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田國男民俗學形成過程的研究

2017-01-17 04:54李一平金冬梅
考試周刊 2016年102期
關鍵詞:形成過程民俗學

李一平+金冬梅

摘 要: 民俗學是社會科學中確立年數較短的一門學科。從1846年英國學者湯姆森正式提出“Folklore”(民俗學)這一術語以來,民俗學的發展只經歷了一百多年。這期間,隨著民俗學的發展,各國民俗學界針對這一術語的概念與內容相繼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和爭論,出現了許多學派。本文主要對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的民俗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做一簡單研究。

關鍵詞: 柳田國男 民俗學 形成過程

“民俗”一詞源于漢語,在我國古代編纂的《禮記》一書當中,“民俗”解釋為百姓的習慣和民風。民俗也可以理解為民間傳承,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非個性的是公式性的;

2.非一次性的是反復性的,即重復多次出現;

3.非個人性的是集團性的,并且把文化分為上層文化和底層文化;

4.非上層文化屬于底層文化。

民俗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種。它是從某一地區居住的人們的生活、生產形態當中培養、傳承下來的生活文化及思維方式。例如,以山林為主要生活場所發展起來的狩獵、農業和林業;依賴海洋、河流的漁業;以平原的旱田、水田為基礎的農業;城市里的商業及其他職業,都能通過人們的衣食住行、傳統節慶活動、禮法、民間信仰等看出不同之處,顯示出其人生觀、世界觀的差異。另外,隨著家庭、村落、鄉鎮、城市的生活空間增大,民俗自然狀態漸漸發生改變。

民俗學,就是著眼于社會、文化、歷史當中的民俗進行研究的一門學問,是社會科學中確立年數較短的一門學科。從1846年英國學者湯姆森正式提出“Folklore”(民俗學)這一術語以來,民俗學的發展只經歷了一百多年。這期間,隨著民俗學的發展,各國民俗學界針對這一術語的概念與內容相繼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和爭論,出現了許多學派。在日本,對于民俗學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柳田國男。

柳田國男是日本民俗學的創始人。其于1875年7月31日出生于日本兵庫縣神東郡辻川村。其父在村私塾里教漢學,和當時眾多讀書人一樣,深受本居宣長、平田篤胤的國學思想的影響。受父親的影響,少年時代的柳田國男對國學抱有深厚的興趣。1890年他去往東京求學,在哥哥的介紹下,跟隨森鷗外學習文學。1892年拜入詩人松浦辰男門下,作為文學青年隨后結識田山花袋、島崎藤村,開始文學創作。1897年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專業,由于少年時代親眼看見遭受饑荒的農村的慘狀,因此三年后畢業時,選擇就職于農商省農務局農政科。之后數年間,柳田國男作為農政官員及農政學者赴各地進行講演,發表文章,參加各種組織,宣傳他關于農業和農民問題的主張。1908年的兩次重要經歷成為他進入民俗學研究領域的契機。

一次是從1908年5月開始,歷時3個月的九州旅行。特別是在這次九州旅行當中,從7月13日開始的一周內,住在宮崎縣椎葉村的所見所聞對他影響很大。椎葉村仍保存著古代的狩獵方法,當他看到該地區有關古代狩獵方法的記載時,驚嘆不已。另一次是與東北地區巖手縣遠野出生的佐佐木善喜的會面。聽到遠野地區的民間傳承以后,柳田國男被這些普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講述深深吸引。九州之旅的成果和從佐佐木善喜那里聽到的資料,讓柳田國男開闊了新的視野,回到東京之后,在10月發表的《天草的產業》一文的最后,他這樣寫道:“數百年前的面影,這些村落在天草群島中是最偏僻的,因此,在該地區的語言和習慣當中仍留有數百年前的面影,并不只是源自宗教的影響。在九州和四國的山里,常常能看到穿著帶有麻紋家徽和服的農夫,在村里也時常能看到婦女和老人穿著這樣的和服。另外,他們頂在頭上的筐,使用的像月宮中的玉兔用的那種杵等,有很多讓東京來的游客覺得新奇的東西?!保üP者譯)從中他總結出了“語言和習慣當中仍留有數百年前的面影”這一社會認識。

隨后,在1909年發表的《后狩詞記》的序言中他提到:“從古到今,并不是垂直發展的,而是向著山區橫向伸展,這就是我國的現狀?!保üP者譯)這闡述了他的歷史認識。由此可見,他把日本全國的地域差別放在同一歷史階段進行考慮。但在研究的初期柳田國男的認識并不是這樣的,他曾經認為山區居民和平原居民的生活,其本質和源流都是不同的。日本社會或日本文化是由許多不同出處的文化組合而成的,這就是山區居民和平原居民、耕種旱田的農民和耕種水田的農民的差異,至今在民俗傳統上仍有體現。這一時期他對前者的文化抱有濃厚興趣,嘗試更深入地了解山區居民的文化。但是,這種想法很快就消失了,只有研究方法得到了發展。這就是1930年之后確立起來的柳田國男的民俗學。他認為要對日本社會、日本文化進行統一的把握,日本各地都處在同樣的歷史進程之中。形成了地域的差別,即時間的差別這一認識,以這種意識為基礎確立了民俗學的研究方法?,F在的民俗學基本繼承了這一研究方法。

從1920年開始日本的經濟逐漸陷入危機當中,到1929年受美國紐約華爾街引發的經濟危機的波及,出現了歷史上的“昭和恐慌”。日本國內受其影響,農村陷入了一片絕望當中。這次“昭和恐慌”成為柳田國男確立其民俗學理論的契機。曾經是農政官員的他,要通過民俗學的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的問題,提出“教育實踐化,農村道德,農民為何貧窮”這三個基本問題,主張“學問救世”、“經世濟民”。

從1930年起,柳田國男通過一系列著作明確了他的理論,這是他對民俗學研究目的、對象、方法上進行統一,形成體系的時期。首先,他奔赴各地進行介紹民俗學方法論的演講,并且從1932年9月開始,每周四在家中開展“民間傳承論”的講座。1934年8月,學生后藤興善對柳田國男講座的文稿進行整理,從中挑選主要內容,出版了《民間傳承論》。這是日本最早概述民俗學的書籍。1935年2月,《國史與民俗學》作為《巖波講座日本歷史》第十七卷出版發行,同年8月,《鄉土生活的研究法》出版。柳田國男通過一系列著作展示了民俗學理論的全貌,明確了自己的方法論,即比較研究法,重出立證法和方言周圈論。這是柳田國男極富自信的一套資料研究法。

參考文獻:

[1]鳥越皓之.民俗學を學ぶ人のために[M].京都:世界思想社,2003.

[2]福田アジオ.柳田國男の民俗學[M].東京:吉川弘文館.

[3]王汝瀾.域外民俗學鑒要[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4]周星.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猜你喜歡
形成過程民俗學
民俗學視域下的四川康巴鄉土小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民俗學學科點簡介
總括*
《六十種曲》中元宵習俗的民俗學、戲曲學意義
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形成過程探析
我國珊瑚礁的研究現狀及相關探究
試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
淺談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
中小企業吸收能力形成及特征研究
民俗學研究的多元維度——“中國民俗學會第八屆代表大會暨2014年年會”會議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