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之藝術創新
——以生態環境中人工營造為基點

2017-01-24 04:05
知與行 2017年11期
關鍵詞:園林植物園林景觀營造

劉 琴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計算機與藝術傳媒分院,哈爾濱 150025)

社會熱點論壇

·園林景觀設計專題·

探析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之藝術創新——以生態環境中人工營造為基點

劉 琴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計算機與藝術傳媒分院,哈爾濱 150025)

現代城市生態環境營造過程中,園林植物景觀大部分是人工營造的,在建設中合理地進行設計時,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合理利用和保護城市生態資源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對中西方人工營造園林植物景觀的發展歷史作以簡要介紹出發來分析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方向,從遵從生態性、美學性、功能性及目的性原則這四個方面來闡釋人工營造園林植物配置與種植方式。通過文化傳承的演變和現代技術的發展來解讀當代人工營造園林植物創新性配置與種植的各種因素。在通過增加城市綠化來改善生態環境時,借助對防霾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鹽堿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和節水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的植物選取、功能應用來闡釋人工營造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創新手段。牢牢把握生態環境治理原則,以功能性園林景觀的開發利用來推進現代城市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人工營造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生態環境

公元前10世紀的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為了滿足其行軍中得以充足的木料和安全庇蔭,便采取了在主要道路兩側種植三列樹木的辦法,這便形成了人工營造植物景觀的開端??v觀城市景觀的發展過程,自歷代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逐步發展,前后從古代園林至文藝復興時期園林,再到勒諾特特爾時期園林,發展而形成了現代園林植物景觀。人工營造園林的面積亦從古典皇家宮廷式園林逐步擴展到城市公共區域景觀。我國的人工營造園林景觀與西方的發展腳步也趨于同步,古代有為帝王將相服務的皇家園林,后到明清時期文人墨客建造的私家庭院,我國在園林植物品種的培育和規劃藝術造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隨著全球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推進,環境污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需求,也促進了園林景觀設計規劃與居民日常生活的緊密銜接。在全球化的園林景觀發展背景下,諸多國家相繼出臺與園林景觀設計相關的政策。20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了改善百姓居住環境政策,其目標是生態綠色、舒適優美和安全衛生的生態環境;到20世紀80年代,“生活要接近自然環境”的設計理念被英國在其城市居住新區建設規劃方案中正式提出,得到了當時園林景觀設計界的廣泛認可。

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以來,伴隨著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構建綠色安居樂業環境越來越得到重視,城市居住環境的園林景觀營造便站在了建設的制高點。諸多城市規劃方案、房地產綠化規劃設計方案都凸顯了“回歸自然”的總體思路,有效利用原始生態環境,放大優勢,改善劣態,以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來帶動和促進城市環境建設的和諧統一,不斷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以人工營造園林植物配置種植時應遵守的基本原則

以人工營造為主要呈現方式的園林植物配置種植,既要使植物符合城市綠地生態環境的要求,又要兼顧美學元素的搭配,既要體現城市間不同的城市風貌,又要對植物進行有序的功能性劃分。

(一)生態性原則

不同地域的樹種對其所處生態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此類植物即地帶性植物,也就是業界常說的鄉土樹種。根據“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應根植于其環境特征”的園林景觀設計原則,一個景區從規劃到設計再到植物配置都應遵從鄉土化原理,即根據立地條件“適地適樹”地進行植物景觀配置種植。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首要條件,就是多樣性的復合生長環境,盡量不要出現單一植物,應合理地配置喬木、灌木、草坪、藤本植物,使之形成層次結構豐富多樣并更趨于穩定的綜合植物群落。還可以結合水生植物與濕生群落的構建,強化生態空間的建設,通過模擬自然環境的植物群落,創建物種豐富的生態環境,以實現城市綠地生物系統功能的最大化。

(二)美學性原則

自然景觀具有原生化的美感,人工營造的園林景觀更要講求各個景觀元素之間的和諧美。首先,在人工營造園林觀植物景觀配置中,對植物觀色、觀形、觀果、高低、觀感等方面要具有相近性,如過于呆板、單一則構不成曲線條的天際線和多S型的林緣線,無章法的雜亂配置種植則會缺少藝術設計的均衡美。其次,人工營造園林植物配置時,骨干樹種承擔著植物景觀的總基調和總風格的作用,通常是種類少、數量大;而一般灌木樹種,則對植物景觀整體性展示出充實、豐盈的結構美,故而數量少、種類多。再次,是多種植物與建筑之間的協調美。園林景觀與其周邊建筑往往是交相呼應,植物與建筑亦要從色彩、明暗度、線條、體量等元素進行結合,通過大面積的園林植被與建筑風格營造出二者之間的協調美。最后,人工營造的園林景觀還講求韻律美。園林景觀中單體植物景觀的重復性被稱為“節奏”,人們把節奏有規律的重復則稱之為“韻律”。用植物的間隔種植和注重植物隨季相變化的季相韻律配置,會讓觀者感覺到有韻律美。

(三)地域性原則

人工營造園林植物配置種植時,一方面要遵守景觀的地域性原則,可融入當地文化元素。另一方面還可適當地表達當地民俗民風、歷史遺跡等文化元素。因為不同的地域特點,會產生不同的自然資源,通過園林植物配置將這些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將有利于區別與其他地區獨特的地域風貌。

(四)目的性原則

植物本身有渲染空間氣氛、營造優美環境的生態學特征和生物學特質。不同植物對氛圍的營造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于是,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前,應根據景區功能區劃及原有地形和生態特征,首先配置種植相應的骨干喬木樹種,其次配置能與其形成多層次結構的灌木,最后才是花草和地被植物。如水景岸邊常常選擇柳樹以體現“柳浪聞鶯”的浪漫之感,莊嚴肅穆的氛圍則常常選擇松柏匹配布置。植物的區域功能性是植物配置中重中之重的因素。如道路綠化樹的警示、提醒、方向引導作用,深根性的喬木地下部分具有固沙等功效。

簡而言之,在人工營造園林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配置要遵循以上這四大原則,能夠對園林植物配置起到一定的宏觀把控作用,根據生境和景觀區域功能科學地配置種植,將使園林植物形成多彩宜居的生態環境,還要從專業角度去研究符合其環境發展的不同景觀植物配置方案。

二、 影響當代人工營造園林植物創新性配置與種植的相關因素

歸納起來,影響當代人工營造園林植物的創新性配置與種植的因素有兩個方面,即:文化精神的演變、現代技術的發展。

(一)文化精神的演變

19世紀中葉美國“城市公園運動”的興起,使古典園林從皇宮、貴族庭院走向了社會公共綠地場所,逐漸趨于公共、開放、大眾化。而隨著工業統一化的發展,“同化”建筑逐漸增多,使現代人更缺失“歸宿感”的同時,敘事性園林景觀由此誕生。與此同時,諸多設計名家以順應民眾心理需求為出發點,運用綜合性手法對園林景觀加以再造,更多的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當代園林景觀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涌現,如滿足日常商業街區配套功能的商業景觀、白天夜晚同場景而不同風格的城市景觀等。當代人工營造園林景觀只有不斷強化其延展功能,方可適應快速前進的時代步伐。

(二)現代技術的發展

景觀技術的變革不僅能讓我們更真實地看到仿自然植物景觀的原貌,更多的是對自然元素進行再造,形成超出自然的奇跡景觀。如路易十四時期,凡爾賽宮的1 400個噴泉由于供水存在問題從未全部開放,而今天的噴泉水景觀在解決了大水壓供水難題的基礎上,又具有變頻、聲感、伺服等多種功能,結合相關軟件還可實現分層、漸變、水幕等幾十種造型的變化,將動態噴泉景觀發揮到了極致。仿生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夜光麥田、仿生墻體等更加多樣的園林景觀。生態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越來越趨于常態化。在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中融入系統、平衡的生態系統觀念,使園林植物景觀不再是一個單體,而是與單位距離內的動物、昆蟲、土壤、水源形成一個可循環的局部生態系統。

此外,不同時代環境綠化的理念、人們環境的選擇和需求的更迭,促進了人工營造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創新,現代人對園林景觀的訴求,已不再是簡單的觀賞功能,而是需要兼具一定的生態環境改善功能,這一理念的提升為更多的功能性景觀園林設計與構建,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和前景。

三、在生態環境改造中以人工為主營造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創新

針對近幾年全球自然環境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以改造生態環境為目標的園林植物景觀配置開始出現多種創新模式。防霾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可以針對當前大氣污染起到防霾治霾的作用,鹽堿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可有效改善鹽堿地的土壤基質,節水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則可以構建可循環再生的生態用水系統。

(一)防霾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

近年來,城市重工業的加快發展,導致空氣中顆粒物含量急劇增加,全國多地大范圍的霧霾天氣現象頻發,大氣污染問題更為嚴峻,在治理霧霾工程中,園林植物景觀植物配置與種植則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園林植物是構成城市環境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園林景觀防護功能的長遠規劃和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與利用,都可以對霾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1.園林植物防霾減霾功能的原理。首先,園林植物具有吸收與轉化的功能。一方面植物對有毒硫、鉛、鋅等重金屬起到了吸收與轉化的作用,比如雪松對鉛的吸收含量為4.57mg/kg,從而減少了空氣中重金屬被人們直接呼吸或間接飲食造成身體上的危害。另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了生態環境中的含氧量,起到調節空氣作用。據相關研究表明,若天氣情況良好,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所需養分僅通過25園林植物即可完成供給,而一公頃樹林一天約釋放750kg氧氣,吸收950kg二氧化碳。其次,園林植物具有可見性的滯塵功能。其滯塵的效果與園林植物葉表結構息息相關,不同的植物其氣孔突起以及溝妝組織等結構均有不同,葉片越粗糙其表面積就越大,其滯塵量的大小與表面積成正比 。園林植物的滯塵量還與其單體高度成正比,往往越高的植物越能明顯地降低風速,從而有效地減緩空氣中有害顆粒物的二次揚塵。園林植物還具有蒸騰功能,它的植物氣孔散發水分對周邊環境的濕度進行調節,空氣中塵靄爐粒子吸濕達到一定程度就可凝結并沉降,從而使空氣得到相應的凈化。在一定范圍內,足夠面積的園林綠地的蒸騰作用,還可加速大氣水循環,通過增加降雨量來沖洗大氣顆粒物,最終形成循環的良性小氣候,凈化周圍空氣。

2.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在防霾工程中的具體應用。首先,發揮城市肺的功能,增加城市園林植物綠地覆被率。其次,對城市道路綠化帶進行合理規劃,使其向“生態走廊”方向發展,增加大面積的城市公園綠地來建設海綿城市。再次,注意多層次的植物配比結構。研究表明,針葉林對PM2.5的吸附能力最弱,遠遠低于闊葉林,所以園林植物配置時應多采取喬、灌、草型群落組合模式,形成治霾的最強組合結構。最后,選擇應用防護功能強的園林植物。不同植物的樹冠形狀、葉表面積、單體大小等因素直接影響其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吸收能力,在頻發霧霾天氣的冬季,常綠植物的功能明顯好于落葉植物。不同城市的有害物質含量受其城市建設、工業排放物質、小城市環境、氣流影響等因素影響,故各地形成因子有所不同。要想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需要根據城市綠地所處環境而進行植物配置種植功能強的園林植物。如:常春藤可在一天內吸收凈化1立方米空氣中80%的有害物質,對甲醛吸收將達到86%、90%,還能吸附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及灰塵,棕竹能于吸收鉛、鋅、銅、鎘等重金屬,選擇刺槐、合歡可抗氯化物,杜鵑、羅漢松、圓柏可抗二氧化硫,桑樹、月季、榆樹滯塵效果也很好。

(二)鹽堿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

我國有許多城市均分布有鹽堿地,如天津、大慶、滄州等地。鹽堿地普遍存在土壤含鹽量大、肥力不足、透水功能體弱化等弊端,因此,在鹽堿地上進行植物景觀合理配置的難度將大大增加,尤其是對植物本身將導致的成活率低和生長形態不佳。

1.鹽堿性土壤園林植物景觀的選擇。首先要選擇生命力頑強、繁殖速度快的植物,植物的迅速生長可以鋪滿單位面積的地面,防止鹽堿地進一步返鹽。其次是選擇耐鹽堿能力強的植物,不同植物物種耐鹽能力不盡相同,具有高耐鹽能力的植物能夠適應所種植土壤的鹽堿屬性,有目的地選擇樹種亦可降低種植的時間和成本。最后是因地制宜地選擇鄉土植物。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不同地理環境的差異,我國不同區域間的鹽堿地土質均不同。鄉土物種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土質基礎等都具有長時間的適應能力,合理規劃鄉土植物的栽植不僅可以延續其提升鹽堿土壤基質的功能,還可在觀賞方面產生一定的地域特色。如選擇外來樹種,由于所栽植地區沒有與之進行生命力抗衡的樹種,容易產生遏制當地原始物種生長的現象,為避免此類生態危機的發生,選用鄉土物種進行園林景觀配置備受業界青睞。實踐證明,在北方寒地鹽堿地選擇園林綠化植物,一般選擇具有觀賞效果好且常綠的樹種為主,配以部分落葉闊葉喬木樹種,如旱柳、山杏、泡桐、小黑楊等,在發揮其植物景觀功能的同時,也能對鹽堿地的生態基質進行有效改善。

2.在鹽堿型土壤環境上的園林植物種植技術。鹽堿型土壤基質的園林植物種植不僅要注意不同樹種的自身特點,還需運用必要的工程技術手段,更要考慮樹種在不同環境的作用和資金的支付能力。首先,修建堰壩儲存淡水并運用灌溉淋洗的方式進行蓄水淋洗,以降低土壤鹽堿性至可適用的標準,就能實現局部土壤含鹽量的正?;?。其次,在具有較強鹽堿性的區域進行改造方面采取修筑花壇、樹池等方法,并用常規指標的土壤進行填壓后再進行植物種植。運用此方法可以人為地創造許多地形變化,增加園林景觀層次的同時還可增加其觀賞性。再次,基于鹽堿地土質的特點,在地下設置科學的排鹽管網系統,可以利用深井抽排和機械抽排來改變地下水升降,進而加速排鹽排水。亦可使土壤的鹽堿含量加速下降,直至達到所選園林植物樹種生長的條件。最后,利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大亁科等鹽生植物,對鹽堿性土壤基質進行生物技術的改良。利用鹽生植物的生長環境使其不斷吸收可溶性鹽,并轉化為植物生長的必需營養。利用此類植物的生長特性,可將所栽植的土壤鹽堿性逐步降低至其他植物可生長的適應標準,由此亦可實現土壤基質的改良。

(三)節水型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節水型園林,是指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園林景觀前提下,經過原生態改造和植物景觀工程量化的實施方案,使城市中生活、生產建設等各廢污水重新凈化而再利用,形成多結構的生態用水環境。通過多種節水技術的實施,構建可循環再生節水的植物景觀模式。它不僅能提升城市園林建設的生態化水平,使城市環境得以改善的一種園林景觀的“節水”模式。節水型園林景觀的植物合理配置與規劃利用,不僅可以減輕政府在綠化水資源方面的財政壓力,也能促使經濟效益和景觀觀賞效益的雙贏,更有益于促進園林景觀建設向綠色、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節水型園林植物樹種的選擇。首先,不同樹種之間耗水量相差較大,應依據節水園林規劃的目的,即減少水資源的過量浪費,在進行前期規劃時就要選擇節水耐寒的植物樹種。其次,節水型園林綠地規劃是一種原生態的資源利用模式,在園林植物樹種的選擇上應多運用能體現當地自然風貌的鄉土樹種或適應當地環境的優良品種。選擇的樹種必須是能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鄉土植物不僅能降低其培育成本,亦能彰顯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再次,由于節水型園林景觀的特性所限,樹種自身需要具有大量的蓄水能力,如移植樹種前期需要多年的養護管理,且存在失敗風險,因此,在進行節水型園林景觀規劃時,應盡可能地保留原有植被和喬灌木,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可以避免在植被培養期工作量的加大及各種種植風險。最后,園林景觀中常見的常綠樹種雖系耐旱植被,但由于其無休眠期、四季常綠、蓄水量大,影響綠地整體需水量,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合理配置常綠和落葉樹種的組成比例。

2.節水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方法的應用。首先,節水型園林植物景觀配置要以立體的層次之間的群落結構為主,從而合理優化“喬木——灌木——地被”的組合,此類結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單位面積內土地的熱量、土肥等資源,上層植物可遮蔽下層植物以此來降低其蒸騰量,減少單個植物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水資源的儲存,為取得生態效益而提供有力保障,相比之下,雙層或單層園林植物景觀結構配置形式不適用于節水型園林植物景觀構建。其次,依照不同的地形地貌規劃的小氣候,適地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特征的生態習性明顯的植被。以北半球城市而言,可在所規劃地形的南坡種植喜光植物,以便接受陽光的高強照射,而北坡即可種植耐陰植物并可遮擋部分風力,形成局部小氣候。通過植被與地形的有效結合,可以達到控制雨水徑流的目的,從而讓土質充分地吸收水分、提升蓄水量。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現代生態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并被納入了國家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之戰略中,生態化園林景觀在調節城市大環境、區域局地小環境、優化居民美好生活等方面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環境中以人工營造為基點的園林植物配置種植藝術需要不斷創新。因此,在人工營造園林景觀過程中,要準確勘查園林植物景觀建設環境,注重園林植物配置在人工營造園林景觀綠化中科學、合理的應用,加強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性開發與再造,嚴控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有效管理,將成為促進現代化城市的綠肺建設,以人工營造為基點,合理配置種植園林植物將成為城市生態景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任務。

[1] 閆淑君,洪偉,吳承禎.景觀生態學在城市生態園林建設中的應用[J].福建林業科技,2003,(1).

[2] 巴特那生.探究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林業產業,2016,(12).

[3] 薛強.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林,2016,(4).

[4] 程曉波.基于城市保護視角下的園林植物配置優化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7,(19).

OntheArtInnovationofLandscapePlantingLandscapeAllocation
--Basedontheartificialconstructioni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

Liu Qin

(ComputerandArtMediaBranch,HeilongjiangAgriculturalReclamationVocationalCollege,Harbin150025)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of garden plants is mostly constructed by hand. When designing i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We shoul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landscape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artificial pla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explain i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ecology, aesthetics, function and purposefulness in configuration of the artificial construction of garden plants and planting method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we can interpret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reate artificial planting and planting in contemporary garden. By improving the urban greening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can explain the art innovation means of artificial landscape of plant garden, with the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of haze-preventing garden pla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salt-based garden plants and water-saving garden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of plant selection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ecology, w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unctional landscape.

artificial garden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劉琴.探析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之藝術創新——以生態環境中人工營造為基點[J].知與行,2017,(11):103-107.

2017-10-10

劉琴(1965-),女,山東乳山人,副教授,從事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TU986.2

A

1000-8284(2017)11-0103-05

〔責任編輯:崔家善〕

猜你喜歡
園林植物園林景觀營造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建筑設計與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探討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究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景觀構思在產業園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園林景觀康體作用研究綜述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園林植物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