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農業工作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試點資金改革

2016年,財政農業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五大發展新理念為引領,圍繞“補短板、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實現“動力轉換、結構轉型、方式轉變”。

一、創新財政支農體制機制,探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推進支農資金政策供給側改革。一是加大支農投入力度。2016年,共撥付中央對地方農口相關轉移支付資金4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8%。二是推動涉農資金整合。提出中央農口轉移支付改革優化方案。按照“大專項+工作清單+集中下達”模式,深入推進黑龍江省“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第二階段試點工作。以八部委名義印發《關于開展市縣涉農資金整合優化試點的意見》,啟動市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三是創新支農投入機制。安排230億元,重點支持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進一步強化銀擔合作機制,著力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立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推進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建工作。安排20億元對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進行第二輪注資,并指導和推動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現代種業發展基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等規范運營。

(二)推進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印發《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會同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將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將“黃箱”政策轉為“綠箱”。

(三)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安排10億元,支持擴大“糧改飼”試點范圍。按照以畜定改、糧飼兼用、種養結合、以養帶種的模式推動試點區域種植結構調整。安排7.5億元,以東北地區特別是黑龍江省為重點,用于支持“糧豆輪作試點”,推進東北地區農業結構調整。通過現有渠道支持在地下水漏斗區(河北)、重金屬污染區(湖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貴州、云南、甘肅)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

二、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短板

(一)大幅度增加財政扶貧投入。中央財政安排補助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60.95億元,凈增200億元,較上年增長43.4%,實現了總規模、增量、增幅三個歷史新高。資金分配向中西部省份傾斜,更加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安排專項彩票公益金15億元,比上年增長66.7%,重點支持貧困革命老區開展小型生產性公益設施建設。

(二)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精心謀劃試點政策,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建立試點工作協調機制,成立了由財政部、扶貧辦、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參加的試點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強化試點工作的組織保障。加強試點督促指導,從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加強考核評估、建立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對試點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三)抓好財政扶貧重點工作。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編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明確易地扶貧搬遷所涉貸款管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相關政策,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每月定期報告和重大事項不定期報告制度,加強跟蹤督導。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組織召開資產收益扶貧工作座談會,向國務院領導同志呈報《關于資產收益扶貧進展情況的報告》。參與編制“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立足財政部門職能,推動財政扶貧思路和政策體系融入規劃內容。

三、穩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力促綠色發展新態勢

(一)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會同農業部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安排187.6億元,比上年增加21.1億元,有針對性地調整完善了部分政策措施,適當提高補獎標準,更加符合牧區省份的實際情況,更加利于牧民群眾理解接受,更加便于基層組織實施。

(二)加強林業生態保護。一是完善天然林資源保護制度。共計安排455.37億元,在支持天保工程二期方案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完善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對未納入原政策保護范圍的,采取停伐補助和獎勵政策,支持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全覆蓋。對已納入政策保護范圍的,適當提高現有政策的補助標準。二是支持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并擴大規模。安排215.41億元,支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新增任務1510萬畝,對2014年任務第二次補助和還草任務提標予以支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相關政策。三是建立生態保護脫貧機制。調整林業轉移支付資金結構,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資金中安排20億元,支持貧困縣采取政府購買勞務的方式,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四是研究支持油用牡丹、文冠果產業發展意見。組織召開支持油用牡丹、文冠果產業發展座談會,會同國家林業局赴山東、甘肅等地調研,形成《關于支持油用牡丹、文冠果產業發展的意見》,以財政部部長和國家林業局局長名義向中央領導同志呈報。五是支持生態保護體系建設。安排林業補助資金137.78億元,進一步健全森林撫育、造林、林木良種補貼制度,推動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等試點,加強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加大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支持做好林業防災減災、林業科技推廣示范、林業貸款貼息、森林公安保障等工作,促進森林生態安全和保護。六是推進國有林場林區改革。通過林業補助資金安排36.67億元,加大其他相關資金投入,支持國有林場改革。研究完善支持國有林區改革相關政策,支持化解重點國有林區金融債務,對為維持林區正常運轉產生的債務給予貼息補助。繼續對主動進行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推進政企、政事徹底分開等改革并取得明顯成效的國有林區給予支持和獎勵,鼓勵重點國有林區所在?。▍^、市)政府推進改革。

(三)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相關試點。一是支持湖南省繼續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安排15億元,支持湖南省在鞏固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試點工作向縱深拓展。初步總結出了一套相對經濟適用的修復治理路線。二是支持實施河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安排試點補助資金71億元,支持河北省擴大試點區域范圍,提出“確權定價、控管結合、內節外引、綜合施策”的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模式。三是支持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選擇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較為突出的河北、山西等10?。▍^)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促進秸稈直接還田和過腹還田水平提升,改善了耕地質量,秸稈能源化利用得到加強。四是促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繼續安排2.76億元,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重點推廣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地力培肥改良綜合配套等技術。五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繼續安排5億元,支持在遼寧、吉林、內蒙古、黑龍江選擇17個縣(市、旗、區)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有效控制黑土退化。六是開展農機深松整地。繼續在東北、華北等適宜地區支持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由各有關省自主從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當中安排不超過15%的資金用于支持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七是推廣科學施用配方肥。安排7億元,繼續支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支持農業部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示范縣創建”活動,啟動新型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范工程。八是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安排10億元,繼續支持河北等10個?。▍^)開展以地膜覆蓋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積極探索殘膜污染防治方法,推行先回收利用后補助政策,杜絕超薄地膜進入農資市場。

They are also my friends.They are from England.What should I give them?Why?

(四)支持水生態文明建設。一是支持水土保持建設。安排補助資金33億元,支持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859平方公里,對221座淤地壩除險加固。二是支持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建設。安排30億元,支持26個?。▍^、市)62個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項目建設。支持各地在項目實施中,因地制宜,結合區域水系格局,加強多水源的互通互濟和聯合調度,積極構建區域水網,保障河湖生態用水,提高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力,實現生態、供水、防洪等綜合效益。三是支持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二期)項目建設。安排1.39億元,支持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二期)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對水資源監控和管理能力。此外,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耕地河湖濕地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落實,研究出臺了《退田還湖試點方案》。

四、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著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安排219.62億元,統籌支持包括高效節水灌溉在內的農田水利建設,開展區域規?;咝Ч澦喔冉ㄔO。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十三五”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方案》。二是積極推進農田水利改革工作。會同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階段總結評估工作的通知》,部署有關?。▍^、市)對100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開展階段總結評估。三是指導督促東北四省區完成節水增糧行動目標任務。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6年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工作的通知》,部署四省區抓好后續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總結評估等工作。四是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指導各地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相關工作。安排48.55億元,由各地統籌用于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以及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

(二)支持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一是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安排12億元,支持擴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范圍。按照“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思路,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延伸農業產業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切入點,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安排13.4億元,指導地方總結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經驗,全面推廣運用融資增信、風險補償、搭建公共平臺、政府購買服務等有效方式,支持農民合作組織做大做強。三是支持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繼續安排12億元,在部分地區支持開展新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委托專員辦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政策評價”工作。四是支持地方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安排136.5億元,支持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各地圍繞做大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優化區域布局,完善產業鏈條,進一步促進主導產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發揮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五是大力支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安排農民培訓補助經費13.86億元,進一步完善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集中資金使用,提高培育效率。

(三)支持農業防災減災。一是及時安排救災資金。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安排撥付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75億元。二是支持水利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安排100億元,支持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和中小河流重點縣治理。安排99.41億元,支持各地開展抗旱引調提水工程建設、抗旱應急備用井建設和小型水庫建設。安排15億元,支持山洪災害防治。三是支持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撥付人工影響天氣補助資金1.99億元,專項用于支持各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安排“三農”服務專項資金3.15億元,重點支持各試點縣開展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農村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四)完善農機購置補貼運行機制。繼續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向糧棉油作物種植大縣、畜牧水產養殖大縣、全國農機化示范區(縣)等優勢產區適當傾斜。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技術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進一步擴大深松整地實施范圍。支持在河北等17?。▍^、市)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選擇若干省份開展農機新產品中央財政資金購置補貼試點。全面推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的資金兌付方式。

五、統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確保農村社會穩定發展

(一)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一是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安排資金33億元,選擇13個省份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調動村集體成員積極性,增強村集體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安排224.05億元,繼續支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逐步建立村內公益設施項目建設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實現農民民主決策與政府獎補的有機結合。三是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安排資金29.45億元,積極穩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組織實施一批“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可持續”的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打造了一批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四是推動健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聯合中央組織部印發做好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明確經費保障范圍。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建制鎮示范試點工作,推動政府共公服務向農村延伸。支持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和其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工作。

(三)支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一是支持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撥付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275.82億元,用于移民生活補助、支持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解決移民特殊遺留問題等。二是支持大中型水庫庫區建設。撥付跨省際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13.02億元,專項用于支持實施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支持庫區防護工程和移民生產、生活設施維護,解決水庫移民的其他遺留問題等支出。三是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水庫移民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水庫移民脫貧攻堅工作的目標、原則、任務和措施。

(四)支持做好三峽后續和南水北調相關工作。一是支持做好三峽后續相關工作。安排88.86億元,支持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實施及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安排5.63億元,支持湖北、重慶兩省市三峽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解決移民生產生活設施維護等遺留問題。撥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水利樞紐公益性資產運行維護費用13億元,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三峽通航建筑物管理體制改革及經費管理等建議。二是支持做好南水北調相關工作。撥付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南水北調部分)170.05億元,南水北調工程基金8.49億元,積極支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等相關工作開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相關調查研究及督導工作。

六、加大重大政策調查研究力度,應對農業農村形勢變化

(一)研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實踐研究。深入中央農口部門、有關機構以及部分省區,研究財政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財政政策研究》,將財政部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和意見,充分體現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1號文件中。

(二)研究脫貧攻堅重大問題。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對山西開展脫貧攻堅調研和督查巡查,深入研究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對湖北、江西、廣西開展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調研,了解各地整合試點推進情況和面臨的問題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批示精神,赴西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調研,研究支持藏區群眾搬遷脫貧。

(三)研究促進南疆發展重大政策。會同水利部、農業部就支持南疆地區農業現代化和脫貧攻堅進行了專題研究。起草了關于支持南疆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報告,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支持南疆地區的主要思路和建議。同時,在全面摸清底數、細化測算需求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推動資金整合統籌等意見和建議。

(四)研究撬動金融資本投入的政策意見。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國開金融公司和浙江、上海等地,就如何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打通金融下鄉的堵點,形成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共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合力進行了調研。充分了解了涉農信貸有關總量、結構等情況,涉農信貸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等,為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七、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提升財政支農工作成效

(一)加強內控管理。制定《重大財政支農政策研究制定專項內控辦法》《涉農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與撥付專項內控辦法》《對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出資和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公司注資專項內控辦法》《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專項內控辦法》等四項高風險業務專項內控辦法,準確梳理了高風險業務的流程、嚴格篩查了業務風險點并合理確定風險等級、精準研究了風險防控措施。

(二)加強預算管理。會同中央農口部門做好2015年部門決算和2016年部門預算批復、截至2015年底存量資金清理收回等工作,編制2017—2019年支出規劃和2017年部門預算,研究提出加強中央農口部門預算管理工作方案,督促部門加快預算執行,完善管理制度,推動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等公開工作。

(三)加強資金監管。結合專項轉移支付整合方案,制定印發《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中央財政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等資金管理辦法。積極加強績效管理。委托部內預算評審中心對2015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管理使用開展績效評價,委托有關省份專員辦對2015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資金等開展績效評價,并將績效評價結果加以運用。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集中檢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針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開展自查自糾和集中檢查,加大對績效評價發現問題的通報力度。配合扶貧辦研究起草了《關于建立和完善扶貧資金監督機制的意見》,提出建立全過程、常態化、多元化的扶貧資金監管機制。

猜你喜歡
試點資金改革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省級醫改試點的成績單
試點改革 越艱難越堅持
國家醫改試點再擴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