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毒地治理持久戰

2017-01-16 01:38柯善北
中華建設 2016年12期
關鍵詞:土壤環境行動計劃污染物

打好毒地治理持久戰

面對黑臭的河道,我們呼吁污水處理;呼吸渾濁的空氣,我們呼吁消除霧霾;路過小山一樣的垃圾堆,我們呼吁資源回收利用和垃圾處理。但是,河水可以變清,天空可以變藍,垃圾可以從身邊移走,可這些污染最終會去哪里呢?它們是否就因為人類這些技術處理而徹底消弭于無形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物質不滅,能量守恒。雖然我們的技術已經得到很大的發展,但迄今為止,大部分污染治理的本質都是“轉移”污染物。最終,這些污染物都會以固體的形式回到土壤里。

這意味著,我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土壤不僅會受到各種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危害,一些水污染和大氣污染也會轉移為土壤污染;反過來,積聚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則往往會長期、緩慢地釋放,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

無論我們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回避毒地問題,毒地問題已經從直接影響農村的“癌癥村”問題,演變到農村向城市輻射的“鎘大米”問題,再到常州學生健康受損之時,已是城市毒地問題的一次集中體現。更多在毒地之上開發的項目可能尚未出現類似的事故,既是萬幸,也可能是更大的不幸,更多的問題可能還需要時間的積累方能顯現出來。

全國“毒地地圖”的曝光,也為更多的城市居民敲響了警鐘:土壤污染可能就在你我每一個人的身邊,而我們無力逃避。

我們可以把鍋推給“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但我國過去在土壤環境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是客觀事實。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至于土壤質量的系統性監測和信息發布體系更是基本空白,“毒地”問題屬于典型的“三無”問題。除了江湖流言,想知道自己居住的小區是不是“毒地”都無從得知。

當前,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如果缺乏對土壤污染的整體防治,也就談不上全面、科學、高效的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

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加上2013年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2015年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至此,我國政府全面治理水、陸、空環境的整體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

“土十條”基本涵蓋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各個工作環節,體現了政策制定者對現狀治理能力的判斷,承載了相關部門對它的重視與期望,也響應了人們對土壤保護與監管體系的呼喚。

然而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我國幅員遼闊的土地要走向青山綠水的美好未來,“土十條”只是一個開始,也是這場曠日持久戰役的開端!

猜你喜歡
土壤環境行動計劃污染物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十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
環境科學研究(2021年6期)2021-06-23
環境科學研究(2021年4期)2021-04-25
你能找出污染物嗎?
?陽河守護行動計劃
有機氯農藥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土壤環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對策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紅軍第一份長征行動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