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豬丹毒的診治措施

2017-01-17 12:23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7年5期
關鍵詞:豬丹毒食欲死亡率

趙 瑞

(法庫縣法庫鎮動監所,遼寧法庫 110400)

母豬丹毒的診治措施

趙 瑞

(法庫縣法庫鎮動監所,遼寧法庫 110400)

豬丹毒病俗稱“打火印”,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豬丹毒病屬于二類傳染病,既是豬傳統‘四大疫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無明顯季節性,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一般3~6月齡的架子豬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但近年來豬丹毒以在母豬中發病逐年增多并以亞急性型疹塊型和慢性豬丹毒常見,有一定的死亡率,給養豬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很多養殖戶不規范使用丹毒疫苗或不給母豬使用豬丹毒疫苗和極少針對豬丹毒進行保健有關。

1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豬體溫突然升高到40.5℃~41℃以上,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不愿走動,皮膚迅速發紅,指壓退色,拉干糞球,在1~2 d后身體不同部位,尤其胸側、背部、頸部至全身皮膚出現一些黑紫色、深紅色大小不一的疹塊,其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形、菱形、方形或者不規則形狀,出現疹塊的位置稍有凸起,疹塊突出皮膚2~3mm,并且邊緣呈現紅色,中間較為蒼白,具有明顯的界限,與烙印非常相似,因此,有“打火印”之稱。在發病的時候,白豬容易看見,棕色或黑豬不容易看見,隨著疹塊的出現,豬體溫也會隨之下降,病勢也會逐漸減輕,在疹塊消失之后,凸起的位置也會逐漸下陷,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脫落自愈。此病病程大概為10~12d,其死亡率較低。個別病例會轉為慢性型或者急性型豬丹毒。慢性型:以慢性疣狀心內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為主要特征,病豬食欲無明顯變化、體溫正常、消瘦,貧血,喜臥。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壞死病變,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腫脹、隆起、壞死、結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樣病灶。

2 剖檢變化

主要病變在胃,十二指腸,回腸,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典型的敗血脾,腎瘀血,腫大,大紅腎。關節腫脹,有漿液性。纖維索性滲出物蓄積,慢性病例在心臟可見到疣狀心內膜炎的病變,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出現菜花樣增生物。

3 診斷

可根據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進行初步診斷,疹塊型豬丹毒以皮膚疹塊為特征變化。慢性豬丹毒不易診斷,需借助實驗室診斷方法。

4 防治措施

(1)未發病的豬場,平時應堅持做好防疫工作,這是當前防止豬丹毒最有效措施。免疫程序:

①仔豬在45~60日齡第1次注射疫苗,常發區3月齡進行第2次注射。

②種公豬每間隔6個月注射疫苗1次,通常于春秋兩季定期免疫注射。母豬跟胎次進行免疫。

(2)定期消毒,殺滅病原體。對圈舍四周、地面、墊草和用具進行消毒。

(3)新豬場要嚴禁從發生過該病流行的老豬場引種,以切斷傳染源。必須引進和調配種豬時,要提前做好預防接種疫苗工作,待產生免疫力后再引進。引進的豬進場后,還應隔離觀察30d以上,無疫情發生后,方可混群。

(4)藥物治療

發病母豬隔離,首選藥物為青霉素類、頭孢類。懷孕母豬最好選用阿莫西林或頭孢噻呋鈉,首次用藥加倍,使其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同時按說明注射板藍根或銀黃提取物退熱、恢復食欲,1次/d,直至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2d后停藥,不宜停藥過早,以防復發或轉為慢性。未發病豬用清瘟敗毒散、阿莫西林拌料預防,連用3~5d。

猜你喜歡
豬丹毒食欲死亡率
高溫天豬食欲下降,這六種飼料可消暑
豬丹毒的診斷與防控
萵筍開胃增食欲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養雞這樣降低死亡率
豬丹毒病原菌特性
淺析豬丹毒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為何難確定?
急性爛鰓、套腸、敗血癥…一旦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或高達90%,叉尾鮰真的值得養嗎?
豬丹毒診斷要點及治療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