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自治區全區財政

201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45.0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8.6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8219.86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7226.60億元,增長8.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3%、45.1%和39.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2%、47.0%和45.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7876元。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3.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23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652.95億元,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7.31億元,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193.53億元,增長10.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33.78億元,增長11.5%。貨物進出口總額3170.42億元,下降0.5%,其中,貨物出口1523.83億元,下降12.4%;貨物進口1646.59億元,增長13.9%,貿易逆差122.75億元。

全區財政收入完成2454.08億元,增長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6.27億元,增長2.7%,其中,稅收收入1036.22億元,增長0.4%;非稅收入520.05億元,增長7.6%。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41.70億元,增長9.3%。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04.85億元,增長15.6%;支出728.03億元,增長5.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8.45億元,增長62.6%;支出22.50億元,增長3.4倍。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428.69億元,增長46.5%;支出1273.73億元,增長47.01%。此外,爭取中央轉移支付2224.91億元,比上年增加170.65億元,增長8.3%。

全區財政預算執行總體呈現“四個持續”的特點:一是收入規模持續擴大。組織財政收入在上年突破230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規模突破2400億元,完成預期目標的100%。二是支出總量持續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4400億元,增長9.3%,高出財政收入增幅4.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9個地級市、70個縣(市)財政支出增幅超過全區平均水平。三是收入質量持續提升。全口徑稅收收入突破1900億元,完成1931.56億元,同比增長4.6%,占財政收入的78.7%。剔除政府性基金轉列和“營改增”等不可比因素后,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31.6%,降低0.3個百分點,已連續4年下降,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四是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全年市縣兩級財政支出和民生領域支出分別跨越3700億元和3500億元大關,達到3709.83億元和3515.57億元,分別占總支出的83.5%和79.1%,財政資金持續向基層和民生重點領域傾斜。在抓好預算執行管理工作的同時,財政各項重點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財政調控職能有力彰顯

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支持經濟平穩增長。一是促進經濟穩增長。全區財政支撐GDP穩增長的8項支出達2779.55億元,同比增長17.3%,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盤活收回財政存量資金74.78億元并全部形成實際支出,統籌用于穩增長、惠民生等重點領域。繼續對自治區本級財政專項資金進行規范清理整合,壓減到94項。發行政府債券1439億元,用于置換存量債務和加大對扶貧、交通、保障性住房、水利、教育、城建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累計利用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優惠資金20.35億美元,支持廣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為增值稅納稅人減輕稅負超過70億元。啟動資源稅改革,減輕企業稅負2.25億元。停免征7項政府性基金,取消、減免和降低3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約15億元。支持降低企業繳納社保保險費率,直接減輕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50多億元。三是創新財政投融資方式。加快推進PPP項目落地,涵蓋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的80個項目正式運作,拉動社會資本投資831.6億元。自治區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引導基金設立8支子基金投資方案,總募集資本規模207億元,首期認繳出資56.32億元,其中引導基金認繳出資9.67億元,重點支持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產業發展。采取分貸統還模式,利用政策性銀行貸款籌集資金68億元,重點支持鄉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以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I措17億元,支持廣西政府性擔保體系和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破解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推廣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擴展到6大類66款500項,11個重點領域和9個重點市縣改革逐步推進。此外,還制定了對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有關政策措施成效予以激勵或問責的財政政策,推動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財稅政策措施積極有效

緊緊圍繞“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強化財政職能,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支持去產能。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工業企業結構調整獎補資金、淘汰落后產能財政獎勵資金1.1億元,爭取中央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3.4億元、節能減排獎補資金1.6億元,支持鋼鐵、電解鋁、水泥、煤炭等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二是支持去庫存。落實農民工等新市民購房補貼政策,自治區本級財政籌措下達61778戶新市民購房補助資金2.47億元。支持實施棚改貨幣化安置,統籌安排51.61億元用于支持城市棚戶區改造。三是支持去杠桿。支持企業降低債務杠桿,籌措金融保險發展專項資金7.28億元,扶持4家企業完成改制上市及再融資,獎勵242家新三板掛牌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鼓勵企業直接融資。四是支持補短板。統籌安排資金200.6億元,支持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安排資金24億元支持工業轉型升級、推進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落實全區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精神,統籌安排科技投入12.63億元。安排自治區本級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13億元、北部灣經濟區重大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3億元、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專項資金8億元、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工程建設專項資金3億元,補齊交通能源、區域發展、開放發展的短板。此外,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4.65億元,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產業化發展項目建設,提高全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財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在財政收入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全區各級財政部門多措并舉加大支出預算執行力度,保障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一是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I措脫貧攻堅財政資金187.8億元,中央貼息長期貸款105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5億元,扶貧小額貸款181億元,全區共落實脫貧攻堅資金將近500億元,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在39個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提高試點縣的統籌權限和能力。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全區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金額181億元。圍繞脫貧攻堅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籌措及稅費優惠、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扶貧小額信貸、返鄉創業農民工貸款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脫貧資金保障制度機制。二是保障為民辦實事工程有效推進。累計撥付自治區人民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資金685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籌措任務的130%,推進了10項自治區為民辦實事工程順利實施。三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全區教育大會的決策部署,籌措并下達中央和自治區資金233.97億元,支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推動現代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四是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全區財政社會保障資金投入988億元,同比增長12.9%,支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五是促進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累計籌措超過15億元,支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引導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

四、財稅體制改革釋放紅利

一是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現四本預算獨立編制并有效銜接,將水土保持補償費等五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自治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超過45%,對社會保險繳款、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籌集的社會保險資金,專項用于社會保險收支預算。在全區各級財政全面啟動中期財政規劃編制工作。2016年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全面公開,自治區本級財政專項資金通過財政資金信息公開平臺公開。落實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規定,將政府債券分類納入預算管理。發行1439億元債券(其中新增政府債券326.8億元)。作為2016年全國唯一試點地區,在14家代理銀行開展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全區清理撤并財政專戶571個,圓滿完成國務院和財政部規定任務。加快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步伐,全區所有市、縣(市、區)完成本地區試編報告。二是落實稅制改革各項部署。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新舊稅制轉換平穩。全面啟動資源稅改革,資源稅費關系逐步理順。三是完善自治區對下財政體制改革。印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調整自治區與市縣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保障市縣財政平穩運行。出臺《自治區對市縣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自治區對市縣專項轉移支付管理。改革完善自治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首次實現對城區單獨測算。研究建立統一規范的配套資金分擔機制,對19個配套項目進行分類分檔規范配套。出臺統一規范的撤縣(市)設區過渡期財政管理體制政策,促進撤縣(市)設區工作中財政管理體制的平穩過渡。四是配合推進其他重點領域的改革。配合推進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強和改進財政科研經費管理。配合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改革,圓滿完成區直機關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調整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調整工作。結合分類改革修訂完善自治區本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及經費保障政策,實現了分類保障、合理有序。配合推進養老保險改革,推動廣西納入全國首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省份。

五、財政支出效益明顯提升

嚴格執行預算法,從嚴控制不同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調劑,確需調劑的按照財政部的規定辦理。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自治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38.7%。印發自治區本級公務租車、保留車輛等管理辦法,加強對公務用車的使用管理。成功掛牌處置1145輛公車改革取消車輛,成交價共5307.75萬元,平均溢價率111.1%。研究出臺物業費水電費、職稱評審勞務費、人事考試勞務費等管理辦法,規范財政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政府債券和庫款管理統籌機制,強化國庫資金統籌調度和庫款管理,12月的庫款管理考核綜合排名全國第12位。利用閑置庫款資金開展保值增值管理工作,在自治區本級并首次代理市縣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實現利息收入3.34億元。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選擇北海市、合浦縣為試點完善自治區本級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推動公務卡制度改革,加強和規范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規則,對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資金進行動態監控,開展財政資金安全檢查。組織開展全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完成政府資產報告試點工作。加快法治財政建設,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兩單融合”,行政權力運行流程不斷優化。出臺防治政府采購招標中串通投標行為等多項管理制度,規范政府采購監督管理。完成采購金額1143.11億元,節約采購資金86.17億元,節約率7.01%。加強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完成評審項目43027個,送審額1594.85億元,凈核減資金179.56億元。推進自治區本級項目支出預算評審工作,調減不合理預算2.59億元,促進項目支出預算編細編實編準。組織對自治區本級69個重點項目支出、49個區直部門整體支出進行預算績效評價,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相應扣減2017年部門預算安排。強化會計管理,推進內部控制建設,有效防范財政業務風險。落實審計整改要求,完善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機制。開展財政收入征管、重點民生資金、預決算公開情況等檢查,查出違規問題金額67.98億元,責令追繳、收回財政資金1.25億元。

猜你喜歡
自治區全區財政
第十屆“我是小畫家”全區中小學生書畫大賽獲獎作品選登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全區統戰部長會議召開
走進神奇的漢特-曼西自治區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關于召開第18屆24省(市、自治區)4市鑄造學術會議的(第一輪)通知
南寧市:把握環境保護新常態 擔當全區執法排頭兵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