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預算評審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績效評價財政管理

2016年,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以深化預算管理為核心,以服務預算管理為理念,扎實開展部門項目預算評審,進一步推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加快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繼續強化預算評審基礎建設和能力建設,推動全國評審工作健康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進展。

一、全面開展預算評審,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

(一)開展項目支出預算評審,強化預算編制管理。在2015年預算評審實現中央部門全覆蓋的基礎上,2016年進一步擴大了預算評審范圍,延伸預算評審內容。全年共承擔了457個項目的預算評審任務,涉及財政部內9個司局、96個中央一級預算單位,資金達936.33億元。其中,出具評審意見的項目資金達839.83億元,評審建議預算539.86億元,調減299.97億元,調減比例35.72%。通過評審,大幅剔除了項目預算申報中的不合理支出,提高了部門項目預算編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2017年度部門項目預算安排提供了依據。

(二)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推動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一是配合開展項目績效目標審核。配合財政部預算司完成153個中央部門2024個一級項目和93個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的集中會審工作。通過審核,提高了部門預算績效目標的編報質量。二是開展中央本級項目績效評價。完成了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等9個中央本級項目績效評價,評價項目涵蓋國防、教育、科技等領域,涉及2015年中央財政資金35.30億元,其中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免費師范生政策的績效評價報告作為參閱資料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是探索性開展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完成農機購置補貼、水土保持補助、就業補助等4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項目涉及2015年度中央財政資金698.73億元;完成“儲備肉、儲備糖”收儲政策績效評估。通過評價,一方面摸清了項目和有關政策的執行情況,為改進項目管理、優化調整支出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也為財政部相關司局科學安排以后年度專項資金提供了重要參考。四是開展TCC6子項目“中國財政支出政策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和“我國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研究”工作。完成《財政支出政策績效評價研究報告》《財政支出政策績效評價指南》,階段性成果獲得財政部和世界銀行的認可;完成《關于推進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思考》報告,提出了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政策建議。五是完成軍工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工作。形成軍工項目正面管理要求清單和負面問題清單、5套軍工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等工作成果,得到部領導肯定。

(三)開展科技重大專項預算評審,規范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組織完成“寬帶網”等6個重大專項申請撥付后補助資金和“核高基”等7個重大專項預算調整方案的評審工作,完成42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概算評審工作。涉及具體任務子項或課題596個,資金1555.29億元,調減資金145.33億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概算評審為2016年新增內容。

(四)開展國家重大項目評審,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完成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項目投資估算”評審。該項目是國家“十三五”規劃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之一,項目申報主體工程靜態投資847.09億元,經評審,建議主體工程靜態投資730.59億元,調減116.50億元,調減率13.75%。二是完成某重大國防項目預算評審。項目審減率為35.87%,得到主管部領導的肯定并批示落實。

(五)開展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推進項目標準化管理。一是摸索項目支出標準建設模式。選擇信息化建設、陳列展覽、重大公益性演出等三類項目,開展支出標準建設工作。截至2016年底工作已基本完成,三類項目標準的基本模式均包括項目方案編制規范和項目預算編制標準兩部分內容。二是探索垂管部門專項業務費項目的標準化管理。按照做實項目庫的改革要求,選擇稅務、質檢、海關等垂管部門的專項業務費項目,開展標準化管理的嘗試,做好了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為推進垂管部門的規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收集國內外標準建設的資料和信息?;就瓿煞g工作,整理匯編后供中央部門和地方參考借鑒。四是推進細化反映項目執行結果工作。針對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執行情況不夠明細等問題,研究提出細化項目活動管理、明確項目預算執行管理等具體措施建議,對于改進項目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管理,強化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基礎性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推動建立健全資產配置標準。在財政部內相關司局制訂《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過程中,結合項目評審經驗,積極提出建議。

(六)開展增人增支審核,強化部門預算管理。按照嚴格控制事業單位編制內增人增支的改革要求,評審工作延伸到基本支出管理領域,打破有編就能進人的慣例,從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入手,完成2017年國家信息中心等8家事業單位編制內增人增支審核工作,對于不符合規定的人員給予相應審減。同時,完成教育部申請成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增人增支審核工作,提出了應統籌使用、整合資源,不應新設機構的合理化建議。通過對事業單位增人增支的審核,加強了預算控制,推進了預算管理與編制管理的有機結合,優化了財政資源的配置。

(七)完成國際金融組織資金管理和世行貸款清收工作,確保外貸資金及時回收和安全使用。按照世行贈款項目支付規定,管理國際財經合作司委托的世行贈款項目6個專用賬戶,全年審核辦理資金支付364萬美元,向世行申請回補資金459萬美元。繼續完成世行貸款清收工作,協調解決光大銀行在清收中遇到的問題,督促光大銀行按規定按時將2016年世行轉貸款清收資金2348萬元人民幣全部上繳中央國庫。

二、加強預算評審綜合能力建設,推進評審工作規范化

(一)健全內部評審制度。通過全面梳理項目預算評審流程,制定《預算評審工作底稿管理辦法》,規范項目預算評審工作流程,為提高評審質量,推進項目預算評審流程化、標準化奠定了基礎。組織制定《部門項目預算評審內控辦法》,推動了中心評審業務內控體系建設和風險防控。下發關于嚴格執行《現場評審工作人員廉政情況反饋表》的通知,嚴格實行廉政風險防控,進一步規范評審行為。修訂《協作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和加強對協作機構的管理和使用。

(二)做好評審工作總結。通過選取典型案例開展深入分析研究,全年共組織編發項目案例類《財政預算評審動態》21期,為決策部門科學配置財政資源、完善財政支出政策、提高財政資金效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針對“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概算評審工作編發的動態和針對2015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編發的動態,都得到了樓繼偉部長的批示肯定。

(三)組織開展集中培訓。與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相關人員精心組織制定培訓計劃,強化培訓學習與評審業務緊密結合,突出類別,力求系統,全年共組織培訓7期,培訓財政評審干部共703人次,授課老師37位,培訓效果明顯提升。

(四)強化專家和協作機構使用管理。通過向各省級財政評審機構征集地方專家信息,建立科技專項概預算評審專家庫,共有專家7000余人,實行動態更新管理,不斷充實專家庫。較2015年,專家庫涉及的行業和領域更多,使用的頻次更高,專家參與項目評審的力度和發揮的作用不斷增強。通過政府采購程序,組織新一輪的協作機構庫招標工作,拓寬了合作機構范圍。組織召開協作機構座談會,探討和總結改進業務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強溝通交流。

(五)組織重點課題研究。以解決項目預算評審工作中遇到的項目支出標準缺乏等突出問題為導向,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力量,組織開展《構建預算評審的基礎數據庫》《預算項目支出標準體系研究》《政府投資項目預算管理及績效評價研究》《新藥審批監管制度及預算績效評估研究》《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數量分析》等5個重點課題,有效推進了預算評審的基礎理論工作。

三、組織培訓宣傳交流,推動全國評審工作健康發展

(一)組織全國財政預算評審業務培訓班。與財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共同舉辦兩期全國財政預算評審業務培訓班,培訓人員近240人。培訓班圍繞預算管理主題,設置相關課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組織編印《財政預算評審案例百篇》。牽頭組織省級評審機構優選評審典型案例提交中心,經過精心篩選、整理、編輯、修改等,編印完成《全國財政評審典型案例匯編》。較好地促進了各地財政評審工作經驗的推廣和交流。

(三)組織開展評審工作宣傳。利用多種媒介及時通報和宣傳有關評審工作成效。編輯印發29期《財政預算評審動態》。建立財政評審省級主任和全國財政評審業務微信交流群,建立項目標準體系聯絡員制度,加強全國財政評審信息交流工作。

(四)組織建設評審人才庫。經各級評審機構推薦選拔,初步搭建起全國財政預算評審骨干人才庫,已有425名人員入庫,為推動全國財政評審系統骨干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五)組織開展全國財政評審數據統計和情況匯總工作。從統計的總體情況來看,2016年全國財政評審工作涉及評審資金總額達57497億元,比去年增長了22.66%,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預算評審業務量主體地位突出。2016年各級財政評審機構預算(含概算)評審資金總計33345億元,比2015年增長28.89%,調減資金4341億元,平均調減比例達13.02%。二是績效評價業務范圍全面拓展。繼規范開展項目支出、專項支出、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后,財政支出政策評價正成為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新舉措。2016年各級財政評審機構開展績效評價業務涉及財政資金達6299億元。三是工程結決算審核業務增長較快。2016年各級財政評審機構決算(含結算)審核資金總計達8563億元,比2015年增長32.39%,調減不合理資金904億元,平均調減率達10.56%。四是評審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截至2016年底,全國財政評審機構人員編制達14467人,比2015年增加343人,增長2.43%。

猜你喜歡
績效評價財政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PPP項目績效管理與績效評價探究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基于因子分析的傳媒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研究
績效評價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應用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基于《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的醫藥全行業績效評價及預測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