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高原反應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
——基于506名西藏大學漢族新生的調查

2017-01-11 02:31楊麗君邊彥慧譚智文白瑪扎西
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西藏大學誘因漢族

楊麗君 郭 桅 邊彥慧 譚智文 白瑪扎西

(西藏大學醫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急性高原反應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
——基于506名西藏大學漢族新生的調查

楊麗君 郭 桅 邊彥慧 譚智文 白瑪扎西

(西藏大學醫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目的:了解初進高原的大學新生發生急性高原反應情況,及其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相關性。方法:隨機抽取西藏大學2013年入學的506名漢族新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506名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為(5.63+4.60)分,急性高原反應發生率為50.99%,對高原反應誘因認知得分為(0.95+1.19)分,SAS得分為(39.82+7.64)分,SDS得分為(34.55+7.53)分。兩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存在性別差異(p<0.01)。急性高原反應組與未反應組比較,SAS、SDS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急性高原反應得分與SAS得分(r=0.49)、SDS得分(r=0.35)呈正相關(p<0.01)。結論:大學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發生率高,對發病誘因的認知水平低,女生更易出現急性高原反應,急性高原反應越重,焦慮、抑郁情緒障礙越重。

大學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焦慮;抑郁;相關性分析

急性高原反應(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是由平原進入高原地區或久居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后在短時間內因低壓低氧而發生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多表現為頭痛、嘔吐、頭暈、心慌、失眠、嗜睡、腹瀉、口唇發紺等[1]。近年來,為擴大影響力,西藏高校每年都要從區外招收部分生源,由于高原低壓、缺氧、高輻射及高寒等特點,給來自平原低海拔地區的大學新生帶來了生理挑戰,部分學生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氣促、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癥狀,導致其短期內無法適應環境,更有甚者出現急性肺水腫、腦水腫等危及生命的嚴重反應而退學。本研究對來自區外的西藏大學漢族新生進行急性高原反應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病現狀及影響因素,為進入高原環境的人群提供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對策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西藏大學2013年入校的全體漢族新生進行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從性別、年齡、進藏次數、高原有無親戚和對急性高原反應誘因的認知等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550份,收回問卷550份,剔除無效問卷44份,有效問卷506份,有效率92.00%。

1.2.2 急性高原反應量表

采用尹昭云等對急性高原反應的診斷和處理原則[2]和高鈺琪等《高原衛生防護手冊》[3]推薦的評分標準。在大學新生進入高原的1~3天內,出現頭痛、頭暈目眩、惡心嘔吐、疲乏無力、睡眠障礙五類癥狀按輕重程度進行1~3級評分,排除非高原因素所致;心慌、氣短、流鼻血、胸悶等9項癥狀,出現1項計1分。急性高原反應發生的標準為總分≥5分;急性高原反應嚴重程度分度為:5~10分為輕度,11~15分為中度,16分及以上為重度。

1.2.3 抑郁自評量表(SDS)[4]

SDS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分為20~80分。抑郁嚴重度指數=各條目累計分/80。 0.5以下表示無抑郁,0.50~0.59表示輕度抑郁,0.60~0.69表示中度抑郁,0.7以上為重度抑郁。

1.2.4 焦慮自評量表(SAS)[5]

SAS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分為20~80分,主要用于評定“現在或過去l周”被試的狀況。20個項目分值之和為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即得到標準分。根據中國常模,SAS標準分的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以上為重度。

1.3 統計分析方法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包括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進行統計描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等進行統計推斷。

2 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506名西藏大學漢族新生平均年齡(19.40±1.13)歲,其中男生378名(74.70%),女生128名(25.30%);首次進藏484名(95.66%),第2次進藏11名(2.17%),進藏3次以上11名(2.17%);高原有親戚53名(10.47%),無親戚453名(89.53%);對高原反應誘因認知得分為(0.95±1.19)分。

2.2 急性高原反應現狀分析

506名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為(5.63±4.60)分,按照評分標準劃分,無高原反應248名(49.01%),輕度高原反應174名(34.39%),中度高原反應為66名(13.04%),重度高原反應為18名(3.56%),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為50.99%。

2.3 不同性別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比較分析

128名漢族女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為(6.66±4.91)分,378名漢族男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為(5.29± 4.45)分。兩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以不同性別分組的漢族大學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漢族大學新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比較

2.4 焦慮現狀分析

506名漢族新生焦慮得分為(39.82±7.64)分。按照嚴重程度分為:無焦慮459名(90.71%),輕度37名(7.31%),中度9名(1.78%),重度1名(0.20%)。焦慮發生率為9.29%。

2.5 漢族新生是否出現高原反應的SAS得分比較分析

248名未出現急性高原反應的漢族新生SAS粗分為(29.42±4.82)分,258名出現急性高原反應的漢族新生SAS粗分為(34.19±6.31)分。兩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是否發生急性高原反應分組的漢族大學生SAS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漢族新生是否發生急性高原反應的SAS粗分比較

2.6 抑郁現狀分析

506名漢族新生抑郁得分為(34.55±7.53)分,按照評分標準劃分嚴重程度為:無抑郁383人(75.70%);輕度抑郁90人(17.79%);中度抑郁31人(6.13%),重度抑郁2人(0.38%),抑郁發生率為24.30%。

2.7 漢族新生是否出現高原反應的SDS得分比較分析

248名未出現急性高原反應的漢族新生SDS粗分為(32.42±6.88)分,258名出現急性高原反應的漢族新生SDS粗分為(36.60±7.58)分。兩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是否發生急性高原反應分組的漢族大學生SDS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漢族新生是否發生急性高原反應的SDS得分比較

2.8 急性高原反應得分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506名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的得分與SAS、SDS得分的相關性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506名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與焦慮、抑郁得分的相關分析

3 討論

3.1 急性高原反應

506名西藏大學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為50.99%,與張莉等研究結果一致[6],但高于盧娟等的研究結果[7]。分析原因,本研究中95.66%的漢族新生因入學報到原因首次從平原或低海拔地區移居高原,面臨高寒低氧、高輻射及高寒的物理環境應激源,無相關的應對經驗,更易出現急性高原反應;506名漢族新生中89.53%在高原無親戚朋友,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當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生理不適時,未能得到親人及時的陪伴照料及心理安慰,更易出現急性高原反應;還可能與既往研究多集中在高原駐訓部隊,而部隊官兵不論從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比進藏大學新生的綜合素質更強,更能有效應對急性高原反應,因此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漢族大學新生。

3.2 急性高原反應的誘因認知

急性高原反應誘因認知得分范圍為0~6分,506名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誘因認知得分為(0.95± 1.19)分,得分率為15.84%,表明漢族新生對急性高原反應誘因的認知度低,對急性高原反應的誘因認識不足,進而缺乏針對誘因的預防,因此更易引起急性高原反應。

3.3 不同性別大學新生發生急性高原反應的差異性

兩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女生急性高原反應得分高于男生,即女生更易出現急性高原反應,與張莉[8]的研究結果不一致,與BasnyatB[9],Kayser B[10],尹廣慶等[11]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女生的生理特點及心理特點有關。女生的身體綜合素質較男生差,同時因乘坐火車、飛機等方式進入高原地區,路途遙遠,體能消耗大,面臨缺氧的應激,更易出現高原反應;因受觀念、文化等多種原因影響,社會往往賦予了女性被動的社會角色定位,漢族大學新生首次進入高原,缺乏社會支持系統,須獨自面對陌生的物理及人文環境應激,而女性因敏感、多疑的性格,在適應過程中,更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而相關研究[5]證實,心理應激反應越強烈,更易出現急性高原反應。

3.4 急性高原反應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

兩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以是否發生急性高原反應分組的漢族新生SAS、SDS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生急性高原反應的漢族新生焦慮、抑郁得分更高。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急性高原反應得分與SAS、SDS得分呈正相關,即急性高原反應程度越重,更易出現焦慮和抑郁。分析原因,可能與漢族新生到高原后,除遭遇到大學新生必需面對的一般應激源外,還要遭受由于低氧導致的頭痛、嘔吐、頭暈、心慌等生理不適,甚至出現睡眠障礙,導致失眠。相關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與焦慮、抑郁呈正相關。急性高原反應越重的學生因擔心出現急性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等最危急的急性高原反應,擔心造成對身體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甚至因不能適應高原環境而導致退學,從而造成了更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

4 結語

對初進高原的漢族大學生而言,能否盡快適應高原環境及學校環境,對他們的自身心理成長與發展、學習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漢族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發生率高,對急性高原反應誘因的認知水平低。因此,學校管理者可通過健康教育、開設專題講座等途徑提高漢族新生對急性高原反應的認知水平,減少焦慮和抑郁情緒,以降低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幫助大學新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順利適應高原環境,使其盡快步入大學學習生活正軌。

[1]杜津,劉建軍,劉樹新,等.赴高原地區救災醫務人員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變化[J].華北國防醫藥,2010,22(5):477.

[2]尹昭云,謝印芝,牛文忠,等.急性高原反應的診斷和處理原則[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1997,15(6):395.

[3]高鈺琪,高文祥.高原衛生防護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59-63.

[4][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75-378.

[6][8]張莉,吳麗娜,蘇嘉軒.西藏大學進藏新生高原反應程度差異的原因探究[J].西藏科技,2016(1):23-24.

[7]盧娟,茍于強,王濤,等.高原駐訓部隊急性高原反應流行病學調查[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6,37(4):253-255.

[9]Basnyat B,Subedi D,Sleggs J,Lemaster J,el.Disorientedand ataxicpilgrims: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utemountain sickness and high-altitude cerebraledema ata sacred at4300m in the NepalHimalayas[J].WildernessEnviron Med,2000,11:89-93.

[10]KayserB.Acutemountain sickness in western tourists around theThorongpass(5400m)in Nepal[J].Journal ofWilderness Medicine,1991(2):110-117.

[11]尹廣慶,劉軍,李子健,等.某部赴玉樹抗震救災官兵急性高原反應調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2,30(3):194-195.

Correlation between acutehigh altitude reaction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Acasestudy of506Han Chinesefreshmenin TibetUniversity

Yang Li-jun GuoWei Bian Yan-hui Tan Zhi-wen Baima Zhaxi
(Medical collegeof TibetUniversity,Lhasa 850000,Tibe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HAR and negativemood such as anxiety,depression was analyzed among 506 Han freshmen in Tibet University with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in 506 Han freshmen random ly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AHAR,SASand SDS is 5.63+4.60,39.82+7.64 and 34.55+7.53 in 506Han freshmenrespectively.The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showed that there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between genders(p<0.01)and score of SAS、SDS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n freshmen with acute altitude reaction group and the non-reaction group statistically(P<0.01).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SASand SDSwaspositively correlated(SAS r=0.49,SDS r=0.35))with one of AHAR.The incidence of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was high in Han freshmen and level of causative agent cognitionwas low among them.Femalefreshmenweremore prone to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nd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ismore severe,theheavier the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n freshmen;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nxiety;depression;correlation

10.16249/j.cnki.54-1034/c.2016.02.010

R594.3

A

1005-5738(2016)02-068-005

[責任編輯:張建偉]

2016-09-04

2015年度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藏地區大學新生急性高原反應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生理遺傳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號:2015212-13-1

楊麗君,女,漢族,四川射洪人,西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心理學、外科護理學。

猜你喜歡
西藏大學誘因漢族
西藏大學2021 年度社會科學類項目一覽表
RANTES及其受體CCR5基因多態性及環境因素在昆明漢族T2DM發生中的交互作用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誘因與預警管理的探討
·部位·+·癥狀· 讓你準確判斷頭痛類型及誘因!
習近平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回信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策略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談西藏高校合唱發展狀況——以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為例
《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總目錄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