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論中國琵琶的起源及發展

2017-01-13 07:33謝丹
藝海 2016年12期
關鍵詞:相互影響

謝丹

〔摘 要〕“琵琶”兩字在東漢時期的典籍上確已存在,它是中國早就有的樂器。中國土生土長的是直項琵琶,來源于“弦鼗”這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奏膜鳴樂器。在唐宋以前,“琵琶”也是各種彈撥樂器的總稱。從漢代到南北朝,隨著中國與西域民族商業和文化交流的加強,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內地,它與直項琵琶相互影響,在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形制,“琵琶”亦成為此種樂器的專稱。

〔關鍵詞〕中國琵琶 直項琵琶曲項琵琶 相互影響

“琵琶”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在許多國家都存在。而琵琶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彈撥樂器之一,是我國唐宋以后,在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形制,“琵琶”一詞亦成為此種樂器的專稱。

盡管現今對中國琵琶的起源及發展的許多研究,可散見于各類著述之中,但從歷史的角度考慮,筆者仍然認為其并不那么系統與專業,其中某些觀點仍有商榷的必要。例如,中國琵琶何時起源?最早見于史載的是漢代劉熙的《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這應該是不準確的。因為音樂無國界,琵琶作為世界性的樂器,中國和外國都有,必然有相互影響的過程。本文之所以提出“中國琵琶”,就是認為,琵琶起源的研究為什么眾說紛紜?原因就在于沒有區分作為研究對象的琵琶,是東亞的、西亞的,還是中國的,如果不加以區分地去進行研究,是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的。

一、“琵琶”得名全是中國味

中國音樂史上,從骨哨、骨笛、塤、陶、鐘、罄、鼓到琴、瑟、箏上千種之多,其中琵琶就是我國民族樂器中最主要的樂器之一。早期的琵琶實物雖然至今未發現,但“琵琶”兩字在東漢時期的典籍上卻已存在。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有“琵琶”兩字,是連在一起又分別解釋的:“琵,琵琶樂器,從珡,比聲;琶,琵琶也,從珡,巴聲?!奔词钦f,琵琶是一種樂器,“琵琶”兩字的字形都采用“珡”作邊旁分別采用“比”“巴”作聲旁。

東漢劉熙的《釋名·釋樂器》:“批把,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币饧磋涟咽球T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后挑進稱做“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

同是東漢的應劭在《風俗通》卷六《聲音·批把》中也有記載:“此近世樂家所作,不知誰也,以手批把,因以為名?!薄耙允峙选?,還是說它是因演奏動作而得名。

以上記載說明,至遲在東漢,琵琶(批把)已經是很普及的樂器。之所以稱為“批把”,是因為“批”字有手擊之義。例如,《左傳·莊公十二年》就有:“(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薄芭选睉恰芭谩钡某趺?,從動作上很形象。魏晉時,因“批把”二字音同“琵琶”,許慎對“琵琶”兩字的解釋更讓人接受,況且“珡”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加之以“珡”作邊旁的樂器早就有琴、瑟等,與琵琶有類似的方面。故根據后人的用字習慣通寫作“琵琶”,從而沿用至今,可見琵琶已有約二千年歷史。

由“琵琶”的得名全是中國味可知,它是中國早就有的樂器;當然,以“琵琶”為名的樂器在古代中國并不指現今的琵琶,而是各種彈撥樂器的總稱,它在以后的發展中也確實受到了“胡中”樂器的影響。這些將在后文中進一步論證。

二、來源于“弦鼗”的琵琶

現在的琵琶,指的是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歷史上的所謂“琵琶”并不是這樣?,F在的琵琶是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的。而直項琵琶來源于“弦鼗”,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古樂器。

直項琵琶是由秦末的弦鼗發展而來的。這在史料上是有依據的,因為晉人智匠《樂錄》就明確說:“琵琶出于弦鼗?!边@在《初學記》、《琵琶賦》等典籍中是有記載的?!杜f唐書·音樂志二》:“琵琶、四弦,漢樂也。初,秦長城之役,有弦鼗而鼓之者?!鼻迕纨g《西河詞話》卷三五:“三弦起于秦時,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響,謂之弦鞉。唐時坐部多習之?!标P于中國琵琶的最早產生者,世人多以為即“秦漢子”,也就是杜摯所說的“弦鼗”。據晉人傅玄《琵琶賦序》:“杜摯以為嬴秦之末,蓋苦長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碧迫擞菔滥稀杜觅x》也說:“聞諸前志,尋斯樂之所始,乃弦鼗之遺事,強秦創其濫觴,盛漢盡其深致。爰有達人演茲奇器,參古今而定制,擬神明而攄思;慰遠嫁之羈情,寬絕域之歸志?!?/p>

從上述記載可知,直項琵琶的出現是在秦朝,勞工們修長城之余,為解勞役之苦,在“鼗”上加弦,改搖動擊鼓發聲為彈弦發聲,故稱為 “弦鼗”。這可以說是中國琵琶的雛形。

“鼗”是何物?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奏膜鳴樂器。小鼓下端設一手柄,鼓的兩側有繩槌,繩端系木丸,搖動手柄,兩耳槌甩擊鼓面發音,俗稱“兩耳鼓”、“播浪鼓”?!柏弧倍嘣跉v代宮廷采用,也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

“鼗”的起源很早。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武備》說:“鼙,《內經》曰玄女請帝制鼓、鼙,以當雷霆,是則黃帝制之,以伐蚩尤也?!薄秴问洗呵铩す艠贰氛f:“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有倕作為鼙、鼙、鐘、磬,吹苓、管、塤、篪、鼗、椎鐘?!泵鞔鷱堘贰兑购酱ざY樂部·律呂》說:“禹作鼗等小鼓?!辈徽擖S帝、倕,還是禹發明了“鼗”,都只能說它的起源非常早。

到了漢代,漢武帝為了聯絡烏孫共同抗擊匈奴,于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嫁給烏孫昆彌。傅玄在《琵琶賦序》記載說:“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箏、筑、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觀其器,中虛外實,天地之象也;盤圓柄直,陰陽之序也;柱十有二,配律呂也;四弦,法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故云琵琶”。他認為,這樣制成的琵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直項琵琶的形制了。傅玄還說:秦勞工修長城發明“弦鼗”、漢烏孫公主下嫁發明琵琶,這兩種關于琵琶起源的傳說,“二者各有所據,以意斷之,烏孫近焉?!睋涊d,漢代的直項琵琶是一種圓體、直項、四弦,因以手推卻樂器,進而成為所有彈撥樂器的總稱。此時的圓體、直項琵琶,無論長柄、短柄,體大、體小,弦多、弦少,一律稱“琵琶”、“直項琵琶”或“秦琵琶”。

直項琵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阮咸”。晉以后的一些朝代,干脆將琵琶稱為“阮”。其實,“阮咸”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有兩個特點,一是行為上的曠達不羈,二是音樂上的細致入微。由于他對琵琶的制作和演奏都很在行,所以琵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總之,作為中國琵琶的起源是:秦時已有長柄皮面圓形音箱的琵琶,名“弦鼗”。秦漢以來不斷改進,發展為阮咸、秦琴、三弦、月琴等,包括圓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項、直項等多種形制。在秦漢至唐代,“琵琶”為我國多種彈撥樂器的總稱。

三、曲項琵琶與直項琵琶的結合

曲項琵琶是通過波斯傳入中原地區的一種樂器,與中國傳統的直項琵琶有一定的差異。曲項琵琶傳入中原后,與直項琵琶相互影響結合,在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形制,“琵琶”亦成為此種樂器的專稱。

曲項琵琶何時傳人中國?一般認為是在南北朝時。例如《民族器樂》就說:“東晉時期‘曲項琵琶有波斯經新疆、甘肅一帶傳入我國北方;南北朝時期傳入南方?!钡?,由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通典》卻認為曲項琵琶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漢代,這就與劉熙《釋名》所說“批把本出于胡中”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

《通典》記載:“曲項……本出胡中,俗傳是漢制?!本褪钦f,曲項琵琶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這較之一般認為的南北朝時期要早三四百年。關于這段時間差距的問題,如果研究的目光僅僅停留在新疆地區、河西走廊以及進入中原的外來文化,當然無法闡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必須將視線投向絲綢之路的前端,即傳入我國新疆地區之前的西亞。

在西域文化史上,位于現在阿富汗的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羅藝術在佛教藝術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在音樂上,一二世紀已經出現了一種類似中國四弦琵琶的梨形琉特琴。從圖上大致可看出這種琉特型樂器梨型曲項( 形狀) 、橫抱( 演奏方法) ,琴弦的尾部似有掛弦的縛弦,因此可以推斷犍陀羅的梨型琉特與我國新疆南道的于闐四弦曲項琵琶十分相似。這個樂器后來在四至七世紀的薩桑朝藝術中逐步形成波斯的琉特琴——烏德。而這種在薩桑王朝與天山南道的四弦琵琶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說,曲項四弦琵琶約在公元前的漢代便傳入我國新疆地區, 這樣也就符合了《通典》關于“曲項……本出胡中,俗傳是漢制”的記載。

從漢代到南北朝,隨著中國與西域民族商業和文化交流的加強,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內地。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曲項琵琶傳到西方后漸漸演變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樂器。而傳入中國后是另外一種面貌。這種外來樂器受到了中國悠久的古老文化的浸潤,它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音樂的滋養?!端鍟ひ魳分尽芬嵶g說:

先是周武帝時,有龜茲人曰蘇祗婆,從突厥皇后入國,善胡琵琶。聽其所奏,一均之中間有七聲。因而問之,答云:“父在西域,稱為知音。代相傳習,調有七種?!币云淦哒{,勘校七聲,冥若合符。一曰“娑陀力”,華言平聲,即宮聲也;二曰“雞識”,華言長聲,即商聲也;三曰“沙識”,華言質直聲,即角聲也;四曰“沙侯加濫”,華言應聲,即變徵聲也;五曰“沙臘”,華言應和聲,即徵聲也;六曰“般贍”,華言五聲,即羽聲也;七曰“俟利”,華言斛牛聲,即變宮聲也。譯因習而彈之,始得七聲之正。然其就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五旦七調,就是琵琶的樂律,《遼史·樂志》則作“四旦二十八調”。由于琵琶有二十八調,音域寬廣,有豐富的表現力,為樂曲的創制與演奏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漢代只有圓形、直柄、四弦十二柱的漢魏式琵琶,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阮咸,和當今的阮咸一樣,它們都是擁抱在懷中,首朝左上方地斜抱。如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的壁畫、磚畫中有各種梨形音箱的直項琵琶。約東漢晚期的遼陽棒臺古墓壁畫,圖中左起第二人所持者,即梨形音箱直項琵琶。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奏樂圖中,兩人跪坐,一人吹豎笛,一人彈梨形直項琵琶。另一圖中,兩人在樹下步行,前者彈梨形音箱直項琵琶,后者做拍手唱歌狀。從這些圖像可看出東漢晚期出現的琵琶較多偏向直項琵琶,但也可以看出曲項四弦琵琶在華夏化過程中吸收了有阮咸直項琵琶等漢樂器的諸多因素。

中國的民族音樂柔麗、含蓄、怡靜、內涵、婉約。曲項琵琶的潛移默化和土生土長的直項琵琶互相融合,取長補短,迅猛地向“中國化”的方向鍥進。唐代國家統一,國力強大,同時采取了強有力的對外開放政策,尤其是音樂文化,取得了極大的繁榮昌盛。唐朝時期的琵琶也在演奏藝術上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高潮,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遂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

繁榮的唐代還將中國琵琶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

唐代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樂曲,如世居長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孫曹綱,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為世人所推崇。在唐代的文獻記載中,有許多描述琵琶音樂的精采篇章,如說曹綱的演奏,右手剛勁有力,“撥若風雨”,另與之齊名的裴興奴則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攏捻”,故當時樂壇有“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之譽;來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為宮廷樂師之一,他首創了琵琶手指彈法;康昆侖號稱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則是有名的佛殿樂師,后與康昆侖琵琶比賽后,進入宮廷成為皇家樂師。

唐代產生了數以百計的琵琶曲,這在繁榮的唐詩中就可以得到見證。很多琵琶名曲傾動朝野,歷久不衰,并成為詩人們歌唱的對象。唐代詩人對琵琶豐富多彩的聲樂藝術和動人心弦的演奏效果,有過很多出色的描寫,琵琶簡直成了唐樂的驕傲。例如: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顧況《劉禪奴彈琵琶歌》:“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山道”;李益《夜宴觀石將軍舞》:“微月東南上戍樓,琵琶起舞錦纏頭”;王建《賽神曲》:“男抱琵琶女作舞,主人再拜聽神語”;白居易《聽琵琶妓彈略略》:“四弦千遍語,一曲萬重情”;劉禹錫《泰娘歌》:“低鬟緩視把明月,纖指琵琶生胡風”;方干《陪李郎中夜宴》:“琵琶弦促千般調,鸚鵡杯深四散飛”;唐彥謙《春日偶成》:“秦箏簫管和琵琶,興滿余尊酒量賒,歌舞留春春似海,美人顏色正如花”,這樣的詩句不知有多少。尤其是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狈浅P蜗蟮貙ε醚葑嗉捌湟繇懶ЧM行了描述。琵琶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使是現在,從敦煌壁畫和云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唐宋以后,在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形制,“琵琶”亦成為此種樂器的專稱。到了明清時期,在宮廷燕樂中起主要作用的琵琶,開始走向民間,成為說唱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另一方面,變橫式撥彈為豎式指彈,進一步豐富了琵琶的演奏手法和表現力。琵琶經歷代演奏者的改進,形制漸漸趨于統一,成為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與現在的琵琶非常接近了。

猜你喜歡
相互影響
對我國兒童少年實施系統性健身訓練的必要性研究
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
唐山方言區學生英語語音現狀的調研報告
目標激勵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及相互影響
聲樂作品與聲樂演唱的關系探究
地價與房價的相互影響關系
試論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外貿方式轉變的關系
名著《紅樓夢》與戲曲的相互影響
中學學校文化和學校管理的相互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