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愛瑞金之溫情搶救室

2017-01-12 20:33周劍平
中國醫學人文 2017年12期
關鍵詞:搶救室醫護病患

文/周劍平

我愛瑞金之溫情搶救室

文/周劍平

荏苒之間,光陰似箭,春節前后,方才完成又一輪ER(急診室)工作,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就在這個位于“急救”兩個大字下的空間里,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分分鐘里,紛繁復雜的急診室故事從不間斷地演繹著。

作為一名臨床“小醫生”,對于我而言,每輪ER之旅,總是體會良多。5年前,ER的工作,在我個人看來,是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深入感觸醫療工作的速度與激情,一氣呵成下的《輪轉實錄》字里行間描繪著自己當時的真實心情:急診科工作,從實戰角度出發,應該算是真正意義上輪轉生活的開始。面對急診的病人和家屬們,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團隊,新的挑戰一觸即發。急診科的工作給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臨床感受,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或者說讓我有些為自己感到自豪,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自己可以把過去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臨床的各個細節中,讓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轉,讓家屬的情緒得到安撫。這一點是我來到急診科之前無法想象的,也正因為如此,臨床實踐的那份魅力讓我意猶未盡。

急診搶救室,是醫院重癥病人最集中、搶救任務最繁重的地方,如果將醫院比作“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么搶救室的醫護人員就是這場戰爭的先鋒部隊。踏入搶救室,無論你在上班前身心處于什么狀態,一旦接班,就必須把自己的發條上緊,因為,上班后的工作強度和節奏不會給他們太多喘息的機會!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接班到下班,忙碌始終形影不離,身體大腦必須同步運行!在急診搶救室里,沒有時間和季節的差異,無法保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節奏。午夜時分,當大多數人都已經入睡,急診搶救室依然燈火通明,“24/7模式”永遠開啟。

“鐵打的營盤”&“魔方的空間”

按照我們的工作習慣,通常將搶救室分為四個區域,搶救室大廳、搶救室內、操作區域以及隔離病房。每每來到搶救室,最直觀感受便是“人滿為患,變幻莫測”。就在這片狹小的空間里,同一天、同一張床,不同的時間段,可以看到不同的病人。至于搶救室到底可以容納多少病人,所有的搶救室護士都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統一的答案∶ 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因此,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一個場景∶搶救室內外,病患濟濟,人聲鼎沸,呻吟聲、喊叫聲、不間斷的電話聲,廣播聲以及監護儀/呼吸機的警報聲,聲聲入耳;醫護人員們對于這個空間內患者病情所發生的變化,事事關心?;蛟S沒有身臨其境的人是無法體會那種情景給予身在其中的醫護人員所帶來的壓力和沖擊,亦或許你根本無法理解那樣差的環境為何承載如此之多的病患。盡管搶救室“病患承受能力”持續爆表,依然還會有包括外地、本市郊區以及本院周遭等方的病源接力式地通過120救護車直奔RJ搶救室。一定程度上,這種現象反映出RJ巨大的輻射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般的影響力需要搶救室醫務人員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更大的精力。每每接診一名120病患,首先要判斷患者病情是否符合進入搶救室的指征,普通門診或普通急診就能解決的患者不能占用寶貴的搶救室資源,否則真正需要搶救的患者將無處安身,特別是一些外地患者。搶救室的護士們在了解了基本情況之后,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安排床位,搶救室的床位極具特色∶第一眼,“亂”,總是人滿為患;第二眼,“忙而不亂”,進出有序,實乃不易;第三眼,“快慢得當,井井有條”,真心加油點贊。就在那樣大小的空間里,數十張床可以通過變化方向,通過不同的擺放方式,讓盡可能多的病人進入搶救室進行觀察、治療。

搶救室,就在這四方的屋檐下,每天見到最多的就是生死離別,作為醫護人員的他們對于“生命至上”的理解不可謂不深刻;也是在這片不斷變化著床位分布的空間里,作為醫護人員的他們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為盡可能多的患者服務;身處這個鐵打的營盤之中,你感受不到晝夜的變化,四季的交替,時間伴隨著Nonstop的工作節奏流逝于工作之中;在這魔方的空間里,生死一線間,醫患矛盾通常尖銳,搶救室的醫護人員需要的不僅僅是體力,更需要智慧。無論搶救室的客觀環境如何改變,這個環境中核心還是“最可愛的醫護人員們”,正是他們把這個鐵打的營盤變成了“為病患全心全意服務”的魔方空間。

“豁達的女漢子”&“靜靜的暖男”

搶救室的工作人員,由護士、醫生、護工、藍帽子和清潔人員共同組成(按重要性依次排序)。在整個搶救室中,最重要的就是護士團隊。搶救室的護士們可是護理團隊中一個十分特別的群體,除了正常的護理工作,他們在搶救室發揮著中軸-串聯的重要作用。護士們需要帶動搶救室的運轉,協調各個部分的人力資源,做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他們要為患者選擇最為合適的就診方式和途徑,同時,充分利用醫院有限的搶救室資源。初診來院患者如何安排,診室就診、補液室輸液,第一時間通知接診醫生。在確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后,安排搶救室留觀,或是臨時觀察室留觀,亦或是穩定后離院。無親屬陪同的急救患者,無論是誰,護士們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沒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重要的事情了,在這里,不分高低貴賤,所有患者,護士們都會一視同仁。但有時他們的付出卻會受到患者或家屬的質疑甚至責難,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上演,護士們早已學會消化不良情緒,在高強度、高風險的洗禮下,沒有一顆強大的心是斷然過不去的。

在我眼里,我們這個團隊可以分為“豁達的女漢子”和“靜靜的暖男子”這兩個人群,占據多數的“女漢子”群體發揮的作用絕對超過半邊天。5年前,當我進入搶救室學習的時候,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她們總是可以淡定地忙碌,迅速地思考,不停歇地奔跑……即便是不在搶救室當值,偶遇她們,大家也會同樣熱情地打招呼,這種和諧的醫護關系讓我感到難得可貴。引用“慧姐”的一句話,大家在一起合作那么久了,就算是因為工作中的一點小事發生意見不合,誰會往心里去呢?與“豁達的女漢子”相對的,則是為數不多的“靜靜的暖男”們,他們人數甚少,卻同樣對于急診的工作保有著高漲的熱情,他們的存在也構成了急診搶救室內一道特別的風景。

“人情冷暖四季地”&“素養提升必經路”

相比較5年前的輪轉小醫生,現今的我對于“醫患關系”會看得更為透徹些。一方面,自己的醫學閱歷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對于各種“醫患矛盾”的解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近幾年,傷醫事件發生頻率高,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傳媒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醫患問題”,讓人唏噓。

在醫院,就如同在很多公共場所一樣,每天會發生很多不合理,卻被很多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件。醫院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為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更涉及生與死的重大問題,醫院注定是一個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更何況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讓“就醫難”成為了一種不得不面對的現狀。有趣的是,時間長了,大家也都習慣了,這個問題慢慢地向著“服務態度”的方向不斷轉變。而這個關于“態度”的問題,在急診環境中,有時會顯得異常突出和尖銳,特別是遇到“病人病情急,醫護心情急,家屬篤悠悠”的情況,關于“態度”的爭論最容易成為最直接的說辭。在搶救室工作的這段時間,我不得不說,我接觸到的患者和家屬的整體素質是相當不錯的,他們能夠理解醫護的辛苦,愿意認真聆聽醫生對于病情的分析,即便是患者的病情進行性惡化,卻仍然愿意和醫護進行合理的溝通。即便是“床位”問題始終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還是能夠相互理解,達成共識。

當然,在這樣和諧的醫患關系背后,依然無法掩飾一場疾病對于每一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考驗。病重的患者們似乎成了一些家庭的負擔和累贅,家屬們圍繞著患者關于醫療費用的“歸屬權”的爭吵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相反,真心孝順,真誠付出的家屬們卻可以給我們一種感動和正能量,人生短短幾十年,有些人在一起越過越好,有些人卻越活越陌生,人性使然,卻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急診搶救室,這不僅僅是個學習急救知識的地方,更是增長生活閱歷的重要場所。誠然,作為醫者,我們無法解決那些客觀的社會問題,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順其自然”好了。所以,作為醫者,在這片人情冷暖四季地,我們的綜合素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

5年前,搶救室輪轉的結束標志著我輪轉時代的完結,而今年,又一次搶救室工作的告一段落卻讓我再次深有體會,搶救室的醫生們在復雜的病情面前堅毅、果敢、當機立斷,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急救與危重癥方面的醫療技術。我為那些年輕護士們點贊,年紀輕輕,卻可以耐著性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為病患提供服務,受了委屈卻可以堅持在自己崗位上不斷前行。我更敬佩那些年長的護士們,數十年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奉獻,可是又會有多少人知道她們的名字。搶救室的醫生和護士們共同用自己的雙手和火熱的心,讓無數的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最合理、必要的治療。

搶救室,每天有很多人從這里健康地走出,也有轉入??撇》?、重癥監護室,甚至在此畫上生命句號的人,但這一切卻絲毫不會影響搶救室里那股溫情感人的主旋律。搶救室的四方空間下,擁有著一群為急救奮斗和付出多年的醫護工作者們,或是默默無聞,或是勤勤懇懇,我愛瑞金,必須的理由之一,便是搶救室的點點滴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猜你喜歡
搶救室醫護病患
工銀醫護無界卡一份對醫護者的關懷
中職《醫護英語》與專業課的結合教學探索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喉癌患者術后護理中應用連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對術后心理狀態的影響
限制搶救室人流量對急診醫療質量的影響
閃光的背影——獻給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
破繭而生 近代中國女西醫護的養成之路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脈搭橋術后的臨床護理價值分析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搶救室滯留患者交接單的設計
心血管護理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