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

2017-01-12 14:04劉磊
中國康復 2017年1期
關鍵詞:協調性肌群步行

劉磊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治療的腦卒中患者78例,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有影像學資料支持,病情穩定,不伴有聽理解和認知功能障礙。隨機分為2組各39例,治療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59.75±7.56)歲,病程(15.35±4.19)d。對照組:男15例,女24例;年齡(57.62±5.95)歲,病程(14.71±3.83)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均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包括神經肌肉促通技術、PNF技術、抗痙攣位擺放、轉移訓練、拮抗肌電刺激、平衡訓練、負重訓練、步行訓練,40min/次,1次/d。治療組輔以核心肌力訓練,包括:①雙橋、單橋與側橋轉換訓練;②誘導下腹內外斜肌收縮訓練;③仰臥屈髖下起坐訓練;④仰臥位骨盆左右旋轉訓練;⑤坐位下骨盆前后、左右傾斜控制;⑥俯臥位下臀大肌、豎脊肌收縮訓練;⑦側臥位下臀中肌收縮訓練。40min/d,每周訓練5d。

治療前觀察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起立-走”計時測定評分分別為23.45±0.95、16.21±3.87、41.09±2.15分,對照組分別為25.37±0.73、16.47±4.65、40.73±3.18分;治療6周后,觀察組3項評分分別為49.55±1.35、27.95±3.55、16.95±3.10分,對照組分別為42.75±1.57、21.34±2.61、29.15±4.05分,2組BBS評分、FMA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且治療組更高于對照組(P<0.05);2組“起立-走”計時測定均較前明顯下降,且治療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

為了促進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重新學習步行和上肢手夠取等動作,給患者引入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反復練習,訓練中姿勢控制和功能性運動是要注重的雙重課題,掌握姿勢控制同時不斷對動作進行調整,即抗重力模式和身體應對內外環境及動作改變所作出的自我調整,其中調整的重心是核心肌群,核心指的是腰腹部-骨盆-髖關節,這也是人體的重心,更是所有運動開始的地方[1]。本研究中發現對照組由于缺乏對核心肌群的重視,局限于肢體功能性運動,導致該組患者在運動環境中身體節段位移能力(即抗重力伸展動作)不充分,影響了軀干的平衡能力和動作協調性,體現在患者在步行和上肢夠取等動作中容易出現劃圈步態、向健側傾斜、甚至向健后方傾倒等代償動作。治療組在訓練中通過對多裂肌、腹內外斜肌等主要核心肌群進行針對性訓練,以此作為四肢肌肉做功的支點,誘發軀干對各個動作不斷做出調整,協調力量在軀干與肢體動作方向間成線性傳遞[2],不但有利于軀體重心穩定性和動作協調性的整體控制,并使力量的發出、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對人體平衡、步行、協調性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在常規訓練基礎上強化核心肌群訓練,有利于改善機體各運動肌群間協調性和控制能力,促進患者平衡能力和步態的改善。

[1] 梁天佳, 吳小平, 龍耀斌, 等.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2, 34(5): 353-356.

[2] 胡川, 顧瑩, 李軍. 懸吊運動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15, 30(2): 114-115.

猜你喜歡
協調性肌群步行
魔方小區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作用
步行回家
鍛煉核心肌群 這四種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小學足球教學的協調性訓練對策分析
三級跳遠亞洲紀錄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訓練的負荷變化特征
運動解剖學動作分析理論剖析武術套路中的跳躍動作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環境雕塑在共有空間中協調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