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廣東熱區社會經濟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

2017-01-21 15:30胡小嬋張慧堅鄧頌李一萍曾安逸
熱帶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社會經濟農業產業廣東

胡小嬋+張慧堅+鄧頌+李一萍+曾安逸

摘 要 對2013年廣東熱區社會經濟發展及農業產業基本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并對廣東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運行模式及產業發展主要特點進行研究。

關鍵詞 廣東 ;熱區 ;社會經濟 ;農業產業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1.025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dat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tropical area in 2013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operation mode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re researched, too.

Keywords Guangdong ; tropical area ; social economy ; agricultural industry

廣東省位于中國大陸最南部,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廣東省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位于北緯20°09′~25°31′,東經109°45′~117°20′,屬低緯度熱帶亞熱帶區域,跨越了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3個氣侯區,土地總面積17.8萬km2,占全國陸地總面積1.85%,其中,全省丘陵山地面積為11.05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62.43%,平原盆谷地面積為4.171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23.44%,丘陵山地與平原盆谷地之間的臺崗地為2.4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3.5%;陸地水域面積0.15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0.88%,多樣化土地類型有利于廣東省建立齊全農業體系,發展農、林、牧、副、漁生產以滿足人民生活和多種農村副產品出口需要。

根據南亞辦發布的區劃劃分標準,廣東省熱區包括17個市超過64個縣(市、區),主要分布如下: 1.廣州市(5個:白云區、番禺區、花都區、增城市、從化市),2.深圳市(2個:寶安區、龍崗區),3.珠海市(2個:斗門區、金灣區),4.汕頭市(7個:龍湖區、金平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5.佛山市(4個: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6.湛江市(9個: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遂溪縣、徐聞縣、廉江市、雷州市、吳川市),7.茂名市(5個:茂南區、電白縣、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8.肇慶市(4個:鼎湖區、德慶縣、高要市、四會市),9.惠州市(3個: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10.汕尾市(4個:城區、海豐縣、陸河縣、陸豐市),11.陽江市(4個:江城區、陽西縣、陽東縣、陽春市),12.清遠市(3個:清城區、佛岡縣、陽山縣),13.潮州市(2個:潮安縣、饒平縣),14.揭陽市(5個:榕城區、揭東縣、揭西縣、惠來縣、普寧市),15.云浮市,(5個:云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云安縣、羅定市),16.東莞,17.中山。

1 廣東省熱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1.1 熱區基本經濟發展情況

據統計,廣東熱區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 638.99億元,比上年增長1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 597.49億元,增長8.84%;第二產業增加值28 532.91億元,增長9.93%;第三產業增加值31 508.62億元,增長12.7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1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5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30%。全省熱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 540元,比上年增長8.2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廣東省熱區生產總值比重為0.11%。全年熱區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 755.697 0億元,增長12.77%;公共財政支出3 030.869 0億元,增長10.55%[1-3]。

全年熱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7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1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8%。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3.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3%[1-2]。

2013年熱區全社會從業人員數較2012年增長2.98%,其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增長了50.84%,農村第一產業勞動者下降0.94%,熱區各市從業人員年末總人數5 382.47萬人,熱區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 966.98萬人,農村從業人員2 944.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2 512.16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為4 916.57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為4 071.45萬人[1-3]。

熱區各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699.96元,各市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 087.17元,各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 465.72元,各市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 520.40元。熱區城市恩格爾系數36.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0 638.64億元,物價總指數101,全省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 453.93億元,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3 601.71萬人,基金征繳率95.66%,2013年熱區各市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 162.94萬人[1-3]。

2013年,農村調查戶中,熱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33.00 m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57 m2。2013年熱區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主要耐用物品年末擁有量:彩電117.80臺,固定電話部63.75部,手機247.05部,電腦40.35臺,摩托車108.42輛,生活用汽車6.93輛,空調60.43臺,電冰箱72.33臺,洗衣機60.55臺[1-3]。

2013年,廣東熱區主要農業機械動力19 592 649千瓦,其中柴油發動機動力13 693 244千瓦,汽油發動機動力1 528 140千瓦,電動機動力4 267 180千瓦,其他機械動力104 085千瓦。主要農業機械包括耕作機械、排灌機械、收獲機械、漁業機械、運輸機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5 949臺、小型拖拉機208 264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23 983臺、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72 253臺、農用排灌柴油機331 068臺、農用排灌電動機283 504臺、農用水泵538 303臺、節水灌溉機械74 085套、聯合收割機9 365臺。另外還有自走式機動割曬機1 650臺、機動脫粒機330 175臺、漁用機動船57 355艘、農用運輸車97 698輛、機電井1 115 788座(其中規模以上機電井11 810座,規模以下機電井1 103 978座),灌溉面積152.11萬hm2,耕地灌溉面積128.53萬hm2,節水灌溉面積20.05萬hm2,機電灌溉面積140.20萬hm2,機耕面積264.61萬hm2,機收面積109.81萬hm2。水庫數量5 670個,其中大中型水庫265個,小型水庫5 405個,鄉鎮、村辦水電站2 962個,裝機容量1 404 552千瓦,農村用電量11 550 327萬瓦時?;蕦嶋H施用量(實物量)6 314 880 t,其中氮肥2 030 225 t,磷肥1 670 066 t,鉀肥906 227 t,復合肥1 708 362 t。農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1 961 724 t,其中氮肥792 162 t,磷肥182 580 t,鉀肥399 012 t,復合肥587 970 t。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1 256 t,其中地膜使用量15 986 t,農藥使用量89 572 t[3]。

1.2 熱區社會文化發展

2013年,全年熱區各市工業企業R&D活動人員經費支出708 215萬元,比上年增長2.40%,占全熱區生產總值0.11%。熱區公共圖書館有103個,文化館有111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廣播電臺0座,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8座、電視臺3座,100瓦及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3座,縣、市 廣播電視臺54座;醫院2 284個,有行醫資格證書衛生技術人員381 170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41.752 4萬人,在校生122.806 1萬人,畢業生41.263 5萬人;普通中學招生(高中、初中)174.749 2萬人,在校生536.562 8萬人,畢業生190.398 2萬人,其中,熱區普通高中在校生185.798 4萬人,畢業生60.741 7萬人,熱區普通初中在校生350.764 4萬人,畢業生129.656 5萬人。熱區普通小學招生130.906 3萬人,在校生703.931 3萬人,畢業生120.205 3萬人。學齡兒童人數671.002 3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超過670.773 0萬人[1-3]。

2013年末,熱區總面積12.03萬km2,熱區常住人口密度593人/km2,戶籍人口密度488人/km2,城鎮化率達到67.8%。熱區常住人口共有9 170.51萬人,戶籍人口7 152.56萬人,其中大專以上占7.43%,熱區少數民族戶籍總人口16.33萬人,占熱區戶籍人口比例0.23%;熱區人口年齡結構(戶籍人口)為男性比例51.63%,女性比例48.37%,非農業人口57.42%,熱區農業人口42.25%。0~14歲人口比例14.6%,15~64歲人口比例77.2%, 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8.2%[1-3]。

2 熱區農業產業基本情況

2.1 種植業

2013年,廣東熱區各市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小麥、薯類、大豆、甘蔗、糖蔗、油料、花生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水果(柑、桔、橙、香(大)蕉、菠蘿、荔枝、龍眼等)及桑葉和茶葉等。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 780 916 hm2,總產量9 286 294 t;稻谷播種面積1 304 261hm2,總產量7 044 329 t;晚稻播種面積681 841 hm2,總產量3 467 448 t;旱糧播種面積159 476 hm2,總產量726 853 t;小麥播種面積922 hm2,總產量786 t;薯類播種面積283 916 hm2,總產量1 432 336 t;大豆播種面積32 339 hm2,總產量79 633 t;甘蔗播種面積162 356 hm2,總產量14 578 242 t;糖蔗播種面積147 675 hm2,總產量13 166 613 t;油料播種面積262 921 hm2,總產量735 390 t;花生播種面積259 899 hm2,總產量730 969 t;麻類播種面積157 hm2,總產量371 t;煙葉播種面積4 496 hm2,總產量11 756 t;木薯播種面積1 447 hm2,總產量1 325 256 t;藥材播種面積14 073 hm2;蔬菜播種面積1 054 718 hm2,總產量25 503 243 t;瓜類播種面積30 423 hm2,總產量814 734 t;青飼料播種面積38 882 hm2;綠肥播種面積21 520 hm2;水果播種面積947 927 hm2,總產量11 384 369 t;桑葉播種面積29 487 hm2,總產量962 389 t;茶葉播種面積23 926 hm2,總產量47 784 t;柑、桔、橙播種面積222 321 hm2,總產量3 218 541 t;香(大)蕉播種面積118 130 hm2,總產量3 998 987 t;菠蘿播種面積34 297 hm2,總產量886 688 t;荔枝播種面積258 112 hm2,總產量1070 909 t;龍眼播種面積117 405 hm2,總產量642 243 t;梨播種面積5 981 hm2,總產量61 359 t;柿子播種面積8 382 hm2,總產量74 269 t;李子播種面積30 210 hm2,總產量276 300 t[3]。

2.2 林業

2013年,廣東熱區各市森林資源:林業用地面積638.2萬hm2,有林地571.44萬hm2、疏林地1.7萬hm2、灌木林地43.81萬hm2、未成林地9.53萬hm2、無林地11.45萬hm2、活立木總蓄積30 683.4萬m3、林木總生長量1 452.7萬m3、林木總消耗量618.7萬m3、森林覆蓋率47.34%.各市全部林業生產:當年造林、跡地更新、低產林改造面積共128 208 hm2、荒山造林(人工造林)67 806 hm2、跡地更新36 934 hm2、低產林改造23 468 hm2、封山育林面積119 889 hm2、林木種子采集量30 t、育苗面積3 216 hm2、未成林撫育作業面積75 012 hm2、中幼齡林撫育205 416 hm2、義務植樹7 880.15萬株[3]。

熱區林業產值199.33億元,林業產值指數115.5、主要林產品產量包括油桐籽、油茶籽、棕片、松脂、竹筍干、板栗、商品材、大徑竹等。其中油桐籽4 127 t、油茶籽26 956 t、棕片2 544 t、松脂195 158 t、竹筍干31 904 t、板栗10 279 t、商品材總產量4 988 549 m3、大徑竹總產量121 230 343根;林產工業主要產品:鋸材731 734 m3、木片木粒加工963 112 m3、人造板7 819 052 m3、實木地板17 158 284 m3、實木復合木地板11 870 263 m3[3]。

2.3 漁業

2013年,廣東熱區漁業產值877.02 億元,漁業產值指數103.11;水產品產值8 603 533萬元,增加值3 525 154萬元;水產品總產量7 155 081 t,其中,海洋捕撈1 445 106 t,海水養殖2 637 990 t,淡水捕撈103 433 t,淡水養殖2 968 552 t;水產養殖面積452 620 hm2,海水養殖面積169 628 hm2,淡水養殖面積282 992 hm2;捕撈種類主要為魚類、甲殼類、蝦類、蟹類、貝類、藻類、頭足類[3]。

2.4 畜牧業

2013年,廣東熱區牧業產值890.23億元,牧業產值指數96.17,各市畜牧業生產情況:大牲畜年末存欄頭數190.59萬頭,牛年末存欄頭數190.57萬頭,山羊年末存欄頭數28.86萬頭,豬年末存欄頭數1 765.69萬頭,家禽年末存欄只數26 260.14萬只(其中雞58 743.18萬只。鴨17 767.87萬只,鵝1 541.2萬只),兔年末存欄只數77.38萬只[3]。

熱區各市畜牧業主要產品產量:當年出欄肉豬頭數2 964.86萬頭,當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7.57萬頭,肉用羊37.79萬頭,肉用狗180.99萬只,兔189.52萬只,家禽85 981.21萬只,(其中雞58 743.18萬只。鴨17 767.87萬只,鵝4 606.55萬只,鴿4 202.41萬只,其他家禽661.2萬只)。肉類產量3 511 958 t,豬肉產量2 198 767 t,牛肉產量56 911 t,羊肉產量6 620 t,家禽肉產量1 199 689 t,兔肉產量6 043 t,其他肉產量43 928 t,奶類產量137 374 t,蜂蜜產量10 280 t,蜂蠟產量3 022 t,禽蛋產量250 124 t,蠶繭產量93 482 t[3]。

3 廣東熱區農業產業概況

3.1 農業產業化內涵及實質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農業經營形式, 是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產物, 是中國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4]。農業產業化是根據資源條件和國內外市場需要,擇優確定農業的主導產業,建立起有效的推廣機制,鼓勵和引導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組織,加強農民的技術培訓[5]。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形式,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區域性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技一體化生產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調節的良性循環軌道,提高農業經營效益,促進農業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產業化實質是通過擴展產業鏈條,促進農業內部分工及專業化生產水平,增加農業收人環節,提高農業比較利益,使農業生產經營能取得社會平均利潤,從而促使農業良性發展。

3.2 廣東熱區農業產業發展過程、運行模式

3.2.1 發展過程

農業產業化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廣東是一個農業資源型大省,農業歷來在全國就有較大的影響[6]。廣東省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開始了農業產業化的探索和實踐,探出了當時聞名全國的產業化新路子—— 江高模式”,出現了各種農工商公司,農業產業化經營初具雛形,這一時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企業與農戶合作屬自發行為,主要集中在家禽養殖行業。20 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各地相繼建起了一批“兩高一優”( 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并培育和發展了一批龍頭企業,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形式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這一時期農業產業化經營呈現出行業覆蓋領域拓展、聯結機制趨于完善等特點,“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從家禽養殖業推廣到種植業。20 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廣東農業產業化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廣東熱區農業產業化經營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訂單農業”得到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取得長足發展,助農增收效果明顯[7]。

3.2.2 運行模式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模式,農業產業化經營要達到較高的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形式,選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實質上是在選擇聯系農戶與市場的機制。根據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廣東熱區各地農業產業化的運行模式大致可劃分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東翼、西翼和粵北山區四大區域運行模式:(1)珠江三角洲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檔次為主,重點發展創匯農業,大力開發、引進和培育經濟價值較高的名、優、特、稀品種,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并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產業化運行模式。(2)東翼農業產業化運行模式:初步形成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建成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運行模式方面,以“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基地+市場”和“市場+基地”等模式為主。(3)西翼農業產業化運行模式:西翼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已形成了湛江糖蔗、茂名荔枝和龍眼等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主要為“生產基地+加工”的糖蔗模式、“生產基地+市場”、“市場+基地”的北運菜模式。(4)粵北山區在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以及整個經濟發展方面都處于落后的地位,但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其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以“加工企業+生產基地+市場”、“生產基地+市場”、“生產基地+社會化服務”、“生產基地+加工”等模式為主[8]。

3.3 廣東熱區農業產業發展主要特點

3.3.1 較為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立足于地區資源優勢,農業產業化框架初步形成

中國農業產業化深度發展過程,主要包括農戶、龍頭企業、政府和農業合作組織4個不同的主體,只有四者相互合作與協調才能保證協調機制有效地運轉[9]。廣東熱區農業產業發展政策扶持較多,目前廣東省已經形成涵蓋財政、稅收、金融、科技、用地、外貿等的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政策扶持體系,除財政扶持外,當前面向農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還包括暫免征收初級農產品加工的所得稅、提高免稅農產品的進項稅額抵扣率以及農產品出口退稅,實行“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企業所得參照有關規定享受減免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另外,國有商業銀行針對農業龍頭企業實施信貸傾斜政策,科技部門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設立科技創新中心等[4]。廣東熱區立足于地區資源優勢,初步形成具有廣東熱區農業特色的生產區域布局,各地區形成各具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不少農業龍頭企業在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發揮企業的組織優勢,實現企業經營與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10]。目前,廣東已培育扶持4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69家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了億元大關,在全省建成了22個省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累計扶持建設13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或示范區,示范帶動提高全省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水平,為實施“公司 + 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11]。

3.3.2 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不平衡

由于全省各地地理、經濟和人文等條件差異,從整體上看,廣東熱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存在農業產業化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與產業結構、組織類型結構發展不平衡。從地區分布看,沿海和珠三角地區農業產業化組織規模大,經營水平高,帶動農戶的能力強,而山區則相對落后。從產業結構看,種植業的水果、蔬菜,畜牧業的養豬、養雞,水產業的養殖加工產業化經營水平較高,而糧食、蔗糖等大宗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從組織類型結構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型產業化組織較多,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較高,中介組織帶動型和專業市場帶動型農業產業化程度有待提高[6]。另外,廣東管理體制仍然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中資金不足還是主要制約因素,如何使資金有效地運作起來,農戶能夠有充足的生產資金,是實現廣東熱區農業專業化和規?;那疤醄12]。同時,產業化的基礎是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對于農業產業化的升級,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全省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始終把農戶利益作為重點保護戰略,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貧困縣,采取對口幫扶政策,把發展農業產業化與帶動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結合起來[13]。

參考文獻

[1] 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2] 廣東統計信息網. [http://www.gdstats.gov.cn/].[2015-10-11].

[3] 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等. 廣東農村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4] 閆玉科. 加快發展廣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徑探討[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8):600-604.

[5] 李朝庭. 廣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概況、問題與對策[J]. 廣東科技,2012(23):10-11.

[6] 孫雄松. 廣東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產品品牌戰略[J]. 南方農村,2005(4):43-45.

[7] 藍志文,胡學冬. 創新廣東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機制研究[J]. 南方農村,2011(1):32-36.

[8] 劉 煒,萬 忠. 廣東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及趨勢[J]. 農業科技管理,2001(1):20-24.

[9] 吳 晨.農業產業化深度發展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 改革與戰略,2011,27(12):108-111.

[10] 李朝庭. 廣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典型模式[J]. 廣東科技,2013(8):1-2.

[11] 曾 艷. 廣東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與展望[J]. 湖北農業科學,2010,49(7):1 787-1 789.

[12] 梁 榮. 廣東農業產業化發展歷程與特點[J]. 農村研究,2000(Z1):48-51,54.

[13] 陳 永. 淺析廣東農業機械化發展“瓶頸”[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6,27(4):28-30.

猜你喜歡
社會經濟農業產業廣東
“革命三譚”:推動廣東黨團組織發展壯大
“粵來粵美”
農業產業基金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社會經濟發展中民商法的變化與發展
農業產業發展的電子商務契合度分析
簡論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農業產業投資基金運作與管理研究
對爸爸媽媽說心里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