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庫管理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國庫中央財政

2016年,財政國庫工作緊密圍繞財政中心工作,攻堅克難推動各項改革,立足職能強化基礎管理,創新手段夯實技術支撐,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加大財政國庫管理重大問題研究力度,為深化改革提供決策支撐

(一)優化改進預算執行分析。一是統一執行數據口徑。根據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后調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關系的新變化,經認真研究測算,統一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統計口徑,更加準確地反映了收入實際增長情況。二是探索改進預算執行分析思路。著重加強產業與區域經濟運行、財稅改革與體制調整等對財政收入增長的影響分析,開展對新形勢下財政收入運行內在規律和特點的提煉歸納,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各階段預算執行情況及需關注的問題。三是加強預算執行分析溝通交流。組織召開地方預算執行分析座談會,對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全年財政收入走勢進行分析研判。同時,組織地方深入開展預算執行專題調研,拓展分析廣度和深度。

(二)健全完善中央國庫現金流量預測體系。以國庫現金流量預測為核心,統籌中央財政預算執行管理。一是開展分月滾動預測和分旬預測,全面分析宏觀經濟運行、年度預算安排、國債發行等對國庫現金流量的影響,在每月滾動預測的基礎上增加分旬預測。二是按照財政部領導指示,探索開展全國財政三年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形成《2016—2018年全國財政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報告》。三是完善現金流量預測會商制度,加強與部內有關司的溝通協調,根據預測結果及時提出有關國庫現金管理操作規模、國債發行計劃、資金調度等建議。

(三)開展財政國庫重大問題研究。結合中央領導和財政部領導關注的涉及財政國庫工作的重大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圍繞《預算法實施條例》有關國庫管理條款的修訂工作,就涉及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拉高我國地方庫款規模的各項因素,研判地方庫款走勢并提出改進管理的措施,向國務院上報庫款管理專題報告。

二、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財政運行效率

(一)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繼續擴大改革范圍,深化改革級次,優化資金支付流程。一是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在國庫集中支付基本實現縣級以上預算單位全覆蓋基礎上,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打通資金支付鏈條的“最末梢”。二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進一步優化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調整支付方式劃分環節和標準,從指標環節確定支付方式調整為在資金使用環節由預算單位按統一標準確定支付方式;優化用款計劃功能,由預算指標直接控制資金支付,用款計劃主要用于現金流控制、預測等。三是研究修訂中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代理銀行服務費計付標準。由按照資金量和支付筆數計付,調整為按照代理銀行提供的服務項目、參照市場價格分項計付。四是穩步實施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地方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已在省本級和部分市縣推行,中央本級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試點正在積極推進。五是健全公務卡制度。研究建立以預算單位為承債主體,滿足預算單位大額結算需要的單位公務卡制度,并指導江蘇、深圳兩地先行試點,強化中央財政科研項目使用公務卡結算管理。

(二)完善收入收繳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繳庫效率,簡化繳款環節,方便繳款人。一是推進海關稅收收入電子繳庫試點,研究財關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暫行辦法。二是全面實施中央單位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用電子票據取代紙質票據,取消執收單位的中央財政匯繳專戶,加快了非稅收入入庫速度,同時還拓展了繳款渠道,實現繳款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繳款,提升了便民服務水平。至年底,所有中央單位按照收繳改革確定方式收取的非稅收入全部實施收繳電子化管理。三是在全國范圍推開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工作。2016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工作,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跨省交通違法處理難、繳款難的問題。四是完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頂層設計。在充分征求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辦法。

(三)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控,與中央部門和部門預算管理司形成監控合力,針對動態監控疑點問題,委托中介機構開展實地核查,較好發揮了動態監控規范、糾偏、警示、震懾的作用。并在北京、廣東等12個專員辦開展屬地中央預算單位財政授權支付資金監控試點。會同廣東專員辦開展駐廣東中央預算單位實有資金動態監控專題研究,完善有關試點方案。推動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建設。按照《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研究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考核辦法,督導地方財政部門落實有關目標和任務。

三、強化預算執行管理,發揮國庫管理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作用

(一)抓好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執行。為進一步實現中央收入平穩增長,加大對經濟財政形勢的跟蹤監測力度,協調落實好相關措施。一是加強對財政收入走勢的預研預判。改進中央收入預測機制,特別是針對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經濟、政策、征管等層面發生的新變化以及收入入庫呈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不斷優化按日監測和分月滾動預計方法。二是及時向財政部領導報告監測預計情況。按照盡量保證月度間收入增長基本平穩為原則,提出采取相關措施的建議并積極配合落實,較好地保證了中央財政收入的平穩增長。

(二)加快中央本級支出進度。一是強化中央本級支出預測工作。按月開展支出預測,每月初要求上年月度支出大于5億元及當年預算超過60億元的中央部門報送支出預計數,下旬開展分部門按日監測、滾動預計。二是加強中央支出運行規律分析。結合支出預測情況,及時提出加快支出進度措施建議,協調相關單位加快預算指標下達,并督促部門抓緊執行。三是定期發布《中央預算支出執行情況通報》。按部門支出進度排名、介紹部門先進經驗,及時布署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督促中央部門加快撥付資金。

(三)加強地方庫款管理。一是繼續加強庫款月報管理。按月統計編制全國庫款月報,以《財政簡報(增刊)》形式,按月向國務院報送財政庫款信息。二是健全管理考核機制。年初從庫款運行管理機制、庫款月報機制、風險風范機制等方面,對地方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針對地方庫款過高問題,完善了地方庫款考核辦法,提出進一步加強地方庫款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并按月對地方庫款情況進行考核。三是通過轉移支付資金調度與地方庫款規模掛鉤機制,督促地方加強庫款管理,壓降庫款規模。

(四)穩步推進國庫現金管理。一是有效實施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完善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定期存款招標機制,研究國庫現金管理質押品管理。全年實施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8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獲得利息收入48億元,年末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余額保持在800億元。二是啟動地方國庫現金管理第二批試點。新增了15個省級財政納入地方國庫現金管理試點范圍,試點地區累計達到 21個。三是修改完善《財政庫底目標余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為建立國庫現金管理的常態化、均衡化操作機制,在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積極研究財政庫底目標余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四、健全政府財政財務報告體系,推進財政數據公開共享

(一)部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工作。一是確定黑龍江、山西、上海、浙江、廣東、海南、重慶七個地區以及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局兩個中央部門作為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地區和試點單位。二是組織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培訓和信息系統開發工作,為試點順利開展做好準備。三是向全國人大專題匯報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情況,配合做好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調研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有關工作。

(二)改進部門決算管理制度。落實新《預算法》要求,在推進決算公開、強化決算分析和夯實決算基礎方面取得新進展。一是推進部門決算公開。102個中央部門在同一天集中公開部門決算。隨同中央部門決算,還公開了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以及政府采購支出、“三公”經費支出、機關運行經費和國有資產占用等情況。至年底,地方36個省級、326個地級、2782個縣級財政部門已組織本級部門開展決算公開工作。二是加強部門決算數據分析利用。首次使用中央編辦年報數據校驗決算相關數據,提高決算的數據質量。會同中央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開展部門決算大數據分析研究,形成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支出效率等分析模塊,為進一步挖掘決算數據價值積累經驗。三是完善部門決算管理基礎。改進部門決算批復,加強部門決算審核,指導專員辦開展屬地中央單位部門決算審核,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升財政總決算管理水平。完善財政總決算工作機制,更好發揮決算職能作用。一是強化中央決算編制的制度基礎。參與研究制定《中央決算草案編制辦法》,明確中央決算草案編制的部內分工,并對編制內容、編制程序以及國庫集中支付結轉結余確認、中央與地方結算時間等關鍵節點作了具體規定。二是加強地方財政總決算編審管理。及時制發編審問答,明確編報口徑,細化審核要求,并提前制作下發審核模版,切實提升審核效率和審核質量。三是推進經濟分類財政決算編制工作。組織試編了2015年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經濟分類決算,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對外公開;督促和指導地方財政開展經濟分類財政決算試編,逐步擴大試編范圍。

五、夯實財政國庫管理基礎,促進財政國庫業務安全、高效、平穩運行

(一)加強內控管理建設。一是修訂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建立內控工作月報制度,推動內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制定國債發行管理、國債兌付管理、政府采購投訴處理三項高風險業務專項內控管理辦法,切實防控業務風險。二是開展財政資金安全檢查工作。采取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自查和縣以上地方財政部門下查一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查覆蓋面達到100%。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求地方在2017年1月底前全部整改完畢,并以資金安全檢查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建設。

(二)規范財政專戶和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一是進一步清理地方財政專戶。要求地方繼續對自行出臺政策文件設立的專戶以及中央文件規定應予撤銷的專戶進行清理規范,全年撤銷地方財政專戶2萬余個。二是調整和規范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的范圍和方式。研究調整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有關事項,調整改進財政對中央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的范圍和方式,取消對無財政撥款單位所有實存資金賬戶的管理,調整賬戶審批、備案和年檢工作機制。三是規范財政資金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研究進一步加強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工作,明確財政專戶和預算單位賬戶資金采取競爭性方式或集體決策方式,通過綜合評分法選擇資金存放銀行,杜絕“以權攬儲”等尋租行為。

(三)做好財政國庫基礎管理工作。一是及時支付財政資金。中央本級全年共辦理財政直接支付業務4.5萬筆,財政授權支付筆數1345.82萬筆。二是加強總預算會計核算管理。嚴格執行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規范了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啟動按經濟分類科目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按時編報中央財政支出旬(月)報表等,及時與人民銀行、預算單位和代理銀行對賬,確?;A數據無誤。

猜你喜歡
國庫中央財政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定了!中央收儲凍豬肉2萬噸
淺論縣級國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關于我國進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國庫會計分析理論問題探析
銀子去哪了
防止“帶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