(26.67%),混合斑15例(50.00%);而對照組單純硬斑8例(26.67%),單純軟斑8例(26.67%),混合斑14例(46.67%);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平均年齡為45.2±3.2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5.7±3.27歲,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一般來說,心肌橋為自然發生的冠狀動脈走行變異,其出現與發展主要在冠心病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跟患者是否合并有心肌橋無明顯的內在聯系,因此,其病理形態、分布也無顯著差異[2]。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發病年齡相比較對照組更輕(P<0.05),表明合并心肌橋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時間顯著提前,且心肌橋為同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若患者存在心肌橋,極有可能出現心絞痛、心肌缺血等癥狀[3]。

從心肌橋發病部位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位置看,其心肌橋下壁冠狀動脈不易出現粥樣硬化,但在近端極易產生粥樣硬化。這主要是由于壁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在切應力作用之下被拉長,因此血栓停留受阻。研究結果表明,組間冠心病形態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類型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無論患者合并有心肌橋,或是未合并心肌橋,其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發生機制均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選擇重建原始圖像時相,是心肌橋檢出的關鍵所在[4]。在舒張期、收縮期對壁冠狀動脈直徑予以分別測量,是判定是否有壁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指標。在冠狀動脈斑塊定性與定位診斷上,通常采用冠狀動脈CTA進行,其速度較高,且具有無創性,能夠對冠狀動脈內外壁、壁冠狀動脈長度、腔內斑塊成分以及心肌橋本身進行有效觀察。

綜上所述,合并心肌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CTA特點與未合并心肌橋冠心病患者CTA特點相比較無明顯差異,但合并心肌橋患者的年齡更輕,是早期干預治療的關鍵依據。

[1] 楊 揚.冠狀動脈CTA評估心肌橋形態特征、發生位置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外醫療,2016,35(19):194-195.

[2] 金 鵬,李 琳.壁冠狀動脈心肌橋患者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08):738-740.

[3] 馮少仁,鄒衛兵.64層螺旋CT對隱匿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性質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32):56-59.

[4] 張國寧,李 偉.老年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危險因素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07):744-746.

R541.4;R816.2

B

ISSN.2095-6681.2017.25.83.01

本文編輯:吳宏艷

猜你喜歡
硬化性心臟病硬化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硬化性,糊化特性および炊飯米物理特性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発生要因(日語原文)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心慌”一定是心臟病嗎?
中醫新解心臟病
雙源CT對心臟周圍脂肪組織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行非心臟手術術后心力衰竭1例
基于深度學習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識別
重視先天性心臟病再次開胸手術
LN17模具鋼預硬化熱處理正交試驗
經皮腎動脈支架成形術在移植腎和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中的應用價值及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