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專員辦工作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中央財政資金

近年來,中央先后出臺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等系列重要文件,新修改的《預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為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標,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工作,2014年底,財政部黨組決定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從頂層設計上謀劃并推進財政部派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專員辦”)工作轉型。前移監管關口,嵌入財政主體業務,突出財政業務特色,從事后檢查為主向事前防范事中監控為主轉變,強化對財政預算編制和執行全過程的監管,充分利用專員辦力量,發揮派駐機構就地就近的監管優勢和作用。

一、財政預算監管工作順利推進

(一)預算監管制度建設漸成體系。按照財政部領導“預算監管要做到日?;?、規范化、制度化”的指示精神,先后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關于專員辦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意見》《專員辦開展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監管暫行辦法》《專員辦開展國庫業務監管工作》等文件,稅政司、農業司等結合職責制定了工作規程或具體辦法,各專員辦出臺了實施細則,基本實現了業務工作的制度規范全覆蓋。另外,通過對專員辦監管事項的全面歸集和梳理,形成專員辦常規性監管業務清單,初步解決了困擾專員辦轉型的新老制度授權和業務工作銜接問題;制定了專員辦業務工作考核辦法,完善了工作臺賬,財政預算監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逐步推進專員辦監管事項的規范化,為專員辦工作轉型順利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專員辦工作轉型基本到位。專員辦的定位和方向更加清晰明確,工作重心從事后檢查調整到事前和事中管理,實質性融入財政主體業務并有效實施監管,全面介入部門預算、轉移支付、政府債務等財政主體業務,成為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管理的必要環節,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流程并運轉起來,充分發揮就地管理和政策研究作用,不斷提升工作成效,樹立監管權威。就地就近監管優勢得到發揮,監管成效也迅速顯現,對推進財稅改革、落實中央重大政策、強化預算管理、防范財政風險、嚴肅財經紀律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多方聯動機制基本建立 。一是統分結合機制。預算司歸口管理總體業務、相關司扁平化指導、專員辦負責具體實施,各負其責開展工作;同時,成立了財政預算監管工作協調小組,建立了以聯絡員為主的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情況、研究問題、部署工作;二是上下聯動機制。在財政部和專員辦之間,通過財政預算監管信息交流平臺、工作簡報、調研、座談等方式,梳理專員辦工作中反映的問題,全面掌握專員辦工作情況,“下情上傳”;將政策制度、工作要求、問題答復等及時反饋專員辦,“上情下達”;三是橫向聯動機制。在地方財政部門和專員辦之間,通過聯席會議、定期協商、信息共享等,在財政預算監管中各履其職、分工協作、責任共擔;四是聯合監管機制。在專員辦和監管對象及地方財政部門之間,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情況、日常相互聯系、移交線索、傳達政策、通報問題,密切工作關系,形成監管合力。此外,不少專員辦還建立了向地方黨委政府的匯報機制,取得地方領導的支持,推進監管工作。

二、財政預算監管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抓住核心,屬地中央部門預算監管逐步做深做實。各專員辦按照全流程監管要求,嵌入預算管理各個環節實施監管并逐步做深做實,初步實現了屬地中央預算單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審核的閉環管理。

1.開展屬地中央單位預算編制審核。按照財政部統一安排,專員辦認真核實屬地中央預算單位基礎數據,對部分重點項目進行了審核,成效顯著,在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的同時,也進一步規范了屬地中央單位的預算管理。

2.實施屬地中央單位預算執行監控。一是完成財政直接支付審核工作,提升了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性、規范性、有效性和及時性。二是選擇北京等12個專員辦開展財政授權支付監控試點,涵蓋預算單位7000多個,預算資金900多億元,支付記錄 180多萬筆,查處了違規問題,責令預算單位退回違規資金,起到良好的震懾和警示作用。

3.推進屬地中央單位部門決算審核試點。2016年,各專員辦共審核了44個中央部門所屬327個預算單位的2015年度決算。通過決算審核,使預算單位決算報表的質量有所提高,遵守財經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也為2017年擴大部門決算審核試點范圍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拓展范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穩步推進。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大、政策性強,是專員辦充分發揮監管優勢的重要領域。按照財政部統一部署,2016年,各專員辦把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作為監管重點,穩步擴大監管范圍,創新監管方式,強化資金的前置性審核、執行中的跟蹤監控和績效評價。

1.做好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前置性審核。各專員辦嚴格按照工作要求,抓住關鍵環節、節點,通過與省級主管部門聯合辦公、介入申報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大數據比對等方式,對“中央財政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等16項轉移支付資金進行了審核,涉及資金約5300億元,工作成效顯著。如,綜合司充分依據專員辦審核結果,確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的分配方案;通過對“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的審核,發現和剔除虛報、重復參保的人數,相關情況以財政信息的方式上報并被國辦專報信息采納。

2.推進中央轉移支付資金跟蹤監控。轉移支付資金涉及面廣、管理鏈條長,專員辦充分發揮貼近基層、就地就近優勢,在預算執行控制方面發揮作用,補齊、補強了管理鏈條的短板,有效解決了“鞭長莫及”的問題。按照財政部的統一安排,各專員辦以掌握管理情況為前提,以反映執行問題為關鍵,以規范預算管理為落腳點,選擇“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等13項轉移支付資金實施了跟蹤監控,涉及資金近5800億元,及時反映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建議。如通過監控發現,車購稅資金普遍存在“項目前期準備不足、預算執行效率低、資金長期閑置”等問題,提出了“項目在省級層面進行統籌、嚴格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建立追責問效機制”等建議,得到財政部領導的肯定,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據此提出了車購稅資金的政策完善思路。

3.開展中央轉移支付績效評價試點。按照財政部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各專員辦繼續選擇部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開展績效評價,涉及“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等10項資金,涉及規模1200多億元,按時完成并提交了績效評價報告。在對財政資金績效進行客觀判斷的同時,分析了影響績效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得到部內司局的充分肯定。相關績效評價結果,全部成為完善中央財政政策或以后年度預算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有的評價報告,如“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績效評價”,通過財政信息方式上報中辦國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績效評價”,隨同2015年中央決算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加強財政預算管理,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保證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轉移支付資金全部應下盡下、準確編列預算并盡快形成實際支出,按照財政部統一部署,各專員辦對地方財政部門落實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16年轉移支付指標情況進行了督導,督促各級財政部門按規定時間、范圍和要求做好提前下達和指標的預算編列工作。通過各專員辦的督導,大幅提高了地方各級財政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提高了各級財政年初預算到位率,縮小了各級財政年初預算和決算之間的差異,并為各地提前安排預算、謀化實施項目、加快預算支出進度、減少存量資金等贏得了時間。

(三)就地就近,密切關注地方財政運行和債務風險。各專員辦充分發揮就地就近優勢,將地方財政運行以及政府債務風險等突出問題納入監控范圍,開展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監管、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調研核查,密切關注財政收入變化趨勢和地方收入質量,開展地方財稅改革和財政運行情況監控,及時報告中央政策落地和地方財政運行狀況。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對地方政府置換債券進行專項核查,核實查處地方政府違規“擔?!本€索,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日常監督,建立中央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報告制度,為財政部全面掌握地方財政運行狀況,在經濟下行期間避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起了積極作用。

(四)圍繞中心,推動財政改革和重大政策落實。各專員辦圍繞財稅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助力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改革、“營改增”等稅收制度改革、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開展相關改革和政策的前期調研、事中跟蹤和事后評估,總結試點成效,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為準確判斷改革實際效果和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撐,取得了積極成果。同時,還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摸實情、找問題、剖根源、提建議,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有份量的調研報告,專員辦就地政策研究的作用得到了體現。

三、財政專項檢查的威懾力、影響力和推動力不斷擴大

(一)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檢查。遵照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精神,2016年2—3月,35個專員辦對深圳比亞迪、鄭州宇通等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開展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049輛(占全國推廣量的80%),現場抽查133382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檢查發現一些企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部分車輛未銷售給消費者就提前申報補貼,不少車輛領取補貼后閑置等問題。國務院領導在財政部上報的檢查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肅懲處騙補行為并完善相關制度。檢查結果公布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予以重點報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引起了強烈震動,認為此次檢查“讓守法者鼓舞,讓違法者膽寒”,對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35個專員辦和財政廳(局)以上下聯動的方式對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開展檢查,同時對各省市預決算公開情況進行了量化打分排名,并通報各省市黨委、政府,由各專員辦就地下達了處理決定。9月20日,新華社反映了關于財政部網站對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結果的通報內容,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先后作出重要批示。通過開展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推動預決算公開透明,促進《預算法》有效落實。

(三)開展非稅收入收繳情況專項檢查。35個專員辦對非稅收入收繳情況開展檢查,檢查涉及中央、省、市、縣四級非稅收入執收單位,重點對16個中央本級非稅收入執收單位非稅收入征繳情況、各省市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等開展監督檢查,發現欠繳、少征緩征、截留非稅收入等問題,通過檢查進一步規范了非稅收入收繳。

(四)開展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生物質發電項目補助資金專項檢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9個專員辦對有關?。ㄊ校?013—2015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組織河北、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6個專員辦對生物質發電項目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發現騙取、擠占、挪用財政資金,違規分配撥付使用資金以及資金滯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告后,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

(五)開展改善中職學?;巨k學條件中央補助資金使用、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及關稅有關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遼寧、吉林、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等9個專員辦對相關省區2014—2015年改善中職學?;巨k學條件中央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實地檢查中職學校329所,涉及中央補助資金13.2億元,檢查報告上報國務院后,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大連、寧波、廈門、青島專員辦對8戶中央文化企業2011—2014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涉及63個國資經營預算項目、資金16.7億元,通過檢查揭示反映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海南、重慶、云南、寧夏、青海等9個專員辦對圖書進口免稅政策、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設備稅收政策、免稅店特許經營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取得良好檢查成效。

四、會計監督檢查成效凸顯

(一)貫徹落實“雙隨機”抽查。專員辦在會計監督檢查工作中率先實施隨機抽查制度,隨機抽取會計師事務所檢查名單,以點帶面推動各省級財政部門對會計師事務所全面落實雙隨機。采取統一組織和就地檢查相結合,組織專員辦和地方財政監督機構開展聯合檢查。結合事務所檢查對關系國家宏觀調控、群眾切身利益和深化財稅改革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隨機抽查。

(二)開展金融企業會計監督。為加強財政金融領域前瞻性研究,34個專員辦開展金融風險情況專題調研。密切聯系宏觀調控政策效果,深入剖析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擔保圈風險、政策性銀行貸款風險、地方政府違規擔保和變相舉債等典型問題。

(三)開展跨境監管合作檢查。利用跨境監管平臺,按照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依法開展檢查,提升中國財政部門監管的公信力。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根據香港方面監管請求,連續4年組織專員辦開展跨境監管檢查。組織北京、四川、深圳、浙江、新疆、湖南、上海、黑龍江、山東等專員辦對9戶內地在港上市公司及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專項檢查,對查出違規問題依法處理處罰并向香港監管機構通報有關情況。此舉受到香港方面高度評價,進一步樹立了財政部的監管權威和國際影響力。

五、專員辦內部控制建設深入推進

各地專員辦基本建立了內控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領導班子的主體責任意識、業務風險防控意識顯著增強,內控規定逐漸成為其他干部的自覺行為準則?!胺质滦袡?、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的內控要求全面嵌入各項業務流程之中,大大促進了專員辦業務規范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16年,各專員辦結合本辦工作和內控機制運行情況,制定或修訂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辦法,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北京、湖北、重慶、廣東、江西、河南專員辦還參與了《專員辦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的修訂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專員辦內控制度建設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中央財政資金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定了!中央收儲凍豬肉2萬噸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防止“帶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