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智力培養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7-01-16 13:40馮源
藝術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情緒智力演奏技巧

馮源

摘 要:鋼琴演奏是由肢體語言、情感語言及音樂語言共同促成的一種語言藝術行為,它的最終目的是將這種語言以操作的形式釋放出來以獲得欣賞對象的判斷和感知。而在這其中,情緒智力對演奏者的表現起到重要作用,它是演奏者在長期的鋼琴學習中情緒智力培養形成的一種綜合合力。本文在解讀情緒智力與鋼琴演奏關系的基礎上,重點探討鋼琴演奏者情緒智力的過程培養、長效培養,以及它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情緒智力 演奏技巧 音樂特色

引言

情緒智力又稱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慧。近年來,情緒智力成為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什么是情緒智力,情緒智力包含的因素以及它在實踐操作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是討論的焦點。雖然有關這些問題的學術討論還未達成普遍的共識,但情緒智力的內涵和外延已經得到實質性的揭示。情緒智力是一種能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也可以這樣表述,情緒智力是人以情感為操作對象的一種能力”,①它外延為對情感的觀察、理解、評價、體驗、調控等能力。歸根到底,情緒智力與人的情感有關,它隱藏在人的情感成長中,并伴隨著情感的成長而日趨完善,人對情緒智力的認識、激發和調控也即是對自我情感認知的過程。自然,做為與情感緊密相連且操作性強的鋼琴藝術,它在激發人的情感的同時又需要人對自我的情緒智力進行有效掌控,才能真正的對這件樂器駕輕就熟。

一、情緒智力與鋼琴演奏的關系

鋼琴演奏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它既包括技術的,也包含心理的,技術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心理層面除了需要接受技術帶來的耐力考驗之外,還需要激發出潛在的情感,這種情感需要以不同的音樂作品為承載而通過鍵盤聲音傳遞出來,與欣賞者產生共鳴。也即是說,情感需要在情緒智力與鋼琴演奏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行之有效的得到釋放。

毋庸置疑,情感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心理活動,但又是人與生俱來的。人從出生開始便伴隨著情感的釋放,嬉笑怒罵皆是情感的外在表現。但在社會關系中生存的人又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任由情感肆意揮發,也既是說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歷練和有效控制以適應社會關系的需求。情感控制的有效與否便是考察情緒智力高低的關鍵,也是衡量人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生存狀態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情緒智力積優者則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強,反之亦然。這條準則宏觀適應于每個人的生命整體,又微觀表現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鋼琴演奏作為一個具體的活動過程同樣受到情緒智力的影響,因為,鋼琴演奏也是一個情感活動的心理過程。

在音樂的起源上便有情感要求一說,正是人的情感需要得到釋放,為音樂的產生鑿出了一條順理成章的渠道。人的能動性不斷增強促使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而鋼琴藝術的產生與其說是科學技術的推動,倒不如說是人基于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對音樂藝術進行的革命性創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鋼琴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自1709年現代鋼琴誕生以來,它便以壓倒性的姿態在全世界蔓延,其傳播速度和覆蓋深度足以說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鋼琴藝術的含蓄亦或夸張性表現都是其它樂器所不能比擬的。寬廣的音域,多變的色彩,三級連動的發音技術,都為鋼琴有效的承載和宣揚情感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但鋼琴對情感的宣泄必然要依附一定的音樂語言,而這種音樂語言的形成又依托具體的音樂作品,演奏者只有對作品內在情感進行有效而徹底的把握才能在技術到藝術的轉換中將其釋放出來,與受眾形成共鳴。所以,鋼琴演奏的過程就是人的情緒智力在對具體音樂作品解讀中的操作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演奏者自我的感知、發掘,又需要演奏者在與欣賞者的互動中得到判斷、調節。

鋼琴演奏是一種藝術行為,它的行為指向是這種藝術的聆聽者和感受者,演奏者情緒智力的高低可以在這些指向對象的評判中或多或少的顯現出來。一個成功的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表現出來的無論是外在的肢體語言還是內在的情感語言都會在與受眾互動中的掌聲中獲得認可,從而顯現出較高的情緒智力。反觀一個糟糕的演奏過程則伴隨著音樂語言的紊亂、肢體語言表現出的緊張、情感語言的蒼白,而難以取得肯定的評價,這正是情緒智力不成熟導致演奏失控的表現。那么如何培養鋼琴演奏者的情緒智力便成為鋼琴學習和練習中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二、鋼琴演奏中的情緒智力培養

鋼琴演奏是一個充滿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鋼琴演奏的基礎端在于平時的學習、練習,高端則在于舞臺表演。在鋼琴學習的基礎端,情緒智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應該循循善誘,讓學生逐漸感知到自我情緒智力的表現,進而激發其情緒智力中的良好表現,并在長期的學習中將其穩固下來,為高質量的鋼琴表演做好鋪墊,這是通往成功舞臺表演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個成熟的鋼琴演奏者,他因此應該具備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心理調控情緒智力的能力,已達到最佳的表演狀態。感知、激發和調控情緒智力是鋼琴學習和演奏必經的三個重要階段。

1.感知情緒智力

如前所述,人的情感非常豐富且復雜,人要對情感進行有效控制和合理調配從而帶動情緒智力的提高首先需要獲得一種感知能力。鋼琴學習和練習是一個極其單調和枯燥的過程,學習者甚至需要對同一首曲子進行反復練習才能提高演奏技術和水準,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具備堅強的耐性。但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很難控制自己而在情緒上表現出煩躁、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正視和得到正確解決,那么情緒智力很難得到提高,要想達到一個高層次鋼琴演奏者的水準就會難以企及。在這里,教師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而言,如果學習者情緒的外顯一旦紊亂,老師最普遍的做法就“強制性”制止,但這種命令式的行為往往是事倍功半,很難在短時間內起作用,甚至引起學習者的反感從而出現厭學現象。要想達到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自身修養外,更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讓學生感知自己的情緒智力,使其從主觀上能動的修繕自己的不恰當行為表現。

當不恰當的情緒顯現出來后,教師首先應做的是把問題擺出來,讓學生認識到這種問題所在并得到正視,使其對情緒智力獲得基本的觸摸。其次,師生間須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不能讓課堂變成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也不能讓學生無休止的反復練習,有問有答,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空間和情感表達空間,使其在輕松、閑適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情緒智力感知要比前者觸摸式的感知作用更大。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學琴習慣往往在合理引導及循循善誘中養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情緒智力便會順理成章。

2.激發情緒智力

激發鋼琴演奏的情緒智力也表現在學習基礎端上,可分兩種方式共同促成。第一種方式是教師在教學中對音樂作品及演奏家的人文解讀。音樂作品紛繁蕪雜,內在情感或統一或對立,時代和作曲家本人的生活經歷賦予作品以特有的品格和氣質,教師應當對這些作品進行口語化的趣味解讀,將作曲家以及著名演奏者的立志故事進行標榜,將乏味、單調等因素在解讀得到消解,使作品的人文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其情緒智力的不斷膨脹。第二種方式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表演空間,在課堂上如此,舞臺表演更加重要。教師應采取恰當的方式組織舞臺表演,有觀眾,有評價,把舞臺交給學生,使其以一個獨立演奏者的身份感受真正的舞臺,從舞臺表演中獲得熏陶,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在成功中積累經驗。教師和“觀眾”應給予更多的正面評價,把學生的表演欲和情感表現欲激發出來。

在教師“蓄意”設計的舞臺實踐打下一定的基礎后,教師應該將學生推向更大的舞臺,比如考級。拋卻鋼琴考級的不利因素,每次考級成功對學生而言都是一次鼓勵,也是獎賞,尤其對心智尚未成熟的琴童而言,這種激勵不僅僅是外在的。盡可能多的參加鋼琴比賽和觀摩高質量的演出也是激發情緒智力的有益途徑,在同齡段的比賽中讓學生感受自己的真實水平,在演出觀摩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更重要的則是,學生在自我感知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把鋼琴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充分調動自己的能動性主動改變現狀和修正錯誤,這種主動性情緒智力的激發要比教師主體、家長主體來的更實際和富有意義。長此以往,良性的情緒智力得以沉淀而且愈加厚重,調控情緒智力的能力也會得到顯現。

3.調控情緒智力

所謂調控情緒智力,是指鋼琴演奏者在舞臺實踐中根據已有的情緒智力鋪墊具有自主調配情感的能力,把適用于舞臺表演的積極的情緒智力集中起來,把不利因素消除掉。如果說感知和激發情緒智力是情緒智力培養的萌芽發展期,那么調控情緒智力則是成熟期,它處于鋼琴演奏的高端。

鋼琴演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者說一個簡單的過程,它受各種條件的制約而直接影響到演奏者的情緒智力。譬如演出環境、觀眾群體,還包括演奏者個人的身體因素、心理因素等等。演奏者在舞臺上的表現更像一個演員的表演,他的肢體語言,對鋼琴的駕馭能力,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都會全方位的展露在觀眾面前,這就需要演奏者對自己的情緒智力表現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心理預案。在演出前,演奏者應及時的了解演出環境,掌握演出信息并進行分析,與演奏的作品進行情感上的“對話”,把將要表達的情感蓄積起來,做到有備無患。在演出過程中既要“緊張”,又要松弛,做到張弛有度,把握好演奏呼吸,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盡可能的向觀眾傳遞出作品中內在的藝術美,使美在展示和欣賞的互動中得到表達。

當然,調控情緒智力絕非如此輕松,演奏過程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演奏者的事先準備得以圓滿進行,任何一個紕漏都可能導致演奏過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演奏者而言,感知和激發情緒智力階段的良好鋪墊和豐富的舞臺閱歷會使調控自我的情緒智力變得更加簡單,如果失去前面兩個環節或前期做得不夠好,那么調控情緒智力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因此,情緒智力的培養的三個階段缺一不可。

結語

成熟的情緒智力對鋼琴演奏而言是一個必然條件,任何一個環節的缺位都會導致情緒智力的不完滿而使鋼琴演奏變得艱難。鋼琴教育者和學習者應給予情緒智力培養以更為深刻的認識和關注,在教學和學習、演奏中充分積累并形成良性循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準,將鋼琴藝術的人文精神發揚光大。

注釋:

①盧家楣.對情緒智力概念的探討[J].心理科學,2005(05):1247

參考文獻:

[1]王曉鈞.情緒智力理論結構的實證研究[J].心理科學,2000(1).

[2]曾性初.情智與情商[J].教育研究,1999(3).

[3]趙颯爽.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4]吳磊.試論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J].黃鐘,2003(3).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情緒智力演奏技巧
保險業師徒關系對營銷員銷售績效的影響研究
淺談情緒智力理論對少數民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農村初中生情緒智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發展的若干思考
海頓弦樂四重奏《騎士》的作品風格和演奏分析
論大學生情緒智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河南派嗩吶演奏中氣息運用技巧探討
淺析肖邦《革命練習曲》的演奏技法與情感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