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7-01-19 12:52何松林
讀與寫·上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策略

何松林

摘要:新課程要求教學向生活、向學生的世界回歸,即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增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仍存在不同程度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社會的現象。本文通過這種現象的分析,提出要在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貼近生活,使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能力得到開發和培養,學生潛能得以開發。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81-02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是讓高中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讓高中歷史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共鳴。然而,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中仍不同程度地脫離學生的實際和已有經驗,以教師、書本為中心,開展滿堂灌、填鴨式教學,使原本鮮活的歷史變得呆板,學生是望"史"興嘆。鑒于這種現狀,本文擬通過對影響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現狀的分析,對歷史生活教學提出自己的策略。

1.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歷史課堂教學必須發生質的變化,歷史的生活化教學是促成質變的方式之一。目前,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在實踐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生活化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并不是很理想。

1.1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依舊。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在高考大環境下,以考綱為教學大綱的現象隨處皆是,高考要求什么,教師就按考綱教什么,要求學生關注什么,掌握什么。所以,在升學壓力之下,把基礎知識的落實作為教學目標的傳統教學方式仍頑固地影響著新時期的教學。學生習慣于被灌輸,不會主動思考。難怪有如此調侃"轟轟烈烈搞課改,扎扎實實抓應試"。

1.2教材編寫過于濃縮。為了實現新課改精神,高中教材體例以專題史出現,從而導致知識點的高度概括,這就造成內容豐富的歷史書成了干癟癟的"知識點"的大集合。如必修三思想史第一專題第一課"百家爭鳴"的"孔子和早期儒學"一目僅介紹"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主要主張,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基礎。因此,新教材雖然語言生動活潑,史學觀念新穎,文字插圖并重,但卻與實際教學實踐存在不符之處,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處,學生也只能"敬而遠之"。

1.3教學手段、方式跟不上時代要求。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探究,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頭腦風暴法等,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如微課、翻轉課堂、幕課等。但在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習慣于將歷史知識簡單地列為要點和序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滿堂灌",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變成"這是考點,要劃下來"之類枯燥、干癟的要求。在新課改中許多教師試圖通過"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改變傳統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局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為了形式主義而作秀。教師課堂所設計的環節無法落于實處,無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較深層次的思考,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往往看起來熱鬧,實際卻無多大的教學效果。

2.高中歷史教學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策略

2.1制訂生活化教學目標。高中歷史知識體系較為龐大,單靠學生死記硬背無法全部掌握,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歷史知識講解時,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原本空洞、蒼白的課堂授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制定生活化教學目標時,教師要以讓學生熟記歷史知識為基礎,同時,提高其對古今中外歷史產生和發展規律等文化知識的修養,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歷史知識借鑒,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

2.2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國手工經濟"一課時,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深入了解其發展特征,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將古代中國手工藝制品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實地感受中國手工業生產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3生活素材開展教學。由于傳統教學注重的是對歷史事實的講述,而忽視歷史知識中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師在進行歷史事件講述時,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可以充分運用生活素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累積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高三歷史必修三中的"中國的古代藝術"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的方式,搜集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古代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曲等方面的素材,可以翻閱圖書、報刊,也可以借助網絡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收集素材是對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這樣可以使歷史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養成主動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的良好習慣。

2.4教學理念的生活化。首先,高中歷史教師從教育理念的改變開始,需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教師必須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資源。另外,歷史本身也是人的歷史,學習歷史理應貼近人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成才觀要有重新的認識。中學歷史教學不是要培養考試機器,也不是要培養歷史工作者、專家,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歷史的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創造條件。"教學應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是對生命的一種終極關懷。"教學應是一種人文關懷,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重視。教師有如此觀念,方會關注學生的生活積累,把歷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及生命聯系起來。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應用生活化理念開展教學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也讓學生在生活化氛圍中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歷史知識。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使枯燥、繁雜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提升歷史知識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艷.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教育科研,2013(4).

[2]楊波.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