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新型學徒制的內涵及要素分析

2017-01-17 20:59韓彥林史立華
東方教育 2016年21期
關鍵詞:要素分析內涵高職院校

韓彥林++史立華

摘要:“學徒制”是一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以師傅的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職業技能傳授形式,通俗地說即師傅“手把手”地教“徒弟”。一般認為制度化的學徒制出現在中世紀,“學徒制”一詞始于十三世紀前后。在此之前,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都出現了學徒制這一技能傳授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涵;要素分析

高職新型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融入了高職教育的一種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種新的形式。 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主要體現在“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兩個屬性上。學徒制以職業實踐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凸顯了高職教育的“職業性”,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的外在價值。近些年,高職院校在辦學實踐中過多強調社會需求,過分強調職業崗位對人的需求,而忽視了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較多關注了教育的外在價值,忽視了教育的內在價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職業教育的畸形發展。所以,在實現高職教育“職業性”的同時,我們必須關注高職教育的“高等性”,應在凸顯高職教育“職業性”而實現教育外在價值的同時不失其“高等性”,從而實現教育的內在價值。因此,必須賦予新型學徒制新的內涵,核心思想是回歸教育本質,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兼顧社會需求和人的自我發展的需求。

支撐高職院校新型學徒制的要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高職院校新型學徒制是對傳統學徒制和學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組合,其主要特征是學生和學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現為:一是招生即招工,首先解決學生的員工身份問題。二是校企共同負責培養,校企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從而共同完成對學生(員工)的培養。學校和企業是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施新型學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體制與機制上的瓶頸,使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

2. 重建學習載體。高職新型學徒制培養的是高技能人才,課程進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職教師承擔課程教學應是一種常態的教學安排,但這是目前高職院校都面臨的難題,也是高職教育實現“高等性”和“職業性”有機融合的瓶頸。究其根源在于,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尚未完全擺脫傳統學科體系的束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仍是以知識的系統性作為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崗位工作任務不能有機地融入課程內容,這雖然強調了“高等性”,卻又弱化了“職業性”。此外,按照崗位工作任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基于崗位工作流程組織教學,缺乏以能力培養為邏輯主線的系統學習和訓練,這顯然也是強調了“職業性”卻弱化了“高等性”。這均不能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高職院校新型學徒制要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各專業必須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制訂專業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和確定課程標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其中包含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遞進式的系統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 變革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F行學校教學組織模式和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工學交替。由于教學空間延伸由校內到校外,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在教學管理運行中,要求做到工學銜接合理,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一切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的教育理念。具體來講,就是要依據培養過程中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需求選擇教學組織方式,實行校企共同參與的“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實施課程管理、共同評價課程實施效果和評估高技能人才培養績效,為新型學徒制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撐。

4. 優化教學團隊,實現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的協作和互補。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決定了高職教育教學團隊的特殊性。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的建設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首要任務,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的建設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專任專業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雙師素質?!肮ぁ迸c“學”交替的新型學徒制使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改變,高職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還要熟悉專業所對應的主要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知識,具備本專業領域內較強的職業實踐能力。

5. 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在高職新型學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學生對于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的領悟能力,對職業規范的理解,對職業風范的把握,以及創新創業意識的激發,都將有其獨特優勢。建立以目標考核和發展性評價為核心的學習評價機制,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有三個原因:一是實施過程考核,按照培養方案的設計,結合“工”與“學”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定期對學生的課業學習狀況進行考核,適時進行反饋、溝通,保證學習過程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創設學生學習和創作成果展示及各項評優活動平臺,如通過開展優秀學徒、優秀技能手、優秀設計師等的評比,組織各類技能競賽,展示學生學習創作作品和先進事跡,發揮榜樣激勵對學生成長的促動。三是實施面向學生成長成才和未來發展的發展性學習評價,突出對學生人文素養、職業素養、文化自覺等方面的評價,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學習品質的評價。這些評價應貫通校企,全面體現于高職新型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各個學習和實踐環節。

參考文獻:

[1]夏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105-107.

[2]趙鵬飛.“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教育,2013(12):38-44.

[3]高葵芬.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6):5-9.

[4]孫麗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201-202.

猜你喜歡
要素分析內涵高職院校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要素分析
額濟納旗太陽能資源評估報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分析
有理數的數學內涵
不是每檔節目都能稱為“現象級”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