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017-01-21 02:01舒競易劍東詹新寰
體育科研 2016年3期
關鍵詞:校際業余競技

舒競,易劍東,詹新寰

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舒競,易劍東,詹新寰

在回顧了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業余性”核心理念的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介紹了英美兩國的BUCS(英國高等院校體育協會)和NCAA(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兩種管理模式。從“政府與社會共管、業余性理念下的商業化運作、學術與體育運動并存”3個方面,探討了“業余性”核心理念在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中的具體表現,并進而借鑒英美的經驗為我國的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發展提出了“轉變價值觀、合理化管理架構、推進商業化運作”3點建議。

英美;大學;競技體育;業余性

1 研究背景

在英國歷屆夏季奧運獎牌獲得者中,大學生運動員比非大學生運動員比例更高。如圖1所示,從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英國65%的奧運金牌,66%的奧運銀牌和49%的奧運銅牌都是由大學生運動員獲得的。大學生運動員們的優異表現也使得英國以29金17銀19銅的優異成績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獎牌榜上高居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中國。

圖1 英國大學生運動員在歷屆夏季奧運會獎牌獲得者中所占的比例(數據來源:BUCS 2012年度報告)Figure 1 Proportion of the UK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Medalists of the Previous Summer Olympic Games

美國大學生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同樣出色,以倫敦奧運會為例,共有132名來自NCAA(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的現役美國大學生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其中19所高校的30名運動員獲得了9個奧運項目的36枚獎牌(18金、7銀和11銅),并且僅斯坦福一所大學的40位運動員就收獲了16枚奧運獎牌(12金、2銀和2銅)。這些驚人的數據還沒有包括NCAA的畢業生們在奧運會上的驚艷表現,比如倫敦奧運會冠軍美國男子籃球隊的大部分運動員就都曾在NCAA效力過。

1899年,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Thorstein B Veblen)在其著名的《有閑階級論——關于制度的經濟研究》一書中認定現代體育給年輕人帶來的不是競技精神、服從力和領導力,而是一種原始的野蠻的本性,他宣稱這種對戰爭精神的宣揚將毀掉現代高等教育。但是,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大學生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充分展示了英美現代高等教育和大學體育的和諧健康發展,這也讓凡勃倫的斷言成為了一個笑談。

我國的大學生數量世界排名第一,但我國的專業運動員多是在獲得優異成績以后才進入大學深造,這與英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學生運動員的概念不盡相同,反映了中國與英美國家有著不同的大學體育教育理念。從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業余性”核心理念的角度出發,筆者嘗試探討英美高校競技體育體制健康發展的原因,并期望為我國的高校競技體育體制改革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2 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歷史沿革

業余體育運動最早起源于英國的高等院校和私立學校。早在16世紀,劍橋與牛津兩所高校的大學生就參與到板球、網球、橄欖球、馬術和劃船等體育運動中。1827年,英國舉辦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校際體育比賽——劍橋和牛津之間的板球對抗賽,而1829年劍橋和牛津在泰晤士河舉行的首次劃船比賽就此掀開了兩校著名而悠久的校際劃船對抗賽的序幕[1]。美國的哈佛和耶魯兩所高校則在1852年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校際劃船競賽。英美兩國的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就此開始[2]。

2.1 業余性體育理念的起源

2.1.1 業余主義思潮在英國的興起

“業余性”(Amateurism)一詞起源于英國貴族的階級優越感。在社會等級森嚴的中世紀,富裕的貴族階級認為自己“代表著更優秀的人種,而這種高貴的地位是與生俱來的”[3]。但是在工業革命和城市化圈地運動中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對這種固有的社會秩序提出了挑戰,其表現形式為打破了貴族階級對教育資源的壟斷。1700年只有17%的平民學生能夠進入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溫切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和西敏公學(The Royal College of St.Peter in Westminster)等4所私立貴族學校,而到了1780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72%。從19世紀的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期起,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為首的英國高等院校和以上述4所貴族學校為首的私立學校開始推廣以“公平競爭”(fair play)理念為核心的現代體育精神。公平競爭理念意味著不僅需要遵守比賽的規則,還需要尊重比賽本身的內在精神。在體育競爭中不僅要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還要體現出優雅的氣質,這種“平和而無惡意的競爭(strife without anger,art without malice)”[4]推崇人才培養中智力與體力的相結合,史稱培養新紳士的“業余主義思潮”(Amateurism Ethos)[5]。

在業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英國人普遍認為借助專業化的訓練提高比賽成績并取得比賽勝利的行為是缺乏道德的,體育運動不應該像職業體育那樣娛樂大眾,而應該是注重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的紳士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英國的教育旨在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而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和參與體育運動、提升運動技能,而不是強調精通某一項運動項目[6]。因此,對于英國的學生來說,運動不能被當作純粹的觀賞品,它是一項鼓勵親身參與并從中體會快樂的活動。學生是運動的參與者,學生才是比賽的中心,這是英國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業余思想的精髓[7]。在今天的英國教育體系中,業余體育精神一般被引申為“所有的學生都有權利參與和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享受體育和其他活動的樂趣比從中謀利更為重要。

2.1.2 業余性體育理念在美國的發展

現代美國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的思想遺產都“源起英格蘭”[8]。1640年,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哈佛大學首任校長亨利·鄧斯特(Henry Dunster)將劍橋大學的部分經典課程引進到成立僅4年的哈佛大學,引領了向新英格蘭自由教育理念學習的風潮。

早期美國的高等體育教育來源于對英國高校的自由教育和業余性體育理念的移植或傳承,眾多的美國高校都遵循英國教育所推崇的業余性體育運動理念,比如1852年舉行的首屆哈佛—耶魯校際劃船比賽便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兩支隊伍都沒有聘請教練,也沒有進行專業化的賽前訓練,學生們只是把這個比賽看作校園生活的一部分[9]。

業余性體育精神在20世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0]。被譽為美國現代體育之父的“新體育”學說奠基人克拉克·威爾遜·赫瑟林頓(Clark Wilson Hetherington)依據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理論,推崇“教育既不是純粹為身體,也不是純粹為精神,而是要發展由教育活動來實現的人的所有能力”[11,12]。在這種“新體育”學說的推動下,1920年,美國大學體育主任委員會把美國大學體育的首要目標定義為“培養服從、謙讓、自我犧牲、合作、友善、公平以及具備運動道德的青年”[13]。教育家們認為業余性體育肩負著塑造年輕人身心全面發展與完善的重要使命,年輕人可以從參與業余性體育活動中學習到豐富的社交技巧、多樣化的文化理念和處事方式,強化公民意識,逐步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2.2 組織化管理模式的發展

工業革命中的城市化對現代體育最大的影響是以組織體育(Organized Sports)為首的現代體育形式開始出現。1863年10月26日,世界首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足球協會(England Football Association,FA)在英國宣告成立,英格蘭足球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足球的鼻祖。1869年MLB(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在美國成立,在北美四大聯賽中率先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這些體育協會和聯盟是現代體育組織化建設的主要特征,其商業價值以及所引發的產業鏈條使得體育的組織化建設成為了保證現代體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要素,為現代體育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現代體育的組織化也影響到了大學體育的組織化建設。在美國,由于沒有一個高效的管理機構來制訂統一的比賽規則,早期的美國大學校際間的橄欖球競賽中的執法問題成了困擾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一大難題。1873年和1876年,普林斯頓大學兩次牽頭并完成制訂了一套統一的比賽規則,這直接促使了IFA(校際橄欖球聯合會,Intercollegiate Football Association)在1876年11月23日的成立。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早期,美國大學還陸續成立了田徑、擊劍、足球、長曲棍球和高爾夫球等高校體育運動的單項聯盟,這個時期是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的起飛階段,史稱“組織化時代”[2]。1918年2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第一屆英國大學校長論壇一致決定成立全英第一個校際體育管理機構——IVAB(英格蘭和威爾士校際董事會,The Inter Varsity Board of England and Wales)以促進大學體育的發展,其核心目標是促進英國大學的學生運動員建立一種對體育的“重在參與”的理念。這些處于雛形階段的松散的體育組織為英美未來的全國性大學校際體育管理機構的成立打下了伏筆[14]。表1簡單列出了當代英美兩國的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管理組織的百年演變發展史。

表1 英美兩國大學校際體育管理機構發展史Table I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Intercollegiate Sport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of UK and USA

2.2.1 BUCS管理模式簡介

成立于2008年的BUCS(英國高等院校體育協會,British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port)負責統一組織和管理英國的大學校際競技體育,其核心宗旨是“增進學生對體育的參與”,致力于為全英162所高校的230萬名大學生提供平等地參與48項體育賽事的機會,包括為殘疾學生提供參與帆船、箭術等戶外運動以及田徑、游泳和水上運動等室內運動的機會。

BUCS總部設在倫敦,董事會監管BUCS的全面運作,BUCS的管理組織架構如圖2所示。

董事會下設的咨詢顧問部由公開選舉出來的4位學生代表和4位教職員工代表構成,其不具備決策功能,僅是在董事會和下設的其它機構之間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溝通作用。英國各大學按照地域被劃分為12個大區(比如牛津大學被劃入東南區,而劍橋大學被分到東區),并相應地設立了12個區域辦公室以負責BUCS的日常業務,其工作人員由各大學的學生和非學生代表等比例構成,接受國際部、發展部、紀律委員會、競賽部與財務部的統一監督和管理。

圖2 BUCS管理組織架構Figure 2 BUCS Management Structure

BUCS舉辦的校際間的各級、各類體育比賽都是由區域辦公室主辦,各高校的校學生會負責組織、運作和承辦。根據體育項目的不同,賽事等級也不盡相同,比如籃球聯賽分為3個等級:超級聯賽(Premier League)、甲級聯賽(Tier 1)和乙級及更低級聯賽(Tier 2&below)。而曲棍球在英國非常受歡迎,聯賽的等級也更多,包括超級聯賽(Premier League)、甲級聯賽(Tier 1)、乙級聯賽(Tier 2),丙級聯賽(Tier 3)、丁級聯賽(Tier 4)及低級聯賽(All Other Tiers)。所有BUCS的48項體育運動一共被劃分為503種不同類別和級別的體育賽事。各個高校根據球隊水平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球隊征戰同一個體育項目的不同級別的聯賽。比如牛津大學就有105支球隊參加全部48項體育運動。

2.2.2 NCAA管理模式簡介

美國大學體育組織是通過多種形式存在并發展而來的。按管理范圍劃分,有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按成員學校類型劃分,有本科院校、??圃盒:蜕鐓^院校等。比如NCAA主要負責4年制大學的校際體育管理;NAIA(全國校際體育協會)主要負責小型學校的校際體育;USCAA(美國校際體育協會)主要負責社區學校的校際體育;NJCAA(全國大專校際體育協會)主要負責??茖W校的校際體育;以及CCCAA(加里福尼亞社區學院體育協會)主要負責加州地區學院的校際體育等。

在這些體育管理組織當中,NCAA是當今美國國內規模最大、職能最健全、會員數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非盈利性校際競技體育管理組織,它的主要宗旨是“通過開展校際體育比賽以促使具有運動特長的青少年完成高等教育”。2012年有來自1 281所大學、組織和協會的453 347名大學生運動員參加NCAA旗下的23項體育運動的89項各類全國錦標賽。

根據成員學校的規模、運動水平、場地設施等因素,NCAA把會員高校分為第一等級(Division I)(包括340所院校,2007年各會員高校按照橄欖球運動的競賽水平高低又被分為FBS,FCS和Non-FB3個等級)、第二等級(Division II)(包括290院校)和第三等級(Division III)(包括436所院校)3個等級,各會員高校相應地參加對應等級的比賽。

NCAA由一個執行委員會來監督各等級賽事的正常運作,包括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NCAA執行委員會是由來自所有3個等級的會員高校的校長代表組成的,其分別下設了3個等級委員會以負責各自等級賽事的日常運作,包括競賽規則、紀律監管、預算編制和學生運動員管理等。圖3展示了NCAA的縱向管理組織架構。另外,整個NCAA一共有120個跨等級的管理委員會負責為各項體育賽事制訂政策和規則,其成員由來自全美近1 000所會員高校的代表組成。

3 堅持業余性的英美模式

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之所以能夠存在一百多年并實現健康的發展,關鍵在于其核心理念:堅持業余性。筆者將其具體表現總結為“政府與社會共管、業余性理念下的市場化運作、學術與體育運動共存”3個核心因素。

圖3 NCAA管理組織架構Figure 3 NCAA Management Structure

3.1 政府與社會共管的管理模式

英國政府認為:“體育是一個強大的工具,有計劃地提升大眾體育的參與率可以幫助政府實現經濟復興、改善國民健康狀況、增強社會向心力、減少犯罪、促進社區穩定和青少年培養等雄心勃勃的目標”[15],但這一觀點并沒有使得英國政府強行干預體育的健康發展。恰恰相反,20世紀90年代末期,英國政府對體育職能部門進行了以“分權”為核心的將決策權與執行權分開的機構改革,把體育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轉移到公共管理機構[16]。

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把服務職能轉移到社會民間組織,其具體措施是把英國體育理事會(UK Sport)和英格蘭體育理事會(Sport England)等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Non 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定義為體育政策的執行機構。而BUCS與英國體育理事會(UK Sport)和英格蘭體育理事會(Sport England)密切合作,負責監管全英高等教育體育(Higher Education Sport)的運作并組織校際比賽。

當代英國體育發展模式的演變,其本質是一項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變革。英國體育發展的成功與其堅持提升全民體育參與機會的價值觀念是密不可分的[16]。

而NCAA的運作也不受政府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預,政府并不規定或限制體育市場的各種運行要素,而是利用法律法規,運用經濟政策和手段對體育市場的運行進行宏觀調控,在總體上規劃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向,建立大學競技體育運作的基本框架和準則,從而引導大學競技體育向著社會化和市場化發展[17]。

同時,NCAA的非營利性法律地位為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創造了寬松的環境。NCAA享受一定程度的反壟斷豁免權,從而能夠獲得更大的商業運作空間來籌集社會資本并用來實現公益性目標;秉承業余性理念的NCAA非常重視大學競技體育的教育功能,因此被美國勞動法認定大學生運動員與所在學校之間屬于教育學術關系,從而有效地規避了勞動法對相關收支的限制;同時,聯邦稅法也認定堅持業余性原則的NCAA及其會員高校享受收入稅豁免地位,不需要支付與大學競技體育相關的收入稅,這些都大大降低了NCAA的運行成本[18]。

3.2 業余性理念下的商業化運作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19世紀40年代以及20世紀初的兩次大的移民遷徙奠定了美國社會包容、開放的文化特征,而這種特征與現代體育所具有的娛悅身心、教育培養、社會交往、社會包容的價值信條不謀而合,體育得到了美國社會普遍的認可。但是,這個社會大融合過程中所形成的美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自由”和“平等”[19]的思想讓美國人拒絕接受英國人“命由天定”的出身論和“紳士般的平和而無惡意的競爭論”[4],達爾文主義的“適者生存”的競爭理念才是美國人奉行的體育指導思想。也就是說,相比于英國人強調競技體育重在參與,美國人既重視參與的過程,也重視參與的結果——倡導“勝利不是全部的意義,而是唯一的意義”的“倫巴迪思想”(Lombardian Ethic)就是對美國競技體育競爭精神的最好體現。

同時,美國聯邦、州、地方(縣、市)政府均沒有設置專門管理體育的機構,政府主要通過制定法規對體育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除了針對一些健身計劃的實施和部分體育場館的建設外,政府很少動用公共財政對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給予直接的支持。不僅營利性的職業體育必須通過市場運作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源,非營利性的大學競技體育也要通過市場運作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20]。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么秉承業余體育理念的NCAA卻走上了一條職業化的商業運作道路的原因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優勝劣汰才能夠最好地體現對勝利的渴望。

NCAA大部分的收入來自于和特納體育(Turner Sports)以及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簽訂的對全美大學男籃錦標賽(the Division I Me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長達14年價值108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2011—2012賽季NCAA的總收入達到了8.71億美元,其中90%來自于電視轉播。圖4展示了NCAA 2011—2012賽季的收入來源示意圖。

圖4 2011—2012賽季NCAA收入來源比例示意圖(數據來源:NCAA 2012財年審計報告)Figure 4 Proportions of Income Source of NCAA in the Season 2011-2012

NCAA的會員高校都設有運動部(系),各個高校的競技體育收入包括創收收入與學校補貼(即學校財政撥款)兩大類。美國大學體育組織的財政運作遵循“取之于會員高校,用之于會員高?!钡脑瓌t。以2012財年為例,

NCAA年收入的63%總計5億美元返還給了一級聯盟的會員高校。表2分析了一級聯盟的3個等級會員高校的平均收入情況(以中值平均值計算)。

表2 NCAA一級聯盟會員高校平均年收入情況(美元)Table II Average Revenue per Year of the First-level Member Colleges of NCAA

從表2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撥款為0,而橄欖球運動的收益對于美國高校的競技體育財政狀況起到了決定性作用,FBS的會員高校的收益明顯比FCS和Non-FB的高校收益要好。收益越高,學校支付的補貼就越低,省下來的錢就可以投入到體育發展基金、體育場館的升級與維護,以及學校的教育計劃等其它方面,從而帶動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學校發展地越好,就越容易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比賽成績,這是一個良性的體育與教育相結合的辦學循環。

另外,雖然第二、三級聯盟的會員高校沒有轉播收入,受關注度低,每年獲得的NCAA年收入返還率也僅有4%和3%,但是因為低級別聯盟的會員高校開支相對較少,通過運動隊參加比賽與校內其他體育資源的商業開發和多種經營所取得的資金,再加上學校的補貼,總的來說,NCAA的各級會員高校都能夠承擔競技體育維持與發展所需要的各類開銷。由此可見,NCAA完善的產業鏈為美國大學體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而BUCS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靠一套“志愿者體系”(System of Volunteerism)來維系體育賽事的運作,有超過2 000名志愿者為所有的BUCS賽事提供全方位的免費服務,BUCS沒有為這些志愿者支付任何費用。比賽所需的體育場館都是由各承辦高校提供,獲勝學生運動員也沒有任何物質或金錢的獎勵,所有這些措施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BUCS舉辦體育賽事的開支。表3列出了2011—2012賽季BUCS的收支情況。

表3 2011—2012賽季BUCS收支情況Table III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BUCS in the Season 2011-2012

從表3中看出,BUCS百萬英鎊級別的年度收支實在無法與NCAA動輒上億美元的商業化運作相提并論。NCAA的年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電視轉播費用,并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足的資金能夠為學生運動員提供高額的獎學金,從而吸引優秀的運動員就讀本校,并源源不斷地為職業體育輸送人才,其良性循環保證了美國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而BUCS的商業化運作則要遜色得多,贊助費用也少的可憐。與NCAA相比,BUCS沒有電視轉播收入,也沒有向學生提供體育獎學金。其原因在于BUCS擔憂過度商業化帶來的精英體育與大眾體育的兩級分化可能會傷害到大學聯賽中的更多大眾化、低級別體育賽事的生存,從而損害BUCS的核心理念——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參與體育的機會。但是近年來英國學者也在不斷地質疑,為了提高整個英國的競技體育水平,是否應該學習美國的經驗去運作英國的大學校際競技體育。

3.3 學術與體育運動共存的管理理念

體育比賽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是英美大學競技體育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BUCS和NCAA都認為校際體育運動是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體育運動應該真正走進并影響大學生的生活,大學體育比賽必須與職業體育競賽相互分離以保證大學體育比賽的純粹性[21]。

NCAA將其100多年的發展經驗歸結為“參加大學體育競賽的運動員來自于學生,將大學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相融合”[22]。高校把開展校際體育競賽當作不僅是向廣大師生提供參與和觀看比賽的一種文娛途徑,也是高校擴大知名度,提高生源和獲得資金幫扶的一個重要方面[23]。

參加競技體育的運動員來自于學生,既是大學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大學競技體育運動自身意義的根本所在。大學競技體育運動是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大學生運動員的身份首先是一名學生,這是發展大學競技體育運動的基本原則[24]。

體育比賽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體制保證了大學生在發展中不僅能接受科學文化知識教育,還能獲得全面的競技體育方面的教育,同時兼備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擁有健康的體魄并追求完美的人格[25]。BUCS通過各高校的學生會為學生們提供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而NCAA更是從錄取政策、學術水平、上課與訓練的時間安排等方面詳細制訂了對學生運動員學習利益的保障條款,嚴禁損害學生運動員的學習利益。

因此,嚴格堅持業余性核心理念,保證大學體育競賽在平等、安全和友善的氛圍中進行,將體育比賽與高等教育有效結合,是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在高等教育母體環境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為學生運動員提供終身受益的高等教育的機會,保證其作為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才能確保學生運動員在不從事專業領域的狀況下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安身立足,并開創出一條穩定、持續的發展道路。為學生運動員提供優質、公平的教育機會是最終目的,將體育比賽與高等教育有效結合是手段,“業余性”核心理念則是實現手段的有力保障[26]。

4 對我國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的啟示

探討“業余性”核心理念在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中的具體表現,借鑒其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學體育的價值內涵、大學體育應堅持的道路與方向。當今社會不僅需要參與型、健康發展型的大學體育,還需要拼搏型、創新型的大學體育。大學體育做大做強,對實現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教育強國、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具有現實意義[27]。通過對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秉承“業余性”核心理念的討論,筆者從以下3個方面對我國大學校際競技體育提出意見和建議。

4.1 高校體育價值觀的轉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我國大學在看待大學體育對個人的價值時普遍存在明顯的傾向,或偏重于物質價值(身體鍛煉)或偏重于精神價值(精神培養)[28];而英美兩國大學則考量全面,其偏重關注大學體育所具有的綜合價值,力圖探尋物質與精神價值的最佳結合點[29]。我國大學競技體育價值定位不清,發展理念模糊,運動員雖成為了大學生,卻很少出入校園或教室,只是到畢業時領到一份“注水”的文憑。體教結合的教育方式,到最后只存在“體”不存在“教”,體育和教育互不沾邊[30]。所以,筆者認為應該變革過去那種重競賽成績、運動技術,輕學術知識、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重在參與、與時俱進的大學體育必須以“學生為核心”、以“參與者為核心”,調動學生等參與主體的熱情和積極性,把大學體育真正轉變成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要途徑[31]。

4.2 合理的組織架構是大學校際競技體育發展的制度保證

英美國家的競技體育體制以學校為中心,大學是培育優秀運動員的重要基地[18,32]。英美大學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體現了很強的系統性,通過健全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采取法律手段,制定規章制度管理大學生競技體育,是一個穩定的、健康發展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系統。而舉國體制下,我國的大學生體育協會在總體上仍然沒有擺脫依靠政府供養與運作的發展模式[33-35]。舊的體制下形成的訓練和管理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并日漸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凸顯矛盾[36]。比如科學文化教育缺失的專業體育人才回歸社會后就業能力受到挑戰,而體育專業隊伍人員的科學文化素養不高又相應地制約了競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等[37]。由此筆者認為,在適應我國國情的前提下,大學生體育協會應該在協會實體化的基礎上,理順協會與政府之間的各種關系。大學生體育協會成為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的管理主體不僅符合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還更容易與世界進行接軌,符合國際慣例[38,39]。只有具備綜合管理與系統調配各類資源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發揮大學生體育協會對我國大學生競技體育的管理服務工作。

4.3 商業化運作是大學校際競技體育騰飛的基石

市場經濟環境、大學體育文化傳統以及業余性體育理念的核心價值觀,是英美大學校際競技體育得以在創收和學校補貼兩大資金來源的強有力支持下獲得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40-42]。我國高校的競技體育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筆者認為高校體育組織在現實環境下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應該是通過組織優化和提升競賽管理水平來提高運動水平與社會影響力,以逐漸拓展經費來源,并最終走上成熟的商業化運作道路。

[1]Harold Arthur Harris.Sport in Britain:It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M].London:Stanley Paul,1975.

[2]李丹陽.NCAA成立前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歷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5(2):143-146.

[3]Bliss Perry.The Amateur Spirit[M].New York:Houghton,1904.

[4]Holt Richard.Sport and the British:A Modern History[M].Oxford: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Mangan,J.A.A Sport-Loving Society:Victorian and Edwardian Middle-Class England at Play[M].United States:Routledge.2006.

[6]李丹陽,喻晶,胡鑫.美國大學競技體育業余性溯源及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4):57-61.

[7]Chu Donald.The Character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rcollegiate Sport[M].Albany: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

[8]邊宇,劉明,呂紅芳.美國大學體育的歷史沿革及階段性特征[J].體育學刊,2013,20(3):81-84.

[9]Radar,B.American Sports:From the Age of Folk Games to the Age of Televised Sport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6.

[10]Michael K.Bohn.How the golden age of the 1920s transformed american sports[M].Potomac book,Inc.2009.

[11]李佐惠.赫瑟林頓美國新體育學說奠基人[J].體育文化導刊, 2008(1):114-116.

[12]呂紅芳,邊宇.美國“新體育”思想的歷史解析與啟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2):12-16.

[13]The Aims and Scope of Physical Education,Report of a Committee from the Society of Direct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J].Americ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1920,25(6): 259-261.

[14]潘前,王萍麗.美國大學體育組織發展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 2013,35(1):70-73.

[15]Giddens A.The third way: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M]. Cambridge:Polity Press,1998.

[16]湯曉波.當代英國體育發展模式的轉變[J].體育學刊,2013,20 (3):55-60.

[17]王永忠,馮曉露.轉型期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模式探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4):110-113.

[18]李丹陽,柳鳴毅,胡法信.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生存之道:堅持業余性[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25(2):59-62.

[19]Riess,S.Major Problems in American Sport History[M].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7.

[20]陳慶熙,潘前.美國大學競技體育財政運行模式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26(2):67-72.

[21]池建.美國大學體育聯合會的指導原則[J].中國體育科技, 2003,39(3):17-19.

[22]Sunio,Marissa D.Saving face: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studentathletes and the ideas of amateurism[J].Whittier Law Review, Winter,2012,33(2):431-452.

[23]李丹陽,龍斌.美國大學競技體育聯合會的組織性質及其異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3(3):102-105.

[24]Peach,J.College athletics,universities,and the NCAA[J].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2007,44(1):11-22.

[25]王永盛,潘耀濱,王超.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發展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80-83.

[26]李慶,宋華勛.中美大學校際體育競賽監管體系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4):129-134.

[27]楊占武.美國大學體育核心理念初探[J].體育文化導刊,2011 (4):104-107.

[28]諸葛偉民,朱建清.研究型大學與大學體育的走向[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6):72-74.

[29]夏曉勤,藍勁松.中美兩國大學體育文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5,10:47-51.

[30]朱桂林.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競賽體系組織結構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2):232-237.

[31]王曉毅,姜立嘉.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1):50-54.

[32]隋曉航.中美兩國大學體育管理機構設置比較[J].體育學刊, 2007,14(7):92-95.

[33]陳琦.體育舉國體制的辨析與未來走向[J].體育學刊,2013, 20(3):1-6.

[34]潘建華,趙建林.論中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與創新[J].重慶大學學報,2006,12(4):136-140.

[35]王曉毅,姜立嘉.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2):82-93.

[36]易劍東.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邏輯基點與價值取向[J].體育學刊,2011,18(1):14-25.

[37]彭慶文.新時期中國大學體育角色定位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8.

[38]董眾鳴,朱桂林,何志林.轉型期我國政府對高校競技體育的規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5):6-9.

[39]董眾鳴,朱桂林.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24(2):87-90.

[40]鞠成軍,廉俊穎,張孔軍,董官清.美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3,10(2):140-142.

[41]蘭馨.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7):70-72

[42]袁莉萍.美國大學體育賽事營銷傳播的審視與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0,31(4):35-68.

(責任編輯:陳建萍)

Development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of UK&USA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

SHU Jing,YI Jiandong,ZHAN Xinhu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concept of“ama-teurism”of the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in UK and US,the article introduces BUCS and NCAA,the two management models in those countries.It discusse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amateurism”in the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in UK and USA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joint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commercial op-er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amateurism and coexistence of scholarism and sport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UK and USA,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changing the values,rationalizing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in China.

UK&USA;college;athletics;amateurism

G80-05

A

1006-1207(2016)03-0007-07

2016-02-15

舒競,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管理學。E-mail:shujing@jxufe.edu.cn。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

猜你喜歡
校際業余競技
TSA在重競技運動員體能測試中的應用
第1-3屆冬季青年奧運會競技格局分析
長三角地區“戲曲進校園”校際聯盟在上海市金山區授牌
常州高職園區校際體育課程教學資源配置現狀及共享分析
為業余棋手診脈
花與競技少女
同臺競技
遮蔭有方等
業余棋手錯覺
業余棋手的錯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