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綜合開發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中央財政高標準貧困縣

2016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深入貫徹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建設高標準農田、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謀創新,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穩中有進

(一)部署農業綜合開發工作。2016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農業綜合開發要抓住五個著力點,推進農業現代化。一是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藏糧于地;二是著力補齊農業產業鏈短板,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四是著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五是著力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頒布第84號部令。修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并以財政部部令第84號頒布實施。修訂后的“辦法”體現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合理下放行政權力的要求,形成新時期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項目管理體系框架,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業綜合開發“松綁、瘦身、創新”思路,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試點工作。印發《關于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試點的通知》,以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基本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通過構建全產業鏈,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質增效,將資本、技術和資源要素進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以及其他業態有機結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四)繼續推進“放管服”工作。在全面下放項目審批權限基礎上,把工作重心放到監管和服務上來。圍繞84號部令出臺構建新的政策制度體系,加強培訓指導,確保政策落實到位。改革項目申報指南發布方式,明確總體原則,簡化管理程序,為地方統籌安排后續項目并做到前期工作常態化、規范化打下基礎。加強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強化資金項目全過程和關鍵環節監督管理,出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建立農業綜合開發“雙隨機一公開”基本制度。

二、抓產能,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

(一)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組織各地進一步把土地治理項目資金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資金項目向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傾斜,特別是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確??诩Z安全的高標準農田。在堅持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實行農業、林業、水利綜合治理的前提下,允許項目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確定具體的工程措施和投入比例。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285.98億元用于土地治理項目,將在全國建設2781萬畝以上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畝均提升糧食生產能力100公斤以上。中央財政安排13.73億元,新建續建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280個,為高標準農田提供穩定的水源支持??偨Y分析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準確定位農業綜合開發在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作用。啟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中期評估工作,研究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改變資金投入模式,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改變財政單一投入資金方式,采取財政投入與金融機構貸款相結合的方式,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步伐。督促各級農發機構因地制宜做好政策細化、項目篩選、貸款落地等工作,全國先后有河南、湖南、重慶、甘肅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個地區26個項目落地,共獲得銀行貸款7.93億元,預計建設高標準農田80萬畝。該模式可帶動3~9倍于財政資金的銀行貸款投入,加快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示肯定。

三、促產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一)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以各地列入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為重點,通過集中投入,找準優勢特色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薄弱環節,進行重點、連續扶持,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全產業鏈開發,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48.79億元,重點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打造一批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完善產業化發展項目扶持機制。印發《關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行“先建后補”的意見》,規范推進“先建后補”管理方式。研究完善貸款貼息政策,探索創新貼息項目管理模式,解決農業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支持重慶市、浙江省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支持河南省繼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進一步豐富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方式。妥善處理投資參股項目后續管理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與金融機構和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等機構開展合作,探索“政銀擔”合作新機制。

四、扶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一)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簡化申報程序,優化管理流程,穩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高標準農田建管護一體化新機制。中央財政安排5.6億元,支持30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77.4萬畝。完善產業化發展項目扶持機制,根據項目類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點,圍繞特定需求開展針對性扶持,延伸產業鏈、完善價值鏈。中央財政安排48.79億元,支持60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產業化發展項目,打造一批實力較強、經營良好、管理規范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二)構建適度規模經營服務體系。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中央財政安排2.33億元,扶持69個土地托管項目,搭建一批“為農服務中心”,推進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試點,進行“全產業鏈集成式開發”,支持產業化發展項目和供銷社新型合作示范項目,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對倉儲、流通等環節進行有針對性扶持,并通過產銷對接、農社對接,與農民開展合作式、訂單式生產經營服務,建立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科技推廣組織運作機制,建立與規?;洜I相適應的科技示范推廣體系。

五、重生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因地制宜開展生態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區分重點開發、保護性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分類施策。進一步明確高標準農田向重點開發區聚焦;保護性開發區以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為主,適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限制開發區退出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生態綜合治理為主,支持治理污染、恢復植被、涵養生態。進一步加大生態治理投入力度,中央財政安排24億元,共建設草原(場)320.32萬畝,治理小流域254.98萬畝,治理土地沙化12.6萬畝。

(二)發揮部門和外資項目優勢,加大生態治理力度。發揮部門行業優勢,開展生態綜合治理,改善農業生態環境。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40.76億元用于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其中17.21億元用于支持生態建設。開展資金清理整合,調整完善部門項目結構,自2017年起,將部門項目由過去的10類,歸并整合為5類。其中,將水土保持項目調整為東北黑土區侵蝕溝綜合治理及黃土高原塬面保護項目,將農業部項目整合為區域生態農業項目,進一步突出生態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圍繞建立適應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做好世行、亞行項目實施工作。加強與亞行等相關機構的溝通,做好亞行貸款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六、助扶貧,支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一)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完善資金分配辦法,將“貧困縣占比”作為中央財政農發資金分配重要因素,把項目資金進一步向貧困縣較多的地區傾斜,并要求各有關地區在分配和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時,也要向貧困地區傾斜,2016年中央財政農發資金用于貧困縣的投入比例不得低于2015年水平,以后年度要逐步增加。各貧困縣在確定貧困村資金投入比例時,應結合農發自身建設任務,在2015年資金投入比例的基礎上逐步提高。積極爭取國際農發基金貸款,在四川、寧夏貧困地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探索農業產業扶貧之路。

(二)支持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印發《關于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的通知》,強調各級農發機構要充分認識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試點的重大意義,堅決落實貧困縣整合資金試點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等方面的優勢,主動配合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七、強管理,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益

(一)加快預算執行,強化資金監管。按照《預算法》要求,全年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轉移支付資金于2016年6月中旬撥付完畢,如期完成2016年預算執行工作。加大預算公開力度,及時公開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結果。加強資金收繳管理,認真配合審計工作,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二)圍繞新部令,啟動配套制度建設。對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梳理,提出構建新的農業綜合開發制度框架體系的具體思路,先后啟動相關文件起草工作,并陸續出臺一系列制度辦法。

(三)配合做好巡視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及時提供各類材料,確保巡視工作順利開展。制定工作方案,推進巡視問題整改,并注重加強巡視成果綜合運用,把解決問題和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構建長效管用的制度機制。

(四)加強省級評審督導,嚴把立項關口。將工作重心從直接實施項目評審轉移到加強省級評審工作指導監督上,做好項目評審頂層設計,合理劃分職責,改進工作流程,推動各地提升項目評審工作質量。

(五)強化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推進專員辦嵌入式管理。組織開展專項檢查、綜合檢查、竣工項目驗收監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績效評價等工作,強化資金項目全過程和關鍵環節監督管理。推進專員辦嵌入農發資金項目監管,發揮專員辦就地就近開展第三方監管優勢,提升監管工作效能。

(六)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工作。梳理制定4項高風險業務專項內控辦法,開展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及風險事件檢查等工作,實現內部控制工作程序化、常態化,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運行風險。同時,做好信息化建設以及新聞宣傳等相關工作。

猜你喜歡
中央財政高標準貧困縣
中央財政明確支持糧食生產一攬子政策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山西省58個貧困縣產品將陸續走進84所高校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農田“高標準”帶來農業高效益
山西已實現4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153個:全國153個貧困縣已摘帽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2017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