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科教工作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科技改革管理

2016年,財政科教工作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一、強化擔當,攻堅克難,推進財政科教改革創新

(一)深入貫徹落實改革政策要實的要求。一是加強政策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及實地調研,確保改革的基礎“實”。如,針對科技界反映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重物輕人”、“過嚴過細”等問題,系統梳理國內和主要發達國家情況,研究起草了四份報告,以財政簡報形式上報國務院,為出臺完善相關政策奠定了基礎。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對準焦距,確保改革的內容“實”。如,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聚焦解決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不夠完善、現有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聚焦解決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三是同步研究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和具體落實方案,確保改革舉措落地“實”。如,為推進新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制(修)訂8項資金管理辦法。四是加強改革政策落實情況督查,確保改革的效果“實”。中央財政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出臺后,開展對教育部等11個部門(單位)所屬49家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現場督查,向國務院報送督查報告,提高科研人員的改革成就感、獲得感;委托專員辦對9省份改善中職學?;巨k學條件中央補助資金開展專項檢查,檢查情況專報國務院并向社會公開。

(二)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新進展。會同科技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研究起草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賦予并擴大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差旅會議管理、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和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等方面自主權,特別是在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上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政策措施。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迅速組織大規模宣傳培訓,實現對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的全覆蓋;組織制定差旅費、會議費管理辦法模板;制(修)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同步修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個中央級社科類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辦法。

(三)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新科技計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三年過渡期改革任務。全面按照優化整合后的科技計劃體系安排2017年預算,基本完成科技計劃優化整合工作。參與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議事規則和三根管理支柱運行機制的制度設計,基本建成公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參與開展重點專項組織實施相關工作,支持啟動實施46個重點專項(含試點重點專項)。

(四)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改革穩步推進。參與制定《民口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改革方案》,已報經國家科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修訂《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工作規則》,提出改革完善科技重大專項組織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管理流程、落實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效率。按照簡政放權、權責對等、放管結合的原則,提出中央財政科技重大專項概算和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改革思路,并組織系統性修訂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等。

(五)教育脫貧攻堅邁出重要步伐。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部署要求,主動配合教育部起草并報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會同教育部起草并報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印發《關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的意見》,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

(六)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扎實推進。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精神,會同教育部督促各省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省以下經費分擔辦法及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貧困面,督促及時足額落實地方應承擔資金。下達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345億元,印發《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支持各地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全國約1.4億名義務教育學生全部享受免雜費和免書本費政策,約1200萬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生活費補助,約1300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

(七)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按照財政部、教育部《關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精神,從2016年起全面實施新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制定《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管理辦法》《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4項配套政策措施,督促高校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推動新的撥款制度平穩有序運行,全面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二、完善政策,狠抓落實,支持科教事業發展

(一)支持公共科技活動。加大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動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為自主創新提供源頭動力。支持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會同科技部研究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及考核實施細則,會同中科院開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后補助試點。

(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完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步曲”(2015年配合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6年參與制定《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執法檢查,推動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環境。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綜合運用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銀行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金融資本進入創新領域,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基金理事會審議通過第二批子基金設立方案,設立了6支子基金,引導基金出資28億元,子基金規模達131.5億元。

(三)支持科研院所改革發展。按照“一所一策”的原則,支持大院大所個性化改革發展,經國務院批準,會同衛計委啟動實施中國醫科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完善對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支持機制,修訂印發《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行業基礎性、支撐性、應急性科研的支持。繼續支持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實施創新工程。

(四)推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創新支持方式,調整完善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機制,支持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參與起草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沈陽8個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支持福建福廈泉和安徽合蕪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重點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發揮改革示范引領作用。

(五)推進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推進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的綜合管理,參與開展標志性成果總結凝練、推進重大專項成果應用轉化等工作。積極參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論證工作。配合科技部等部門推進相關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從統籌設計、內容定位、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建議,推進方案編制和項目實施。

(六)支持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安排資金135億元,支持各地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中西部地區和部分東部地區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支持二孩政策落實落地。支持各地進一步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并優先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獲得資助。

(七)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支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農村薄弱學?;巨k學條件,督促指導連片特困地區和國貧縣等困難地區“全面改薄”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提前一年完成規劃任務的目標。繼續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高地方試點獎補標準,擴大地方試點范圍,爭取實現到2017年底國貧縣全覆蓋,惠及學生約3000萬名。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和三區人才計劃教育培訓專項計劃等。

(八)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會同教育部督促各地落實《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要求,推動各地建立完善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生均撥款水平,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據統計,截至年底,所有省份全部建立起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全國高職院校年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水平達到13172元,比2015年增加611元。會同教育部等督促各地落實《關于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29個省份建立了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

(九)支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參與研究起草《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由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國務院,并做好相關預算安排工作。安排相關資金348億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促進區域間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統籌推進高等教育簡政放權工作,參與起草《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從完善和加強高校經費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舉措。

(十)落實學生資助政策。中央財政安排國家資助資金579.2億元,加上地方財政投入等,全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幼兒)、義務教育、中職學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學生9126.14萬人次(不包括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營養膳食補助),從制度上保障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會同教育部梳理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工作,研究起草關于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文件。

(十一)支持民族教育、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等加快發展。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支持民族教育加快發展。繼續支持特殊教育發展,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堅持開放發展理念,落實“絲綢之路”獎學金等項目,支持公派出國留學派出計劃,支持孔子學院建設等,推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

(十二)支持檔案、黨校、科普等事業發展。落實《“十三五”時期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作總體規劃》,完善支持政策,明確支持重點,加大資金投入,安排國家重點檔案專項資金2億元。支持中央黨校、行政學院開展培訓、科研和決策咨詢工作,繼續支持中央黨校實施教學和智庫建設創新工程,著力提升教學科研和決策咨詢水平。支持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開展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支持中國科協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等,推動科技館免費開放,保障各項科普工作的順利開展。支持和保障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預防、應急救援等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

三、主動作為,提前謀劃,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一)積極參與科技教育改革發展頂層設計。參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國家實驗室組建方案(試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十三五”發展規劃》《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大改革方案設計和重要政策制定工作,注重通過政策設計、機制設計解決事業改革發展難題。

(二)認真研究科技教育領域重大問題。圍繞清理規范重點支出掛鉤、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財政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以及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等,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國際比較以及實地調研等,為完善財政支持政策措施提供理論儲備和支撐。

(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重點圍繞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助學貸款政策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其中,針對長期以來,科技界反映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重物輕人”“過嚴過細”等問題,會同科技部,赴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醫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學實地調研、摸查情況;會同教育部赴江西、陜西等地開展完善助學貸款政策調研,提出無縫銜接、不留死角等政策建議。

四、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一)參與教育科技領域掛鉤事項清理規范工作。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一般不采取掛鉤方式”精神,對清理規范教育科技領域掛鉤事項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相關意見建議,并與教育部、科技部等加強溝通協調。

(二)推進預算管理改革。預算安排進一步聚焦中央確定的重大支出項目。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做好結轉結余資金管理。強化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開展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多措并舉狠抓預算執行,按照《預算法》規定,明確并落實部門是預算執行主體的責任要求,督促部門重視和持續加強預算執行工作。積極配合做好中央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審計工作。

(三)加強內控管理。落實財政部黨組和部內控委的部署要求,強化對資金分配管理、責任追究等重點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定實施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和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2個高風險業務專項內控辦法。注重從完善制度角度堵塞風險漏洞,在相關內部控制辦法中補充審批責任追究具體措施。開展內控業務專項培訓,通過日常檢查推動干部強化內控意識,2016年度未發生風險事件。

(四)強化制度建設。依靠制度狠抓重大改革任務落實,建立工作臺賬制度,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工作要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等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牽頭事項,建立《落實重大任務臺賬(牽頭任務)》,明確落實責任、督辦責任,確保按規定時限要求完成改革任務。依靠制度管權管事,制(修)訂《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等50余項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財政資金管理規范化水平,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雙安全”。依靠制度規范內部管理,嚴格落實干部出國(境)管理制度、因私離京報告制度、公文辦理制度、會議制度等,內部運轉更加規范、高效、順暢。

猜你喜歡
科技改革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改革之路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改革備忘
科技在線
改革創新(二)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科技在線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