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策:領導工作的起點

2017-01-14 18:44王玉堂
決策與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科學決策決策領導

王玉堂

[摘 要] 決策,就是決定策略或辦法,是人們在政治、經濟、技術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決策是領導工作的起點,決策能力是領導能力的核心。決策能力強的一個標志,就是科學決策、符合實際。決策要有明確的目標,切忌無的放矢;要有擔當的勇氣,切忌當斷不斷;要有民主的作風,切忌個人專斷;要有創新的精神,切忌因循守舊;要有戰略的遠見,切忌戰略短視。

[關鍵詞] 決策;領導;領導工作;決策能力;科學決策

[中圖分類號] C9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12-0038-04

“決策”一詞最早見于《韓非子·孤憤》:“智者決策於愚人,賢士程行於不肖,則賢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論悖矣?!?“決”就是決定,決斷;“策”就是主意,辦法。決策,就是決定策略或辦法,是人們在政治、經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人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總是要對未來實踐的目標、方向、原則、方法、途徑等作出某種判斷與選擇,這種判斷與選擇就是決策。古往今來,人們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某種設計和選擇,這種設計和選擇即決策。

決策是領導工作的起點,決策能力是領導能力的核心。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健康、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學、正確的決策。領導干部位高權重,掌握著決策資源和決策主動權,決策一旦失誤,整個領導工作就意味著將以失敗告終。因此,決策職能是領導工作的第一職能,科學決策是領導工作的第一追求,決策能力是領導能力的第一要素;決策能力強的一個標志,就是科學決策、符合實際。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決策呢?

1.要有明確的目標,切忌無的放矢。目標就是預期中的結果,決定著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向,關系著領導工作的成敗。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近代軍事戰略學的奠基人、享有“西方兵圣”之譽的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想清楚要以戰爭達成什么,以及準備如何完成,沒有人可以輕易發動戰爭,最好連想也別想?!睉馉幨沁@樣,領導工作也是這樣。一個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把決策目標搞清楚,就不可能作出科學、正確的決策,更談不上決策能力強。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建筑工地上,三個建筑工人回答同一個問題——“你在干什么”,一人說“壘墻”,一人說“建樓”,第三個人則說“建設一座城市”。若干年后,“壘墻”的還在“壘墻”,“建樓”的成了工地管理者,“建設一座城市”的則成了這個城市的管理者。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心中目標不一樣,干同樣的活,結果就不一樣。在決策目標清晰、明確的前提下,還要堅持“超越目標,目的優先”的原則?!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的“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是一個戰略目標,目的是讓“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明確了這個目標之后,地方政府就可以因人因地施策:能就地脫貧的就通過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實現就地脫貧,不能實現就地脫貧的就實施扶貧搬遷,找一個“一方水土能養一方人”的地方實現易地脫貧。而且,實施易地脫貧較之就地脫貧的決策思路更開闊,更富有遠見和創造性。

2.要有擔當的勇氣,切忌當斷不斷。擔當是決策者的座右銘。決策就是責任,失誤就要擔責;不愿擔責,不敢擔當,就不配當領導、作決策。擔當源于對責任和使命的堅守,擔當精神決定著成就空間,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真正的領導者,就是責任與使命、困難與風險的擔當者,是大智與大勇、見識與膽識、魅力與魄力的集大成者。敢于擔當,敢于直面矛盾和問題,是決策的第一步。決策本身就意味著變革現狀、調整格局,意味著利益和權力的重新分配。決策和決策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各種矛盾,甚至會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撓和責難。特別是一些久拖不決、積重難返的問題,決策起來往往難度很大。這就要求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有擔當的勇氣,有迅速做出選擇、定下決心、形成方案的決斷力。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現矛盾和問題后,由于當地領導議而不決,沒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結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釀成震驚社會的群體事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爱敂嗖粩?,反受其亂”。顧慮、拖延是決策的大敵。有些決策,特別是一些非常規性的決策,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風險,何況有些問題來得急,需要當機立斷。作為決策者,必須敢于擔當、敢于拍板、敢于決斷,切不可優柔寡斷、錯失良機,應努力避開“布里丹選擇”的陷阱。

3.要有民主的作風,切忌個人專斷?!按笾桥d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皆因好自用”。民主是決策的生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民主作風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素質和領導能力的重要標準。領導干部作為決策的主體,既要有耳聽八方的“功夫”,又要有包容天下的氣度;既要能夠認真傾聽各方面的情況,又要能夠容得下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廣納民言、廣聚民意、廣集民智、廣借民力,善于在不同意見、不同聲音中進行比較、鑒別和選擇, 善于運用民主的意識指導決策,運用民主的作風保障決策,運用民主的方法做出決策,從而使決策活動更加透明化,決策過程更加民主化,決策結果更加科學化?!皼]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2] 277。要健全決策調研制度,把調查研究作為決策的前置條件和必經程序,決策前先調研,不調研不決策。堅持“一來一去”的決策模式?!皬娜罕娭衼?,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群眾路線,也是進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中心環節。決策前,要到群眾中求策問計,使決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決策時,要把權力交給群眾,調動群眾廣泛參與,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決策后,要回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對群眾不理解的耐心解釋,對群眾不滿意的及時進行改進,對群眾反對的堅決予以糾正。堅持專家咨詢和論證,認真聽取專業人員的意見、建議。堅持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努力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4.要有創新的精神,切忌因循守舊。創新是決策的靈魂。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盵3]決策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惟改革創新者勝,“勝”就勝在改革創新上,勝在決策創新上。一個領導干部的決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創新能力。一個干事業、有作為的干部,必然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干部;一個干事業、有作為的領導班子,必然是一個敢于突破陳規、勇于創新的領導班子。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要求決策者必須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敢于另辟蹊徑,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敢于另謀新策,用別人沒用過的招,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大膽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探索,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尋求答案,在創新中尋求出路,在改革中完善改革。

5.要有戰略的遠見,切忌戰略短視。短視難有作為,遠見贏得未來。決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預測性和風險性,因而要求決策者必須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察古知今、鑒往知來,具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超前把握事態發展趨勢的預見力,切不可鼠目寸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遠見源于卓識,思路決定出路。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善于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歷練中增強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洞察未來的遠見,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一個政黨要走在時代前列,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指導;一個領導干部要做好本職工作,一刻也離不開理論學習”[2] 31,“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盵2] 298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自覺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敏銳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觀察、分析問題,努力使自己主導的決策成為正確的而不是盲目的決策,成為有科學根據的而不是想當然的決策。要加強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弄清楚它們是怎么產生的、變化發展的趨勢怎樣、應該如何引導使之趨利避害,在不斷總結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決策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Z].新華網,2015-11-03.

[2]習近平.習近平黨校十九講[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3]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

[責任編輯:肖偲偲]

猜你喜歡
科學決策決策領導
市領導會見
做決策也有最佳時間段
決策大數據
諸葛亮隆中決策
2016重要領導變更
關于對部門統計規范管理工作的思考
開發利用安全信息系統 規范煤礦安全管理
《管理就是決策:第一次就把決策做對》
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有效管理
“稱職”辦公室主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